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德老师
㈠ 反对五大联赛转播倾销
我不看欧洲联赛很多年——也说“反对五大联赛转播倾销”
2015-01-31 15:09:47来源: 华奥星空网站(北京)
分享到:
0
世上很多事情都像是“珍珠翡翠白玉汤”。慈禧被八国联军赶出北京,慌不择路、饥不择食之下,一顿烂白菜帮子汤被当成天鲜美味。而当她再天天被满汉全席、一顿几百道菜伺候着,却再也找不回“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了。
这太像一些老球迷看欧洲五大联赛的经历了。
曾经的中国电视里,什么足球都没有,无论国内、国际,世人更不知“五大联赛”为何物。不仅如此,更早些时连电视连续剧都没有,一部如今根本没人会看的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竟万人空巷。稍晚国人自己“粗制滥造”、情节“幼稚可笑”的《渴望》,亦亿万人民齐收看。然后是80年代中期央视录播的意甲、北京台“假直播”的英足总杯,球迷看至如痴如醉,连解说嘉宾张路、张慧德老师都“母凭子贵”而路人皆知。
录播的意甲、足总杯?在今天几乎可看到一切想看比赛的球迷眼里,不就是“烂菜叶子汤”吗?英超、西甲、德甲,尤其是皇马对拜仁、巴萨对切尔西、曼联对竞技马德里……的欧冠经典大战,更如满汉全席般都“吃”不过来,录播之意甲被称为“小世界杯”、球员如数家珍般被“珍藏”之盛况只剩下“风中的记忆”。谁知道时下意甲、足总杯在中国收视率几何?早已“马尾提豆腐——提不得”了。
我亦不看意甲很多年。
近些年我连北京时间23点开播英超都很少看,更甭说凌晨3、4点开打的西甲了。非只因我老了,而是看的已足够多、再多就“撑着了”。虽是终身体育迷、看球又属“本职工作”,但再是良辰美景、美味佳肴,太多也腻、有损健康,你当有所选择,你必须挑剔。
把我现在体育“收视食谱”“报个菜名”:中超重要场次,所有中超队的亚冠,部分CBA、NBA(陪儿子看),每周日中午拳王争霸赛,美网、澳网,很少的男女排联赛……除以上北京时间“黄金时间”外,凌晨的欧冠淘汰赛,实况或录播的世界田径大奖赛……及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欧洲杯、奥运会、亚洲杯、亚运会,两年一次的田径世锦赛,有中国队参赛的三大球亚洲比赛……多乎哉,够多也。
很早就听过欧洲人大都只看自己国家的联赛,我一度也想过“中国球迷最幸福”,但看过有姚明的NBA、有孙继海的英超,及中国队小组赛3场全胜的亚洲杯后,也深深理解了这种“看”法:有参与感、与之息息相关,与没半毛钱关系、完全置身度外,犹如天壤之别。中国队遭“袋鼠”淘汰,剩下的亚洲杯就可有可无了。“儿子再差也是自己的好,儿子好别人儿子可视而不见”,若中超水平再高些、亚冠每战必克,还会有多少人半夜爬起来看没拜仁的德甲、没巴萨和皇马的西甲,用冯巩的天津话说就是“你Y有病吧!”
所以子江兄(新华社驻英记者)大可不必担心国人看太多五大联赛会影响中超发展,或类似于某些发达国家将电子垃圾偷偷运到中国,让中国球迷共同承担广告费,甚至是赤裸裸的“文化侵略”……其实某些“无孔不入”者也曾把法甲、巴(西)甲、J联赛短暂运作到中国电视上,但一个人一晚上最多能看几场比赛?所谓“五大联赛”,最多只有两个可“苟活”下来,其它皆他们自己先互相淘汰了。
尤其在一个全球化、全开放时代,屏蔽、强制收费、捂眼、垒墙都未必是好方法,也不会管用。尽管放马让他们进来,越放开,就越挑剔,只有最好的最后能留下来。反过来也是一样,英国人可以不转中国人的乒超、羽超、围(棋)超,可以和孔子学院停止合作,但却无法阻止人民币的坚挺和更多人学汉语,有多少英国人在看“非诚勿扰”学汉语,英国外交大臣不是还专门为孟非授过奖吗?
