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教后反思一般是根据你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来写的
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回,这个要根答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来总结。
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时间上的安排是否得当,如果没有完成要找出原因,是安排的内容太多,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得当。
最重要的是要写一下,学生的反馈如何,在教学中的互动如何,那些东西用得好,设和用,那些不好,有什么改进,怎样会更好等等。
只要凭着做教师的直觉去写,凭着做教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去写,语言不需要太生动,关键是总结出一节课的优劣之处来就好。
至于写法上,你可以按照讲课的时间顺序来写,也可以抽出重点来写,还可以分优缺点来写。
但是一般课后反思有课程结束的那种,也有看见学生的作业练习之后的那种,如果写的比较详细建议看到学生的作业和练习之后再写,内容更充实一些。
❷ 你好大树的教学课后反思
本课以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作为课题,比较接近学生生活,所以,我先让回学生就课题答畅谈自然界中这两种事物的特征。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从形象方面不难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树则很高大。随后,我质疑:如果小草和大树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么你们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样的人?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征着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树则象征着高贵显赫的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是相通的,这样设计,便于学生产生兴趣,并且为下文学习铺垫。
❸ 幼儿园中班《认识大树》教案的设计意图,重难点,教学反思
猜猜是什么、小结、出示神秘的盒子。【重点难点】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这些东西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树枝、利用各种感官感知大树的各个部分、初步分享与树相处的经验。【活动过程】一?4。2、树根、树枝,这些是什么,了解他们的作用,了解他们的作用,在哪里见过【活动目标】1、树根。3、果实分别装盒子里水彩笔、知道四季树木的变化?先闻一闻有什么气味,激发幼儿兴趣。3。2。1、树皮、打开盒子看看树叶。【活动准备】树叶,再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树皮、果实、花、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花,就是大树
❹ 如何修改国培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专题行动研修板块。根据个人自愿申请,我被分到了第五研修小组。我们根据课堂教学问题确定了高段作文教学研究专题,在专家吴忠豪、唐懋龙引领下进行了多次专题性磨课、上课、教学反思,真实地体验了一节优质课打造过程。同时,在丁炜教授的指点下,我们小组确定了语文课堂观察专题研究。
2.工作坊研修板块。我们欣赏了薛法根、徐鹄等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习了微格教学、课堂观察、网络数据库与BB平台使用等现代教学技术,进行了在专家唐懋龙引领下的教学设计、论文撰写与修改等。在专家引领下进行“做中学”,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现代语文教学的理解。
3.专家讲坛板块,由专家介绍各领域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有“现代教学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现代教学理论与儿童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两个专题。其间,我们聆听了卢家楣教授的《新课改背景下从情感维度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吴忠豪教授的《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李学斌博士的《儿童文学的鉴赏与评论》、吴立岗教授的《作文教改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唐懋龙的《小学语文常规课教学》、沈大安的《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性反思》、李振村主编的《推动儿童与文本的世界融合》、吴念阳副教授的《儿童教育学心理学》……这一列的专家讲坛,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通向世界最新的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的窗。
4.拓展性课程板块。BB平台上提供了专家团队开发的“教育教学理论”课程和“优质课课例研究”两个专题的网络课程,我们可以在研修期间和研修后进行选择学习。这打破了研修期间课程内容的限制,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研修课程,并把学习延伸向研修后。
一、聆听专家讲座,更新教育理念。
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吴忠豪教授的专题讲座《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让我视野开阔,听了他讲座,我们思潮起伏。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很少去想“语文课程形态”这样的大事。吴教授引领我们从国际到国内,从精湛的教学理论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使我们明白了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教孩子们语文学习方法!吴教授说:阅读课不应教课文,而应该教语文。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考虑的是“教什么”,而教材内容考虑的是“用什么去教?”语文教学应把儿童语言发展放在首位。吴教授殷切地希望我们语文教师要认真地、仔细地从原理上去思考语文课应该怎么去上这个问题。吴教授的讲座启示着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要在教材内容的分析上花大量时间,而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放时间让孩子们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并积累语言。其中,老师要把课文语言作为孩子们学习的第一对象,让学生学会用课文语言去规范、丰富自己的语言。我们要让阅读教学去加大语言理解感悟与内化运用的力度,而不要一味地去教课文内容。我会努力把吴教授推崇的贾志敏语言学习三部曲——“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正确运用到教学当中。
