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2-07-04 21:56:37

⑴ 从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三首诗中我得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生哲理

《暮江吟》人生哲生哲理:要热爱自然美景。

《题西林壁》人生哲生哲理: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雪梅》人生哲生哲理:只有经历风霜雨雪才能练就梅花般的傲骨。

《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描写的是秋季从傍晚到夜半这段时间的景色,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 的思想感情。

《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雪梅》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



(1)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

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⑵ 《登飞来峰》王安石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依中华书局《临川先生文集》1959版及《全宋诗》王安石卷4,另查天涯在线书库及多个版本,结句为“只缘身在最高层”。
其实只要看到这首诗,马上会联想到另一首苏东坡的名作《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诗在立意、谋篇、炼句上均极相似。从诗题看,王诗用动词“登”,苏诗用动词“题”,都用地名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绝。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王诗借写景抒发壮怀;苏诗借写景畅言事理,且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从表达的语势看,两诗的情语中几个用字几乎雷同。如王诗转句用“不畏”承上启下作过渡,苏诗转句用“不识”承上启下作过渡,各自的关照都极稳妥,两诗都用“缘”字导引结穴;王诗的“身在最高层”与苏诗的“身在此山中”也基本相同。
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学谁?借鉴网上资料,《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此诗一出立成典故,雅俗咸通,竞相援引。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年,一写登飞来峰,一写游庐山,地点相去一二千里。
由此可知,王诗先于苏诗。也就是说苏东坡学了王安石。到底王安石原诗是“只缘身在最高层”还是“自缘身在最高层”?通过背景的了解及对登飞来峰一诗的品味,我认为是“自缘身在最高层”。理由有三:
1、“自缘”比“只缘”更符合全诗韵味。《登飞来峰》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转句直入情语,着“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只缘”与“自缘”虽然很相似,但在语气和词义上还是略有差别的,“只缘”略显沉郁和无奈,与出句“不畏”二字味道明显不同,自缘显得自负和豪放,与出句连读,一气贯通。既然前句是“不畏浮云”,豪语在先,自然后句要“自缘身在”,壮语在后。王安石在炼字上一丝不苟,流传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故事,与苦吟诗人贾岛的“推敲”故事交相成趣。必不会在字面上松懈的。
2、从两诗写作背景上看,王写此诗时只有30岁,初涉宦海,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显得自负;苏诗写于47岁,宦海沉浮多年,又是在调任途中写就,沉郁无奈之气难免。且苏诗写于王诗之后,以苏之才气,必不会照搬原词,自缘二字又不符心境,用只缘合理。
3、从写作特点上看,王早期作品多意气风发,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不少咏物怀古的诗篇,也大都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较多的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此诗写于三十岁,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不会含沉郁无奈之气。
“只缘身在最高层”句应是后人受苏诗影响误传的

⑶ 《我们去看海》教学设计

《我们去看海》是诗人写的儿童诗,适合于朗诵。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去看海,既有对海的向往与追求,又是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海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海汇百川,胸怀宽大;海蕴藏着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海跃动着鲜活的生命,海永远不会停止呼吸……阅读这首诗,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仔细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给我们的启迪。

《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虽然老鼠要做坏事,但还是喜欢它们。小诗人希望它们改正缺点,爱清洁,爱劳动,光明正大地做事。如果改正了缺点,还可以和猫做朋友。小诗人把老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对有缺点的朋友没有歧视。让老鼠和猫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阅读这首诗,学生一定能感受到童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爸爸的鼾声》是一首温情的童诗。小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爸爸的鼾声”,作为写诗的题材,因为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十分有趣。小诗人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又觉得好像火车到了站。全诗童趣盎然,充满父子亲情。阅读这首诗,要让学生体会到“鼾声”也能做诗,生活中诗的题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联想,到处都有诗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也有诗。

《给诗加“腰”》说的是苏小妹出题,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说了前句“摇”,后句为“映”,就是“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不屑,认为太平淡;黄山谷加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仍摇头。后她吟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玩味之后,不禁叫绝。“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十分和谐。“扶”字又把风拟人化了。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胧胧,“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诗是语言之艺术。诗特别注重遣词用字,凝练而鲜明生动。苏小妹加的是“诗腰”,因为它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因为它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阅读这篇文章,主要是激发学生搜集诗歌故事的兴趣,此外也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学会欣赏诗歌。

《诗中的“秋”》是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侧重让学生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读诗贵在感受意境,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在秋天读诗,

