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❶ 高分悬赏特别感人的故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同学你应该知道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吧?
他们的事迹都很值得歌颂.尤其是去年汶川地震的英雄们.
推荐你用网络查找,一定会有你满意的.
❷ 中国人爱国的故事,要文章,最好长点,急!!!!
屈原爱国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博闻强志, 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候, 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雄黄酒:
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假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们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 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於门上, 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 不过, 关於这项艾习俗的起源, 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插菖蒲, 艾草
唐朝僖宗年间, 黄巢领兵造反, 所到之处, 杀人百万, 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 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 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 兵临邓州城下, 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 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 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 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 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 就下马问道: 「大嫂, 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 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 我们这些老老小小, 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 「你为什麼手牵小的, 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的, 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 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 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 深受感动, 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 好快快回去, 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 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 将信将疑, 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 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 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 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 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 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 此后每到端午节, 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 艾草, 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学而不厌 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的价值。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那时,他的学生中实行这种方法最坚决、最有成绩的是毛泽东。他几年中就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文学和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很快。
徐特立读《联共党史》的时候,开始书店只出了上册,他就买了一本阅读。后来听说有了苏联版本的上下册,他就借了下册抄读,因为是节抄,就要做详细分析后再抄,结果,他对于《联共党史》下册的了解比上册深刻。于是,他再回来把上册节抄一次。由此,他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1919年,43岁的徐特立已经是一位在湖南省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了。但是,当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又积极地加入了这个行列。许多人表示惊讶,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勤工俭学的宗旨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徐特立很赞赏这个宗旨,他说:“我今年43岁,不觉就到44、45,一混60岁就来了。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这17年,岂不枉过了日子?这17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60岁时后悔,那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于是,他放下教师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学生的姿态,和青年们一起奔赴法国,去学新知识、新本领了。
诲人不倦 忠诚事业
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我都担任过教员。在高等师范当教员时也没有脱离小学校职务,因为我爱教小学生。”徐特立从宁乡速成师范毕业以后,怀着“创造事业”的理想,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半年以后,徐特立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小学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办起了长沙师范。当时,为解决家乡农民子弟求学问题,还自费办了一所五美小学。后来,他又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参加革命以后,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培训扫盲骨干,开展扫盲运动;又艰苦创业,办起了中央列宁师范。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徐特立也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家的职责,抓住每一个机会,教战士们学文化,他的热情、耐心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徐特立办教育,有自己的主张,敢于向历史的偏见挑战。过去,学校的大门不向贫苦大众开放,徐特立创办长沙师范时,就大胆地招收了一个铁匠和一个退伍兵,破了先例。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有人嘲笑他是补锅的,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徐二镥锅”。徐特立反而很高兴、很自豪。在教学实践中,他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他办过夜校以给他们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知道他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从他们中间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的时候,当时14岁的田汉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经常在自修室的窗户上贴一些打油诗,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其中两首是学习藏头诗的作法,把校长徐特立、老教师首之龙和黄竹村的姓名也嵌了进去。一首说:“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之龙。”另一首写道:“黄竹村中鸡犬喧。”两位老教师看后气得浑身颤抖,要求校长严斥学生。徐特立安慰了两位老教师后,就立即找来学生。田汉说:“我们对黄先生和首先生毫无恶意,是一时兴起,开开玩笑,逗大家快乐。”徐校长确信他讲的是真话,又觉得诗句中透露着学生的才智,便和气地告诉他们:喜欢写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时间、心思花在游戏笔墨中,最好写些有意义的文篇,锻炼自己的才干。校长的谈话鼓励了学生们办《窗户报》的积极性。一时像雨后的春笋,几乎每个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贴出了窗户报。田汉办的《祖鞭报》尤为突出,他用痛快淋漓的笔调,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徐特立便经常把《窗户报》上的优秀诗文,转载到自己编的《教育周报》上,老教师们的态度改变了,学生们更是高兴。
徐特立不喜欢用强硬的方法管理学生。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时候,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生不应该用强制手段,更不应该用粗暴的态度。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教’,今天学校教育中还用得着。”为了实行“诗教”,他在学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悬挂了一块大黑板,专门用来写诗。有一次,他得知有一个姓汤的学生和一个姓余的学生,拼命读书,影响了身体健康,觉得很不好,就写诗建议他们停学休息,同时也算对大家敲一下警钟。诗是这样的:
“我劝汤生并劝余,劝君休业莫踌躇。
为何瘦得皮包骨,不爱身躯只爱书。”
徐特立很注意节俭治校。有些教师上课,粉笔头总是随手扔掉。而徐特立见了,总要捡起来,留着自己上课、写黑板诗时用。有些学生说他“小气”。他就写下了这样一首黑板诗:
“半节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读了这首诗,说他“小气”的学生明白自己错了。发现有同学浪费饭菜,徐特立就找她们谈话,并且写诗教育大家;看到有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突出,徐特立就写诗鼓励她们,说明女生智力并不比男生差……同学们每天都要去读读黑板诗,不论是表扬、批评,还是规劝,都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徐特立给黑板诗起了一个总题目,叫做《校中百咏》。
徐特立也有严厉的时候,却又与众不同。一次,一个叫粟福基的学生闹事,经过校务会议讨论,决定给予开除处分。徐特立开始是赞成的,可是事后心里总不踏实。他越想越觉得不能把粟福基推出校门不管,他想到这个同学学习不错,也有组织才干,不该轻率开除。他马上派人把粟福基从家里找来,跟他做了一番严肃、诚恳的谈话,然后介绍他到长郡中学继续上学。粟福基十分感动,后来成了长郡中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没有字的教科书
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徐特立断指血书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党中央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董必武、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2,他才勉强同意。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表,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永远为人们缅怀,被人们称颂。
❸ 语文 四年级上册 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后问题
1�课文简说。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❹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什么意思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词句解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3)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生字较多,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将“血、髓、暂、脉”等字的字音读准确。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袭”“暂”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总体设计:
教学分成四个实践板块: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初读感受;二、细读重点语句,提升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感受;三、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四、书面表达、交流,运用语言,升华情感。第一课时基本完成前两个板块,初步完成教学目标1、2;(注:生字词语只认不写,第二课时写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个实践板块,完成全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导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A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B提示辗转,都是翘舌音。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C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过渡: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引导默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画出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动的做法,读给同桌听,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感动。
3.默读画语句,同桌间交流。
4.引导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机引导交流以下重点语句。
A 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现台湾青年博大爱心的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他的亲人……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先朗读画出来的语句,再谈感受。
2)看录像,体会当时的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历史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
联系自己谈感受。
3)结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台湾青年博大的爱心。策略: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不幸,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情感迁移,让学生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从而感受到台湾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爱心。
4)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4自然段的语句。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朗读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2)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3)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
5.体会生命桥的含义,版画爱心,回扣课题。
四.朗读结束,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后两句话,师生配乐朗读“也许,小钱和台湾青年……传下去。”
2.结束语: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交流交流。
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内容
人教版课文内容如下: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
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小钱终于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的大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而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5)救命骨髓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课文教学: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入新知,从课题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
(3)各小组代表赛读。
(比赛读字词的形式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赛前要求小组同学帮助参赛代表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枯燥的学习融入了有趣的游戏。看重的就是学生经历比赛的过程,着重点就放在了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注重比赛的结果。使学生是真正自主地、轻松地学会知识。)
3、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
(注意:我讲的“朋友”可以是与这个生字有关的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建立“大语文”的概念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我把我们平常所见的“给生字找朋友”的训练项目作了一些小小变动,把“朋友”的`外延扩大为涵盖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等,语文的积累就融入了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体现“张扬学生个性,提倡多元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总结朗读,拓展延伸。
1、总结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阅读教学不面面俱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骨肉亲情。)
2、拓展延伸:
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让学生把语文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跟谁有关系?谁来说?
2、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 台湾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互不相识的几个人,那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谁想到了?
2、请同学们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句话告诉了你?
3、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谁想说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爱心)
请同学们找出这位同学说的这句话,并读读这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他们的爱心的呢?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课件
3、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读到哪些感动你的词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全班齐读。
5、谁来说说,你是从哪此词语感受到他们爱心?哪些句子写到余震来临呢?谁来读一读?
6、指导朗读。
7、理解“突如其来”。
8、余震突如其来,医院是什么情景呢?
