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教师吧
一个好老师的修炼需要一生,虽然一生也未必能修炼成一个好老师。
一个好老师的教学水平有N面,今天先写这三面。
1. 从教育理念看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理念是一个教师的教育主张,教育认识,教育信念,教育理想。一个老师的教育理念对于他(她)的教学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一个人的格局有大小,眼光有长远,视野有宽窄,这一大一小,一长一远,一宽一窄,就划开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区别。 有的成了一辈子的小老师,有的一辈子成了大教育家。 虽都是一辈子,结果和过程却都不同。小老师对付着、抱怨着,拿了点薪水养家度日。有着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忙碌着、反思着、幸福着,如一只辛勤酿蜜的蜜蜂,如一株默默生长的参天。
在你开始一堂课的时候,什么在你眼里是最重要的? 教材?教案?进度? 想想一开始当老师的时候,这些在我心目中是可测的,是每堂课后可以检验的。但现在越来越觉得人是最重要性的,否则你的进度是为谁在进度?教材和教案是为谁在设计,为谁而存在?
现在更在意的 不是设计教师教的活动,而是学生如何去学的活动 。想想有学生丰富多样参与的课堂一定比满堂灌的课堂要收获得多。因为学习的金字塔原理告诉所有的教师听讲的学习是最低级的学习。
现在更在意的不是整班学生,因为 没有整班学生,只有一个一个学生 ,学生是个体的,如何每个学期后学生在教师的心里立体多元起来也可以算是一项教学任务。
现在更在意的是倾听, 倾听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一个能倾听的老师才掌握了教育ecation的精髓。Ecate的原意是引发,引导,在倾听基础上的提问和引导对于大学生是适合的,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现在更愿意去鼓励。 中国不论教育还是家庭,总以为严厉就是爱,批评就是爱,而不知人最重要的心理是被赏识,被认可,尤其是公众场合下的赏识和认可。到现在为止,我的前半生只被老师表扬过一次,而且只是一句话,但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所以渐渐用“放大镜”来发掘学生的优点,在课堂中表扬学生的闪光点。也用“显微镜”凸显学生的个性,那个性极有可能是学生将来的特色和优势。你能否看见人,一个个未来优秀的人,坐在课堂里,也是一种能力。
2. 从知识结构看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经常听学生说“我也做不了什么,将来就做个老师吧!”感觉好像老师是最简单最容易的工作,什么人都能当好老师似的。想想国外对一个老师入职前的素质和素养的要求,国内的确让人感觉什么人都是可以当老师的。
仔细想来,做过的所有工作中,最难做的就是老师,并料定一辈子都是自己不满意的老师,因先天不良后天又太晚,每当想到这里就很绝望。
一个老师都需要哪些知识呢?除了自己所教学科 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广博的人类文化学知识,三种知识各占的比例分别是 50% , 30% , 20% , 且这些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学习。想一想是不是更绝望啊。
精深的专业知识需要一个老师高度了解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原理、概念、事实,前沿,更要教授和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特点,研究方法,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知识越是游刃有余,教给学生也就越得心应手。一个上课总是聚焦于知识讲授,聚焦下一步该教什么的老师,是不够优秀的老师,因为他的眼里是没有学生的,因为他(她)根本没有余力关注学生,他(她)的心里全是知识,至于学生的接收情况,了解情况,哪里没有理解,理解的困难是什么,他(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这也是一个新手老师和老老师的区别,所以本体性知识的掌握和精进占到一个教师知识结构的50%。
自己学得好未必教得好,教师还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老师要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来组织和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你的授课流程是否符合学生“浪漫-精确-综合”的认知规律?你的导入是否简单、简短,又与教学核心直接相关?有的老师导入就多达二十分钟,那必然有一个虎头蛇尾的课堂。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有些专家称为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
广博的文化知识也是一个教师该有的底蕴和底气。一个饱学多识老师的课堂是丰润的,丰富的,丰满的,学生是被滋养,滋润的,如此润泽的课堂,师生都是幸福的,这样的老师也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甚至广博的文化知识也是一个老师的个性、特色和魅力,你是否是有自己特色特质的老师吗?你是否是有自己品牌的老师吗?