风吹竹叶,萤火虫在纱窗外飞舞,着实富有诗意。作者慢慢领悟到:联系生活来读古诗,就容易读懂;读诗时在头脑里描绘一幅幅画面,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可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我们就不难与诗人的心相通。这篇文章以作者读诗的切身感受为内容,娓娓道来。她所举的都是关于“秋”的古诗,诗中流淌着涓涓清泉,诗中洋溢着淡淡的思念,作者体会到了蕴涵在“秋”诗中的浓浓的亲情、友情和思乡之情。这篇文章教会我们怎样读诗。

五、相关链接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

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

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

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六)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七)艾青《太阳的话》赏析

这是一首读起来让人感到温暖、明媚和亮堂的抒情诗,诗歌的题目是《太阳的话》,其实是借太阳之口,表达了热爱光明、追求新生活的心声。

全诗共4节。

第一节一开始,作者就用富有激情的呼唤,表达出太阳渴望走进小屋的急切心情。“你们”指人类、人们。“我”指“太阳”。因为人们居住的房屋门窗紧闭,终日看不到阳光,所以太阳才急切地呼唤:“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祈使句“让我进去,让我进去”的反复出现,表达了太阳急于走进小屋的心情。

第二节,作者用四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写出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的事物。“花束”“香气”“亮光”“温暖”“露水”,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露水”可以滋润万物,“花束”和“香气”能使人神清气爽,“亮光”能让人感受到光明,“温暖”可以使人驱除寒冷。

第三节,再次运用祈使句,表达了太阳盼望人们醒来,看到光明,看到美好事物的急切心情。

第四节,在第三节的基础上,语义进一步深化。太阳不仅要唤醒人们沉睡的双眼,还要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的到来。“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是说太阳通过不断地给予人们花束、香气、亮光、温暖和露水,让人们在每天的生活中,从身体到内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人们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焕发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八)古诗应用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⑷ 求小学美术3——6年级的美术目录和教参或者教案。(注:是北师大课标实验版版本)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208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869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湘版美术二年级下册 《三个好伙伴》

·三个好伙伴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依据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教学素材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恰当的教材拓展......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2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浙江版三年级第10课《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设计

·浙江版三年级第10课《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水墨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品质。《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5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浙江新版本美术3年级5册美术教案

·浙江新版本美术3年级5册美术教案始业教育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雕刻,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传统雕刻工艺的造型、色彩特点与制作方......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3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处处有鲜花教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美术

·处处有鲜花 一、教学目标: 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48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形的魅力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55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全

·美术第八册教学设计第1课 聚聚散散教材分析: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210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美术教案

·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 教材分析: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77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苏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计划明天(活动一) 年级 4年级下册 教学活动 1.欣赏未来世界的影像片断和图片。 2.引导提问:你了解到的未来世界有哪些?说一说。学生畅谈未来。 3.想......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20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

·课题:1 未来的中学生活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46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苏教版第十册美术教案全册

·课 题: 我的梦想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理想巩固各种绘画方法 2.用自己掌握的画法来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用学习过的并已经掌握的画法来表现出自己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78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沿海版)第三册《为碟子添画》教学设计

·《为碟子添画》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试用课本(沿海版)第三册第5课课业类形:装饰画教学对象:二年级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设:知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28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五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案

·五年级教案(10册)德育纲要要求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592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五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1课 肖像艺术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人物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77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四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案

·1、植物写生 课 时 2课时绘画 备课日期 2.27 授课日期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447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四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识该课中......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60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三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案

·第1课我们的社区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儿童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31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三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

·第1课 我的小天地(图片略)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课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同与目标应知: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44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二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案

·第1课 添画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应会: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70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二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

·3册第1课 我和昆虫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应会:体验参......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93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一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画自己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94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一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

·人美版第一册美术教案课题:让大家认识我(二课时) 教学目标:认知: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90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浙教版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全)

·教材分析: 天空中最美的景物就是那一朵朵白云,它们像一只只白鸟在不停地飞翔、飘荡,让人望去心旷神怡。“蓝天白云”是孩子用来描述天空美景时常说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08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三年级下美术教案(全)

·课 程奇妙的效果色彩斑斓的窗户画民间玩具多样的小饰品我和画家一起画彩墨游戏泥条造型 电脑美术字生活中的标志北京的早晨放假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24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美术教案全集

·第一课 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立体方形的结构,以及人眼所能够看到的部分(从各个角度)——最多三个面,最少一个面。 2、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透视原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73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苏教版美术第五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课次 内 容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 原色与间色 2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和橙、绿、紫三间色,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进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44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 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985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湘版六年级美术下学期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六年级美术下学期教学计划一、 学情分析: 1、从学生习惯、生理等分析:该年级段二年级开始到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的发展,学生在对美术的要求也有......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84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 岭南版第八册

