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教学反思
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
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
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
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
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
,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
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
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
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
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
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
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反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
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
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
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
“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
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
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
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
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
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
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
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
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
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
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
,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
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
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
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
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
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
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
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
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
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
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
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
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
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
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
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
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
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
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
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
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
⑵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完全重合 完美对称——《轴对称图形》磨课有感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试教、说课、上课三个环节,使自己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有了非常深刻地认识。
一、教材解读
本节课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大范畴,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一年级认识方位与简单的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简单图形旋转90°打下基础。本节课教材提供了民间剪纸,脸谱图案,天安门城楼等图片,加上教师课外收集到的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为本课创设了一个具有强烈美感的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引出疑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动手操作,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材非常重视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思维从动作开始”的理念。为了让自己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获得真知灼见,我决定在实践中摸索。在解读教材和初步的教学设想之后,我便开始了试教。
二、第一次教学及反思
[教学简录]
一、欣赏,感受对称
师:欣赏生活中收集到的具有对称性质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请仔细观察,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
生:对称。
师:你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呢?
生:两边一样。
师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他们是对称的。
二、认识对称图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又是怎样对称的?我们又怎样来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师:判断自己的分类,并引导学生用“折”的办法证明图形轴对称。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把对称图形都来折一折,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对折后边上齐齐的,不多也不少。
生2:两边合在一起了。
……
师:也就是说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了。
三、认识对称轴
师:现在把我们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有折痕。
师:折痕的左右两边是“完全重合”。
对称的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同学们,这些对称图形,通过对折,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轴对称图形”
四、练习巩固
1、学生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在数学上对称轴还可以画出来,我们一般用虚线表示。
2、判断几何图形中有没有我们今天认识的轴对称图形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一般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生:取出平行四边形,动手折,判断是否轴对称?
3、游戏:教师出示轴对称的字母图形的一半,学生猜出是什么字母。(HE XIAO)
请同学们连起来拼一拼——贺小。这就是同学们生活、学习的地方,美丽的贺村小学。
4、老师给你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反思]
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残疾人是如何生活的,这是——接受学习;而让学生蒙上双眼象双目失明的人那样去做简单家务,这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效果相比,显然后者优于前者,因为后者是亲身经历。体验学习不仅激活了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身心,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束了第一次教学,就感觉很遗憾,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完全重合”就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海市蜃楼,无论是导入还是新授环节,总觉得太粗糙,缺少了一些数学味。于是,我自问:
(一)轴对称的本质是什么?
和平移、旋转一样,轴对称也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之一。上完课之后,我查找了一些资料,想法有二:
1、物体的对称现象,抽象为平面图形后,是对称图形,本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平面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所以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之间,我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如何从物体的对称现象过渡到“平面图形”的对称,这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
2、轴对称图形就是对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何谓“完全”?什么是对称轴?对称轴具有什么特征?在上面的教学设计和过程实施中,学生被迫“浅尝则止”,根本没充分体会什么是“重合”和“完全重合”。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对于如何判断平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存在很大的疑惑。
(二)体现本质的载体是什么?
数学教学应该选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就是要抓住“对折”与“完全重合”两个关键之处。不然就是隔靴搔痒,舍本求末。但关键处选准了,也不能没有情景,没有载体,不然学生不能理解。这样的教学也就成为我们教师的一厢情愿。“我们的一切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找到既适合知识本身又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综合考虑了很多方案。我认为应该抓住“对折”这一活动做文章。“重合”与“完全重合”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了以上这些认识与思考,我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三、第二次教学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对称
师:欣赏生活中收集到的具有对称性质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请仔细观察,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
生:对称。
师:你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呢?
生:两边一样。
师小结:像刚才我们所看到的这样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他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的物体?
二、认识对称图形
师:那刚才我们看见的是这些对称物体的照片,我们把它画在纸上,就得到这样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还是对称的吗?(图略)
生:是对称的。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眼就看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那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对称图形。(在“对称”后板书:图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又是怎样对称的?我们又怎样来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教师出示平面图形。
请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1号信封,取出里面的平面图形,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分法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吗?