这三种知识,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稳定结构的知识架,且需要教师的日新月新年新。
3. 从提问看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问也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有的老师一堂课也没有提问,或者有了提问也只是自问自答。你也可以想象老师只问需要学生回答yes或no的课堂。
很少有老师会关注和反思自己的提问吧, 细数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 1.问题指令不太明确,学生不知所措。2.问题问得单一又封闭,还停留在标准答案的思维上,甚至只问学生一看就知一眼即明的问题,对学生没有挑战,课堂看起来热闹非凡但却无所获。3.问题问得非常随意,简单的一问一答未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思考,没有逻辑和认识的长度和深度。
其实,一个老师的提问代表着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代表着他的认识高度。好的问题如果立体,多元,形成链条,就是一堂好课的引向标。师生共同走在一条知识的路上,老师用问题链条带领学生的认识的提高和情感的提升,甚至上完课后,学生不再是原来的学生,有了新东西的生成。
所以,可以从提问上反观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从设计提问上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妨遵循杜威的五部认识链条,即感受困难,问题定位,搜集材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实践来设计自己的问题链。
薛老师说:“问题链”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文本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教学问题。它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所以,问题链是一问连着一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围绕着难点、重点、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来生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每个阶段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导入时提问要唤起学生的兴趣,最初的提问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宏观把握和梳理,中间的提问渐深到微观和细节,需要设计出逻辑上关联,螺旋式上升的问题,最后环节的提问要注重与学生自己的相关相连,与学生的生命打通,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创新性。
每一次提问希望都是必要的,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飞跃,将学生的思维一次次推向高潮,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最终提升学生语言和思维共同发展。
用问题促进学生语言的输出,用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用问题将师生围绕在伟大知识的周围,好的问题就是一个教师高擎的火把,照亮了整个课堂,照亮学生的心和眼。你的课堂学生的脸是否有豁然开朗的熠熠闪光,你的课堂是否有学生发出“哦”的惊喜和意外?
课堂就是一个教师的道场,用我们用生命布道的地方。不断修炼,只为成为一个好老师。
② 请问唐山高中在编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怎么样啊,具体说一下
楼上说的太不靠谱了。我有同学当小学老师,基本工资是1400+,偏远地区补贴400+,算上专年终的绩效1w,大概每月平均3k左右吧。高中老师的基本工资会比小学的高4、5百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具体工资要看你在什么地方任教(比如说市里的基本工资就比县里的高;一中就比二中等学校高);
2、福利方面也是当地政府有个统一的标准,比如丰润来说就是年终1w(其实算绩效,属不算福利)。福利的话就是看各学校的经营状况了,具体见1;
3、以我高中的学校丰润车轴山中学来说,老师的待遇平均是3-4k吧,高级教师能达到4-5k。
4、现在老师要转成正式的太难了,好多事业单位都缺编制,如果楼主是确定有编制的话那就恭喜了。
③ 求姐弟恋,师生恋(女老师男学生)的小说
《小子,我是你姐》
《小男友,超有型》
一、(强推,虐文,亲姐弟)
彼爱无岸
作 者:不经语
类别:言情-伦理禁断
作品关键字:姜允诺
简介:
一群少年,一个校园,一些暧昧的情事,一段令人怅惘牵念的惨淡年华,一种负隅顽抗却无法摆脱的暗涌情潮。
很久以前,当她见到他时,他是那么的年少,有着阳光般的笑容,意气风发的身影。只是,一切一切,已然远去。
那天晚上,为了他,她愿意做所有的事情,甚至死亡。
然而,她却不知道,自己能够为他做些什么,除去死亡。
如他所说,太多的东西,终究是无法给予。仅剩的,只有狂热的亲吻,迷乱的爱恋。
二、(推,还不错)
都市御姐:弟弟恋人
作者:桑陌
简介
他是邢家的天骄之子。她是邢家见不得人的私生女。
曾经,他是她眼中骄横霸道,嚣张跋扈的弟弟。
曾经,她是他眼中微不足道的姐姐。
曾经,她跟他的交集仅止于此。
在后来的后来,这一切都只是曾经的曾经。
封面文字: 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他始终不曾承认她是姐姐。
十年又十年。十年前没有人明白,十年后又已想不起来。
三、(强推,虐文)
《原来爱很殇》
文案简介
相识,她8岁。
他带着火红的帽子,围着妈妈织的围巾,朝她伸出手。肉乎乎的圆脸,还挂着怎么也擦不尽的鼻涕。他说,笑嘻嘻地:“姐姐,我们回家吧!”