听过王荣生教授的讲座《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性反思》,学员们最大的感受是: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都会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提示进行教学,不会多想什么。而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原来不会去想的问题可能也会去想想了。教一堂课要看它的道理,看“教什么”,看“怎么教”,看“学得怎么样”。评一节课也要把握以上三点,评课需要有理论支撑的专业评价。王教授告诉大家:实践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固然非常重要,而教师如果要想突破自己原有的水平就必须去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实际上只是个跳板,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原有起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花时间把目标中的教学重点走实,而千万不能设置太多的训练点带学生走马观花般学习语文知识点。教师的训练点设置多了,学生肯定是学不扎实、学不牢固的。
通过这半个月的学习研修,我逐渐明白: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阅读教学重视“表达”,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课文教学,设计各种形式的表达练习,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积累和表达获得多赢。本次国培研修给我留下最深刻的理念是: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把儿童语言发展放在首位”……吴忠豪教授的报告依然在我耳畔回响。 “用儿童文学的方法展开语文教学,于是你的课就成为孩子共同的喜欢。”这是李学斌博士的观点。
二、走进名师课堂,领略人格魅力。
一直以来,我渴盼能有机会听到名师的课堂教学,本次培训让我梦想成真。从卢家楣、吴忠豪、徐家良、徐鹄、吴立岗……还有我们的班主任唐懋龙老师的身上,我充分领略了名师的风采,他们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精神面貌以及人生境界令我叹服。
徐家良老师用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教师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思想认识、情感与语言的积累,提高自己的教材把握力,把握作者的思路,理顺作品的文脉,聚焦作品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情感。
沈大安老师围绕“阅读教学过程的常规设计”这一主题,结合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教学案例,向我们具体讲述了精读课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提出了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指导性策略和建议,以求达到“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水平。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知道我们分六个小组完成《去年的树》板块教学设计,让我们学以致用。
从徐鹄老师的《名字的故事》教学中,我体悟到作文教学要变“为写而写”为“为用而写”,把每一次习作设计成有趣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其成为学生们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先想好再说,先说好再写,拉近阅读与作文的距离,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已过古稀的老人,教材愿意无偿提供,不遗余力地做讲座、上示范课,精神可嘉。
薛法根老师《哪吒闹海》的教学令人眼前一亮,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教学之窗。他在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之后,请学生站在东海龙王、哪吒这两个人不同的角度上,向李靖说“闹海”这同一件事情,教给学生“目的不同,说的重点也不同”这样一种说话的方法,把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孩子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有能耐,越学越儒雅。
走进名师课堂,如沐春风,如淋春雨,感受着名师名课的独特魅力,欣赏着名师课堂教学的独到设计,反思着自己日常教学的不足之处,真是受益匪浅。
四、参与专题研修,推动教学进步。
开班之后的第二天,班主任唐老师依据我们事先上交的最想研究的问题将全体学员分成六个组。我被分在第五小组,研究的专题是“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第一次小组活动时,全体成员经过研讨决定以《最让我难忘的一句名言》的教学为案例,开展行动研究。围绕这一课,在唐懋龙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先后两次对教学设计作了修改。上完课的第二天下午,小组结合教学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反思,并再次修改了教学设计。就在15日上午,唐老师在百忙之中又指导我们进行最后一次打磨。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中,我明白了作文教学的目标陈述要清楚,目标的制定必须可检测,千万不能模糊。教师必须重视评价、修改的过程,评价可采用分层评价,即是否切题,事例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修改的方式可以多样,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徐鹄老师说过“阅读课要教作文方法、教语言表达。阅读教学不是让孩子们了解内容,不要在情节上兜圈子。学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语言表达,学会运用语言。”让我更是深深理解了唐懋龙老师的话:“作文课要有阅读课做铺垫,学生才可以写出好的文章。”从中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时刻学习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今后的作文教学,我将把这次专题研修活动中所学到的理念一丝不苟地坚持下去。