·课 题:美的服装(欣赏与设计)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服装作品,使学生认识各种服装设计形式,理解服装设计的要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150 推荐程度: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纸片插接》 课题: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206 推荐程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⑸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西林壁》

【导读】语文是教师资格证学科之一,在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题西林壁》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我们需要用这些常见资料进行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进行教案的编写,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和笔试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课程进行的参考,所以做好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的,需要分四个部分进行,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程和板书设计,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一起来看看吧。

简要介绍

诗中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的景象,但这首诗没有过多地描写庐山的美丽景色,而是另辟蹊径,分别从大处和小处着眼,告诉了我们一个认识事物时,要站在客观立场上的深刻哲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通过朗诵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心境。

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要从客观出发、多角度出发认识事物”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要从客观出发认识事物”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假期都去过哪里旅游呀?(生举手自由回答)老师去了江西省的庐山。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相信很多同学都对庐山十分向往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脚步,一同去探访庐山,看看苏轼在庐山的旅途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吧!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文学家苏轼呢?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出示ppt中苏轼的文学常识。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3.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小组比赛朗读、男女生赛读。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生举手朗读。举手说一说:我们能看出诗人在庐山之中视角和观察地点的变化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明确:诗人的视角和观察地点都在变化。从“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字可以看出。(板书:视角:横侧、远近高低)

2.全班齐读前两句,学生思考回答:

①通过读第一个句子,诗人都描绘了庐山怎样的景象呢?

明确:横着看,庐山形成了山岭,侧着看又看到了一座座山峰。(板书:变化:岭、峰、不同)

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画杨桃》吗?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景象呢?

明确:诗人的视角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同。

3.学生齐读三、四句,分成小组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明确:因为每一个角度看庐山,都会看到不同的景象,所以观赏者会不明确庐山真正的样子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②“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明确:“缘”是因为的意思。只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啊。

③结合这两句诗,谈谈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道理?

明确: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庐山,不能局限于一个角度。

道理:要从客观出发认识事物,要对事物有全方面的了解再下判断,不能盲目做判断。言之有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并比较两首写庐山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比较这两首诗的侧重点。

明确:引导发现这两首诗不同的构思:前者在于景,后者在于理。

2.诗人在写诗时,往往在诗歌中蕴涵着自己的经历与情感,能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诗人的情感是有极大帮助的。ppt出示苏轼被贬黄州的资料,体会本诗的独特视角。

(五)小结作业

小结: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作业:背诵《题西林壁》。

五、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视角:横侧、远近高低

变化:岭、峰、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经验不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是现阶段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所以应该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哲理,例如提出“在生活中,我们碰到过因为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一样的情况吗?”等问题,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以上的六个部分都是教学的重点,缺一不可,更多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⑹ 内蒙古小学四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室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 编著