9、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确是怎样做?谁来读?
10、出示课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附有插图)
(1)你觉得这个句子有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爱心?
板书:沉着地静静地
(2)学生朗读
11、想一想,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再读第5自然段。板书— 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程就是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什么的过程?
板书:冒着危险
13、出示课件
14、分角色朗读。
15、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把刚才划出感受他们爱心的句子拿了来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爱心。
板书: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课件
5、齐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从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动自己的词句呢?板书:不顾家人
2、出示课件
3、齐读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1)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作业
必做题:摘抄文中感动你的词句
选做题:
1、假如一年后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可能说什么呢?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2、这个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来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12个,认识生字8个,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意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台湾旅游吗?相信很多同学都还没有,一直到2008年开始大陆从能去台湾旅游,以前飞机、轮船都没有直接到达的。在10多年前,杭州和海峡彼岸的台湾慈济医院就发生过一次跨越海峡的救人善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之后,这个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你有哪些疑问呢?(生命桥)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打开课文,大声朗读课文,看清楚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二、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词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学生说)(板书)你能用一句话将整件事情说清楚吗?
抓住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关键词就能将故事大意说清楚。
3、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生命桥呢?(课件出示)
三、感悟小钱片段
1、读了这个故事,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的两个非常相似的场景吗?(课件出示)
2、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们先看第一个场景,小钱实在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3、哪些词让你感受最深呢?含苞的花朵指什么?即将凋谢又告诉我们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还未真正地绽放就将要离开这世界,好像那将要凋谢的花苞一样,让我们痛心地看到,18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啊,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多么令人怜惜的年轻人,那么就让我们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情感吧!
师:所以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的脸色红润起来,依旧(苍白)。金秋时节,灿烂的阳光洒满整个杭州市的时候,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桂树虽没有开花,但是那香气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这样的美景又让外面体会到了什么?(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享受了)不管窗外的景色有多美好,小钱都无法享受了,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5、小钱静静地躺着,因为他患了白血病。什么是白血病呢?(课件出示)
6、要治好白血病,就要找到符合的骨髓,骨髓好找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从这两个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家说“万里挑一”这是“是万里挑一”啊,一定能找到吗?(有可能)难怪作者说(谈何容易)同学们想象一下,会在那些人中进行寻找呢?
找了那么久,那么多地方,小钱是幸运的,等来了让他生命绽放的机会,读“”(课件出示)
同学们,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
7、小钱生命垂危,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来让他的生命之花绽放。
四、感悟台湾青年片段
我们跨越了台湾海峡,来到台湾,也看到了跟小钱差不多的场景,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课文中的“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小钱和台湾青年都静静躺在病床上)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台湾青年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呢?将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些词你感受到了当时情况的危险呢?(关键词“袭击、余震、摇晃”)。
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他还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指导朗读。
(2)在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但是他清清楚楚知道的是(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青年虽然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是相信他现在一定心乱如麻,他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写一写。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自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你觉得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五、总结
是啊,这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台湾青年不顾自身的安危,没有考虑到家人的安危,毅然决定在这危险的情况下捐献骨髓,上苍终于被这青年感动了,骨髓捐献成功,搭起这座生命桥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重重困难呢,我们下节课在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描写了两个相似的场景,谁来说说这两个场景。
除了小钱和台湾青年,一旁还有忙碌的(李博士)他又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些什么呢?读第5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二、感知课文
1、此时此刻……
“沉着”
此时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1)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是这么沉着?“针头向皮肤刺去……”
余震都让针头从皮肤中脱落了,这个余震是多么的强烈,发生得很突然,哪个词?(突如其来)这么危险,但李博士还是怎样地站在那里?(沉着)
那应该跑到哪里才安全?(空旷)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呢?
在这摇晃当中李博士怎样地站着?(沉着)沉着得站着等什么呢?(经过一次又一次……)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你觉得是什么呢?
2、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李博士出发了,课文用了哪个词形容这趟旅程?(奔波)
看了这张旅程表,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呢?(紧张、漫长、艰辛)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这时候,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课件)
这是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课件)
3、现在,从大陆到台湾已经通航了,小钱和台湾青年已经有机会再见面了,现在他们终于见面了,小钱会对这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4、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
❼ 四年级上册语文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资料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 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得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关于骨髓移植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桥是连接两个地方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桥的课文,那么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这节课中的桥连接的是哪两个地方吗?大陆和台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开大家的这些疑问吧!