是时候中国球迷考虑下怎么做“上帝”了,不是说“顾客就是上帝”吗?像我一样挑剔、半夜不爬起来伺候英超、西甲,一边是万达、合力万盛等中国企业收购西甲、荷甲俱乐部,一边是其收视率在中国下降,看看英超、西甲谁更多启用“北京时间”,最后再看究竟是谁着急?(中国体育报 周继明)
本文来源:华奥星空
㈡ 请问张慧德老师的意大利语在哪里学的
曾经的意大利联赛专家啊
估计在学校
㈢ 中国两代解说员声音传播的特点及原因
就像中国球迷一样,中国足球解说员也是中国足球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十年来,一茬茬的足球解说员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夜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他们中有的还在坚守岗位,有的因年龄关系离开了,还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去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跟着笔者的笔触,重温一下这些足球解说员的风采。
Top10:韩乔生(解说指数:6)
一听这名字偶就来气。韩乔生不就是“韩巧胜”嘛,怪不得国脚老是“逢韩必败”。韩老师解说足球的一大特点是张冠李戴,错误百出,极具搞笑,有“韩大嘴”之美誉。经典解说段子想来网友早已经耳熟能详,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好端端一场比赛,经过他一解说惨不忍睹。“韩大嘴”不光在足球解说上大名鼎鼎,就是解说其他比赛时也是威名远播。
北京奥运,又可以听到了韩老师久违了的声音,又可以听韩老师那“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解说,这么一块说足球的好料,央视居然派韩老师去说没几个人看的拳王争霸赛,浪费啊。期待韩乔生再放异彩,为广大体育迷奉献更多老少皆宜、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录。
Top9:宋世雄(解说指数:6.5)
解说排球一向是宋老师的专利。解说抑扬顿挫,富有磁性,速度之快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尤其是那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位观众,各位听众,港澳同胞们,台湾同胞们,海外侨胞们,现在我们通过太平洋上空的卫星向大家转播”最有名气,仿佛成了老宋的注册商标。但解说足球宋老师却是外行了,除了不厌其烦反复介绍双方球员的名字和背景外,更多的时间是冷场。有时冷不丁突然冒出句“球进了,噢,没进,但从我们这个角度看球好像进了”这样的无俚头话来,让我们大跌眼镜。
今夏的北京,已退休多年的宋老师将重新出山,不知道能否再现当年的风采?我们拭目以待。
Top8:孙正平(解说指数:7)
孙老师眼镜一副,文质彬彬,在我的印象中还不错。孙老师解说足球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解说时,嘴巴几乎不动,声音仿佛是从鼻孔中出来,绝了。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他的解说风格简直就是宋老师的翻版。印象中,孙老师足球说的并不多,他的拿手解说是篮球。有段时间他还解说过跳水,印象最深的要数亚特兰大奥运会,孙老师翻来覆去地向全国观众解释,哪个动作是面向池水往后跳,哪个动作是背朝池水向里翻,搞得观众无所适从,一旁的解说嘉宾好不尴尬。
