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德文化

师德文化

发布时间: 2020-11-19 01:55:48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吗

教师职业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因而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道德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然而,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能够对教师的职业精神产生良好而有效的引领作用,教师又需要怎样的职业道德规范呢?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职业的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部分构成。作为职业道德的教师道德规范,既不同于社会公德,也不同于家庭美德。诚然,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家庭美德也是教师在家庭环境中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努力践行的道德规范。但教师职业道德的职业性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更加突出诸如关爱学生、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平等民主、教育责任等内容,突出教师工作的环境特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在强调教师与社会、家庭合作的同时,也应维护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尊严。比如,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对师德的建议就有这样一句表述:教师要尽一切可能与家长密切合作,但也不能在教师专业职责等方面受到家长不公正和不应有的干涉。可以说,只有当教师的职业特点受到尊重和不被干涉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才可能被广大教师真正认同和接受,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职业性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彰显教师职业的特点,使之既有别于社会公德,又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富有教师职业特色;二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尊重,维护教师职业的权益和尊严。彰显教师的职业性质,尊重教师的职业特点,应成为制订(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条重要原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道德的
职业道德规范不是法律,而是一种行业内部的职业要求和约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效用。首先,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其次,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大家的认同而得到遵守,违反法律规范要追究法律责任,而违反道德规范主要是通过舆论谴责和自我反省来解决问题。第三,从深度上看,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而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因此我们说,法律是一个行业、社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最低要求,是公民行为的底线,而道德是我们追求和景仰的东西,是人性的制高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属性,决定了它对教师职业操守提出的要求不能像《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那样,仅仅规范教育者最基本的行为,而应该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思想要求和更具体的行为准则,使之成为引领教师职业精神发展的航标和灯塔,成为促进教师育人实践和专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但同时,这些准则也应该是引导的而不是强制的,是广大教师认同并愿意积极践行的,是每一位教师经过努力都能做得到的。否则,无论那道德多么高尚和令人景仰,也无法转化为大多数教师的现实行为,终究会失去其引领教师职业精神发展的,失去它应有的美好价值和意义。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人性的
道德终究是人的范畴的东西。没有或不顾人性的道德,必将是神化的道德或兽化的道德。人性最基本的内涵当然是人的生存、尊严、自由、亲情和名誉等需求倾向。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说: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当然,人因珍爱自己的生命而珍爱他人的生命,因自己要生存而必须让别人能生存。道德规范的人性化,是既要关照他人的生存、尊严和自由,也要关照自己的生存、尊严和自由。倘若仅仅要求关照他人的生存和尊严,而不顾规范对象自身的生存和尊严,那也许显得十分无私和崇高,但也必将导致无效和仅仅是崇高。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事实上,教师固然不是一般的职业,应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同时教师本身就是人类的一员,而不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能把教师推向神坛。比较世界各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应从高尚走向朴素,从只关注教师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关注教师本人的自由、尊严和权益,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加符合人性,符合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比如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正式通过的《教师伦理纲领》就有这样两条内容:教师不容许自身的自由遭受侵犯,教师要维护生活权益。
我国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征求意见时,在网络上遇到了教师们较多的抵触甚至反感。有网友曾经这样说:教师应该付出很多,包括青春,汗水,甚至有时候是生命,但教师也是人,和凡人一样的人,所以教师也需要理解,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必须承认,这种抵触和反感是人性自然的正常的反应,他们的诉求也是对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规范的理性的表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只有富有人性,才能得到认同,只有得到认同,才能变成广大教师自觉的职业行为。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具体的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既要有引领性,又要有具体可操作性。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台的师德评价标准等,就是试图从操作层面寻找或扩大师德规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处在较为宏观和缺乏层次性的阶段,而西方国家早就开始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了层次不同和较为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比如,全美教育协会1975年修订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大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师德理想,二是师德原则,三是师德规则,这是从高到低三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师德理想提出: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它指明了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而在师德规则中,规范从对待学生和对待自己的专业两个方面提出了十多条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师德规范不应该仅仅有空洞的师德理想,而应该包括具体的行为规则,它可以直接制约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和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在强调人民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的同时,紧密结合教书育人的岗位工作实际,提出更为具体的、针对性更强的、多层次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师德规范不同层次要求的不同功能作用,如理想发挥激励作用,原则发挥指导作用,规则发挥约束作用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引领教师的道德发展和专业成长,才能更好地建设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Ⅱ 教室职业道德除了伦理,教育,文化价值外还有哪些价值

没有了。教师职业道德本身具有的特点1.阶级性。马克思说:“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2.继承性。前人留下的高尚师德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3.实践性。教师的道德通过实践体现出来。比如关爱学生、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等。二、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表现1.体现了崇高的理想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以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己任。2.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具有鲜明的平等性。3.体现了社会要求与教师个体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三、教师职业道德相比其他职业道德的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尚、更全面2.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深广性。3.教师职业道德调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自觉性4.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典型性和示范性5.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能空谈理论。教师的道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体现出来,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和社会认同和赞许。6.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示范性。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社会对教师的象形要求高,教师的道德对社会道德的构建和发展有着示范作用。7.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光荣性。教师的工作是培养祖国的接班人,教师在实现自己的生命、个体和人生理想和价值过程中与祖国联系起来,具有光荣性。