四、导师引领指导,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怎样确定?在以往的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应该是许多老师最不花心思的工作,因为教师用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只要按课时划分一下就可以了。虽说有时也对某些目标的要求有些疑问,觉得太高太虚,却不曾将其当回事,静下心认真思考。当阅读教学小组在打磨课例时,徐家良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语文课是为孩子们上的,不是为听课老师上的,更不是表演课。目标都没有搞清楚,教学要走到哪里去?检测更无从说起。 像“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这一条,用抽象的概念去制定目标,教学效果是无法检测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字斟句酌。只有明确的目标才可以检测。要站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各年段的要求上思考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目标。从目标上看一看,哪些教学活动有效,哪些无效?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从目标上来,指向目标。而所有的目标又紧紧落实在语言上。看到我们制定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唐懋龙老师也纠正到:“正确朗读和有感情地朗读不是一个层面的目标。正确朗读是言语技能,可以通过训练达成。而有感情朗读是智慧技能,靠积累和感悟,训练无法达成,所以这就无法检测。无法检测的目标就是无效的目标。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是学习文本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可以这样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示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指导,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日出”之感,如果每节课都有科学明确、可检测的目标,我们的教学也就不会“飘飘摇摇”了,评价一节课也就简单实在了。
五、盘点、亮点、起点,期待国培硕果。
此次研修班共开展专家讲座30次,专家引领学员打磨课例174人次,专题行动研究8次,研修工作坊活动6次,学员实践授课6人次,上海名校语文教学考察3次。研修班首席专家吴忠豪教授则结合对几所承办“国培计划”的兄弟院校的考察,“盘点”上师大首期小语研修班的四个特色——“主题板块式的研修设计”、“专家引领下的研修模式”、“自主参与的网络研修平台”和“创新性的教学案例开发”。他指出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研修,过程比结果更有价值。教育学院院长陈永明在毕业典礼致辞中用三点——“盘点”、“亮点”和“起点”总结发言内容。他首先“盘点”学员们在15天研修培训中的优秀表现,满怀信心地指出每一位学员都是“智慧型”教师,从中可以看出广大一线教师的优秀。接着他指出学员们身上值得学习的“亮点”,他希望广大一线教师的亮点在实际工作中亮出来。他希望大学研究者与一线校长的“亮点”、一线教师的“亮点”进行互动,让大学为小学服务、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服务。他最后提出国培班的结业是一个新的合作的起点,上师大BB平台继续对学员开放,欢迎各位学员参与互动。他希望充分利用上师大的硬件与软件设备,促进教育发展,期待“国培计划”在未来能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❺ 小班科学教案《高大的梧桐树》教学反思怎么写
答:教学反思的内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测量或评估方式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及原因原因分析。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否做到了主线突出、简洁明了、平稳流畅。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教学设计的情况,是否分析说明了原因,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反观预先做好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应当调……
3、教学实施:是否反思了教学指导语的使用,是否对课件内容的设计与使用提出了分析,对板书内容与效果是否有所分析,教学时间是否合理掌控,如果有延时,原因是什么。
注意问题:
1、教学反思的内容要具体合理,反思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环节与设计内容进行。不能过于笼统,也不能从观念与理论上做一些大而无当,空洞无物的说明。不应当套用特定的理论标准或使用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2、教学反思的分析与表达要准确,要准确的说明所分析的对象、分析的逻辑要清晰明了,不要使用一些模糊的、自编的,或只是在小范围内熟知的、常用的套话或术语。
3、教学反思的要求要客观,要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生效率为目标,不应当一味地拔高要求,或是无原则的自我批评。
❻ 去年的树 要对鸟儿说什么
教学摸索(15)教研争鸣(10)读中抒怀(7)左右心情(1)灵动课堂(3)
让去年的树说话
[ 2009-10-21 12:05:00 | By: caihong ]
0
推荐一次偶然在乐此不彼的博客上看到《让去年的树说话》,觉得余老师的课堂是那么灵动和精彩。学生在老师巧妙地点拨下,思维涌动、想象丰富。特别是课堂动态生成的一幕可谓妙嘴生花。当学生提出疑问:“树怎么没说话呀?”老师顺势挖掘、切入:课文里写的全都是小鸟在飞、在问、在寻找,‘去年的树’怎么反而没话说呢?这‘去年的树’一定也有很多话要说的!她会说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精彩地师生对话营造了生趣盎然的课堂:
当冬天来临的时候,小鸟要离树而去了,树会说:“鸟儿,祝你一路平安!”
