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关系的教案

师生关系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0-11-18 15:03:28

『壹』 教育师生关系专题

学是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学生”的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与对话。关于人的知识是教学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师生之间那种“人的关系”是教学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但现实状况是,这种最重要的知识也是最贫乏的知识,这种最根本的关系也是最薄弱的关系。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修复这种状况的经典智慧来源又何在?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受制于现代教育对象和教师的自我意识,现代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功能性的关系”,即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是以完整的人的存在方式出现的,而是以各自扮演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面貌出现的,教师和学生真实的自我深深地掩藏在这种角色互动的表面之下,彼此之间缺乏一种本源性的真诚和信任,也根本不把对方作为存在意义上的“人”来看待。功能性的师生关系缺乏内在地自我维系机制,而是受外界因素制约并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消费性”。师生关系的功能性,意味着教学行为外在于师生的共同生活,教学只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各自目的而尚可接受的一种手段性活动,而无法成为师生真实生活过程的构成性要素。目前的教学因为师生关系的这种功能性与“有效的教学”相去甚远。导致这种功能性的师生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教师的自我定位。从教育的起源来看,教育首先是内在于生产过程的,长辈是教育知识的唯一来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后,少数知识渊博者将自己的时间从生产劳动中分离一部分出来或将自己的全部时间用来“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成为了知识的最主要来源。由于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师成了知识的权威,这种权威赋予了教师无可质疑的地位,学生不仅从情感上不能质疑教师,从能力上也不敢质疑教师。于是,长久以来在学生面前,教师“唯我独尊”的意识逐渐形成并固化下来。教师将自己作为知识的提供者,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教师首先不是把自己当人,而是首先把自己当做具有高度权威的教师;不把学生当人,而是把学生当做远不如自己的学生。这种教师自我定位阻却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拉开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另一个方面是基于教师自我定位所致的学生主体性的迷失。教师“唯我独尊”的角色定位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再生产并维系了一种“顺从教师”的教育文化,这种文化成为了“被视为当然的现象”,不仅教师没有动力去反思这种在今天看来极为不当的文化现象,学生也逐渐失去了反思的能力和动力。学生在这种文化的浸淫下,不再把教师当人,而是当做神;也不再把自己当人,而是把自己当做永远不如教师的学生,自觉将自己塑造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过程的被组织者以及学习效果的被评价者,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面前被严重遮蔽和消解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受到了严重制约,教学实践基本上按着教学计划顺利进行,学生失去了教师值得向其学习的资本,教师也失去了向教学实践学习的机会。
教师不当的自我定位使得教师放弃了向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基于教师自我定位所致的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使得学生失去了促进教师向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这即是说“教学相长”在功能性的师生关系中是无法完全实现的。
“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来源于《礼记》中的《学记》篇。《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我国最早、也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300多年,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多年。在《学记》中,“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这样表述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促进)也。《兑命》曰:学学半。”通俗地讲,即是说,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引用古典智慧,与其说是为了强调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毋宁是为了更加强调学对教的促进作用。因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对学的决定和促进作用是自然的,惟有学对教的促进作用是受到忽视和低估的。教师的权威地位和学生不如师的观念使得教师认识不到学对教的促进作用;教师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客体和对象,使得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彰显,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了制约,学生永远只是没法超越教师的学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师的发问者、刁难者和辩论者以及教师知识的来源者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这进一步导致了教师忽视学对教的促进作用,教师不当的自我定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如此等等。
事实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学生的知识来源愈发多元化了,能力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学校教育所能给予的范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别说他的权威地位在客观上已经并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教师一味强化自身的权威不仅会让自己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也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更为严重的是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为了打破如上所述的恶性循环,教师有责任将师生关系从“功能性关系”深入到“存在性关系”。所谓的存在性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的关系首要的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是“作为教师的人”与“作为学生的人”之间的关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运用想象力来从事意义创造和分享的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意见、思想和情感的交换与分享,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交流。师生关系绝对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出于共生关系中,体现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海德格尔眼中的“共在”或哈贝马斯所谓的“协商伦理”都指向了教育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客观上颠覆和超越了传统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的两级模式,并代之以“你—我”的平等对话关系。
在存在性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同时亦是受教者,学生同时亦是施教者。虽然学生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他不仅越来越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教师的教育也越来越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正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含义。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相长才能成为可能!

