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竹笛老师
韦教员,刘森,胡玉林
⑵ 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是谁
赵松庭,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艺术指导。曾任浙江艺术学校(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名誉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民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 、《婺江风光》等。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等著作,是中国第一位成功研制排笛、骨笛和铜管双笛的竹笛大师。
赵松庭
俞逊发,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由俞逊发灌制的笛子专辑《妆台秋思》获1992年10月北京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并名列榜首,另外俞逊发演奏的由朱践耳先生作曲的《第四交响乐》(为竹笛及二十二件弦乐而作的室内交响乐曲),于1990年秋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作品大赛奖”,这是中国人有史以来获该项大奖。
俞逊发
张维良,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华夏室内乐团团长、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南京东南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灌制了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箫的世界》。张维良创造性地在笛子演奏中运用了全音阶及十二音序手法,将笛子的音域拓宽至三个八度。张维良曾为多部影视作品配乐,像《菊豆》中使用了埙、《霸王别姬》更是整部电影音乐仅采用一种乐器,这在电影史上尚属少见。随着这些电影走向国际,中国的传统音乐也被世人所知。
你要是想学精一点 就去新街口 那里乐器行多 教笛子的也很有水平 费用一小时回应该在150~300左右 买笛子初答学就用150左右的就行 等你考级的时候在换专业用 专业的一般一根680 D G E用的比较多 要是嫌远可以在你们家附近看看有没有乐器行 一般你要是跟人家学 人家老师坑你的几率还是很少的 要是真喜欢想学这个 多远都没关系 我就在东五环 每周日去石景山学去........
⑷ 竹笛的制作老师(名师)有哪些最好附详细联系方式
我知道的有
周林生老师,黄卫东老师,常敦明老师
周老师的笛子我还没用过,听说是制笛泰斗级大师,黄卫东老师是周老师的得意弟子,他做的笛子也很棒的
,我目前用的就是黄老师的特质竹笛。价格还比较合理,常敦明老师的笛子,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我刚学的时候用的是常老师的笛子!至于他们的联系方式,我这只有常老师和黄老师的,周老师好像很少做笛子了!
⑸ 吹笛子的曾明简历的
曾明,1962年出生于江苏。国家一级演奏员(笛、箫演奏家)。曾获北京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优秀奖;汉城世界Pirj艺术节金奖;江苏省"茉莉花"杯民族器乐独奏大赛金奖榜首。出版CD《曾明中国笛箫专辑----神州笛韵》、《行云流水》。担任昆剧名著《还魂记》、《白罗衫》、《桃花扇》、《窦娥冤》等剧目的主笛。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
中文名
曾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2年
职 业
笛、箫演奏家
曾明,1962年出生于江苏。国家一级演奏员(笛、箫演奏家)。曾获北京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优秀奖;汉城世界Pirj艺术节金奖;江苏省"茉莉花"杯民族器乐独奏大赛金奖榜首。出版CD《曾明中国笛箫专辑----神州笛韵》、《行云流水》。担任昆剧名著《还魂记》、《白罗衫》、《桃花扇》、《窦娥冤》等剧目的主笛。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
曾明现任教于江苏教育学院音乐系,是美国伯克莱大学访问教授、旧金山音乐学院外聘专家、旧金山华乐团艺术指导,中国竹笛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多次赴欧美讲学,并举办个人笛子独奏音乐会
⑹ 当代中国竹笛名家有哪些
陆春龄
被誉为中国魔笛
陆春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上海人。他的音色淳厚圆润 纯净甜美,表演细腻,气息控制功力尤深。并能自如地运用颤音、震音、历音、打音等润饰曲调。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
俞逊发
是一名笛子演奏家
俞逊发,1946年1月8日出生,上海市人。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
冯子存
曾任中央歌舞团独奏演员
冯子存,笛子演奏家。1904出生于河北阳原县。冯子存是大家都熟悉的笛界壮派的代表人物和很有贡献的老前辈,无论他在笛子演奏还是笛曲创作方面,都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刘管乐
热爱民族音乐事业
