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班主任的教育信条是

班主任的教育信条是

发布时间: 2022-06-04 21:45:31

A. 什么教育——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

每个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都会把教育作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在心里产生疑问:“什么是教育?”是啊,什么是教育,让我们先来听听教育哲人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一书中是怎样说的。他说:“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唯一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于儿童的能力的刺激而来的……儿童由于别人对他的呀呀的声音的反应,便渐渐明白那呀呀的声音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引用在我们老师身上,通俗的解释那就是:老师对幼儿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会学习、模仿老师的行为,而这种模仿却并不能分辨好坏、对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为幼儿树立良好、正确的榜样。曾经在我的班里发生过这样一件小事情: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宝宝,由于胃消化不好,所以吃上饭之后经常会呕吐。这天,宝宝又和往常一样,把刚刚吃下的东西吐了一地,衣服上也沾了一堆,教室里充满了难闻的气味。班里许多孩子立刻捂着鼻子叫了起来:“难闻死了,老师宝宝又吐了。”并且跳到老远的地方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我并没有急于说什么,而是走到宝宝的身旁,关切地问:“宝宝,胃又不舒服了吗,老师帮你把衣服换下来吧。”于是我顶着刺鼻的味道给宝宝换下了衣服,并帮他冲洗干净,然后又把地上的脏东西打扫起来。其他孩子看见我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也一个个的伸出了小手,争着帮我倒脏东西,令我感动的事,以后宝宝呕吐的时候,竟再也没有孩子大惊小怪的嚷嚷,而是关心的地上一条小手绢儿,并且争着帮我打扫卫生。看,这就是老师榜样示范的作用,是我用潜移默化的行为感染了孩子们,让他们学会用爱去宽容、关心自己的同伴,让弱者感受到温暖有自信去成长,也使其他孩子拥有宽广的胸怀,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的手,这种言传身教的行为教育就是正面的品德的教育,这也比整天挂在口上的口号教育更实际,也正是因为老师言传身教的爱,才使得爱在孩子们的手中一代代的传承,将一份爱变成两份、十份、一百份、一千份、无数份!所以我们的社会才充满爱、充满温暖。榜样示范固然好,但是老师在采取教育手段的时候也要讲究方法的性质。杜威说:“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情况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这句话很明白的告诉我们:老师不能过多的去主导幼儿的思想和行为,那样就会阻碍幼儿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活跃,而应该在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去年,我们班来了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叫明明。因为他的身体先天发育不好而导致了只有一只左手。因此,我就越发的关心他爱他,能做的事我全都替他做了,希望,他也会在老师的关爱下和其他孩子一样成长。因为明明少了一只手的缘故,所以每次绘画的时候,我都会帮帮他,这就养成了他的依赖感,有一次画菊花的时候,他竟然对我说:“孟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吧。”我瞠目结舌,这才意识到,我的关心违背了教育方法性质的本责,一再的迁就和包办行为使得竟使他养成了这种惰性。不但阻碍了他的动手能力,更阻碍了他的创新发展能力。因此,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不断的放手,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决不插手,碰到有困难的时候,我会鼓励他,让他勇敢的自己去面对、去解决。时间长了,明明的自理能力更强了,甚至能够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了,而且在比赛中他总会第一个完成。倘若,我不能及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依旧过多照顾他的话,那么,明明现在一定是我们班自理能力最弱的孩子,现在他会感谢老师对他的照顾,可是等他长大,当爸爸、妈妈、老师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呢,他还能依靠谁,他还能依赖谁,那时,他恐怕会对老师昔日的照顾而气愤不已。而此时,他从小能够养成自立的能力,长大了立足社会他也不会感到畏惧。看,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啊,倘若老师能够使用的恰到好处,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就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行为,给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然而,一旦使用不当,将会阻碍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以,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谨记杜威说的话吧:“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世界上最形式、最专门的教育确实不能离开这个普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一条了解社会的途径。

B. 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才能够更加的流畅呢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当某个学生出现成绩下滑、行为表现不良、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就需要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沟通。怎样使沟通更有效,交流更顺畅,形成管理合力,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班主任在需要和家长沟通交流时,要多想办法,把握好分寸,使沟通流畅、有效,形成管理合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培养好学生。