精锐教育黄老师

『贰』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二)

请参考:“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体现着尊重、民主、平等、发展、和谐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要任务就是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教师在其中是起主导作用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据,了解学生则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据此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正如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他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其次,教师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教师既要理解学生,将心比心,关怀备至,又要对他们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教师只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师爱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师生关系是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甚至对学生进行严厉体罚,学生也必须绝对服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关的关系是金钱关系,师生关系也受到这种金钱关系的污染影响。社会主义社会的师生关系则是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是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尊师和爱生是密不可分、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的。教师受到学生的尊重,就会产生光荣感,从而更加热爱学生和热爱教育事业,更加自励自勉,处处身教言教都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影响。而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又会更加尊重和热爱教师并听从教师的教诲。 三、 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爱生的基础,而正确的教师观则是学生尊师的基础。教师的学生观大致可分为两类:有的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学生中调皮捣乱者多,愚蠢不可教育者多,因而他们处处与学生相悖而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对学生失去信心,放弃教育。与之相反,有些教师认为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听话的还是顽皮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可以教育好的,因而他们总是以满腔热情、坚强的意志、高明的教育教学艺术把学生教育好。可见,教师的学生观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教师不仅应有正确的学生观,而且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教师观。学生的教师观往往是教师的学生观的反映。学生尊敬教师,是向师性的反映,不能代表学生的教师观。学生的教师观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两个极端:尊师心理和轻师心理。师生双方都要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冷静、客观、全面地考察分析对方,才能树立比较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从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 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因素。 教师的民主作风对生关系的影响极大。有些教师不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不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上努力,而只是盲目地追求个人权威,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自己的要求和做法是否全合乎教育规律和原则,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一味要学生言听计从。他们还任意惩处学生,使学生受到心理压抑却不敢发表意见,这种独断专行的教师作风是造成最坏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学生最讨厌甚至内心怨恨的则是那些专制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蔼。要相信,师生之间是心相通、情相连的,学生的心灵永远向他们的教师敞开着。 总之,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开展班级工作便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叁』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什么关系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它是我国学者在引进前苏联的“主导主动”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师生关系的模式,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既明确教师发挥作用的目的和归宿,也才能明确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落脚点。这种模式既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认识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它的理论基础是教学认识论。教学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既有别于其它形式的认识,具有自己的特点,即有领导性,间接性和教育性。首先,教学认识是教师领导学生认识的一种认识。很明显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中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有主从区别,地位差别和不同作用的两个个体间的关系。 学生单主体模式。它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同时它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的过程,真正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而教师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只是一种中介作用。 教师单主体的模式。它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才是主体。有人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意识行动的人,他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虽然也为教学所涉及,但他是作为教学对象进入活动的”,所以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有人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主体对待客体的关系是一种“为我”关系,主体是从满足自身的需要出发去改造客体。它的理论基础是一种不彻底的认识论。它把教学视作“教师作为社会人向社会承担的社会实践”,否认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认识的活动,从而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它既不承认教学认识的特殊性,又否认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而只把教学活动看作一般的物质实践活动。它用教师的实践活动掩盖了学生的认识活动,没有认识到教师实践对象的特殊性,既没有认识到教师实践的对象既不是一般的物质,也不是所谓的信息状态,而是一种学生主体的认识活动。没有把认识论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所以它是一种不彻底的认识论。 师生双主体模式。它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3 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即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有都是教学活动的客体。他们总是扮演着双重角色,具有双重地位,发挥双重作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具有双向性,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获得发展。这种模式既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又肯定教师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如有的学者说“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就参与者来说,教学过程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而且包括教师,是双主体,不是单主体。它的理论基础是一般的认识论。没有看到教学认识的特殊性,没有具体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间的差异(认识能力,实践水平,行为方式等方面,)没有把两个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性从理论上表述出来。它仅从一般的认识论关于主体,客体及二者关系的抽象规定出发,停留于一些抽象的,笼统的议论,因而不可能揭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正关系。 5 复合主体的模式。它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因此共同构成教学的主体”,“教学主体就是一种有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构成的复合主体。它认为教育住客体的复合性在多层次上展现。4 首先,从整体上看,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都呈复合状态。其次,从教与学两种相关而不相同的活动分别而论,住客体也呈复合形态。最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分别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的地位看,他们各自同时处于不同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地位,每方扮演的角色,也呈主客体复合形。这也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阐释师生关系的,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在想象中的融合。 6 去主体的模式。它认为用“主体”一词来概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表征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的地位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科学的。它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交往、合作的体验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是一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在讨论、争论、对话中向前推进、发展。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所说,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是师生共生、共存、共同建构过程中居于首席地位的人,是体中的一员。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基于人对生命的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把握;在体验状态中,师生关系趋向于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高度融合。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着自己生命的意义、目的和价值;在积极的参与活动中,珍爱人生,获得深刻、丰富的人生体验,5 从而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没有主、客体之分。