刘管乐,笛子演奏家。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生前曾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名誉理事、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员。
刘森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刘森,生于一九三七年,曾任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员指挥、中国广播艺术合唱团指挥、总政歌剧团指挥、总政交响乐团指挥、中国电视爱乐乐团指挥。 刘森的笛子演奏以北派风格为基础,并广泛学习潮州音乐、广东音乐、舟山锣鼓以及二人台、河北梆子等民间音乐,取南北笛派之优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简广易
著名笛子演奏家
简广易,1944年生于四川重庆,原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独奏演员。1992年5月在巴黎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演奏了笛、箫、埙、口笛、巴乌、葫芦丝等传统民族乐器,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博得《欧洲时报》、《欧洲日报》等媒体给予的高度评价。
詹永明
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魔笛
詹永明,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总歌舞团副团长,现已移居新加坡。 国家一级演奏员。詹永明的笛子艺术在八十年代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名列榜首。近十年来在国际国内的比赛中频频获奖,并多次赴世界二十多个国家演出,讲学。
李镇
蒙古笛王
李镇,1944生于山西省河曲县人,幼年时随家人迁居内蒙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经数十年艺术生涯的磨练与演奏实践,李镇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乐曲。代表作有笛演奏曲《鄂而多斯的春天》、《大青山下》、《浩特篝火》、《草原的思念》。
王次恒
首创卡腔新竹笛技巧
王次恒,1959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84年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进入中央民族乐团成为笛子独奏演员。王次恒的演奏醇厚圆润、典雅华丽、又高亢明亮、豪放热情、刚柔相济、极富个性。他先后参加了“振兴中华之声”、“振兴民族音乐”、“丝竹神韵”等重大音乐会的演出活动并担任独奏,受到音乐前辈吕骥、李焕之、时乐蒙等的赞赏。
迪
被誉为西部第一笛
马迪,笛子演奏家,1956年出生于陕西西安。马迪先生的“长安乐派”笛子演奏技法及其艺术风格,既有粗犷豪放激越之情,又不失温婉细腻典雅之韵,其精湛的笛艺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博得了民乐界广泛的好评,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⑺ 请教上海和北京有哪些竹笛名家收弟子
苏州音乐之声琴行的竹笛老师在江苏省都蛮有名气的,叫薛玉林,别名玉笛,苏州圈内都知道的,你想好好学的话可以考虑联系看看。
⑻ 董雪华的笛子制作经历
浙江余杭的铜岭桥盛产苦竹。苦竹是白竹的一种,它质地坚硬,内径统一。与其它品种的竹子所不同的是,苦竹的竹节通常是一整节的,因此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制作竹笛的上等材料。上海、苏州等扛南的民族乐器厂以及国内的制笛人都慕名去铜岭桥采购竹材。据说明清时代,铜岭桥苦竹制作的竹笛曾作为贡品被送进宫廷。
铜岭桥不仅盛产苦竹,还是有名的竹笛之乡,如今当地已有40多家竹笛制作作坊,灵声乐器厂就是这40多家竹笛制作工厂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该厂继承传统工艺,选用上等苦竹,竹笛从音准、音质、外观都深得行家赞誉,声名远播。
在北京莲花桥附近的一片小区里,记者采访了灵声乐器厂驻京办事处负责人董雪华。董雪华年方三十,既是办事处负责人,也是制作竹笛的技师,他的办事处其实就是制作高档竹笛的作坊。之所以在北京建立办事处,他解释说:“无论北方的还是南方的笛子专业演奏人士都比较喜欢用白竹的竹笛,而白竹制笛恰恰是北方地区的空白”。精明的董雪华正是看好这一潜在的市场,因而才将白竹制笛技艺带人北京。这样即可以扩大“灵声”竹笛在北方地区的声望,还便于自己能与北京及北方地区的演奏家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使产品能够直接面向市场,有的放矢。自董雪华的乐器作坊办到北京后,大大方便了北京的专业演奏人士,他们经常上门随意挑选自己称心的竹笛。在他的办事处兼制笛作坊中,几乎都是中高档的竹笛。他告诉记者,这里所有的竹笛都是从老家铜岭桥挑选出来的最高档的材料运到北京进行精加工的。
董雪华虽然才30岁,但制作笛箫却也有12个年头了。18岁时,他就向上海的制笛名家周林生学习制笛技术。在学习的同时,守着老家铜岭桥上好的竹材,董雪华也办起了一个制笛小作坊。“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我可以向本地的乡亲买到最高档的竹子。当然我的起点比较高”。所谓高起点就是他在周林生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江南一批专业笛子演奏人士,通过这些专业演员的指点和帮助,董雪华在制笛的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制笛技艺不断提高。“跟演奏家接触,对我帮助很大,因为他们最了解笛子,可以直接听到一些反馈,使我能直接改进不足”,董雪华深有感触地说。