引导学生得出“对折”这一重要方法。学生演示给同学看。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把对称图形都来折一折,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对折后边上齐齐的,不多也不少。
生2:两边合在一起了。
……
师:也就是说对折后,左右两边重合了。(板书:重合)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这些对称图形通过对折,发现它们重合了。那现在我们小组里的同学再来折一折不对称的图形,看看这回又有什么发现?
它们有没有重合呢?
真的没有?一点点重合都没有吗?
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
师:通过拍手活动,用两只手掌体验完全重合。
三、认识对称轴
师:现在把我们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有折痕(板书:折痕)
师:老师也通过折一折,得到一些不同的折痕,这两条折痕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我们的折痕左右两边一样。
师:也可以说折痕的左右两边是“完全重合”,而老师折出来的折痕左右两边不会一样。
师小结对称的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同学们,这些对称图形,通过对折,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轴对称图形”(补充板书:轴)
轴对称图形
对折 完全重合
折痕 对称轴
四、判断
1、师: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判断下面图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又在哪儿呢?请在脑子里想一想。
在数学上对称轴还可以画出来,我们一般用虚线表示。 (演示)
生:独立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
2、判断几何图形中有没有我们今天认识的轴对称图形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一般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并简单判断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从2号信封中取出平行四边形,判断是否轴对称?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觉得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什么最重要?(对折,完全重合)
3、游戏:老师要给你们看的是几个字母图形,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只能给你们看图形的一半,你们要猜出是什么字母。(HE XIAO)
请同学们连起来拼一拼,看看是什么?(是贺小)对啦,这就是同学们生活、学习的地方,美丽的贺村小学。
4、老师给你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五、教师小结新课
其实呀,对称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它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呢,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加的清晰,有立体感。蜻蜓的对称是为了平衡的需要,人们受到启发,设计出来的飞机才能够平稳的飞翔在蓝天。
今天,我们走进了一个轴对称的世界,一个美丽的世界,愿同学们擦亮双眼,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美。
[第二次反思]
(一)我的课堂
1、仅仅多了一步——将照片上的物体画下来,就变成了平面图形。让轴对称图形的研究变得具有意义了。
2、仅仅多了两次比较:一是将“对称图形”折一折,然后将“不对称图形”也折一折,使学生对“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有了一个深刻的对比过程。“完全”这个概念建立地既清晰又准确。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的重要方法。二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折痕与教师随手折的折痕的比较,使学生明白只有使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才叫做图形的对称轴。
(二)我的学生
我的学生正处于低段与高段的衔接处,其数学思维也正不断发展,但体验永远是最好的教育形式之一,只有我们俯下身来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撷取学生身边生活中的事例,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创设情境,才会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感悟、深刻的体验,才能最终将这感悟、体验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终生,受用一生。
⑶ 幼儿园的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
1、格式比较单一
反观我们的现实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即“不足之处-获得启示-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这种格式的套用无疑是不利于教学反思的推进与发展。
2、学做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的倾向: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在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才勉强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全面而不深刻
翻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型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打架谈的大同小异。
2、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比较分散、零碎,缺乏系统性。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个问题,下次反思就换成了另一个问题,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是泛泛而谈。反思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
3、重教师而轻幼儿
当前教学反思所表现出的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师怎样教”这一层面,对“幼儿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幼儿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4、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教学反思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反思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设计的描述,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