『肆』 教育学:师生关系

教学内容上是授受关系,职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伍』 如何构建教学过程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责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教师角色观念,加强与学生交往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关系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换,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怀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把学生真正放在心坎上。教师要乐于和学生交往,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动态。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必须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地位和个人经验,维护学生的尊严。学生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因此,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大动肝火,应注重感情的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碰到什么问题就会主动告诉教师,师生关系也就更融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热爱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往往较强,希望周围人能够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们。若老师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真心地和他们交朋友,他们就会从内心佩服老师,自觉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坦诚相待,热情关怀,就会缩小师生之间由角色差异而引起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重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业务素质的培养
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是制约学生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因素。尤其是大学生评价老师的主要依据是教师的学识与人格,他们最尊敬的是课讲得好,又平易近人,喜欢和学生交往的老师。因此,教师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根本条件。
第一,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
的榜样。因此,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养,要处处以身作则,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上做学生的表率。
第二,提高文化业务素质。教师要在教学上取得成功,得到学生的尊敬,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业务素质。因此,教师要牢固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组织学生学习能力。
第三,注重教师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教师的个性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3.采用激励教育机制,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激励教育机制,就是教师以激励的教育行为(包括语言、体态等)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或自豪感,使他们将教师的要求内化为个体自觉行动的过程。采用激励教育机制,就是以成功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教师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学上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在提问题和讲评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对各类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激励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深入学生,仔细发现,用心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平时一些好的行为,教师要及时在班上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学习行为,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还应该积极应用各种体态语言来激励学生。教师用充满慈爱、信任与期望的艺术语言和体态语言,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激励学生好学上进,师生就可以共享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再获成功的强烈愿望。
4.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灵活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种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的、无忧无虑的、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从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出发,形成自己擅长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感知传统教学中无法表现的事物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已成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以及教学相长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从自身出发,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自身修养,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真挚的师生情感。

『陆』 教学中师生关系怎么贯穿课堂内外

1、营造宽松型的课堂氛围
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驱动心,也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了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从接受老师、认可老师到期待老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将时刻提醒着学生:老师在注意我,老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效果。
2、使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
一开始,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技巧,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尊重学生,巧妙设疑鼓励思考,营造学生主动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杜绝“这个问题都不会,怎么搞的?”此类打击性的语言,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下次可要答对哦”、“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等鼓励启发性语言,形成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多讨论、多提问、多辩论、精讲授。
3、培养自由讨论式的课堂风气
教者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切口。放手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里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要达到这种效果,教者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基础实情,提出科学的讨论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完成实际教学任务,不影响教学进度;其次要有教学机智,在学生讨论中要及时把握、及时引导,教者不但要思维敏捷,而且要引导得时,信息吸收要迅速,这就要求教者备课时要备到学生。再次,为了保证一个“面”,教者要在课前、课后做好每个基础较差同学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也可事先进行适当引导,防止课堂讨论中产生“死角”。
4、提供多重式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获得成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巩固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的现象是:老师讲授时学生抬头目视老师,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立即低下头。纠其原因,不是此类学生不想学、害怕学,而是此类学生长期处在课堂教学的失败气氛之中进行,他们害怕嘲笑和惩罚,不敢正视老师,更不要说主动提问了。事实表明,传统的强制性方法并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为学生搭建多重式的成功平台,才能使每个学生对知识产生如饥如渴的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建一个成功导向的课堂,营造一个“持续的支持性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什么是人才?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人才,因此,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要获得成功。其次,要在大班授课制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多层面、多角度的成功及愉悦,这仅仅靠一些激励性语言和高频率互动是不够的,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使一些学生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支持,课前预习、课内外辅导等等;再次让学生合作学习,组织优生与差生建立帮学小组,燕落到实处,这样做,使差生及时获得支持,扫清知识障碍,容易感受进步,从而感到自豪,如此,“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才会建立,所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形成,班级内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5、树立研究型的学习楷模
研究型教师将是学生探究型学习的持续动力,我们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表现在师德上,更多的应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探讨和追求上。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教法,研究新教材,努力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制定好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研究专业领域新动态,收集各类资料,教师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于学习的热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个学生,从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心理和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学生将更加崇敬老师,可以加速构建和巩固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全面地投入。一旦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也就能实现。