在多年的实践中,董雪华积累了许多经验,他说,制作笛子的关键是音准。因为竹子是天然长成的材料,竹子的内径有圆有扁、有大有小,大头与小头的内径与外径也不同,故内径不宜用人工将它加工到理想的尺寸。如果非要加工内径的话,则必须把竹子内径里的一层坚硬的竹壁去掉,但那样制成的竹笛所发出的声音就会发干、发空,达不到好的音色效果。因此一支好的竹笛,只能寻找天然内径匹配的竹子来制作。“我选择内径、外径尺寸相符合的材料制作竹笛,这样音律就会准确”,董雪华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对制笛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关于竹笛的音色,他说,这要取决于材料的好坏以及加工制作的方法,比如笛孔的大小、斜度、内外径的比例等等。竹壁太厚了声音发闷,太薄了声音则发飘。一般音色好的笛子,竹壁不薄不厚,多采用有分量的经年老竹,这样的竹材制成的笛子音色就能够统一,以4-5年竹龄的竹子为制笛材料最为适宜。董雪华说,制笛的竹材一般应干燥两年以上,自然风干,这样的竹子制成笛子后音色好,还不易干裂。“自然风干的竹子也有水分,因此在烤竹子时,火候必须掌握好,不能烤得太干,又不可里面存留太多水分,这样的竹子制成竹笛后音色圆润”。当提到笛子的音高问题时,他说,因为一年四季气候温度相差很大,管乐随着气温的高低变化,音高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北方的音高与南方的音高大不一样。董雪华根据他的老师周林生的制笛理论数据来制作竹笛,制作出了演奏家专门要求的音高,得到了许多演奏家的认可和好评。在董雪华北京的制笛作坊里,有许多品种的乐器,其中有带白色竹皮不刷漆的笛子,带着天然质朴的气质,还有高、中档的箫、排箫、口笛、带根南箫、接口笛和不接口笛等品种。他的工厂有专门加工制作铜口的技术人员,能够比较精确地制作出与竹材内径相符合的接口笛。董雪华说,如果接口笛与内径不相符,八度音很容易不准,高音还容易出现怪音。董雪华制作的笛子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一支笛子上面都刻有不同的唐诗、绝句,既是古朴的装饰,又使竹笛显示出高雅的艺术品味,其中还有许多刻写着“五邦子”等著名笛子曲名的竹笛。五邦子是北派笛子大师冯子存写的曲名。几年前,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纪念冯子存95周年音乐会时,一些书法家将冯先生创作的一些曲名撰写成书法加以展示,而董雪华却将书法家写的曲名刻在了竹笛上以作为对一代笛子大师的纪念。从那以后,这一做法竟形成了董雪华的制笛特色,收到了很好的反响。2001年,董雪华还制作了一支3米多长的加键笛子,一个人也可以演奏,扩大了笛子低音部的音域,此笛后被武警文工团的刘华男看中,并多次用这支巨笛演出,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董雪华告诉记者,在老家铜岭桥的灵声乐器厂现在由他父亲负责,工厂里有20多个技术工人。为了保证质量,乐器厂还聘请制笛专家周林生、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戴亚、音乐理论专家屠式埔做该厂的技术顾问。董雪华透露,家里近年还承包了 20余亩的竹林,但仍然满足不了工厂的需要,仍需要十几个懂竹材的工人直接上山挑选优质竹材。他告诉记者,他们乐器厂每年生产近3万支竹笛,半数以上出口,竹笛遍布全国及东南亚地区。
董雪华的灵声乐器厂制作的竹笛为许多笛子演奏家所喜爱,已故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曾为灵声乐器题词:“为弘扬民族音乐共同奋斗”;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笛子演奏家戴亚的题词是:“灵声乐器奏出华夏之声”。几年前,董雪华还与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合著丁一本有关笛子入门教材。他向记者透露,打算制作和开发新的乐器品种。相信董雪华与他的灵声乐器厂将为民族乐器的发展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⑼ 制笛大师有哪些
1,周林生
周林生(灵声),字半山,号心涤,自喻竹笛玩家。中国笛箫名家,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顾问。幼从父学笛,复师从高志远、陈重先生学习江南丝竹。1964年进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拜徐六四、赵登良为师制笛。
2,邹叙生
邹叙生(中国笛、箫制作名师,工艺美术师,中国民族器乐学会、江苏省乐器协会、苏州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3,董雪华
董雪华祖居铜岭桥。少年时,有缘拜上海周林生为师。学习笛箫演奏与制作、以及乐理知识与听音练耳。又得苏州邹叙生前辈、北京屠式璠先生指点。
4,黄卫东
黄卫东,浙江余杭铜岭桥人氏,1968年出生。1985年,周林生在铜岭桥传授制笛技艺。
5,王建宏
王建宏,著名笛箫制作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⑽ 我想让11岁的儿子学笛子,请问北京有没有合适的老师能教
北京西城少年宫,在新街口
那有竹笛老师,很棒的,我就是在那学的,那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很多比赛中都获过一等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