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老师
A. 我的班长是才华猫作文
都说齐天大圣有七十二变,而班长郭菲,既不是什么孙悟空,也不是什么妖怪,却也有七十二变的本领,同学们说她是一只“多变猫”。
上课调皮捣蛋的同学认为郭菲是只“厉害猫”。自习课的时候,班主任有事,让同学们自己复习课文。一些调皮的同学就想大闹天宫了,有说话的、打闹的、下座位的…郭菲见状,走上讲台,板着脸发话了:“别吵了!下座位的同学请回到座位上去。”听他这么一说,倒有几个同学挺识趣的,坐在自己座位上看起书来。不过,也有不吃她这一招的。郭菲语气加重了:“你们也不想一想,现在是闹的时候吗?老师上完课已经够辛苦的了,你们也不认真复习功课,还在这里捣乱,老师知道了,会多伤心呀!谁不想玩,我也想玩呀!要玩下课咱们一起玩…”那几个调皮的同学被感染了,不再闹了,静下心来认真写起了作业。你说,郭菲这只“厉害猫”挺有招儿吧!
可一下课她就变了样。“大姐,有好吃的吗?给点儿。”你瞧,她正向同学要麻辣土豆条儿吃呢!上课管人的时候还风度翩翩,一下课就成了这个熊样儿,同学们看郭菲可怜巴巴乞讨的样子,就勉强答应了,可袋子刚打开,她就飞一般的把手插进袋子里,一抓就是一大把,然后迅速逃到没人的地方,吃土豆条儿,你们说,他是不是一个“馋猫”!
B. 4.9x4.9的人物简介
连载于《漫友·少年SUPER》,本作为黑白版,已收录单行本,全3卷
第一回合——她的眼神
第二回合——原来是“拳击”
第三回合——兔子论
第四回合——未来的赌注
第五回合——靠自己
第六回合——唯一的途径
第七回合——因材施教
第八回合——眼角的泪光
第九回合——开战
第十回合——温雅的战术
第十一回合——执着
第十二回合——郭菲那点事儿
第十三回合——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第十四回合——结束和开始…
金龙奖特别篇 ——叶楠的故事(连载版本为15,16话)
因杂志改版而展开新篇章并更名 杂志连载版为 4.9X4.9遗失地图的旅程
第一回 新规则太扯了!
第二回 三个目标
第三回 偶像明星来了~
第四回 斗牛要不要
第五回 1 VS 1.5
第六回 她/他们眼中的坡
第七回 流氓好多,你打还是我打?
第八回 跑~跑~跑~
第九回 弊端
第十回 阻力
第十一回 不要阻拦我!
第十二回 选择题
第十三回 互相威胁
第十四回 就算没有你
第十五回 步伐和可乐
第十六回 争VS昕
第十七回 我是“老师”
第十八回 跟上他!
第十九回 战斗的距离
第二十回 必杀技
第二十一回 我赢了?我输了?
第二十二回 上限
第二十三回 每个人,都有小心事
第二十四回 左宥安
第二十五回 大人眼中
第二十六回 打个巴掌赏个甜枣
第二十七回 复仇者
第二十八回 帮助的方式
第二十九回 预备,开始!