语文 三年级上册第一组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 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灰雀
6 小摄影师
7 奇怪的大石头
8 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 风筝
11 秋天的雨
12 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花钟
14 蜜蜂
15 玩出了名堂
16 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孔子拜师
18 盘古开天地
19 赵州桥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1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
25 矛和盾的集合
26 科里亚的木匣
27 陶罐和铁罐
28 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掌声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31 给予树
32 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不懂就要问
2 做风车的故事
3 五花山
4 六个矮儿子
5 神笔马良
6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7 喜爱音乐的白鲸
8 信箱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
1 燕子
2 古诗两首
3 荷花
4* 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翠鸟
6 燕子专列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 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寓言两则
10 惊弓之鸟
11 画杨桃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和时间赛跑
14 检阅
15 争吵
16* 绝招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可贵的沉默
18 她是我的朋友
19 七颗钻石
20* 妈妈的账单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1 太阳
22 月球之谜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4* 果园机器人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太阳是大家的
26 一面五星红旗
27 卖木雕的少年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古诗两首
30 西门豹
31 女娲补天
32* 夸父追日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山城的雾
2 我爱故乡的杨梅
3 小狮子爱尔莎
4 在金色的海滩上
5 七色花
6 妙不可言的位置
7 手术台就是阵地
8 除三害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词语表
语文 四年级上册第一组
1 观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 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巨人的花园
10 幸福是什么
11 去年的树
12 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白鹅
14 白公鹅
15 猫
16 母鸡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长城
18 颐和园
19 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 卡罗纳
24 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 乌塔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30 电脑住宅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延安,我把你追寻
2 五彩池
3 小青石
4 麻雀
5 迷人的张家界
6 一个苹果
7 真实的高度
8 人造发光植物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四年级下册第一组
1 古诗词三首
2 桂林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中彩那天
6* 万年牢
7 尊严
8*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自然之道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 蝙蝠和雷达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夜莺的歌声
14* 小英雄雨来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触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1 乡下人家
22* 牧场之国
23 古诗词三首
24* 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 全神贯注
27 鱼游到了纸上
28* 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寓言两则
30* 文成公主进藏
31 普罗米修斯
32* 渔夫的故事
语文园地八
1 趵突泉
2 小珊迪
3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4 黄继光
5 生命的药方
6 可爱的草塘
7 到期归还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五年级 上册第一组
1 窃读记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4* 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 古诗三首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6 梅花魂
7* 桂花雨
8* 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与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 鲸
10* 松鼠
11 新型玻璃
12* 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3 钓鱼的启示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 落花生
16* 珍珠鸟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第六组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18* 慈母情深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 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第七组
21 圆明园的毁灭
22 狼牙山五壮士
23* 难忘的一课
24* 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5 七律·长征
26 开国大典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28* 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 黄果树听瀑
2 斗笠
3 太空“清洁工”
4 鞋匠的儿子
5 剥豆
6 你一定会听见的
7 木笛
8 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第一组
1 草原
2* 丝绸之路
3 白杨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6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7* 祖父的园子
8 童年的发现
9* 儿童诗两首
口语交际 习作二
回顾 拓展二
第三组
10 杨氏父子
11 晏子使楚
12* 半截蜡烛
13* 打电话
口语交际 习作三
回顾 拓展三
第四组
14 再见了,亲人
15* 金色的鱼钩
16 桥
17* 梦想的力量
口语交际 习作四
回顾 拓展四
第五组
18 将相和
19 草船借箭
20* 景阳冈
21* 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 习作五
回顾 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七组
22 人物描写一组
23* 刷子李
24* 金钱的魔力
口语交际 习作七
回顾 拓展七
第八组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6 威尼斯的小艇
27* 与象共舞
28* 彩色的非洲
口语交际 习作八
回顾 拓展八
选读课文
1 拉萨古城
2 故事两则
3 一件运动衫
4 丰碑
5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6 我们家的男子汉
7 孔明智退司马懿
8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9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六年级 上册第一组
1 山中访友
2* 山雨
3 草虫的村落
4* 索溪谷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 詹天佑
6 怀念母亲
7* 彩色的翅膀
8* 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 穷人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11 唯一的听众
12* 用心灵去倾听
口语交际·习作三

第四组
13 只有一个地球
14* 鹿和狼的故事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 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7 少年闰土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口语交际五·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
第七组
21 老人与海鸥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23 最后一头战象
24* 金色的脚印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5 伯牙绝弦
26 月光曲
27* 蒙娜丽莎之约
28* 我的舞台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 林海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3 小抄写员
4 城市之肺
5 军神
6 我们的方阵
7 军犬黑子
8 看戏
生字表
六年级 下册 第一组
1 文言文两则
2 匆匆
3 挑花心木
4* 顶碗少年
5* 手指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6 北京的春节
7* 藏戏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9* 和田的维吾尔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灯光
12 为人民服务
13* 一夜的工作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15 凡卡
16* 《鲁滨孙漂流记》
梗概
精彩片段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梗概
精彩片段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 我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

古诗词背诵
1 七步诗
2 鸟鸣涧
3 芙蓉楼送辛渐
4 江畔独步寻花
5 石灰吟
6 竹石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 已亥杂诗
9 浣溪沙
10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综合复习
1 养花
2 生活是多么广阔
3 中华第一龙
4 狱中联欢
5 名碑荟萃
6 琥珀
7 智慧之花
8 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
9 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生字表

五年级下册

⑺ 纳兰性德浣溪沙教案九年级下册

纳兰性德《浣溪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题西林壁》,读后问学生: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苏轼) 

出示作者的资料。(课件)《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

师:“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三、初读正音。 

1、孩子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 

2、检查朗读。 出示“蕲”,正音。蕲水是一个地名,今湖北浠水县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这是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3、孩子们,读词亦可以像读古诗一样,有停有连。

四、学习上阕。 

1、孩子们,一首词是由上阕和下阕组成的。你能说说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是哪一句?(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上阕)指名读。 想想上阕写了些什么景物,先用笔在书中圈画(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杜鹃(布谷)。)

五、学习下阕:

走进作者,感受其创作冲动。 苏轼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课件出示背景)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

六、教师结语:

“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 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

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 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 学生沉思中,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乐范读全词。