以孙老师领衔的奥运报道组最近天天在央视奥运频道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要问一句: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Top7:李惟淼 于大川(解说指数:7.5)
德甲直播的问世要晚于意甲直播,所以德甲直播组合就是意甲的翻版。与意甲直播的“两张”相比,“李于”组合明显要逊色得多了。就拿惟淼老师来说吧,虽说是前国脚,但解说比赛像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没有说到点子上,水平与北京队守门员出身的张路老师相比,简直不在同一级别。再说大川老师吧,虽说是个“德国通”,对德甲的情况相当了解,但你不要介绍起来没个完啊,比赛已经开始了,你还在那里“没完没了”,喋喋不休,看看老张老师,同样的年纪,人家可镇定多喽。
如今,已很多年没有“李于”组合的消息了。
Top6:张 路 张慧德(解说指数:8 )
一开始,两张作为意甲比赛解说顾问出现的,他们只是“混个脸熟”,不料一“混”,张路居然“混”了10多年,照韩乔生的说法,就是“像不倒翁一样不倒”。在意甲直播室,小张老师负责解说比赛,老张老师介绍意甲内幕,两人一搭一档,相得益彰。小张老师眼睛一眨一眨,把对阵双方的技战术、攻防特点说得头头是道;老张老师气闲神定,说起意甲内幕来如数家珍,仿佛意大利是他丈母娘家,巴乔是他的小舅子。笔者愚见,两张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足球解说组合。
如今,张慧德估计在颐养天年,而喜欢眨眼睛的张路依然活跃在央视转播室。
Top5:唐 蒙(解说指数:8.5 )
假若投票评选全国十大体育“名嘴”,我绝对投唐蒙一票。作家分京派和海派,主持人若这样划分,唐老师无疑是海派的“领头羊”。如今任何事都讲和国际接轨,如果说主持人中最早和国际接轨的非唐蒙莫属。听过唐老师解说足球的人都清楚,他的说话频率相当快,几乎喋喋不休,且善用排比、夸张、假设、比喻等修辞手法。譬如,唐老师惯用“如果说……那么……”、“要是……或许……”等句式,尤其是那句“当夜幕来临的时候,幸运女神又一次降临虹口体育场上空”最为传神。
Top4:张 斌(解说指数:9)
说到体育节目主持人,不能不说说张斌。魁梧的身材,胖胖的脸蛋,睿智的目光,俏皮的访谈,逼人的提问,张老师在《足球之夜》一出场,就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称职的制片人,而且是一个出色的节目主持人。张斌和建宏联袂主持的那段日子,是《足球之夜》最成功、最辉煌、最精彩的时候,至今叫球迷津津乐道。十强赛、二流论、隋波事件,尤其他与“语言大师”陈亦明那场针尖对麦芒的舌战惊心动魄,令人难忘。后来随着张斌的淡出,《足球之夜》逐渐沦为“鸡肋”。
前段时间因个人生活出现波折,张斌消失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央视。确实,奥运大赛在即,在走了黄健翔后,如果张斌再离开央视,后果难于想象。
Top3:刘建宏(解说指数:9)
《足球之夜》的当家小生,每周和球迷见面,出镜率之高,在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中首屈一指。每次亮相,建宏总是眉头紧锁,声音低沉,一副“足球救世主”的模样。其实,足球是踢着玩的,建宏如此忧国忧民累不累值不值?建宏也有他的拿手好戏,比如提问题的精确度就好像贝帅哥的任意球,既刁又准,令对手猝不及防,曾经把足协领导问得结结巴巴就是他最成功的战例,但他一说足球就一脸“阶级斗争”,球迷怎么也乐不起来。不知道《足球之夜》的收视率下降,是不是跟这个有关?