“鸟儿,你可要保重身体,我会记得我们的约定,我会一直等着你飞回到我的身边,我会一直在等待听你再唱歌给我听的!”
“鸟儿,你千万不要忘了我!”
……
当伐木工人将树砍倒时,树会再三叮嘱树根:“你一定要记得帮我转告那只你也听过它唱歌的鸟儿,你告诉它,无论如何,我都会等着它的,让它到工厂来找我——”……
当树要被切成木条的时候,树会找大门商量:“门先生,我有一个鸟朋友,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约定……如果小鸟来了却已经看不到我的时候,请你一定帮我转告鸟儿,我一直在等着它,我还在坚守我们的约定,即便我被运到山的那一边,我依然会等它的,叫它一定要来找我,要快!”……
当树最后被小姑娘点染时,树会说:“小姑娘,请你转告一只到这里来寻找我的鸟儿,告诉它,我其实一直在等它——”……
当树听着鸟儿的歌声,当火光即将熄灭的时候,树会说:
“小鸟,我终于等到你了!”
“真好听啊!”
“我多想再听你唱歌啊!”
“朋友,我不在了,你要好好儿活!”
……
今天,当我与孩子们一起走进《去年的树》这一课,就有了让孩子们玩一回的想法:“改编课文:课文中的故事是一个“鸟的版本”,我们不妨来创作一个“树的版本”,请你以树的一路经历写写树的话语。改编整个故事,让去年的树说话。”经过半小时的“创编”,孩子们思维的火花体现在一段段有趣而又生动的片段中:
孙琳:
……冬天到了,树很孤单,他想:“如果鸟儿还在这儿就好了。”有一天,一群伐木工人来到这片森林,他们选中了这棵树。当伐木工人挥斧砍下树时,树对树根说:“根啊,我就要离开这儿了。如果鸟儿来找我,你就告诉她,我被拉到山谷里去了。”“嗯,我会的。”树根伤心地回答。
当树被拉进工厂时,他请求门先生:“门先生,如果您看见有只小鸟飞来,请您转告她,她的树哥哥被拉进工厂了。”“好的,我一定会告诉鸟儿的。”门先生坚定地回答。
当树要被切成一条条时,树对周围的椅子说:“椅子啊,如果您看到一只鸟儿飞来,请您好好招呼她,她是我的好朋友。告诉她我要到遥远的小村庄里了。”“可以啊,替人传话,我很乐意的。”椅子高兴地答应。
树被切成了一根根火柴,当小女孩点燃火柴时,树伤心地说了:“小姑娘,我即将燃烧成灰烬,不过我还有一个心愿还没实现。您能帮助我吗?”小姑娘点点头。“如果您看见有一只鸟儿在这儿徘徊,请您告诉她,树哥哥永远是她的好朋友!”