第三十回 是对手
第三十一回 闷骚对上三无男
第三十二回 挡下他
第三十五回 温雅vs罗修
第三十六回 温雅的意志
第三十七回 弱点
第三十八回 虐
第三十九回 苦涩的滋味
第四十回 那就是表白
第四十一回 日记
第四十二回 转变
第四十三回 根源
第四十四回 理想碰撞现实
第四十五回 害怕失败的胆小鬼
第四十六回 完全防御
第四十七回 交叉反击
第四十八回 无法选择
第四十九回 我是拳击手
最终回 再见 全书完
C. 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里美女如云,有个人秒杀贾静雯。那是谁呢
最经典的还是苏有朋版的《天上屠龙》。因为这里面有美!女性!如!云!首先是家喻户晓的女主角贾静雯,她饰演的赵敏,可以说是记忆女神。
她是一个漂亮的教师,既可以俏皮,又可以攻击满气,这样赵敏没有做作,让人永远不会忘记。美丽多有豪迈豪迈,难得豪迈英姿,看起难忘。
15年后,经典依然是经典。整部戏最让人羡慕的应该是苏有朋这个荣誉,他身边有很多美女一个人,怎么能不让人羡慕呢。
D. 结合自己的学习态度,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向科学家学习这种探索精神。
我16岁的时候,从江西平江的乡下考到上海华东师大,那是1981年,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很少打电话,见不到出租车,没有地铁,没吃过西餐,没穿过西服,没有奖学金,没有自费留学……今天这些都有了。”
在美留学10年的昌增益,用这样的开场白追忆起自己16岁的时候,如今他已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的教授了。他面对的听众是来自北京景山、166中和4中的百名中学生和早已过了花季的百名科学家。中国科协以“谈谈我的16岁”新春联谊形式开始了2002年首场大手拉小手活动。
刚过完79岁生日的天文学家、中科院院士王绶王官老人手书一幅杜甫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送给少年朋友作为新春礼物,寄望他们将来人才辈出。
今年已是花甲的中科院微生物所教授孙万儒讲了他16岁时的一段往事:我16岁时家在乡下很穷,上中学时,父亲希望我不要念了去学裁缝。老师听说后,跑了120里路赶到我家,说服了我的父母让我继续读书。高一时,我的数学、物理、几何、代数都是100分,只有化学考了99分,我拿着卷子去问老师到底错在哪。老师说,你的钴CO,O写大了,应当是小写,写大了就成了一氧化碳,科学中差一点点就不是它了,你必须记住这一点。当时还考了些什么,我都记不得了,但这个O让我记了一辈子,使我在后来的科学研究中受益匪浅。
畅谈会上,已是北京大学化学专业三年级学生的刘欧,被她的母校景山中学邀请了回来。刘欧16岁时曾被选拔为首批11名中学生进入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教授,进行转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她说:“当时我是个高一学生,生化知识远没有达到专业水准,面对数不清的实验和枯燥的操作,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不断向教授专家请教,所有的时光都泡在实验室里。经历了18个月的艰苦努力,我的论文终于通过了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的答辩,获得了第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论文金牌。那段经历让我成长,让我懂得了只有勇于面对失败的人才会成功,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会成功。当我后来再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那段日子。”
像刘欧一样,不少参加畅谈的中学生都获得过各种各样的青少年科技奖。面对成绩,昌增益对他们说:得了奖当然很好,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你们现在还只是会学而已,还没有为社会作出任何贡献,并不是聪明就一定会有贡献的。人生要经历风雨和磨难,书本上写的,科学家说的,甚至得了诺贝尔奖的,也有可能是错的。要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传统。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我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送给你们,和大家共勉。
身为教育部副部长、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韦钰,今天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坐在了孩子们中间。她问身边的李晓航:平常上不上网?李晓航说:上,但有用的信息不多。已是4中高一学生的李晓航问韦钰:我们现在应该钻一门科学还是都要钻?
韦钰面向所有中学生回答了李晓航的问题。韦钰说,未来科学的发展绝对是交叉的,是跨领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要交叉。国际脑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的决策、人的情感是分不开的,情感是人价值观的基础,这是我们过去不知道的。今天的青少年一定要全面发展,锻炼你们的情感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共同工作的能力,走出去参与世界交流,这在我们的教育中是个很大的弱点。我觉得具体的知识并不太重要,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你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重要的。有用的信息是你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才是你的智慧。