⑷ 幼儿中班 绘本阅读猜一猜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看一看·猜一猜》是大班早期阅读绘本中的一个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画面的观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尝试着去发现事物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这本图画书画面清晰、情节简单易懂,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能够关注到绘本的重要内容。但是如何调动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测想象,如何让幼儿能够用比较完整、清晰、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我设计本次活动的主要意图。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阅读活动,尝试发现事物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2、能大胆进行猜测想象,并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阅读CD和教学大书,大书中的部分文字内容用白纸条遮挡; PPT课件、放大镜; 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激发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那你们说说这会是一本关于什么的图书呢?”最后打开遮住书名的白纸条,幼儿认识书名《看一看·猜一猜》。 二、翻看教学大书,师幼共读P1---6页。 1、翻看第一页“指纹”画面。 (1)幼儿大胆想象猜测:这是什么? (2)请小朋友在身上找一找它。 (3)翻看第二页画面验证幼儿猜测,师:原来它是我们手指上的指纹。 (4)让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指,提问:你在手指上找到了么?是不是每根手指上都有这样的漩涡状的指纹?你找到了几个这样的指纹? 2、翻看第三页“舌头”画面。 (1)请幼儿猜想:这是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叙述理由。 (2)翻看第四页画面验证幼儿猜测,请幼儿互相观察对方的舌头,看看有没有图片上这样的小泡泡。小结:舌头上的这些小泡泡叫做“味蕾”,它可以帮助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分辨出不同的味道。 3、翻看第5页“蜻蜓的眼睛”画面。 (1)猜猜这又是什么呢? (2)翻看第6页画面猜测验证,师:原来是蜻蜓的眼睛,我们通常把它的眼睛叫做“复眼”。 三、幼儿自主阅读。 1、PPT课件一一出示图片:蝴蝶翅膀、鱼鳞、羽毛、放大的布纹、冰糖、花粉等,并提问:猜猜这是什么? 2、提示幼儿:答案就藏在小书里面,请找一找,答案在第几页?它是什么? 3、幼儿交流发现结果,操作记录答案在第几页,并说一说它到底是什么?结合识字,出示字卡:鳞粉、鳞片、羽毛、布纹、花粉等。 四、听阅读CD完整欣赏图画书。 1、介绍绘本名称和作者 2、幼儿边听CD边翻看小书,注意提醒幼儿翻书和看书的方法。 提问:是什么宝贝能把这么细小的东西让大家看的这么清楚呢? 五、经验延伸。 出示放大镜,带领幼儿用放大镜去寻找更多神秘的、细小的宝贝。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我是按照“阅读封面--师幼共读--自主阅读--完整欣赏”四大环节来开展的,教学中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能大胆猜测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我认为这次活动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容选材方面,图画书《看一看·猜一猜》属于知识类的读本,这类读本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感”,作为一个一直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人,似乎已经习惯了把“真实”这两个字和平淡无奇联系在一起。 可是,在这个读本里,真实事物却是通过另外一双眼睛呈现出来的,充满了惊奇和神秘,这大大吸引住了孩子们的视觉感官,从而激发了他们去参与探究这个奇异新世界的愿望。 二、是教学准备方面,主要是两大准备:教师准备和幼儿准备。阅读教学需要老师更多来自于内心世界的感受,深邃的理解和蕴含,还有扎实的基本功底,所以我潜心研究了教材,精心设计并多次修改了方案,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还制作了PPT课件。幼儿准备方面,近两年来,我们班的孩子一直在开展绘本教学,他们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经验,孩子们的基础也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锦上添花。 三、是活动亮点,开头部分阅读封面的环节和师幼共读的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在孩子不知道阅读内容的情况下,留白的封面无疑成了孩子最好的猜一猜、说一说的机会,在活动开始时大大的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力,给予了孩子充分的猜测、预期、质疑、反思的机会,这样的教育策略也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氛围。接下来的师幼共读环节,我在活动中层层递进的提问,不断的给孩子设疑,鼓励,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不断碰撞思维的火花,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大胆的进行猜测想象,并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很好的与孩子互动。 四、是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学习和看书的习惯和能力。科学类的图画书其实更容易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PPT展示了八幅图片后,就让孩子自己去小书中寻找答案在第几页?是什么?并将答案记录在表格中,这样的一个自主学习,能很好的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孩子学习、看书的习惯和能力。 当然活动中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老师的反馈性语言应更丰富些,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是关注的。另外,教育活动的结束不是结果,一节课中远远不足以挖掘文中更多的深邃,走进阅读,也是为了更好的走近生活,接下来我会带着孩子一起用放大镜去看看我们真实的生活,拥有更多的看一看,猜一猜。会和孩子们一起去开展更多这样想象游戏,会让孩子在合上书本后任然兴致勃勃的带着一双梦想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也许当孩子们学会了用这种不同寻常的目光去看世界时,估计再难懂的医学手册、说明书也可以如同美丽的图画书一样,给他们带来最不寻常的乐趣。
⑸ 幼儿园教案课后分析怎么写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
1、格式比较单一