后来,她19。
他穿着黑色的风衣,围着她的围巾,伸出手,从身后轻轻拥住她。他将她裹进风衣里,尖削的下巴搁在她肩头。他笑着说,声音有些低哑:“姐,我已经比你高了。”
重逢,她26。
他走过去,扳过她的肩,捏住她下巴,要她抬起头正视自己。深邃的五官,冷然的瞳仁。他笑,扬起的嘴唇薄得无情。他说:“允洛,你休想再离开我。”
四、(还可以)
逆情-林如是
简介:
禁忌的果实不能采, 采了,他们就会被逐出伊甸,逐出幸福之园。 可是,爱情本是无罪的;如果他们能够面对自己,面对彼此, 也就能够面对一切!面对那个“禁忌”…… 唉!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为什么会变成三个人的烦恼,一堆人的问题? 她 李蝶飞;
五、(姐弟+兄妹,不错)
潮汐恋人
作者:跳跃的火焰
【文案】
我叫潮汐。这是否意味着,我的人生也注定了起伏不定?
我不明白。多年来我一直寻找的那个人,为什么偏偏是你。
你知不知道,在这不同的身体里,有着完全一样的血脉?
六、(亲姐弟,文不错,就是结局太悲了)
弟弟再爱我一次
作者:九夜茴
书籍简介:
如果没有如风出现,那么如画只是个普通的女孩。如果没有如画出现,那么如风只是个可怜的孤儿。如果没有程豪出现,那么他们只是对贫困的姐弟。 如果没有金钱的困扰,那么他们或许可以慢慢长大。如果没有成人的狡诈,那么他们或许可以继续单纯。如果没有社会的不公,那么他们或许可以相伴终老。 如果……,那么…… 从命运的跌宕到爱情的悱恻;从黑道的残忍到人性的泯灭;从善良无知到凶狠冷酷;从忠诚到背叛;从正义到邪恶;从校园到夜总会;从年少到苍老;从血液到心脉;从初生到死亡…… 本文通过精美的镜头式写作手法和冷艳的文笔,在荡气回肠的故事中,深层次的探讨了少年的犯罪心理和社会的伦理价值,刻画了一段颇具真实脚本的爱与命运的美丽故事。
七、(推)
弟弟,我们没有来世
作者:雪莲(sheline)
血缘,是这世界上最暴力的独裁者,它可以狂妄的拆散用彼此的身心来相爱的男女,不留一步退路,然后,冷眼旁观他们跳入无底深渊,精魂俱焚,万劫不复。
姜恕:蓝木其你听好,你是我的,永远都是我的,你的人、你的身、你的心、你的灵魂、你的回忆、你的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是属于我姜恕一个人,除非我死,否则你休想逃离我的身边,就算我们一起被地狱之火炼烧,我也要紧紧抓住你。我不是你的弟弟,我是你的男人,你生生世世唯一的男人。
蓝木其:弟弟,我们没有来世……
八、(文不错,就是没写完,网上也下载不了)
<彼时爱未禁>
作者:萧途
内容简介
逝者如斯,繁花落尽之后剩下的只有枯黄,那爱情呢?
爱是一辈子的事。爱了,就是爱了,揣着那颗早就盛满爱意的心,不顾一切,只能勇往直前。
弟弟爱上了姐姐怎么办?
无法改变的烙印禁锢了彼此的身份,无法逾越,无法行步,只待尘埃落定。
就像两只带刺的刺猬,相爱着,又把对方伤得鲜血淋漓
他说,就算是堕入地狱,永远活在黑暗中!我也要跟你在一起,你只能与我共同堕入,不可独自上天堂!
所以她只能是他的,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任他汲取仅剩的温度,此生此刻,缠绵缱绻,至死方休。
九、(男主和女主以为是亲姐弟,开始很纠结,后来才知道不是亲姐弟。不过写的不错
【禁忌的爱人】
作者-龙女
简介:
她果然是与姻缘绝缘的女人
那个有过几面之缘的陌生男人并不是她的桃花
宽厚结实的臂膀也不是她专属的依靠
因为她其实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亲手足!