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的解说少不了建宏,如果建宏在解说中依然“假如”、“如果”下去,球迷绝对不会买你的帐:宁可关了声音看画面。
Top2:段 暄(解说指数:9.5)
说起段暄,这个足球记者出身的主持人绝对是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中的另类,凌乱的头发、不得体的服装以及主持节目时的憨憨的神态,整个一个时尚的青年的形象,给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下足球》推出后,他抑扬顿挫的语调和纯真直率的笑脸给足球主持带来一股新风。有人评介他“有张斌三分之二的智慧,黄健翔四分之三的专业素养,刘建宏五分之四的‘诗情’”,一点也不为过。
但经历了“露腿门”事件的段暄,要达到黄健翔的高度,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Top1:黄健翔(解说指数:10)
尽管他不做央视足球解说大哥二三年,但我依然要把黄健翔列为Top1。我不敢说黄健翔的足球解说最完美,最经典,最传神,但要从国内现有的足球解说员中找出一位超过健翔的人来,确实有点困难。当我们听惯了宋世雄、韩乔生们乏味的解说后,当我们对传统的足球解说产生习惯性审美疲劳的时候,黄健翔的出现,就犹如一道清风吹来,带给球迷一个无比的惊喜:原来足球是可以这样解说的。
其实,体育比赛许多项目是相通的,黄健翔不光解说足球成了这个“行业的标准”,其他项目的比赛他也有拿手绝活。少了黄健翔,今年这个夏天不完美;没有黄健翔,奥运解说怎么看都是一大遗憾。
㈣ CCTV5转播德甲的顾问除了李维淼和陶伟之外还曾有过谁
于大川 以前和李维淼,黄健翔一起解说德甲的
㈤ 张慧德现在再做什么
现在在sina.com.cn做了个专栏
㈥ 实力名言警句
实力的名言名句
1.、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 《格言联璧》
2、为了办好北京2008年奥运会,我们不仅要把精力放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还应当十分注意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 邓亚萍
3、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 马云
4、凡是一种理想寄托的,无论什麼组织,它的伟大,就是在於它的宗教狂热,和那不能容忍的固执精神,他们攻击其他的组织,并且坚信著人家都是不对的,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如果理想的本身合理,再加上这种武器,那麼,这种理想,奋斗於世界之上,必定是所向无敌的。凡把压力加在这种组织上,那是为促使其内部的实力提高。 —— 希特勒
5、“托里彻利因伤不能上场,国际米兰防守实力大减。”(此时韩旁边的张慧德老师指出,托里彻利正在场上。) (绝对没说过!) —— 韩乔生
6、那时我知道,演员的命运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从考学我就知道,是他们选择你,你没有选择。你可以选择,但他不一定使用。要干好这个职业,需要有绝对的实力,没有相对的,是绝对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知道我该怎么面对它。 —— 王志文
7、我才不怕别人讽刺,只要脸型漂亮,加上我唱歌的实力。我会成功的! —— 纪敏佳
8、上海金融在改革、创新和开放中稳定发展,金融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金融体系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上海积极培育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 韩正
9、我注意到,尽管中榜者落榜者情绪反差极大,但不管上还是没上,申报者在总结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时,除了注意对学科实力强弱的分析,还会特别回顾分析申报的过程。如何准备材料,如何打探评委名单,如何探测评审走向,如何到各评委处拜访。拜访评委,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 刘川鄂
10、畅销小说与长销小说二者之间的区别,当然不仅仅体现在销售量的差异上。问题的关键应当是,是什么决定了小说畅销或长销的可能;畅销和长销间的不同,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必然的。这些问题设若不予以厘清,小说的实质性价值便很难得到保证。而此刻的事实情况是,无论读者还是作者,对于这样两种小说始终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在他们看来,畅销小说就应该是一种短命的小说,而且它的商业效果注定限制了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似乎,惟有长销小说才属于实力的范畴,并真正体现了文学的尊严。姑且不论此种看法的合理性究竟何在,仅就畅销小说与长销小说的概念划分而言,我以为其中潜藏的裂隙便是随处可见的。首先,以销售量这种商业指标来决定小说的品位,其依据本身就是令人怀疑的。其次,“畅销”和“长销”的分野,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绝对。 —— 路文彬