一、尊重学生,乐于奉献
人们把教师比作是蜡烛、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也应该象蜡烛一样给学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园丁一样精心栽培心爱的花木,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这种爱是建立在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学困生冷若冰霜.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信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觉得前途渺茫,最终就会走向由厌学到弃学之路.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情,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勇于说对不起.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信任是赢得学生心灵沟通的关键
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一定会给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部分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信任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信任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它可以使人们懂得怎么样去做一个受人疼爱的人,怎么样去尊敬别人.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德、智、体等诸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希望,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克服学习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用自己的成功去编织自己美丽的人生之梦,进而把梦变为现实,做到梦想成真.
三、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是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
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形象当然是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是不可能人人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四、锤炼教学语言,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主要靠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逻辑严密,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进而打动学生的心.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有激情,有鼓动性.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要一定的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强烈地吸引学生.有些演员在表演时,什么道具都没有,却能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更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运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
五、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帮助者,不做知识的灌输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不仅要引导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而不是单纯地识字写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引导孩子读书,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拓宽学生的参与面.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自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我们就要允许学生随时提问,随时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也要善于指点他们发问的途径,引导学生问要问到点子上.
让学生由静听,转变为多感官并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叶老曾说:谓教师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不绝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六、做学生的朋友,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提出教师是教学这个共同体中的首席,这就是说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再不是以前的教师高高在上,而是要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要向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一个与学生关系紧张的语文老师,他的业务水平再高、课备的再充分、语言再生动,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课.相反,如果一个与学生关系融洽的语文老师,即使他的业务水平一般,学生也会积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七、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
在课堂上难免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八、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一点爱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能忽视班级中的学困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地与他们沟通交流,要给他们思考、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互助的氛围,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这样学生也会更加的喜欢你,尊重你,更加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我所任教的俩个班级,我都是有的放矢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受到了尊重,感觉到在这个大家庭里是人人平等的.激励他们不断上进.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沟通,能创造出和谐、融洽、民主、恬静、活跃的课堂气氛.这将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处于精神高度亢奋的状态之中,也可以把两者导入智慧的交流中,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敬业精神,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吸引学生,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柒』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参与活动,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建构了教学中的共同体。在这共同体中,平等与信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效果。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产生教师的“期望效果”,益于学生个性的有利发展。师生关系不佳、对立或紧张,学生受到教师的嫌弃,这将导致学生的精神痛苦和个性的畸形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课堂教育教学建立平等与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信赖和尊敬老师,“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

『捌』 用师生关系分析作文教案

教学案例就是对一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事件或情境的描述再加上作者的看法。
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个部分组成。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因此,教学案例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某种具体教学情景的记叙,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叙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思路、对策等。教学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教师教案、教师个案。如果对教学事件做静态的,缺少过程性的描述,没有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缺乏典型意义的教学事件,都不能称为教学案例。

撰写案例分析的途径
1、一种是精心研制的,主要是先确定研究的主题,再进行教学设计,把相关的理论或教学策略自觉地应用在教学设计中,并实施;然后根据课堂现实进行案例分析,这一类的案例,教师的课后反思,着重围绕研究的主题针对教学设计与课堂现实之间的落差(或超越了预设的目标,或没达成预设的目标),以及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得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寻找对策或提出新的问题与困惑。 2、 一种是“无心栽花”,事先没有确定研究主题,甚至也没想到做案例分析,但所上的某节课的精彩片断感动了自己,因此课后就把课堂发生的真实感 3、一种是“借鸡生蛋”.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录像,针对某个教学热点难点问题,选择某些课题的教学片断,来加工成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写作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案例事实,二是写案例分析。 撰写案例事实,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于教师对教学事件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加之教师对写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所以描述教学事件也就得心应手。撰写案例分析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自己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案例分析;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玖』 师生关系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哪一章