老天!这种折磨究竟要延续到何时?
理智告诉她尽早结束这份违反伦常的爱
情感却不由自主的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唉!她不能再为一己私情而伤害他人
也许选择离开也同时得到心灵平静
只是没想到危险和事实真相也随之揭发……
十、(古文,写的不错,推荐你去看,虽然不是亲姐弟)
水潋青绡锦衣染
作者 央然
文案:
带着前世记忆转世重生的潋绡,成了慕氏王朝最尊贵的公主,皇后所出、嫡系血脉。
锦衣,是她的双生弟弟。
可是,潋绡却十分清楚,他并非真的皇室血脉。
但从初见那双澄澈如冬日苍空的瞳眸时,便笃定了要将他一世留在自己身边。
他们誓约永不背叛!
————————
那似乎是寒峰冰雪之间,傲然绽放的一抹清冷月华。
绝色清雅的少年,神情淡然。
琉璃一般的冰蓝色眼眸,目光却是恍惚而迷离,将所有的锋刃深深地隐藏了起来。
恍然一笑,眉眼之间透着分明的魅色。
只是单纯的魅,不见丝毫妖异,就像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毒。只是,一旦染上,无可救药。
虽是宫廷文,但这并不是后宫争宠的故事。
十一、风神的新娘
作者:盈风
[内容简介]
爱上了自己的亲姐姐,爱到了无法自拔,是追求真爱还是顾忌世俗的眼光?
不管你喜不喜欢,我还是要说一句:真正爱一个人,是不会在意那么多的。
超越世俗的禁忌之爱
不在乎神的惩罚
不在乎世人的眼光
追逐着生命中真正的爱
就算一生背负着爱的十字架
依然无怨无悔
这十字架
是罪恶的印记
也是爱你的证明
爱与罪
究竟哪一方会赢
④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应该怎么设计?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疑点
1.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浇水量为何不一定?
2.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三)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人的探究,指导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综合实践,练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三)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
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
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⑴ 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 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 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 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 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 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 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 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⑵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⑶ 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 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 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 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五、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2、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3、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习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课时:建议一课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前文的“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它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我们首先要总结一下前几课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预习《顶碗少年》一课时,又习得了哪些方法,有效的方法,要继续使用;那些耗时多,效果差的方法,要毫不吝惜地舍弃。这样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啊!
基础达标
1、读准字音,选择正确的画√
血要流出来了,叫他拼命按住。 (xiě xuè)
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 (chǔ chù)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chǔ chù)
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 (miáo miǎo)
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bó báo)
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 (zēng zèng)
2、用课文里表示动作的词语填空。
( )脂粉 ( )药末 ( )戒指
( )耳朵 ( )鼻涕 ( )笔杆
3、我知道作者写了五个手指这样的特点
4、我读了这篇文章,有很多启示,我要写一写
我的疑惑:我有疑惑要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疑惑:
疑惑:
二、拓展阅读
手和脑的故事
手正在欣赏一件自己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里有美满的生活呢?”手洋洋得意,越说越兴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凭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都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睬谁。大脑每天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怎样设计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类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完全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总是弄不清楚。
眼睛看见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气又急,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对。大脑想出来的计划,手从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能进步;大脑的思想,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更精明了。这样,大家才能够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人类的社会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觉悟过来。从此,大家和好如初,一同合作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它们争吵的原因?
2、什么叫“觉悟”?手和脑觉悟到了什么?
三、作业及活动设计
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让我们难以忘怀,给我们深刻的启示,选一件印象深刻的“第一次”,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四、相关链接
1、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丰子恺散文一篇 杨柳(节选)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什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缘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什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二、复习古诗,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请大家翻到79页。先自由读读本课的预习。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
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板书:
……
的时候,从
……
过去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五、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着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着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着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六、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七、作业:
八、板书设计:
16.匆匆
一去不复返?
……
的时候,从
……
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教学反思: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我教学本课以读为主线,由以读《长歌行》导入新课;以读激情: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你在……的时候,……从……过去”,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
3.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有些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