11、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人家评价我“帅”,那样会让我更自卑,演了这么多年戏,如果别人还只注意我的外表,会让我觉得自己还是走不出花瓶的影子。其实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实力派,只是这张脸太偶像了。 —— 陈坤
㈦ 资深球迷才能答上来
我最喜欢的足球顾问就是张慧德。虽然这个老爷子的普通话讲并不好,语速也很慢。但他对意甲的了解程度并不少于张路。而且他的意大利语说的也很不错。我记得当年网络不发达的时候,他是在转播的过程中,用电话问意大利赛场的即时比分,而且最后还用意大利语向在中国的意大利球球播报其他场次比分。
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他离开了C5的意甲转播。现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方面节目的编辑。他当年和张路配合的意甲评论很是不错,让球迷们听了很是过瘾。
于大川和当时另一个德甲顾问李维眇退休了。没听说现在在哪任职。他们当年也是C5刚开始转德甲时的顾问。我觉得比现在的陶伟说的好。
㈧ 谁知道张慧德先生的近况
张老师早已经到意大利定居了。
是去年吧,天下足球的豪门周,AC米兰那期,来了,和巴雷西一起。
㈨ 张路病故是否属实今天著名足球解说员,北京足球俱乐部董事长突发重病不治身亡。
中国意甲启蒙人因病去世 曾与宋世雄张路组铁3角
在进入2015年的第一天,广大意甲球迷收到一条噩耗。据央视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翻译和记者、曾长期在央视担任解说顾问的张慧德因病去世,享年76岁。
张慧德生于1938年,北京市人。大学毕业之后,按照当时“服从国家需要”的政策,张慧德被分配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任意大利语翻译和记者,成为了我国对外宣传战线第一名意大利语记者。虽然所学非所用,但张慧德一干就是38年。
1982年到意大利进修的张慧德第一次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因为正是那一次,张慧德在电视中看到了世界杯的转播,从未踢过足球的张慧德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改革开放后,张慧德先生把全部业余时间转向对意大利足球的研究并利用外语的优势,翻译、编译和撰写了大量旨在全面介绍意大利足球的文章和作品。
1991年起,张慧德被中央电视台和成都电视台聘为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现场直播顾问。在央视意甲转播中,主持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从宋世雄、孙正平、韩乔生、黄健翔、刘建宏等等,唯一不变的嘉宾张慧德,与他共同担任嘉宾的还有张路。
看过上世纪90年代意甲转播的球迷都会记得,张慧德在转播过程中经常会谈及意大利的历史背景、风俗文化、城市特色、人文理念、经营管理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向观众展示意大利足球的底蕴成因。在球赛结束后,张慧德还用流利的意大利语播报其他场次的比分。
张慧德亲身经历了意甲的兴与衰,在意甲成为“小世界杯”的日子里,张慧德在直播间陪伴中国千万“意甲迷”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瞬间。祝张慧德老师一路走好,中国的意甲迷不会忘记您在足球事业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㈩ 央视转播意甲是怎样的历史
抛砖引玉,只是根据我的看球经历回忆,或许有不准的地方。
我第一次看意甲是9091赛季,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央视转播意甲的开始。9091,9192两个赛季,央视在每周日下午两三点钟吧,好像是中央2台,会播出一个意甲节目,回顾上一周的意甲赛况。内容包括一场焦点比赛的精华,大概四五十分钟,其他8场比赛的集锦。虽然是录播,但在当时获取赛果消息不畅通的情况,我跟直播一样看的津津有味。
9293赛季,不知为何央视没有转播意甲,而是在相同的时间段转播德甲。
9394赛季开始,央视头一次在周日晚直播意甲。直播的第一场比赛是那不勒斯主场对阵桑普多利亚,最终桑普凭借古利特和普拉特的进球2-1赢了。
实话实说我觉得央视最开始那几年直播意甲真的很用心,主持人就不用说了,嘉宾方面有张路的专业点评,有意大利专家张慧德老师。特别是张慧德老师,赛前会介绍意大利媒体最新的报道,比赛中看到球迷打个横幅标语也会给大家解释这是什么意思,赛后跟意大利通电话第一时间告诉球迷当轮其他8场比赛的比分,这些都是球迷最希望知道的消息。还有那位后来代表中国球迷拥抱巴乔的哈国英老师,每场赛后嘉宾点评结束后,她就已经把这场比赛的集锦剪出来。
还有一点印象深刻的,当时在直播的中场休息时,会播放央视自制的足球MTV,《我终于失去了你》,配的画面是马拉多纳。《你知道我在等你吗》,配的画面是巴斯滕。
马拉多纳后来还有复出,巴斯滕是真的再没回到绿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