二、学习课文:
1、 播放音乐,教师朗读渲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1999年9月22日,早晨7点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106页,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读文中的语句。
①师出示:“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指名再读,说说你的感受。
师:你见过含苞的花朵吗?(美)它给人一种什么感受?(生机勃勃)小钱这样一个18岁的年轻人,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一样,但是还没开放就要凋零了,什么是“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
师:小钱如果不得白血病,他可能在做些什么?(读书、学习、愉快的玩和跑)可是现在的小钱却只能在病床上躺着,谁再来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②从这段的其他句子你还读懂了什么?(骨髓十分难找,但是小钱很幸运,在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
师:此时的小钱会怎么样?(兴奋、高兴)
师: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播放地震录像)
师:(播放背景音乐)在这场大地震中,一栋栋房屋倒塌、一座座桥梁断裂,人们流离失所,顿时哭嚎遍地。许多人在一瞬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生命。建筑物几乎全部被摧毁,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就在这种情况下,李博士仍然坚定的走进了手术室,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4-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画完和同位交流一下。
3、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让你感动的句子?学生说,教师出示,其他同学再谈这句。
①(教师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先谈感受。)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地震还未结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年轻人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师:“家人”,什么叫家人?(和自己有血肉之亲的人、骨肉相连的人)台湾青年连自己的家人的安危都不顾了,可以感受到他把小钱看作了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谁能读出这种情绪?谁再来读?咱们师生配合着读一读。(师读黑色部分,生读红色部分)
②还有那里让你感动?(生读第五自然段,师出示)师:什么是“沉着”谁能读出这种情绪?
师生配合读:
师渲染:此时此刻,地震还未平息,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但是……(生接读);听那,外面房屋倒塌的声音、桥梁断裂的声音,轰隆隆响彻天际,但是……(生接读);看那,人们四散逃窜,哭声、喊声混作一片,更大更严重的地震随时都可能爆发,但是……(生接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指名答)此时此刻,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对小钱的关爱胜过了什么?(指名说)谁再来读?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坐着不行,就站起来)播放音乐教师渲染,齐读,读到段末。
③涓涓流出的是什么?(不仅仅是骨髓,还是爱心,是两岸人民那割舍不断的亲情。)播放《爱的奉献》,师生配合读。
④(出示地图,师解释)大家看,杭州与台湾只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坐飞机只需要几个小时,由于历史原因,杭州和台湾不能实现通航。骨髓的保质期只有24小时,而且需要不停晃动,才能保持骨髓的新鲜。李博士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先坐飞机到香港,再转机到杭州,一路上李博士不断摇晃着手中装有骨髓的瓶子,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4、 结果,小钱得救了。大家感觉怎么样?(高兴、感动)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和喜悦之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5、故事讲到这儿,谁能说说什么叫生命桥?(指名说,师总结:宝岛台湾和祖国大陆虽被台湾海峡所隔,但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来齐读课题。
三、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故事就讲到这儿,小钱得救了,是海峡另一端骨肉同胞给了他新生。或许小钱和这位台湾同胞永远都无法见面。但是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会是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课下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亲情
杭州 骨髓 台湾
小钱 年轻人
❽ 四上跨越海教学反思
导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年的真实的故事。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向李博士一样的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上跨越海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读”而展开的。先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正确;接着指导、帮助学生把课文读连贯,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
这种以读为本的设计,首先要注意读的层次性: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循序渐进,层层拔高。其次要注意读的目的性:每一层次的读都不是走过场,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落实不同的目标。这种读的训练还要注意它的指导性:
一是指导学生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如,“间隔”的“间”读 jiàn ,“骨髓”的“髓”读 suǐ 等。
二是指导学生读好难读的句子。如,“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一句,在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断开。
三是注意对读得差的学生的指导。要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读好的信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四是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达到入情入境地朗读。比如,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当读到“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时,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并能通过朗读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再比如,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这位台湾青年和李教授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他人的高尚品德,从而体会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真正含义。这样,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中又有所表达。学生能不能入情入境地朗读,答案是肯定的,就看教师放不放手。
四上跨越海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另一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的危险中做着抽取骨髓的手术,他们的努力是为了大陆青年能够早日得救。
在设计教案时,我紧紧地抓住了两个“静静地”以及“同一时刻”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就在同一时刻大陆和台湾同胞为了小钱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抓两个“静静地”,给学生呈现两副画面
1、走进小钱的内心
要分析一个人的内心,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句子作为重点句进行解读,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