一、 教师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据,了解学生则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据此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正如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他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其次,教师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教师既要理解学生,将心比心,关怀备至,又要对他们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教师只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师爱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师生关系是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甚至对学生进行严厉体罚,学生也必须绝对服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关的关系是金钱关系,师生关系也受到这种金钱关系的污染影响。社会主义社会的师生关系则是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是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尊师和爱生是密不可分、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的。教师受到学生的尊重,就会产生光荣感,从而更加热爱学生和热爱教育事业,更加自励自勉,处处身教言教都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影响。而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又会更加尊重和热爱教师并听从教师的教诲。 三、 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爱生的基础,而正确的教师观则是学生尊师的基础。教师的学生观大致可分为两类:有的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学生中调皮捣乱者多,愚蠢不可教育者多,因而他们处处与学生相悖而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对学生失去信心,放弃教育。与之相反,有些教师认为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听话的还是顽皮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可以教育好的,因而他们总是以满腔热情、坚强的意志、高明的教育教学艺术把学生教育好。可见,教师的学生观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教师不仅应有正确的学生观,而且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教师观。学生的教师观往往是教师的学生观的反映。学生尊敬教师,是向师性的反映,不能代表学生的教师观。学生的教师观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两个极端:尊师心理和轻师心理。师生双方都要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冷静、客观、全面地考察分析对方,才能树立比较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从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 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因素。 教师的民主作风对生关系的影响极大。有些教师不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不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上努力,而只是盲目地追求个人权威,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自己的要求和做法是否全合乎教育规律和原则,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一味要学生言听计从。他们还任意惩处学生,使学生受到心理压抑却不敢发表意见,这种独断 专行的教师作风是造成最坏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学生最讨厌甚至内心怨恨的则是那些专制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蔼。要相信,师生之间是心相通、情相连的,学生的心灵永远向他们的教师敞开着。

『拾』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下册《如何正确对待师生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

关键字:教案设计理念:青少年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爱护和信任,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食粮和无形动力,那么,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师生关系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课。 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处理好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体会学习不是报答老师或报复老师的工具,而是为自己学的。 3、在师生关系中,喜欢不是必须的,即使老师不喜欢孩子,孩子也可以做个好学生。 教学准备:教育故事五年级牵手两代《老师小瞧我》、下载歌曲《我相信》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二、活动记录: 1、老师口述故事: 学生的心灵独白:我真没有想到,老师会那么瞧不起我! 外国语学校在全市招生,我们老师推荐几位学习好的同学去参加,让他们去填写登记表。我说我也想报考外国语学校,不料,老师不仅不让我报名,还说我给学校丢人。我当时就急了,和老师顶撞起来。这不,老师又让我叫家长。 唉,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我从上学起就没有遇到过一个好老师。我不就是调皮点吗?我不就是活泼好动点吗?我不就是成绩总是不如一般学生考得好点吗?其实,我比他们那些书呆子聪明多了。可是,想不到,老师总是那么小瞧我!上课不叫我回答问题也就算了,有时候我的作业写得好了,老师竟然怀疑我是抄的。你说,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老师呢? 针对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学生:他头一低,不好意思地说:“我当然属于那种老师不正眼瞧一眼的学生。” 学生:老师不是看不起我吗,我就是要捣蛋,专门和老师对着干,作业故意不完成,上课故意和同学说话,让他上不成课,气死他! 学生:不就是考不上学吗,无所谓,很多成功的大老板都没有学历,将来我也弄个大老板当当,说不定大学生还得给我打工呢! 学生:说真的,我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经您这么一问,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同学也有她的道理啊。 教师总结: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和任何人的交往一样,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原则——老师不可能喜欢所有的学生,学生也不可能喜欢所有的任课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出现矛盾、摩擦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再说,在师生关系中,喜欢不是必须的,你不可能让每一位老师都喜欢你,即使老师不喜欢你,你照样可以做个好学生,让他们瞧瞧,你是好样的。 老师接着补充学生不知道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压力。希望学生多理解、包容,因为老师和你们的父母一样,是人不是神,可能有时对你们粗暴了一些,但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好的前途。 四、活动小结: 同学们,不要让别人对你的评价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一个人的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更不是为老师和同学学的,而是为自己学的。一个人要想自己有一个好的将来,就必须从小好好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以便更好的解决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你没有必要非要用好的成绩证明给别人看,对得起自己就行了。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希望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秀”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专用来“报答”老师或“报复”老师的,就算老师对你印象坏透了,你还是应该努力学习,甚至说你更应该加倍用功,证实自己的好,给老师看才对啊!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果你的学习完全取决于对老师是不是有好感,不是太可悲了吗?

热点内容
糖画的历史 发布:2024-11-22 21:43:32 浏览:546
毕业后教育 发布:2024-11-22 20:40:30 浏览:189
技术学校老师 发布:2024-11-22 18:13:07 浏览:188
iptv教育 发布:2024-11-22 18:13:05 浏览:45
调试英语 发布:2024-11-22 15:57:12 浏览:309
邵阳中考语文 发布:2024-11-22 15:46:03 浏览:137
夜色教学反思 发布:2024-11-22 15:34:17 浏览:445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 发布:2024-11-22 14:59:13 浏览:787
2017年暑期安全知识大讲堂 发布:2024-11-22 14:54:40 浏览:449
华硕多少钱 发布:2024-11-22 14:09:46 浏览: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