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复旦陈果老师

复旦陈果老师

发布时间: 2022-04-16 05:32:21

① 陈果事件是怎么回事

复旦陈果被学生反对。

很多人觉得作为一名高校的老师,应当是传播有价值的文化观,而不是传播空洞的理论,脱离实际,只讲究精神的享受。现在的大学生比较迷茫,听陈果老师讲大道理,确实是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但是这种理论,并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只是让学生一时快乐,课堂之后,学生依然迷茫。

当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大学生们喝的“鸡汤”越来越多,自然也会变腻。当大学生真正清醒起来的时候,分析相关的利弊,综合各方的看法,自然就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实,对陈果讲课的内容就会厌恶,所以也会被学生“炮轰”。

成果

成果是复旦大学的哲学系博士,现在是是复旦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课老师。陈果老师不仅能够把枯燥的思修课不讲得生动,还能够把爱情分析得很透彻,让人听起来津津有味,复旦的学生都很喜欢她。又因为陈果37岁还没有结婚,所以她探讨的爱情观,就受到学生欢迎。

她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也引起诸多的关注,随着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反对的观点逐渐占据优势。很多人觉得陈果教授讲的内容,并不能够适用于现实的生活,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讲课的内容和现实生活是有很大不同,学生在现实当中,根本就没有办法实行。

更让反对者觉得可气的是,陈果所要宣传的爱情观,并不符合自身的实际。因为陈果将近40岁,自己都还没有结婚。一个没有实践过的人,却来探讨爱情和婚姻,这是非常的可笑。

② 复旦最美教师陈果,从被追捧到被学生炮轰,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陈果到底做了什么?

在一次演讲中,陈果老师竟然将耄耋(mào dié),读成了毛至,诸多网友便质疑道:为什么堂堂一个博士,竟然连中学生都认识的词念错了?这样的低级错误是一名名校讲师应该犯的吗?

事实上,从复旦女神到网红老师,陈果的成长之路一直都不平静,有人赞扬她,也有人贬低她,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看法。喜欢她的称他为“女神”,而看她不顺眼的人称她为“于丹”,认为她的鸡汤文也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看法

其实从整体来看,陈果还是比于丹之流好很多的,至少陈果并没有那么不加掩饰的去收割,没有那么功利化。而且,身为一名老师来说,陈果在讲课时“风情万种”的热情还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和钦佩的

而她的存在本身既然能被捧起来,那就有被捧起来的道理,肚子里面的货肯定是有的,没必要因为一次失误而一棒子给她打死。毕竟我们还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她,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谁知道呢?

如何评价陈果老师

中国老师非常的有才,他是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副教授,他的课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和愉悦,我个人觉得她充满了正能量。

④ 复旦女神陈果老师:曾备受学生追捧,如今为何销声匿迹

几年前,复旦的一位美女老师凭借其良好的口才在网络上火了。她没有平日里我们对于教师的刻板印象。在校园中,她总是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们,喜欢穿着笔挺的小西装,凸显身材的裙子,画着精致的妆容。一米七的身高加上绝佳的身材,走起路来还让人以为是超模在街拍。

然而更加让人敬佩的是她的智慧,她在复旦大学主讲的是思修课,这在大学中可以说是最无聊的一门课了,然而她的课却是座无虚席,很多人都是慕名前来,想一睹女神的风采,听听她犀利的言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的思修课,与别的不同,她会讨论生命的意义、讨论爱情、讨论孤独和自由,这是大学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她也因此成功,并遭受了无数质疑。

结语

即使是被拉下神坛,但再怎么贬低,她也比我们普通人厉害得多。在被人指出她的错误和无用的话语后,她没有极力反驳,没有理会那些骂战,然而她也的确低调了很多,现在已经很少出现在网络上了,充分体现了她自己说的“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除了她那些虚浮的语录,她也是实打实的哲学博士,的确激励了很多大学学子和网络上看过她课的人,她能在大学课堂满里注水现象的情况下认真地准备课程,从心底里喜爱学生,这也是十分难得的。人无完人,把她拉高和把她贬低的都是别人,她始终是自己,宠辱不惊。

⑤ 从万人敬仰到唾弃怒骂,复旦教授陈果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沦落至此

“网红”老师的诞生

各种自媒体短视频更是发展迅速,每个人都在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慢慢地,许多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在网络上爆红,一个又一个的网红教师被大家熟知。

常挂嘴边的一句“你听懂了没有戴建业教授,被大家称之为“国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年过六旬,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敢于自黑又从不端着教授架子的教授,采用自己诙谐的授课方式和学生打成一片

归根结底,是现实主义的影响,人们迫切把她讲授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当行不通时,自然会引起人们的“炮轰”,理想要有,实际也不能丢,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刚愎自用。

⑥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知性优雅,是学生心目中的人生导师。

陈果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从小成绩就很优异的她,如愿地考上了复旦大学。在校期间,她还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她勇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她不舍得让自己停下来,她喜欢也乐意追求这些。

因为她知道,大学的这个平台并不是一个“安乐窝”,总要让自己增长才干,才能面对即将步入社会的种种考验。之后她也在这所学校里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陈果选择留校任教,留在了她所热爱的“三尺讲台”。

陈果常常充当学生的人生导师,她与学生谈友情,谈爱情,谈人生等等,她总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包装她要讲解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也更深刻地学习新知识。



人物经历

2004年-200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牧心理学》及《宗教社会学》课程的助教和翻译。(任课教师: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 Whitehea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 Whitehead)。