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钱病情严重,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体会到了他的痛苦。接着我又让他们想想如此痛苦、无奈的小钱他需要什么。孩子们马上找到他需要骨髓,并且也找到了适合他骨髓的人。
有了适合的骨髓后他的内心又有了什么变化。学生们很快想到了一个词“希望”。正因为有了希望,他的生命有了可能,此刻他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孩子们很快想到这时的小钱内心是充满希望,充满期待。
2、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
抓住“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关键句子。首先让学生说说当他躺在病床上时,外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当时他所处环境的危险。把学生带进地震这可怕的情境中去。
接着我问孩子们,假如你在这么可怕的环境下,你会想到些什么?目的是为了走进青年的内心。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都会担心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但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学生很快找到“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这个关键句子。
二、用“同一时刻”串起画面,体会爱的伟大力量
这个故事发生在同一时刻,两幅画面的联结点是“同一时刻”这个关键词。因为有了小钱的痛苦、无奈以及期望,才有了台湾青年的那份坚定以及奉献。他们两个人的内心是在同一时刻展现在学生面前的。
在课前我曾出示台湾海峡的画面,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在如此宽的海峡上要架构一座桥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上,这座桥架设成功了。而且就在小钱以及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那个时刻架设成功的。他的成功源于青年、李博士、医护人员以及许多海峡两岸人们的关心与帮助。他们的帮助就是海峡两岸同胞间的爱。而且这是建立在许多生命上的爱。而这座桥不仅是生命桥,也是友情桥、连心桥、爱心桥。到这里学生也明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其实就是爱的力量。
因此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设计了一个深情呼唤这座桥的环节:“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带着青年的爱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带着台湾与大陆同胞的爱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一次又一次的递进过程中,这座桥不仅跨越了这台湾海峡,也跨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
四上跨越海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一、抓住“静静地”一词体会他们的不平静,初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病情的严重使他不平静。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静,找到骨髓又使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引导学生理解“谈何容易”、“辗转”不仅仅说明了骨髓难找,还蕴含着医护人员及他的家人在找骨髓当中付出了许多的艰辛。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潜心朗读中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
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组织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尽量避免一步紧追一步的提问教学法。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三次朗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时,我及时地播放了“1999年‘9.21’台南大地震”的资料,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当学到“小钱得救了,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用课件出示几个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的感人事例,告诉学生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课文写的,仅仅是其中一例。让学生感受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理解课题中“生命桥”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亲情、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四、不足
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❾ 小学语文四年级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词句解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3)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生字较多,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将“血、髓、暂、脉”等字的字音读准确。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袭”“暂”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
四、相关链接
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
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只占身体的约5%。这5%即使不捐,两星期后也会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死亡,所以捐献骨髓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份,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
慈济医院 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拓展阅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
韩胜宝
公元2001年6月13日,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心心相印的日子。
千万双眼睛共同聚焦一个大陆同胞年轻的生命,千万颗心为中国“幸子”的命运而跳动。
早晨六时四十分,黎明的曙光绽开五彩绚丽的朝霞,在宝岛台湾花莲,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无菌室内,等候着他的骨髓从他的躯体里抽出来,流进海峡彼岸姑苏城内此刻同样躺在无菌室内的一位年轻姑娘的血管。
八时,经过全身麻醉的骨髓捐赠者,在经历了一小时二十分钟的手术之后,他的骨髓,饱含着同胞之情,从他的身躯内跃出。
九时三十分,台湾青年的骨髓,装进了盛满液氮的骨髓箱,由三名慈济会的志愿者护送,从台湾花莲起飞,十时二十分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十三时二十五分,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赴香港。在飞机上,志愿者们小心地呵护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时要上下左右晃动,以防止骨髓的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他们深知,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活性细胞,而且是陈霞姑娘的生命。
十五时零四分,骨髓提前六分钟运到香港特区。这意味着离陈霞姑娘的生命的希望更近了。
十九时五十五分,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降落。由于香港的天气原因,飞机延迟了二十分钟起飞。虽然抵达上海的时间比预期晚了十五分钟,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顺利的。
二十时刚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将骨髓接到,迅速装上救护车。由警车开道,接骨髓的救护车从虹桥机场直奔苏州。
二十一时二十五分,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苏州,开进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们翘首期盼的来自海峡彼岸的生命火种,仿佛长距离的接力赛,终于如期传到了姑苏城,传到了陈霞的无菌室,不,应该说,是传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心坎里!