反观我们的现实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即“不足之处-获得启示-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这种格式的套用无疑是不利于教学反思的推进与发展。
2、学做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的倾向: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在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才勉强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全面而不深刻
翻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型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打架谈的大同小异。
2、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比较分散、零碎,缺乏系统性。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个问题,下次反思就换成了另一个问题,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是泛泛而谈。反思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
3、重教师而轻幼儿
当前教学反思所表现出的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师怎样教”这一层面,对“幼儿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幼儿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4、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教学反思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反思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设计的描述,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
⑹ 弟弟问蓝天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7教学反思晋宁县昆阳第一小学;一、教学设计理念;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习作的蓝天中自由翱;生的表达欲望,解决表达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话要表;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1、做到了课堂教学结构清晰;一是感受星空的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二是为了;生谈谈自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7教学反思 晋宁县昆阳第一小学 吴艳琼
一、教学设计理念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
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心中的想象思维
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习作的蓝天中自由翱翔! 因而我认为将作文指导课的任务定位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上,重在引导学
生的表达欲望,解决表达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话要表达,有话可表达。
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做到了课堂教学结构清晰。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叶圣陶的小诗《小小的船》目的有二,
一是感受星空的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二是为了引出主题,自然,不生硬。然后,学
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夜空中或阅读过有关夜空的书籍中,夜空中的什么让你特别感兴趣。这一
环节可不容忽视,这一环节正是为习作酝酿写作素材,有了想象的内容,才有写作的灵感,
学生头脑中有了想象中的表象内容,就不愁无话可说了,动口说是写作的必要前提,会说才
会写,会写才是真。之后是学习例文,再次强调“小作者看到了什么,又由此想到了什么?”。
学完例文,就让学生观赏夜空图片,由抽象到具体,同样让学生观看后畅所欲言。最后教师
下水习作,给学生做表率。课堂始终围绕“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一主题,使“想”贯穿
教学的始终。
2、注重说的训练。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与
汇报,不仅拓宽了学生习作的思路,避免了思维的单一,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为下
笔成文打下基础。
3、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自主习作空间做到了想象自由,表达自由,体现了学生是想象与习
作的主人。喜欢想象,乐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和特长,甚至年纪越小,想象越丰富,越大
胆,越新奇。我抓住儿童这一天性,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浩瀚夜空。表达自由,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没有提纲,没有框架,没有技法指导,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的大胆想象和自由表达。真正为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
说我心”,“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使“新课标”中倡导的“要引导学
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得到贯彻落实。
4、培养了学生赏析与评改作文的能力。赏析作文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师生、生生之间心
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当学生自己的作品被朋友赏识、分享时,才会真真切切体会到习作
成功的快乐。评改习作,是情感的再次体验与交流,创设学生互评教学情境,让活动中有对
话,对话中有活动,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学生通过取长补短,既增进了了解,又加强了合
作,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我认为习作中出现的不足,也是我备课中的不
慎之处是:
1、学生知道想象中做到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课中也强调了,但究竟怎样想象才是贴近
生活,才是联系实际,如何做到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在学生头脑中还是个模糊的概念,就像甄立杰想象到的:对衣服说一声“变”,