韦钰表示:21世纪的科学不应该成为一种特权。科学不是为好孩子、为有钱孩子的,而是要面向所有孩子。科学要走向西部,走向贫困地区,让那些没有机会得到很好教育的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学到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参加到21世纪的发展中来。科学进入教育主渠道,不光在大学,要在中学和幼儿园就开始,这已经是世界潮流。为我国培养20年30年以后的公民,科学普及非常重要,这种普及不是为了传播知识,而是要造就一种科学精神,崇尚对事实的尊重,对真理的追求,求真求实求美。今天的青少年应该有一条更加科学的成长道路。
三所中学学生用自编自导的节目,展望了他们想象的未来50年科学的前景,166中学郭菲和她的同学以一首“大手无私拉小手科学路上斩荆棘”的诗朗诵,答谢了众多科学前辈对他们寄予的厚望。
E. 小学五年级作文 我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一次难忘的经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有的回味无穷,有的苦涩难咽;有的早已忘却,有的记忆犹新。
那是上四年级时的一次经历。一天,我忘了带作业本,因为我,全班同学都要多做一些作业。中午吃完饭,我一声不响在坐在座位上写作业,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我突然觉得这铃声是那么的美妙,望着别人快快乐乐的样子,我感到非常孤单。因为我一个人连累了全班同学,我恨不得帮同学们把作业做完。这时,一些同学的骂声、抱怨声、吵闹声一起挤进我的耳朵里,有的人甚至动手打我。霎时间教间里乱成一片,大家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争吵着。有的人瞪着我,恶狠狠地说:“你记性太差了,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呀!”有的撇着嘴轻蔑地说:“就他这样,学习肯定好不了。”还有的人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唉!怎么天天都有不做作业的,害得我们每天都要多做作业。”这时马皓轩走进教室,看到很多人围在我的座位旁,就猜到这些人是为作业的事指责我。于是,他跑过来,拉起我说:“走,出去玩去。”一个同学说:“他犯了那么大的错误,还出去玩?”另一个同学指着我的鼻子气愤地说:“快滚出去吧,让我们安静一会儿!”站在马皓轩身旁的同学拦住他说:“你跟叛徒玩,你也会跟这个叛徒一样的。”马皓轩看了他一眼,没说话,拉起我走出教室。我对他说:“对不起。”“没关系。”马皓轩安慰我说:“以后注意点就行了。”顿时,我眼中充满了泪水,这眼泪是甜的,因为这是感动的眼泪。
我很庆幸遇到了这么一个知心的朋友,在我悲伤、痛苦、无助的时候,是朋友用真诚的心抚慰我那受伤的心灵,我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彻底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
一次难忘的经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张店玩。当我们快到家的时候,没想到天气突然变了。盛夏的天气,说变就变。只一会工夫,只见乌云弥漫天空,天边划过一道道刺眼的闪电。妈妈说:“我们得快走,要不然会被大雨淋着的。”听了妈妈的这番话,我的脚步快了起来。就在这时,一道电光闪过,随着就是一声巨响。“我们走近道吧。”妈妈说。这时,我想起老师讲的要遵守交通规则,抬头看看乌云密布、雷电交织的天空,再看看妈妈那焦急的神情。虽然心里很矛盾,也只好无奈地点了点头。妈妈穿过慢车道,翻过路栏,快速地越过车行道,再次翻过路栏,走到人行道上,回头向我摆手示意。
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走过慢车道。虽然妈妈在前面作了演示,可我还是有些害怕。左看看右看看,确信没有车,我才战战兢兢地爬上路栏。就在我跳下来的那一瞬间,一辆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我的身子一软,倒在了地上,呆呆地连哭都不知道了。
妈妈拉着我的手走在人行道上,那危险的一幕还浮现在我眼前。我对妈妈说:“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叮嘱我们:‘宁走百步远,不走一步险’……”说到这里,我看到妈妈的脸红了。她说:“孩子啊!好好的记住老师说的话,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因为录像可以重放,但生命却只有一次啊!”
F. 请问周矣是干嘛的
16-18岁时在四川上学,因家里有特殊情况半途辍学,随后只身一人南下广东, 开始他的人生轨迹,今天他自述曾经是一名泰拳运动员!(那些年 我19岁...
一个人独自离开家人 走进另外陌生的城市过着军事化的集体生活。
在踏入职业队的第一天我们就明白“付出与收获”的意义努力了不一定成功 但不努力必定失败 这个复杂的哲学问题。
那些年我们还小,却学会了一个人躲在没人看的地方哭...
教练经常会对我们说这样的话“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当同龄的孩子还在挥霍青春时,我们在训练场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根本不懂什么是青春,汗水早已渗透衣衫…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 我们结识了一群同龄的兄弟姐妹,我们相依为命。
那些年出早操,春夏秋冬从未间断。
那些年早上跑大街,路人都认为我们是疯子。
那些年跑几千米,都是很正常的事。
那些年我们肩上杠铃的重量,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敢相信。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绷带胶布,可以绕地球一圈。
那些年在训练中我们明白,其实到医院缝针也可以很随意。
在这个舞台上我们留下了太多,只因我们认为这个舞台是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
我们的每个成功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与泪水,
然而年少的我们却已懂得,佳节来临之际,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时间用来刻苦训练。
也只为了在擂台和八角笼斗上更好的展示自己。其实内心的我们又何尝不想与家人团聚,
我们会委屈,会不安,会想过放弃,又会不甘心不舍得,种种思绪煎熬着!