二十二时,骨髓移植手术开始。午夜时分,手术顺利完成。
至此,宝岛台湾、特区香港、祖国大陆,辗转千里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救助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❿ 畜产副产品考试题!急!
畜产品加工学 教学一体化设计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畜产品加工》是开放教育动物生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理工农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它不但是畜牧业的一个分支,而且与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制革工业、医药工业和机械工业等有关。畜产品加工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等各学科。重点介绍畜产品加工学的基础理论、加工原理和技术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熟悉畜产品加工原理和加工技术,为从事现代畜产品加工、管理及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培养基本技能。通过肉与肉制品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畜禽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产肉性能,肉的组织结构特点,屠宰分割工艺和卫生检验,熟悉宰后变化和食用品质,贮藏保鲜方法和技术,掌握内制品加工原理与技术;学习乳与乳制品,熟悉乳的化学组成及性质,原料乳的卫生质量及控制,掌握乳制品的常规加工工艺及各种乳制品及乳品饮料加工技术;通过蛋与蛋制品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禽蛋的构成与理化特性,掌握蛋的质量标准与鉴别和贮藏保鲜技术,掌握蛋制品的各种加工技术;通过学习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掌握皮革、羽绒、肠衣的加工,了解骨髓、脏器、油脂和血液的综合利用。同时,结合实验,使学生学会畜产品原料特性的测定方法,掌握肉、乳和蛋的主要制品的加工方法和制品的特点。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的运用
一、文字教材:
主教材:采用周光宏主编的《畜产品加工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是课程教学的主要资源。重点介绍畜产品加工的基础理论、加工原理和技术。内容共分四篇:第一篇是肉与肉制品;第二篇是乳与乳制品;第三篇蛋与蛋制品;第四篇是畜禽副产品综合利用。
实验教材:实验配套教材是《畜产品加工学实验指导》,由彭增起、蒋爱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
二、学时: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期。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教学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其中理论学习68学时,实验40学时。
讲授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绪 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畜产品加工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熟悉本课程的内容;了解我国畜产品加工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畜产品加工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我国畜产品加工的历史和发展。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1.识记:(1)畜产品的概念;(2)畜产品加工学研究的内容;(3)学习畜产品加工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领会:我国畜产品加工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篇 肉与肉制品
第一章 畜禽产肉性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动物及其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主要肉用畜禽品种及其性能。
二、课程内容
1.动物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指标。
(1)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指标
(2)动物个体生长发育
(3)动物组织生长发育
2.各类畜禽的品种介绍及其形态特征和产肉性能。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动物生长发育指标;产肉性能指标。熟悉动物个体生长发育规律和组织生长发育规律。了解主要肉用畜禽品种及其产肉性能。
第二章 屠宰分割及卫生检验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畜禽屠宰分割及卫生检验的重要性,了解屠宰加工厂的设计、设施及卫生要求;掌握畜禽屠宰、分割、检验、分级的基本要求和工艺操作要点。
二、课程内容
1.屠宰厂的设计、设施及卫生要求
2.宰前检验的步骤、方法和管理
3.家畜和家禽的屠宰工艺
4.宰后的检验方法、程序及检后处理
5.胴体的分割和分级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畜禽屠宰、分割、检验、分级的基本要求和工艺操作要点。了解屠宰加工厂的设计、设施及卫生要求了。
第三章 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肉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其与肉品质的关系,掌握肉的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
1.肌肉的结构和肌纤维的分类
2.结缔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3.脂肪的构造及蓄积特点;骨组织的组成及比例