衣服就会自变颜色。他认为,这样的衣服多么神奇,这就是我的美好想象。而她就不知道这
种想象是脱离实际的,是空想,也就是说无论经过怎样的努力,也不可能让衣服说变就变,
这就给人神话般的感觉,它不属于想象的范畴。老师在习作中应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
象等方面的强化训练指导,比如,在习作之前,可以出示一些句子训练,有想象合理的,有
想象离奇的,也就是不合理的,让学生分析,判断,提前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学生就不
至于习作中出现想入非非,凭空想象的现象了。这是我在备课中忽略的一点,由此我想到,
讲课是次要的,备课才决定讲课的成功与失败。
2、评析作文中,学生善于发现优点,寻找问题,找到了问题,学生知道去修改,谈了自
己的观点与看法,我认为学生只做到了蜻蜓点水,但究竟如何去修改,怎样修改,才能恰到
好处 ,学生谈的就不是那么深刻了。这里我认为我和学生犯同一个毛病,我不能轻描淡写地
一带儿过,应在修改处引导、点拨,尽量让学生去改,使之完美,让汇报的学生和评的学生
都明确:这样修改好多了,心中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才真正达到“评”的作用。如何修改,
如何修改得更好,这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在今后的作文课上,应力足引导学生不但
善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这是我今后习作课的努力方向。 以上是我对这节习作课的粗浅的理解与真诚的反思,如有不当之处,望领导与同行们给
予指点,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篇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习作七成长的故事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习作七 ——成长的故事教学反思
永定县高陂中心小学 邱丽娟 以高坎抚片的片区教学活动为契机,我们课题组于11月10日开展第一次课题研讨公开
教学——《成长的故事》习作教学。上完这节习作指导课,听了沈泉富主任及各兄弟学校的
同行们的评课,结合课题研究的主题,觉得以下两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激发了习作兴趣,调动了表达的欲望 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表达的欲望尤为
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师生互动
课前,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连问学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大家高兴吗,
见到新朋友,怎样表达你心中的高兴等几个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我提出希望
——看谁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出色的课堂表现来表达你们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以此激
发了学生想在课堂上好好表现的欲望。在教学中我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如,在听了学
生的故事后,我以“看到同学们这么真诚,这么热烈,我也特别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想
听吗?”适时与学生分享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更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课堂上出现了你说、
我说、大家说的热烈氛围。
2、创设情境
课一开始,我创设语言情境——我想猜一猜,同学们是不是在这些情景下经历了成长。
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说一说成长的故事,好吗?通过精心选择的一组组学生在成长中的图片,
触动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记忆,打开他们的思路。可课堂上出示的画面毕竟有限,这时,
我话锋一转——我们是初次认识的朋友,也许你的心思没被我猜到,请同学们静思默想一会
儿,选择印象在最深的、最有话说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以此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时又
鼓励他们说真话。 接着以《课桌上的三八线》片段为抓手,我又一次设置了情境——我在写的时候,心里
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怎样把这个这个故事写清楚、具体,谁来帮帮我?引导学生发现哪些地
方不够具体,学会多提几个“怎么样”的方法把内容说具体。
二、确立了健康的主题,培养健康的心理
1、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在 中,我明白了( 学会了、懂得了、体验到
了) ”的句式说自己在成长中的故事,意在让学生在习作中确立健康的主题,学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在习作确立如下的主题:学会坚持、学会坚强、学会独立自主、学会
分享、学会分担、学会感恩、学会合作、明白了要无私奉献、要有爱心、团结力量大、一方
有难,八方支援??
2、学会交往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对小学中年级
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提出: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
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课上,学生畅所欲言,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分享,
课堂教学在热烈、融洽、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做得还不够。从习作成果的展示来看,部分学生的习作语言较
平淡,叙述性的语言较多,而细致生动的描绘较少,没能抒发真情。我想这与教学策略的选
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都有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突破。篇三:七
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鳌峰初中七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杨玲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教学的新人,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语
文老师的压力。心理学认为老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
学生”,处于成长的第一阶段,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做一名好的甚至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艰辛,虽
然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经验,同时也让所学的一些教学