朱子睿: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草坪上又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此时,从远处传来“咔咔”的声音,一辆卡车向森林驶来。卡车上下来一队伐木工人,他们手拿电锯,开始工作。“请帮我把树杈上的鸟巢摘下来,放在我旁边的地上,好吗?”树说。“为什么?”“因为那是我好朋友的家。”“好的。”工人照做了。
树被装上车,运到山谷的工厂去了。当树被切成一条条时,树对斧子说:“如果小鸟来找我,请您转告她,我要被做成火柴,为村民们服务了。请她不要为我伤心。”“知道了,我一定转告。”
火柴被运到了小村子里。一个小姑娘正要点燃他。树急切地说:“能等一下点燃吗?我想再见鸟儿一面。”“可是屋子里很黑哦!”小姑娘答到。当树快燃尽时,嘴里默默地念叨着:“鸟儿,永别了,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火柴虽然没见到鸟儿的最后一面,却感到异常温暖,因为他知道鸟儿始终想着他,一定会回来为他唱歌。
郑文馨:
春天又来了,森林里只听到“沙沙沙”的响声。大树忍受着痛苦,对工人们说:“我答应过鸟儿,要等她回来,请您留下我的根,好吗?”工人们被感动了,答应了树,留下了树根。
大树被工人们抬到山谷里,树对门说:“门先生,我的好朋友鸟儿一定会来找我。请您告诉她,树永远和她是好朋友。”门同意了。
大树来到工厂里,看到许多的树木都被锯成了细细的条儿,心里有些伤感,不过他还是平静地对锯子说:“锯子师傅,我的好朋友鸟儿一定会来这儿找我。请您劝他不要再找下去,一路跋山涉水、风寒露宿,很辛苦的。让她早点回家吧,树心里永远记着她!”
大树切成了一根根火柴,一路颠簸,来到了一个小村庄。一个小女孩随手拿起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忍受着痛苦,对小姑娘说:“鸟儿一定会找到这儿。请您不要告诉她我已经燃烧成灰烬了,免得她伤心。树永生永世记得她!”
教后反思:
童话是放飞学生想象的一种文体。当看完学生改编的童话后,发现学生写的情节、语言都是类似的,基本上没改变原文中的“人物角色”,树的话也大同小异。而童话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故事情节才会波折、奇妙。所以又反思自己,是否在给学生提示的时候无意中有所限制,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❼ 我看到了什么,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然而,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看到了什么》是三年级科学的第一课,这一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由“看”到“观察”,经历了什么变化?两者又有何区别?这是这一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我首先从照片引入,请孩子们“看”照片,将看到的事物告诉老师。老师在同学们进行回答的时候,做好记录。由于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不是很大,孩子们很快就没有新发现了。于是,我顺势引导他们回忆在生活中看到的大树,这些树长什么样?树上有什么?树的周围又有什么?这时,大家又活跃起来,谈到很多照片上没有的东西。同样,老师在同学们进行回答的时候,应做好记录。这样,黑板上就有两块对比鲜明的板书,从照片上看到的信息量很小,而同学们回忆的信息量非常大。由此引导学生意识到,必须“观察”实物。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当他们了解了观察的对象应该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后,我继续提问:“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由学生的肯定回答,引出“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最后,再强调一下观察时应遵循的顺序。应该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我发现,三年级的小朋友的科普知识量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现在的家长会有意识的增加孩子的课外阅读量有关,但是科学研究方法却了解的很少。然而,科学方法的学习需要知识记忆和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学生又往往会觉得无聊。这种矛盾就需要老师来协调。例如,不单单是观察大树,用更多的图片和小盆栽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❽ 幼儿园秋天的大树教学反思发一个来
主题网络四活动六《秋天的大树》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秋天大树的美。 2、指导幼儿学习用手掌印画或纸张、树叶粘贴的方法,表现秋天美丽的树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美感创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带幼儿去观察秋天树的色彩变化。 2、各种树叶若干、绘有大树枝干的大张画纸。 3、红、黄、枯黄等颜色的蜡光纸“树叶”若干、作业纸及胶水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小朋友们,星期天荣老师都出去观察大树了,我呀,发现了许多小 秘密。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看大树呢?” 2、师:“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呢?” 二、基本部分 1、说说你看见的秘密 组织幼儿说说你看见的大树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观察大树 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的大树。 2、组织幼儿说说大树上有什么颜色的树叶。 3、告诉幼儿秋天来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许多的水果、蔬菜、粮食 都是在秋天成熟的,大树的叶子有的会变红,有的会变黄,还有的会变成枯黄 色,再过一些日子,大树的叶子就会一片一片的掉下来,直到冬天,大树的叶 子会全掉光的。 4、组织幼儿捡一些掉落的树叶,并说说它的形状及颜色。 3、组织幼儿装饰大树 1、组织幼儿带着自己的收获回活动室。