2005年5月,担任“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翻译。

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

2005年7月-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大陆基督教哲学青年学者暑期密集班”做学者。

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做访问学者。

2008年6月至今,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⑦ 复旦网红从爆火到销声匿迹,在央视犯“致命”错误的陈果,现在怎么样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快餐文化逐渐流行起来, 在平常忙碌的生活中,在充斥着疲惫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上网冲浪以获取舒适感,而在信息泛滥的情况下,短视频无疑已成为主流,在众多的短视频中,复旦大学的一位美丽教授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她说话雄辩而机智,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她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她很快就受欢迎了,但是后来她“从神坛上掉下来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陈果于1981年出生于上海,她的家庭有着浓厚的文学氛围,她的母亲是一位音乐老师,因此年轻的陈果在音乐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加上他母亲的陈果培养陈果很快就踏上了学习音乐的旅程。

陈果受邀参加CCTV节目的录制,但在录制过程中,她将“老人”读为“毛织” 导致陈果的错误被整个网络嘲笑, 毕竟,陈果是获得了高等教育的复旦大学的硕士学位,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应该始终谨慎行事,不能引起不良舆论,因此,陈果在此事件之后,她选择了消失并返回到起点。

⑧ 复旦大学老师陈果讲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她如此红

我告诉你因为陈果活在这个有网络鸡汤的时代。你知道吗?她活是因为有人爱看鸡汤文,听鸡汤。还有就是陈果身后肯定会有团队为陈果做宣传啊!是吧。要不那么多名人为什么没或就她火了。

陈果作为心理学教授,她的视频和讲社会广泛关注,非常正常!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并没有形成各种学科。心理学和哲学都是西方的舶来品,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问题,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密不可分,综合复杂,穿透力强。肤浅点,表面上可以是心灵鸡汤,展示一般人性;深刻点,揭示人类灵魂深处,到底谁在支配我们行为,潜意识?三观?信仰等等。陈果作为留洋心理学博士,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名师指点,重要的是她具备优秀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有很高的认知水平,达到融会贯通,能够抓住事情的本质,告诉你真相,



如果问她为什么在一些人群中会受欢迎,那么请你想一想,春节期间,车厘子也能受追捧。炒呗……

我很尊重陈果老师的学识和表达能力,我觉得她讲的东西很家常,平平淡淡,犹如一碗开水。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呢?想必是大家喝鸡汤太多,很想喝些开水。教授弄的开水,不凉不烫,适饮。

⑨ 复旦大学 陈果 详细资料

复旦大学教师
女,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
[复旦大学教师,陈果]
复旦大学教师,陈果
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哲学博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工作。
1999年9月-2002年6月,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2002年9月 -2005年1月,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攻读硕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做访问学者,2005年7月-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大陆基督教哲学青年学者暑期密集班”做学者。
工作经历:
2008年6月至今,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2005年5月,“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翻译;
2004年-200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牧心理学》及《宗教社会学》课程的助教和翻译,任课教师: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 Whitehea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 Whitehead;
2002年9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师硕士班”英文教师;
2004年暑期,《人民画报》上海总部实习记者。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
1999年10月-2001年6月,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
奖励与荣誉:
2007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发的“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6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发的“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5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4年,香港“道风”优秀硕士生奖学金;
2003年,香港“道风”优秀硕士生奖学金。
专业研究成果:
2008年,撰写的《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六辑)
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查报告(梗概),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7年1 月,翻译的“学校教育的核心:论道德的形成和大学的教育 (美)迈克·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写的“面对繁多的一种坚持:展望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5年7月,撰写的“‘光’(理性) 与‘影’(非理性) 编织的绮丽——评奥托的 《论神圣》”,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三辑)

⑩ 陈果为什么跌下神坛

在参加一档节目时,陈果因为将“耄耋(maodie)”二字念成了“毛至”,瞬间被网友炮轰“没文化”,“翟天临第二”,尽管陈果已经道歉,但一些人依旧不依不饶。

网页抨击陈果走红是因为利用大学生对爱情的向往,灌输另类的心灵鸡汤,其内容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纯粹就是在无病呻吟。她的心灵鸡汤,在学生步入社会后,就会成为“毒鸡汤”。

早期经历:

陈果于1981年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当她还在上小学时,就接受了家人的艺术熏陶,外婆对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活本身,更能教会人成长成熟。”外公则说:“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是,美丽的女人却寥寥无几,希望你长大后能成长为拥有大智慧的美丽女人。”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陈果对哲学、历史与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本科阶段,她选择了西方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2002年-2005年期间,她又考取了本校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专业依旧是西方哲学。在进入博士阶段时,她选择了基督教哲学专业。毕业后,陈果留校任教,成为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

热点内容
分辨率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4-30 10:32:57 浏览:237
生活上的数学 发布:2025-04-30 10:01:15 浏览:226
高尔夫视频教学全集 发布:2025-04-30 09:14:48 浏览:328
二次的英语 发布:2025-04-30 07:59:27 浏览:2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发布:2025-04-30 07:05:42 浏览:534
扒胎机教学 发布:2025-04-30 06:27:10 浏览:977
甘肃省教育局 发布:2025-04-30 05:43:51 浏览:803
四年级数学聪明题 发布:2025-04-30 05:23:25 浏览:297
述职报告教师 发布:2025-04-30 04:35:57 浏览:534
帝国理工数学 发布:2025-04-30 04:26:11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