我们发现当初的兴趣已经不能作为维持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失去了动力,那一刻我们彷徨了。
然而很快我们就发现我们对运动热情已然成为了习惯,我们相信坚持下去绝望的深渊处就是胜利的曙光!当胜利来临时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煎熬都将消散,这便是运动的独特魅力!
练了体育才知道,汗流多了,衣服上会有白花花的盐粒的。
练了体育才知道,冬天的风是可以在脸上划出血口子的,练了体育才知道,肌肉拉伤撞伤关节扭伤是不用休息的。
练了体育才知道,一直保护我们的是那些沾满汗臭味的护具。
练了体育才知道,肉皮掉的时候也可以是一层一层的。
练了体育才知道,长跑下来连呼吸都是疼的要命的。
练了体育才知道,操场上任何地方都是能当床的。
练了体育才知道,过年不放假是很正常的。
练了体育才知道,原来一次次的摔倒爬起不一定就能成为英雄的。
练了体育才知道,激流勇进其实是能成为习惯的。
练了体育才知道,尊师的情感是所有体育人下意识的。
练了体育才知道,不只有军人才有铁与血的风采的。
练了体育才知道,坚持的意义,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
过去四年时间花了整整四年,参加过武林风,香港电视台直播节目苏州英雄战,马拉松,重庆商业赛等各种大小赛事,现在回顾四年时间就是一眨眼功夫走过来了。
退出这条道的时候是22岁,出来以后在深圳湾体育中心遇见一名雅典奥运会运动员“郭菲”,郭菲是一名女配运动健将,退役后从教练身份成功转型为一名销售,如今是“万国体育”销售总监。
其实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菲姐,哪个时候是她和李凯一起培养了我,把我从一名运动员成功训练成一名优秀的销售,我能从第二次进入万国体育时,首创新人业绩最高者,(4周10万)。
通过一年的学习,磨合,沉淀,以见习经理的身份正式离开万国击剑。
24岁时认识“启航策划”潘老师,第三次改变人生轨迹,进军摄影机构策划行业,以最恰到好处的时机很快有了自己的创新突破,辞去启航策划自己建设“金凯团队”成为一名秀场策划师,带领团队辅导中小企业260余家,创造佳绩4900万以上,其中包含伊顿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伊顿剑学”以策划总监兼市场总监的身份完美落地执行并衔接市场各种早教机构包括名校,将伊顿击剑有了一个好的转折,如今击剑学员1500人以上,当然在此感谢董事倩芸姐。
未来向百业添加营养,辅导各种行业通过商业策划,危机公关不走下坡路,让百业有回转的余地,越来越好。
山西艺术学校时期(美术专业)1951-19581951年11月5日,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有关决定,山西艺术学校正式成立,隶属于山西省文化局。它是山西省第一所公立艺术学校,也是建国后全国较早成立的艺术学校之一。学校地址在当时的太原市并州东街4号,也就是现在的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主校区。首任校长力群、副校长洛林,历任校长唐仁钧、夏洪飞、乔耀世。
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为刚刚解放的山西培养文化艺术方面的急需人才,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电影放映、群众文化等不同专业,培养方式主要以培训为主。学校这一时期举办了近50期训练班,培训了5000余名文化艺术干部,他们分布在全省的工矿、农村、俱乐部、文化馆、文工团及各地区艺校,促进了省内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当时的美术教师有赵延绪、力群、王学化、王世祥等。赵延绪早年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力群曾就读于杭州国立艺专,王学化毕业于华北联大,王世祥毕业于四川美专。他们是新中国时期山西美术教育的缔造者、奠基者。
这一时期,美术专业的任务重在培养文化团体的美术创作干部及各地区艺校师资。这些美术人员成为山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服务国家建设、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先头骨干,也为新中国时期山西的美术及美术教育事业在全省各地播撒下充满希望的种子。 1958年12月5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西艺术学校基础上成立了山西艺术学院,仍隶属山西省文化局。学院成为与当时全国各大艺术学院并行的院校之一,是山西省艺术教育的重大飞跃。因学校面积有限,美术系借驻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建筑学校办学。院长夏洪飞,副院长武子慧,历任党总支书记王青野、巨玉秀,副书记蒲英,美术系主任娄霜,党支部书记王奂。