4.肉的化学组成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肉的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熟悉肉的构造与其品质的关系。了解肉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四章 肌肉生物化学及宰后变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由肌肉转化为食肉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其变化结果直接影响肉的食用品质。掌握肌肉生物化学及宰后变化,这也是了解肉的品质及加工属性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1.肌肉收缩的形式和机制
2.肌肉宰后的物理、化学变化
3.肌肉宰后僵直的机理和过程
4.解僵和成熟的概念及机制
5.影响肉成熟的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肌肉宰后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宰后僵直的机理及过程;解僵的含义及条件;成熟的概念、基本机制,成熟对肉质的作用。熟悉影响肉成熟的因素;了解肌肉收缩的形式和机制。
第五章 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肉中色素的组成,掌握肌肉色泽变化机理及影响肉色的因素;掌握嫩度的概念、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和改善嫩度的方法;了解肉品风味的产生途径;掌握肌肉系水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了解多汁性与肉的嫩度、风味 、脂肪含量等的关系;掌握综合评定肉品质量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1.肌肉色泽变化机理及影响肉色的因素
2.异质肉色、熟肉颜色和腌肉颜色
3.嫩度的概念、影响因素、人工嫩化及嫩度的评定
4.肉的风味组成及产生途径和影响因素
5.肌肉系水力的概念、理化基础和影响因素
6.肉的多汁性的评定及影响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肌肉色泽变化机理;嫩度的概念、改善嫩度的方法;肌肉系水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综合评定肉品质量的方法。熟悉嫩度的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影响肉色的因素。了解肉中色素的组成,了解肉品风味的产生途径;了解多汁性与肉的嫩度、风味 、脂肪含量等的关系。
第六章 肉的贮藏与保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肉中的微生物及其对肉品质量的影响,掌握HACCP体系和栅栏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重点掌握冷却保鲜、冷冻保鲜、辐射保鲜、真空保鲜、气调保鲜、化学防腐剂和天然物质用于肉类保鲜的技术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1.肉中的微生物及其对肉品质量的影响
2.肉腐败的各种变化
3.HACCP管理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和构成
4.栅栏技术的概念及基本理论和应用
5.肉类保鲜的技术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冷却保鲜、冷冻保鲜、辐射保鲜、真空保鲜、气调保鲜、化学防腐剂和天然物质用于肉类保鲜的技术和方法。熟悉HACCP体系和栅栏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了解肉中的微生物及其对肉品质量的影响。
第七章 肉制品加工原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肉制品加工工艺中常用的辅助材料及其作用;掌握肉制品加工常用工艺的原理及方法,并了解有关常用设备;了解肉制品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开拓开发新型肉制品的思路。
二、课程内容
1.肉制品加工工艺中的常用辅料及其作用
2.肉制品加工常用工艺的原理、方法、设备及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肉制品加工常用工艺的原理及方法。熟悉肉制品加工工艺中常用的辅助材料及其作用。了解肉制品加工工艺中有关常用设备;肉制品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开拓开发新型肉制品的思路。
第八章 中式肉制品加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式肉制品的发展历史和趋势;熟悉中国传统肉制品的种类和产品特点;了解肉制品加工工艺与包装方法;了解并掌握中式肉制品加工新技术。
二、课程内容
1.中式肉制品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2.腌腊制品的种类、特点及加工方法
3.酱卤制品的种类及特点和加工方法
4.肉干制品的特点、肉在干制中的变化及加工方法
5.烧烤制品的种类及其工艺流程和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中式肉制品加工新技术。熟悉中国传统肉制品的种类和产品特点;了解中式肉制品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肉制品加工工艺与包装方法。
第九章 西式肉制品加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式肉制品的分类方法;掌握主要西式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和单元操作要点;掌握西式肉制品的配方原理和配方计算方法;了解并掌握西肉制品的产品品质分析和品质控制方法。
二、课程内容
1.西式肉制品的发展及分类
2.培根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3.香肠制品的分类、一般加工工艺及各类香肠的加工方法及要点
4.西式火腿的分类及加工技术和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主要西式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和单元操作要点;掌握西式肉制品的配方原理和配方计算方法;了解西式肉制品的分类方法;了解并掌握西肉制品的产品品质分析和品质控制方法。
第二篇 乳与乳制品
第一章 乳用家畜品种及其产乳性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乳用家畜的品种,掌握乳的生成机制以及影响产乳性能的因素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
1. 乳用家畜种类及品种