⑻ 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教案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
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理解成诵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洞庭湖图片,媒体资源:《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视频《白居易简介》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结合课文插图及媒体资源《独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学步骤: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有关洞庭湖图片。设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看诗人刘禹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结合动画课件《望洞庭:刘禹锡》完成下列教学步骤:
1、学生边读边参阅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及动画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课文插图及动画课件《忆江南》,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利用视频资源《白居易简介》,介绍白居易情况: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⑼ 古诗《题西林壁》分析、讲解、意思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
【教学过程】
(二)解诗题
1题壁诗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庐山。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板书课题。读课题。
理解“题”的意思。壁的意思。
板书:题壁
苏轼简介(宋)苏轼
齐读课题
3题目的意思就是(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板书:解诗题(二)知作者
过渡:了解了诗题之后,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作者了。
(师简述)
板书:知作者
苏轼简介
二、听音有余,渐入佳境
自由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诗,最重要的就是朗读。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把
古诗仔仔细细读上4遍。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注意读通
句子,注意诗的停顿起伏。听清楚要求了吗?读完的坐端正告诉我。
2指名读(纠正前后鼻音:横、成、岭、峰/近、真、身)
3齐读
三、珠盘玉落,一喝三叹
过渡:读古诗我们读得很好,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了?理解古诗。对了,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完成学习任务。
①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小组交流。
②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庐山的?
(二)反馈小组学习情况
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老师想听听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哪个小组先来?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生自说(2上半句
从正面看,这座连绵起伏的群山——岭。侧过来看呢?像这样尖而高的山头——峰
板书:
“岭”“峰”
②我们在回到诗中,看看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读。
“从正面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高
耸如云”
③横。诗中哪个词告诉我们是从正面看啊?
3板书:“横”“侧”
3下半句
①我们理解了第一行,相信同学们也能理解第二行。
②生答
:远近高低各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③在这句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看庐山的?(方位顺序)
板书:远近高低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从远处_______从近处______,从高处_______,从低处______
,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看来,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庐山也是形态各异的,这可真是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男女生比赛读
①读出不同:哪个字最能体现出这种不同?“各”男生能读出这种不同吗?(男生读)
②读出起伏:在我面前仿佛出现了这座千姿百态的庐山,男生们读出了气势,但语调缺
乏强弱对比,“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要读出起伏。女生来
作者心情
面对着如此变化多端,雄伟奇丽的庐山,作者是何感受?
齐读上联
让我们带着喜悦、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下两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完了上联,我们再来品品下联。后两句诗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答
他这种先理解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意思,然后把它们带到句子中,从而能完整理解诗句意
思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拆分法”。我们用这种方法再来一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缘”
①你认为这里哪个词需要提醒我们注意的?缘是什么意思?
②这个字比较难写,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横折)
③“缘”字的意思和我们现在的词义不同,我们需要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来学习。
板书:“缘”4
④也只有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我们才能明白整句话的意思,所以我们学习古诗只有
板书:抓字眼4
)齐读
3明白诗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
诗的意思。(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PPT
:之所以……是因为……
2谁能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我人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请庐山的真面目。)
3读到这里老师有疑问了?
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谁能做小老师帮他来解答。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比如:我们平时做作业时出现了错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
有个成语可以描述这样的情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板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我们想看清地球的真面目应站哪看?
(太空)
坐着航天飞船的宇航员叔叔们能从太空中看到整个地球的真面目。而我们却不能。真就
是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
5总结:这首诗不仅是题壁诗还是一首哲理诗。
板书:哲理
所以我们要想全面认清一个事物,必须要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多角度观察。做事也要
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教师示范读:《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聆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庐山的奇美之景。
2指名读
谁能比老师读的好?谁能读的通顺——读的声音响亮——读的有韵味。
3吟诵:让我们想想古人吟诗的样子,自己吟诵这首诗。
4默写:
《练习本》
5课外拓展
:有关庐山的诗
5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哲理,理解诗义的方法)
板书:景美
理美
6结语: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
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今天我们的庐山一课游到此结束。
【板书设计】

热点内容
怕狗怎么办 发布:2025-01-09 03:21:14 浏览:736
教育法语 发布:2025-01-09 03:21:14 浏览:311
张晓斐家访 发布:2025-01-09 02:57:32 浏览:24
心情不好怎么发泄 发布:2025-01-09 02:44:20 浏览:808
疫情师德演讲 发布:2025-01-09 00:43:30 浏览:261
鸿优教育 发布:2025-01-09 00:29:19 浏览:173
教学笔记大班 发布:2025-01-08 23:03:24 浏览:848
贪欢h师生 发布:2025-01-08 22:30:46 浏览:768
一个水箱多少钱 发布:2025-01-08 22:27:06 浏览:458
做最好的教师 发布:2025-01-08 18:13:28 浏览: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