学院设有美术系、音乐系、戏剧系和舞蹈科,分设本科、中专各部。本科学制五年,中专学制三年。美术系开设中国画、版画、油画、工艺美术、雕塑5个专业。1959、1960年招生两届,共招本科生60名,中专生120名。
美术专业教师有:赵延绪、王绍尊、黄景涛、娄霜、蒋采苹、赵球、董其中、肖惠祥、叶振兴、吴彻、袁珑、王世祥、刘剑菁、谢述先、张熙玉、王怀基、张一方、邹兰萍、邬国廷、焦国辉、李惠然、吴国俊、张大敏、肖林、张宗载、铁一等人。行政人员有:贾伯俞、刘萍、韩美等人。教师大都毕业于著名美术院校,有不少人是响应党的号召来山西支援建设的,他们为山西的美术教育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与才华。
他们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制作教具,教学内容贯彻了民族化、地方化、现代化、群众化要求,建立了集体教学制度,加强了艺术实践。1959年,中央文化部钱俊瑞副部长曾到校参观指导并给与好评。该时期美术创作有名的是山水画长卷《同蒲风光》,由赵延绪、黄景涛等人为建国10周年献礼而作,发表于《美术》杂志,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师生们还利用木刻印制传单积极参加支援朝鲜、反对美帝等活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新兴木刻的革命战斗传统。
1962年曹美等四名同学应征入伍,曹美的4件作品在1962-1964年连续获得北京军区文艺奖,3件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军美展,1件获得优秀奖,他们以其优秀的才能很快成为所在单位的创作骨干。 1962年7月3日,由于国家经济困难,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及省教育厅指示,山西艺术学院停办,美术系、音乐系本科师生大部分转入山西大学,成立艺术系美术、音乐专业,部分本科生及中专班提前就业。系址曾在省建校、山大北院2号楼、主楼、图书馆楼。
历届主任夏洪飞、吉林,副主任娄霜、张柯南、刘建昌、孔繁洲、黄万品、王永清、樊维信、王长义、谢述先、贾永珍,党支部书记王青野、刘文祥、贾振华、樊维信,副书记赵学周、夏洪飞、贾振华、樊维信、张顺清、刘世华。
美术专业并入山西大学后,成为当时全校13个专业之一,娄霜兼任美术教研组主任,刘剑菁任教研组副主任。教研组下设基本练习、中国画、版画、雕塑、工艺教学小组。转入山大的教师有:赵延绪、王绍尊、娄霜、吴国俊、刘剑菁、叶振兴、赵球、董其中、吴彻、袁珑、谢述先、张熙玉、王怀基、焦国辉等人。
此后,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陆续增加的有:仝献普、张顺清、初青云、马洪琪、李荣、史秉有、史希光、曹雯、胡有章、俞老四、刘长有、徐震、杨全仁、郭玉祥、韩植墨、刘治平、李德仁、於平、张明远、陆刚、钱世刚、刘建平、冀荣德、吴小丁、王纪平、张卫东、张骅骝、董文运、霍耀中、陈昭、苏志东、杨程远、高鑫玺、彭景跃、郭秋英等人。行政人员有:李浩然、李涤生、蒋瑞娟、崔一兵、柯菲、张菱、张喜德、闫富宝、赵桂莲、卢改芳、石晓玮、李春敏、王素兰、张文田、陈楠、王晋高等人。
1963-1965年招生三届,学生50余名均为本科。1966年“文革”爆发,停止招生。1972-1976年招收五届“工农兵学员”170名,学制二年。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0年,共招生600余人。1978年为补充师资招收了李德仁、马洪琪、胡有章、霍山中4名研究生,这是山西有史以来培养的第一批美术类研究生。
1964年后师生两次赴忻州参加农村社教,绘制宣传大寨、焦裕禄的幻灯片、连环画等,积极配合了当时的活动。1969年,王怀基创作的毛主席塑像落成,成为山西大学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建筑。
1984-1990年,教师有9件作品入选第六、七届全国美展,1件获铜牌奖,2件获优秀奖,张顺清赴日举办个展,刘建平的《走过村庄》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赴日展出并在意大利ARTE发表,王纪平的当代艺术活动倍受关注。1988年发起、召开了“张彦远及《历代名画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了“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师生作品展”,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谢述先主编的《美术高考指南》出版。
1963年以来,毕业学生的木刻创作相继入选全国美展,亢佐田的《红太阳光辉暖万代》成为“文革”时期经典作品,赵益超、张明堂合作的《晓色初动》获七届美展金奖。山西大学培养的美术人才开始遍布省内外,成为艺术界的骨干分子。 1990年9月,根据山西省教委晋教人字(90)70号文件,山西大学艺术系正式分设为美术系、音乐系。系址曾在南院艺术楼、物理楼、北院图书馆楼。历届系主任赵球、仝献普,副主任仝献普、韩植墨、魏咏,总支书记刘世华、王泽华、赵培文,副书记魏咏。