Ⅲ 中国传统文化对师德培养的作用

(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指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同时在教育学生
时要勤奋教导、永不疲倦,即“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大教育家孔子
在《礼记·学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知道不足,知
道不足才能努力学习。西汉著名教育家董仲舒也特别强调“学而不厌”的重要性,他说:“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也就是说,教师学习上勤奋努力,就会学识广博、智慧明达;道义上刻苦努力,
品德就会与日俱增,日有长进的。此外,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教育者更要要诲人不倦。柳宗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切身感受,曾强调到“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的重要内容。他说:“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也就是说,若说讲道理和古代文辞,我是从来不对向我请教的人缄默不言的。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突出强调教师的行动教育,指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孔子曾经说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如果教师道德高尚、作风正派、行为端正,不需要相应的命令,学生也会按照教师的行为模式而行为,如果教师本身道德有问题,那么教师的命令学生是不会服从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其身正天下归之”,主张“教者必以正”。西汉学者扬雄更是明确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可以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这种巨大教育力量,
是来源于教育者的自我对象化的严格律己性和通过平等交往而耳濡目染、潜移默
化的真实感受,因此,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敬仰、信任、共鸣、向往和模仿,从
而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三)学习之道,有教无类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学习之道,有教无类”的卓越思想,主张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那之前,“学在官府”,也就是说只有贵族才有权接受教育,也就意味着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孔子创办了私学,他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报复。他的弟子不分贵族,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在他创办的学校接受教育。可以说“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革新,并由此形成了平等、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师德伦理思想。

Ⅳ 新时期师德修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文明古国的中国,蕴育了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已经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融合为一体,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多个领域,成为影响人们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师德修养必须重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Ⅳ 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教育思想的转变,师德内涵不断融入了新的内容,正确的是( )

师德内涵不断融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

Ⅵ 在师德师风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课中,认为知识储蓄处于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什么地位

师德师风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品德修养,它是成功与否的基础,知识储备在其次,一个人即使再聪明,再有知识,没有好的品德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Ⅶ 请问关于“老师的师德”名言或古文有吗 是给学校做校园文化用的。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
★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学生发现真理。
★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慈父+慈母=教师
★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
★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
★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
★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儿童作出或好或坏的评价。
★宁做奋斗者登山的拐杖,不做闲逸人享乐的温床。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每一位有自尊的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
★我是一粒土,我愿化作学生成长的沃土;我是一滴水,我愿融入学生思维的海洋;我是一粒沙,我愿托起学生知识的大厦;我是一名教师,我是水,我是土,我是沙……,我是学生成长的导航塔!
★细节见精神,习惯成命运。
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 ——第斯德
教师就狭义说,是讲授某门功课的教师,就广义说,是有权威的,有智慧的,对人们有重大影响的人。 ——加里宁一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美崇高事物与新生一代之间的桥梁。——乌申斯基
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
儿童对于教师给予他们的良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 ——赞科夫
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 ——叶圣陶
热情的老师,你要保持纯朴,谨言慎行。 ——卢梭
教育者要有力量,就要象母亲那样关心和注意儿童的心灵。——裴斯泰洛齐
教师的艺术和技艺恰好是善于把心灵和才智结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苏霍姆林斯基
1.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2.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3. 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4.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1.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2.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3.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4.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5.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叶圣陶

Ⅷ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什么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具体有以下六个内容(2008年修订):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爱祖国,爱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社会主义,充分执行国家教育政策,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权力,并且不得违反党和国家及地区的政策。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奋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和教课,认真指导学生,不能敷衍了事。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应关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同情心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和好朋友,保护学生的安全,关注学生的健康,维护学生的权益,避免讽刺、歧视或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遵循良好的指导思想,孜孜不倦地教人,把自己的才能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分数不应作为评估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必须恪守高尚的道德风尚,懂礼义廉耻,严格自律,以身作则,穿着得体,讲文明,关爱团队,团结一致,尊重同事,尊重父母,诚实正直,履行职责,并自觉抵制有偿补习,或利用职位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应秉承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8)师德文化扩展阅读

《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优良师德的传统,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道德素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起着指导作用,是规范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该《规范》不是所有教师的道德行为以及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且不能代替其他学校规章制度。《规范》的许多内容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有关规定的具体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注意教育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实施。

热点内容
孕妇是教师 发布:2024-11-03 02:18:54 浏览:505
东创教育 发布:2024-11-03 02:11:44 浏览:622
小学教师年度师德小结 发布:2024-11-03 02:04:19 浏览:167
英语原题 发布:2024-11-03 01:47:10 浏览:598
同性师生电影 发布:2024-11-03 01:05:27 浏览:983
皇的英语 发布:2024-11-03 00:20:54 浏览:599
历史汕尾最大台风 发布:2024-11-03 00:06:03 浏览:994
植树节英语 发布:2024-11-02 23:07:59 浏览:914
老师待遇好 发布:2024-11-02 22:28:33 浏览:83
新教育论坛 发布:2024-11-02 20:04:13 浏览: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