理论得以实现,但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应提出来以供以后的教学设计参考,现就作文教
学方面的缺口陈述出来,作一个简单的作文教学反思。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做一
个反面事例,从而鼓动自己更加努力地进行作文教学方面的学习钻研,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
学生,让他们从心底感受到作文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作文教学计划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缺少自己的认识。 有人提出“写作能力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实际,制订一个翔实的计划,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这个计划应
包括整个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包括每个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作文课的训
练重点和要求。”但提到作文不仅学生头疼,老师也一样的头疼,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是
一个事实也是语文教学的瓶颈,所以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设想规划。 当然这也包括我自己在内,这一学年里,我对作文教学的计划可 以说极为粗糙。 1、内容及时间安排缺少系统的科学的构想:十二个单元的作文基本以课
本的综合性学习及学生学业质量的作文提供为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及他们的需求;
上学期坚持每周一个周记,都是以作文形式的要求来让学生练习,周记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没有确切的上作文课的时间安排,往往“随遇而安”,缺少了学期的计划性。2、作文教学缺
少自己的见解认识,缺少教师自己的构想,教师教学应该先将教材吃透,但我对作文教学的
理解非常肤浅,没有宏观的丰富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引导,这样
很容易将作文教学引入一个误区:不知如何教导作文。
二、 作文教学活动缺乏生活性、情感性,缺少学生的体验。 对于作文教学有教师认为培养其悟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但是生
活这位老师给人的教育从来都不是滔滔不绝的说教和明白无误的结论,而是暗示。所谓悟性
就是意会和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我让学生在生活笔记中写生活启示,要求他们:从日常的
普通现象悟出生活的哲理;从多彩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纷繁的社会生活。”由此可见让学生感受
生活对于他们的写作至关重要。 很多成功优秀的教师我往往能抓住每个生活的细节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他们常常组
织学生校外游览、校外实践。反思我的整个作文教学过程,没有组织任何一次的与生活与社
会与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活动,教学从来都是课堂黑板,缺少了灵动性显得死板枯燥,将学生
与生活隔开,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哀,他们往往“惜墨如金”殊不知就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
缺少对生活的接触机会,缺少了一个个鲜活的 生活素材,如果将他们带入大自然,春游黑龙滩、夏游飞泉山、秋游天梯、冬赏金马河,
他们定会游刃有余。
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写作尤为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点不假。
“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
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
达思想感情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
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反思我的整个作
文教学,情景激发做得太少,对他们的熏陶也太少,这对他们写作限制极大。
三、 作文评改缺乏灵活性、多变性,缺少学生与老师的对话,缺少 学生的参与。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
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
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后一次作文的指导。”处理好评改,对学生
的作文能力提高很有帮助。运用好方法也是一大重点。评改方式灵活多变,主要有教师评改、
学生自评、学生他评、学生间相互评改、师生一起课堂评改。 纵观我的评改方式主要以教师仔细批阅为主,通过作文本评语指导学生的作文。其间我
还采用了学生间相互评改,给同学三点以上的评价、给中考优秀作文评价,可以抓住任何角
度的方式,虽然他们在 反思这一年的作文教学,确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后将从这些方面缺点入手,进一
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1、 提升自己的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多借鉴有经验 老师的教学方式,活学活用。
2、 假如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行业,让学生从生活中去真实地感 受作文的快乐,提高积极性,主动性。
3、 评改方式灵活多样,应多思考怎样运用到课堂,让学生从 自身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提升作文水平。
4、 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计划对上好作文课起着重大的作 用,未雨绸缪是必要的。篇四: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篇一:习作>教学反思 记得三年级第一篇习作是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虽然上课教师进行了指导,学生也试着
说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来,真是惨不忍睹,与自己想象中的距离相差太远了。一次作文下
来,在我当时的眼睛里,没有一篇是像作文的,更多的是不知所云,几乎有2/3的作文要重
写。我想,这是第一次习作,可马虎不得,我就再上一次,非让他们写好不可。破天荒地我
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不但给学生看了人家写的介绍课余生活的文章,还针对学生的题
材进行提问,让他们把这些问题串起来就是作文了。这样又一轮下来,还有将近1/5的人写
不好。怎么办?是坚持不懈地让他们再写再改吗?我犹豫了,因为这样二度指导下来,我已
经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再指导学生还是写不好呢,会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于