这一时期增加的教师有:陈俊、李蕾、武贵文、赵紫春、耿剑、梁永刚、李雅君、王玉玺、刘彩军、乔金、武小明、王怀宇、王志俊等。行政人员有:石晓玮、吕春香、王素兰、张文田、陈楠、李春敏、王晋高、李星元、刘惠英、金辉等人。
教学上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办学结构,包括本科、专科、成人、研究生课程及社会办学,加强了基础课教学,扩大了专业口径,深化了教育改革,为山西美术教育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期间共招各类计划内学生397名。
1992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旅美画家丁绍光来校访问,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7月,山西大学承办的“中国佛教思想与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太原和五台山举行,教师刘治平、李德仁宣读了论文。这一时期,李德仁出版了《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道与书画》、《徐渭》等专著,获山西省社科一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委人文科学一等奖等。
1991年刘建平的《走过村庄》入选法国秋季沙龙,1993年冀荣德作品获得全国版画展铜牌奖。1994年教师作品近十件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刘建平、冀荣德、胡有章、陆刚作品分获山西省第十二届美展金、银、铜奖。1996年刘建平、冀荣德获山西省首届“跨世纪文艺新星”称号,张顺清获得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
1995年前后,毕业生赵毅凯荣获沈阳集团斥资百万、全国征集标识活动一等奖,梁永刚等人获得全国“美苑杯”大赛三等奖、优秀奖7项,牛晋平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版画专业学生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体现了当时教学的整体实力和学生积极活跃的艺术创造能力。 1996年7月,根据《山西大学“九五”计划及2001年远景规划纲要》,学校决定成立美术学院,是当时学校最早的4个学院之一。院名由中央美院教授朱乃正先生题写。院址在北院图书馆楼,2004年迁入新艺术楼。
历任院长仝献普、韩植墨、王玉玺、高鑫玺,副院长韩植墨、魏咏、吕春香、於平、刘建平、王玉玺、刘彩军、高鑫玺、安春保、贺强,书记赵培文、曹振汉、杜建民,副书记魏咏、吕春香、韩树林。
这一时期增加的教师有:郭菲、王亚竹、史蕙、史宏云、刘维东、吴光宇、王芊、曹栋、郭世光、李恒东、李晓阳、仲丛惠、赵建纲、曹峰、王璐、王丽雯、白钊义、武大明、武晓梅、张桐源、廉婷、蒋莉、庞卓赟、于跃、徐胤嫣、要宇、梁勇、刘勇、胡紫南、徐海涛、王永生、周涛、於歌、冯任军、姚澜、陈志勇、张惠新等。行政人员有:王晋高、陈楠、李春敏、李星元、刘惠英、金辉、张艳华、刘维东、贾炜玲、王伦梅、张秀玲、白冬青、赵成林、张一平、毛北义、白鹭等人。
1998年承办了“全国第八届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管理研讨会”及“全国美术院校学生素描作品展”。同年申报美术学硕士点获得成功,正式开启了山西教育史上美术学硕士培养的先河。2000年又与音乐学院联合获得艺术学硕士点,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职业教师培训基地,与省城乡规划研究院联合成立“山西大学城市设计学院”。2003年取得设计艺术学硕士点,2005年取得艺术学硕士点一级学科,2006年又取得了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点。至此,美术学院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获得艺术学学科最全的硕士培养单位之一。
1999年郭玉祥、高鑫玺、王志俊设计制作的“国庆50周年赴京庆典彩车”获总体设计一等奖,得到了专家和中央领导的好评,为我省争得了荣誉。2002年高鑫玺完成了学校校徽、校旗、校庆标志的整体设计,韩植墨、王纪平、郭秋英、彭景跃、刘维东、武贵文、仲丛惠、李蕾、陈俊等人承担了多项设计,为山西大学百年校庆做出了极大贡献。