C. 我的教育信条 第一条:什么是教育

我的教育信条约翰·杜威第一条 什么是教育我相信----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世界上最形式的、最专门的教育确是不能离开这个普遍的过程。教育只能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向,把这个过程组织起来或者区分出来。惟一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于儿童的能力的剌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自己行动和感情的原有的狭隘范围里显现出来;而且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通过别人对他自己的各种活动所做的反应,他便知道这些活动用社会语言来说是什么意义。这些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又反映到社会语言中去。例如,儿童由于别人对他的呀呀的声音的反应,便渐渐明白那呀呀的声音是什么意思,这种呀呀的声音又逐渐变化为音节清晰的语言,于是儿童就被引导到现在用语言总结起来的统一的丰富的观念和情绪中去。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来。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除了教育者的努力是同儿童不依赖教育者而自己主动进行的一些活动联系的以外,教育便变成外来的压力。这样的教育固然可能产生一些表面的效果,但实在不能称它为教育。因此,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如果它碰巧的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为了正确地说明儿童的能力,我们必须具有关于社会状况和文明现状的知识。儿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倾向,在我们能够把这些本能和倾向转化为与他们的社会相当的事物之前,我们不知道它们所指的是什么。我们必须能够把它们带到过去的社会中去,并且把它们看作是前代人类活动的遗传。我们还必须能把它们投射到将来,以视他们的结果会是什么。在前一个例子中,正是这样能够在儿童的呀呀的声音里,看出他将来的社会交往和会话的希望和能力,使人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这种本能。心理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是有机地联系着的,而且不能把教育看作是二者之间的折衷或其中之一凌驾于另一个之上而成的。有人说从心理学方面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是空洞的、形式的----它只给我们以一个发展一切心能的观念,却没有给我们以怎样利用这些心能的观念。另一方面,又有人坚决认为,教育的社会方面的定义(即把教育理解为与文明相适应)会使得教育成为一个强迫的、外在的过程,结果把个人的自由隶属于一个预定的社会和政治状态之下。假如把一个方面看作是与另一个方面孤立不相关而加以反对的话,那么这两种反对的论调都是对的。我们为了要知道能力究竟是什么,我们就必须知道它的目的、用途或功能是什么;而这些,是无法知道的,除非我们认为个人是在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但在另一方面,在现在情况下,我们能给予儿童的惟一适应,便是由于使他们充分发挥其能力而得的适应。由于民主和现代工业的出现,我们不可能明确地预言二十年后的文化是什么样子,因此也不能准备儿童去适合某种定型的状况。准备儿童使其适应未来生活,那意思便是要使他能管理自己;要训练他能充分和随时运用他的全部能量;他的眼、耳和手都成为随时听命令的工具,他的判断力能理解它必须在其中起作用的周围情况,他的动作能力被训练能达到经济和有效果地进行活动的程度。除非我们不断地注意到个人的能力、爱好和兴趣,----也就是说,除非我们把教育不断地变成心理学的名词,这种适应是不可能达到的。 总之,我相信,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因此,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这些能力、兴趣和习惯必须不断地加以阐明----我们必须明白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必须用和它们相当的社会的事物的用语来加以解释----用他们在社会事务中能做些什么的用语来加以解释。

D. 名班主任工作室理念

班主任工作室理念是“纳百川·勇逐梦”。一是,纳百川,不忘初心。海纳百川,胸怀博大,低调谦逊。“初心”指本心、信条。作为教师,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在汲取知识营养提升自我的同时,回归教育本真,抵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彼岸。二是,勇逐梦,无畏则刚。无畏则刚化用了“无欲则刚”,寓意毫不畏惧困难和坎坷,“立己达人”,为教育事业,追逐梦想,守望学生。

E. 教师教育格言 经典语录以爱之名

教师教育格言

1. 天荒地老,教师的童心不泯。

2. 在阳光下做人,在风雨中做事。——吴秀琼

3. 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4.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光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5. 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

6. 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7.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8.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个幼稚的想法;用宽容对待学生成长中的不足;用发展的眼光期待他们的成长。————陈玉青

9. 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途径。

10. 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

11. 善于转化后进生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12. 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13.爱校、爱生是我们职责。

1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样,爱的力量也是相互的。只有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爱戴你!——袁利亚

15. 路的好坏不在于崎岖多少, 只在于谁能最终达到目标。——申宝峰

16. 让每个孩子快乐的成长,让每个孩子接受到平等的关注和关爱,让每个孩子拥有自主大胆探索的空间是我工作的信条。

17. 了解学生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18. 时时保持敬业精神,处处关心学生学习生活。

19. 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0. 教学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是兴奋和爱。——钱艳

21.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是光辉的,是荣耀的。教师的心声是纯净的,高贵的,无私的。

22. 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F. 教育理念有哪些

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

教育理念如下的基本特点:

(1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

(2 )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因此,理论上它们是理念载体即理念持有者对教育的清醒认识,是他们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

(4 )教育理念是个其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教育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教育看法、教育认识、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诸概念的共性。

此外,教育理念还以上述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有直观性。如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等;

(5 )教育理念之于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定向的意义。


(6)班主任的教育信条是扩展阅读: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

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

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

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G. 教条式教育是什么

教条式教育是当作僵死的教条,生搬硬套,拒绝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形式主义地、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而不将上级指示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注意交流:

教师们在日常的交流中,对诸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学生,教育才有了前提和基础”“在孩子身上,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严厉对待的东西”等等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话语知道得很多,但是,如果你稍微深入地追问一下,比如“你在工作中,是怎样做的呢?”,你就会发现,很多教师只是把这些思想观念当作“教条”。

有的甚至只是为了追赶时尚,表明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并不落后,自己并不是教育的无知者。而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由于教条式地运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最后还是相信自己的简单有效的办法,所以,教师的教育行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教育只有信条,没有教条。信条指的是信仰并遵守的准则;教条则是不考虑具体情况而盲目接受或引用的原则、原理。

比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情感”在培养人的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本着对学生一生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精神,用真诚的爱面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可在工作实践中,有些教师常常以爱的名义做出了一些伤害学生的事情。

H. 一名教师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一名教师的人生信条:

  1. 高度的责任感 .

  2. 站好自己的工作岗位 .

  3. 全心全意教育孩子 .

  4. 关心孩子身体健康.

  5. 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对待 .

  6. 赏罚分明, 不徇私.

热点内容
飞机怎么说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28 00:57:04 浏览:223
万能作文英语 发布:2025-04-27 23:48:06 浏览:976
汽车保质期是多久 发布:2025-04-27 23:27:32 浏览:686
瘦腿针多久见效 发布:2025-04-27 23:25:02 浏览:796
古诗中的语文 发布:2025-04-27 23:14:19 浏览:43
瘦脸针能维持多久 发布:2025-04-27 23:12:06 浏览:42
如何高中生 发布:2025-04-27 22:23:06 浏览:851
奉贤教育oa平台 发布:2025-04-27 22:19:47 浏览:724
美女物理老师 发布:2025-04-27 22:18:19 浏览:360
冰多少钱一个 发布:2025-04-27 22:13:45 浏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