是我就给这些作文放行。 反思:那时我个别指导学生作文时,学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到底什么是作
文啊?”他们很困惑。第一次作文,我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其实学生的作文是在练习实
践中逐步提高的,不能操之过急。其二在作文前缺少铺垫,其实一开学就应该指导学生参加
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课余活动,让他们记录下来;下课有意识的跟学生进行谈话,了解熟悉他
们的课余生活,这样上起习作指导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和
课标的习作要求,用平常心来看待学会的习作。
学生作文不会写,怎么办呢?那就从写日记入手吧。写日记就相对比较宽松,内容和形
式以及文字的数量上我都不会给学生定什么框框,只要能写就好。出现转机是在第二单元的
观察作文阶段。吸取了前一单元习作教学的教训,也想起教研员曾经说的以单元为整体进行
备课,所以在上本单元第一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生活。第二天的日
记交上来,我不禁喜上眉梢,因为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不能的方面去观察,有的观察了树
叶,有的观察了蜗牛。我马上抽了一段时间,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读他们的日记,我在边上
评议每一篇习作的优点。问他们这次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他们说昨天科学老师带他们在校
园里观察过了。哦,原来是这样,观察前进行观察方法指导很重要啊。接下来的几天当中,
每天都有不少的观察日记被表扬到,终于有不少学生恍然大悟:“哦,这样就是作文啊!”有
一天我还没有开始看学生的日记,有学生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杨冬冬带了一个鸡蛋到学校。”
“带来干什么?”“我也不知道。”等我改到他的日记,我终于明白了他的用意,他从电视的
“不可能的任务”中看到不借助任何辅助用具,鸡蛋也不能有任何损坏,让生鸡蛋立起来,
自己进行了实践,把过程记录了下来。最后还写着:“我知道有很多同学都不会相信的,我带
了鸡蛋,会做给他们看的。”对这样认真的学生,我能拒绝吗?于是又有了欢声笑语的一堂学
生展示欣赏课。 既然讲到了鸡蛋,我又告诉学生:“你别看鸡蛋这么容易碎,可任凭你是怎么样的大力士,
你就是没办法把它捏破。”是真的吗?学生睁大了眼睛。“我们班谁的力气最大?”“郑芬忠—
—”郑芬忠也兴奋地举起了双手,大声说:“我不信!让我来!”结果尽管他捏得面红耳赤,
呲牙咧嘴,还是奈何不得,只好作罢,心中暗暗惊奇。其他的人也惊呆了。我说:“回去试试
看吧,最好能找到原因哦。”这样有全家谁也捏不破的, 也有被四岁的弟弟捏破的,成了大花脸的,日记就异彩纷呈了。 就这样,慢慢的,学生就有了许多的习作素材,慢慢地,他们就喜欢上了写日记。偶尔
有三五天没有布置日记,学生就主动央求:“老师,今天的家庭作业就写日记吧!我们已经好
几天没有写了。”听到学生这样的话,我怎么能不开心呢? 反思:在这一阶段,我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恐怕就是:一不提写作文,转向日记,让学
生有什么写什么;二把写作和生活联系,写实在的事情,写想表达的感受;三是给学生展示
的舞台,在展示中鼓励优秀学生,带动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四是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评价中
引导学生怎么样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篇二:习作教学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各位同仁也许深有同感,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
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那么,我们怎
样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让师生不为之“头痛”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读多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我从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做起,激发学生
爱作文的情感,为写作文夯实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语文课本中选用
的教材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如,肖复兴的《荔枝》用朴实的语言建筑着真情的殿堂,让学生
无不感同身受;《梅花魂》中的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对祖国的眷恋均
融于那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中,读之无不动容??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诱导学生多
读、善读,教会学生读,让他们爱读,经过读强化训练,在增强学生语感的同时,学生也会
感受到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与情感内含,引起最终的共鸣。 从古至今,名篇佳作数不胜数,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能力是成人的4—5
倍,背诵这些名篇佳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语汇,更能让学生在背诵中体会语文学习的
成就感,体会其中乐趣,为今后的作文打良坚实的基础。
⑺ 教案奇妙的蜻蜓
设计意图:
因为夏天快要到来了,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夏天的小昆虫,知道小蜻蜓的习性和特征,特此设计了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
2、情感目标:让小朋友在绘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
3、技能目标:让小朋友绘画蜻蜓,并能画出各种动态的小蜻蜓,并添加相关景物,丰富画面内容。
活动重点:
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蜻蜓的特征。发现蜻蜓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让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征,画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态的小蜻蜓。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蜻蜓,了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具准备:小蜻蜓的范画一幅,示范用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小朋友可要仔细听了:"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老师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小朋友真聪明,谜语猜对了。)老师还有问题问小朋友:
提问: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长什么样吗?