此外,王玉玺作品《山村童趣》获全国第四届体育美展银奖,教师作品近二十件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科研成果显著:高鑫玺《VI系列设计》获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武小明《唐朝御醋》获中国之星设计大奖赛铜奖,王志俊获“香港设计2000”国际设计大赛亚洲区优异奖,高鑫玺主持完成了《榆次老城的修复与保护》,王纪平主持完成了《山西省博物馆整体装饰》,霍耀中、王怀宇主持完成了《皇城相府文化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等课题。张明远的《山西辽金彩塑的考察与研究》荣获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学院主编的《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美术作品集》、《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美术学论文集》、《艺术学:问题域和焦点的扫描》出版。
1996年至今,各类计划内招生近2000人,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艺术大赛频频获奖,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术研究团队,团队正围绕“融合中西艺术精华,弘扬三晋特色文化”的学术定位展开新的研究与探索,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推一批具有学术前沿价值以及三晋地域特色的高端学术成果。
H. 朱光明的人物履历
一、学习方面:2009年以过河南省一本分数线的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科技大学。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获得河南省三好学生 等荣誉。
二、社会活动方面:
1、2010年,课余时间担任外教Mistie、Chris的个人翻译长达一年,帮助他们完成汇款等方面的事情多项。
2、2009年至2010年底,先后兼职于洛阳光头香辣蟹、航空商务大酒店等地,并有多次家教经历,广泛接触了各类人群,打通了一定的人际关系;
3、2010年12月创办洛神文学社,文学社先后获得河南科技大学十大魅力社团、河南高校文学联合会理事会单位 、河南省优秀社团 (文学类唯一一个)、全国高校文学大赛优秀组织奖等 ,目前洛神文学社已发展成为洛阳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最广的文学类社团。
4、2011年6月作为河南科技大学学生代表参加中韩国际佛学论坛。
5、2011年7月,作为负责人组织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赴伊川县城关镇大庄小学支教,圆满完成任务,获得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赞扬。
6、2011年8月,创办面向洛阳高校发行的大型纯文学杂志——《洛神》;同月,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于洛阳文学院首届作家培训班。
7、2011年10月,参与组织的河南高校文学联合会在河南大学科技馆正式宣告成立,出席成立大会并作主题发言,当选为河南高校文学联合会理事会理事兼豫西地区主席 。
8、2011年12月,参与组织、策划河南科技大学第一届嘉年华大型活动。
9、2012年4月,参与组织洛阳市牡丹诗会。
10、2012年5月,应邀为河南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干部主讲《如何搞好宣传工作》。
11、2012年6月,参加第四届全国日记论坛。
12、2012年7月,参与编写的《河南高校文学》(第一辑)由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3、2012年9月,当选为河南高校文学联合会副主席。
14、2013年5月25日下午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郭菲课题组专访,访谈持续两个小时。
三、获得主要奖项、荣誉
1、2010年5月获得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2、2010年7月获得河南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小说类二等奖。
3、2010年11月获得河南科技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4、2011年4月获得洛阳市《牡丹》杂志征文二等奖。
5、2011年5月获得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学生社团干部荣誉称号。
6、2011年9月获得人文学院2009级“专业兴趣点培育”学术论文特等奖。
7、2012年1月获得河南高校文学网优秀版主荣誉称号。
8、2012年7月获得河南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9、2013年1月获得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四、发表论文情况:
1、《试论<百年孤独>的荒诞性》,《河南高校文学》(第一辑),香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