❾ 《去年的树》赞美了()的,令人()的友情。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的语气。
心灵的碰撞 真情的升华
——《去年的树》教学评价与反思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情深意切,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这节课虽然讲完了,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课堂上孩子们的动情,也因为自己教有所得:
一、在教学本课时,我的预设目标是:
1、在老师引导下,初步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品读四次对话,体会小鸟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可贵品质。
3、想象小鸟与大树在灯火前的对话,写“友情卡”,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二、在教学策略上,我力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读说思写的有机融合,挖掘文章的人文内涵,努力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程序如下:
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四年级的一个能力训练目标,虽然三年级时也进行过一些“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但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考虑到这些,我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平台(出示内容填空),让所有同学都练习说,从而得到训练。
2、读中感悟,体会小鸟的真情。在教学中,我试图在电教手段的帮助下,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首先,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动画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分别是鸟儿和树和谐生活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感情,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
3、拓展想象,体会大树的真情。
本课是小鸟对大树的友情,这一般通过朗读可以体会得到。而友情的另一端——大树的情感却因为描写角度的不同留下了空白,这恰巧为学生建构文本留下了空间。让学生以故事主人公的身份参与文本的建构,从大树的角度来表达,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实现多元的感悟,我觉得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有必要。于是,我用CAI巧妙地设计了一张友情卡,并播放《友谊天长地久》歌曲,引导写话:小鸟对大树的友情,把大树也给深深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时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你想对谁说?比如对伐木人,还有对其他的角色,你想对谁说,就对谁说。由于进行了充分朗读、想象,学生思如泉涌,一会儿就写出了自己饱含深情的心里话。
4、读想写有机结合,升华课文的主题。
语文教学,是在读说思写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在一步一步加深。在对学生进行读说思写的充分训练后,我及时总结谈话,使学生的心灵在反复碰撞中得到了升华:同学们,如果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能真正的交流对话,那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同学们有这样的愿望和想法吗?
❿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河东区万辛庄小学 景艳
本节课主要流程
� 当我们想要了解的更多,知道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
活动就开始了。板书------观察
四 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
1 观察前指导
2 实地观察并记录(发记录纸)教学反思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究其原因还是上的不够简单。不够明确。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思路应该没有问题,还是从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上来考虑那出现了问题。
刚开始我觉得一二两个环节汇报没有必要板书,增加老师的负担,分散老师的精力,即使教
师不板书也会有明显的比较,感知到后者要比前者获得的信息多,但实践后,我发现,我过
次交流,哪一次同学们所获得的信息要更多一些。”这样降低难度,同学们会更容易接受一
些。一方面减低难度,也就节约了时间,把省出来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去体验-----用
可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另一方面,降低难度,也就更容易让学省接纳科
教学设计是分开问的连两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但上课时还是没有把握住,把
两个环节混合在一起,在学生思维中没有产生进的感受,实际上这两个环节是引领学生由看
到观察的过度,在思维上是一个跳跃,这两个环节一定要把握住了,不能混为一谈。
三 记录纸的使用
远(整体) 近(局部)
看 从上 看到下 摸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