2.他喜欢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做什么?
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
二、示范与讨论(1)教师出示示范画小蜻蜓,讲解作画步骤。
1.在纸上的中间画两个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对称的,老是有个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告诉老师……总结:哦,原来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很大。是不是很神奇啊。
2.现在小蜻蜓的眼睛画好了,接下来画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两端有红色的翅痣,在飞行时,能够防止震动,保持平衡。
3.翅膀画好了,下面画它的身体腹部,是不是像个长长的U字啊。然后是画它的尾巴,长长的。
(2)画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飞的形态1.小蜻蜓的样子不变,只要改变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启发幼儿画出各种飞行方向和动态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画的大大的,身体细细的。
2.在画面上添加景物,大树什么的都可以3.鼓励幼儿画出景物,并大胆涂色,注意构图合理三、引导评价:
将幼儿作品贴在作业栏中,互相欣赏,说说那些蜻蜓画的漂亮,那些画的内容丰富。
四、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画蜻蜓
设计意图:
由于夏天快到了,小朋友们对夏天出现的昆虫非常感兴趣。有一天,我问小朋友最喜欢夏天的什么小昆虫,小朋友们说喜欢蜻蜓。为了让小朋友多了解夏天的小昆虫及它们的习性并知道蜻蜓的特征,特此设计了此教学活动。
⑻ 优秀幼儿园教案反思怎么写
如何撰写幼儿教学反思? 1.从一个经典的实验看反思的重要性。 咱们先提出一个问题:苍蝇和蜜蜂哪一个更聪明? 实验:两位美国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现在两个玻璃瓶中一个装5只苍蝇,一个装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亮的地方,而将开口朝光亮浅暗的一方。几个小时后,科学家们发现,5只苍蝇找到了开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只蜜蜂在撞击瓶底无数次后全部死在玻璃瓶里。这是为什么?研究分析:蜜蜂的生活经验,它们总是认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以每一次总是全力以赴地冲向光源方向,即使是冲在前面的同伴经过几次的撞击终于殒命瓶底,它们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后继。而苍蝇没有这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几次在瓶底碰壁后,它们改变了单一的线路,终于在瓶口找到了出路。 这个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教师要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反思经验和更新的经验,这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的。 2.我们再提一个问题 如何搞垮一个企业,一位美国企业家曾说“你要搞垮一个企业,很容易,只要往那里派一个具有40年管理经验的主管就行了。”这说明:只有经验,不反思,不与时俱进,不创新,一桶水那就腐烂发臭了,质量就不高了。 喊一句口号: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智慧从何而来? 读书启迪智慧; 实践中的感悟产生智慧; 更来自反思的升华。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 1、格式比较单一 反观我们的现实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即“不足之处-获得启示-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这种格式的套用无疑是不利于教学反思的推进与发展。 2、学做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的倾向: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在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才勉强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全面而不深刻 翻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型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打架谈的大同小异。 2、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比较分散、零碎,缺乏系统性。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个问题,下次反思就换成了另一个问题,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是泛泛而谈。反思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 3、重教师而轻幼儿 当前教学反思所表现出的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师怎样教”这一层面,对“幼儿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幼儿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4、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教学反思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反思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设计的描述,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来实现的,显得有些单一和封闭。事实上,反思还可分为集体反思、对话反思和个人反思等。教师单独进行,只是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难以深入,容易陷于自己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跳出自己看自己。因此,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对话,尝试进行集体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同伴互助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不知反思什么 许多教师把反思当做小结,不知反思什么。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地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应以教师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以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本质是理念与时间之间的对话。这种反思不是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小结”,而是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过程中各个反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2、敷衍应付 教师在观念上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做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勉强完成。幼儿园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教师想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反思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3、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育的研究工作 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成长。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教而不研——浅”,反思是结合教与研、时间与理论的有效途径。把教学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可惜很多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育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