2.乳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乳的生成机制及影响产乳性能的因素;熟悉乳用家畜的品种。
第二章 乳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乳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及其与制品质量的关系,为乳制品的加工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异常乳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
1.乳的概念、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2.乳的各种物理性质
3.异常乳的概念和种类
4.异常乳产生的原因和性质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乳的概念、化学成分及其性质;乳的物理性质;乳的理化特性与肉制品质量的关系;了解异常乳的概念、种类及产生原因和性质。
第三章 原料乳的卫生质量及控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乳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性状,以便更好地控制乳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保证乳的质量。掌握鲜乳的质量标准、验收方法及原料乳的质量控制体系。
二、课程内容
1.乳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性状
2. 乳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3.乳的腐败变质
4.原料乳的质量控制
5.原料乳的质量标准及验收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鲜乳的质量标准、验收方法及原料乳的质量控制体系。熟悉乳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了解乳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性状。
第四章 乳制品的常规加工处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乳制品生产常规加工处理单元操作的目的、处理方法、工作原理、处理效果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
1.乳的离心
2.乳的热处理
3.乳的均质
4.乳的浓缩、干燥和分离
5.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乳离心的目的、处理方法,加热引起的变化及加热强度,乳均质的原理及均质团现象,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熟悉乳离心的原理、乳均质的作用,乳的浓缩、干燥和分离的原理。
第五章 消毒乳加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消毒奶的概念、种类,消毒奶和超高温奶的加工工艺及要求;再制奶、可可奶、巧克力奶和咖啡奶的加工工艺,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课程内容
1.消毒乳的概念和分类
2.巴氏消毒乳的加工工艺和过程
3.灭菌乳的加工方法和工艺
4.再制乳和花色乳的加工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熟悉巴氏消毒乳、灭菌乳、再制乳和花色乳的加工工艺;了解消毒奶的概念、种类,各种消毒乳的区别。
第六章 炼乳和乳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知淡炼乳及甜炼乳的生产过程,了解两种产品加工方法之不同点,重点掌握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炼乳在加工贮藏中的品质变化;了解乳粉的种类及质量特征,熟知乳粉生产的一般工艺,掌握乳粉质量的控制方法。
二、课程内容
1.淡炼乳及甜炼乳的生产过程及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
2.炼乳在加工贮藏中的品质变化
3.乳粉的种类及其化学组成和质量特征
4.乳粉的生产工艺和过程
5.配方乳粉的调制原则及生产工艺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炼乳在加工贮藏中的品质变化,掌握乳粉质量的控制方法;熟悉淡炼乳及甜炼乳的生产过程,熟悉乳粉生产的一般工艺不;了解淡炼乳、甜炼乳两种产品加工方法之不同点,了解乳粉的种类及质量特征。
第七章 奶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奶油的概念、种类,奶油的特性及影响因素,掌握普通奶油的加工工艺及要求。熟知奶油在加工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二、课程内容
1.奶油的概念、种类及性质
2.奶油生产流程和工艺要点
3.奶油在加工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4.黄油的加工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奶油的加工工艺及要点。熟悉奶油在加工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及产生原因;了解奶油的概念、种类,奶油的特性及影响因素,了解黄油的生产过程。
第八章 发酵乳制品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乳制品发酵剂的概念、种类和制备及贮藏方法。酸乳的形成机理、凝固型酸乳和搅拌型酸乳的加工工艺。了解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及沉淀的控制方法。掌握干酪的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凝乳酶的凝乳原理、制备方法及凝乳酶代用品的种类特性;天然干酪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操作要求;干酪成熟过程的实质和变化过程。
二、课程内容
1.发酵剂的概念、种类、作用、制备和质量要求
2.酸乳的概念和种类,酸乳怕生产工艺
3.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4.干酪的概念、种类
5.干酪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乳制品发酵剂的概念、种类和制备及贮藏方法。凝固型酸乳和搅拌型酸乳的加工工艺。掌握干酪的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凝乳酶的凝乳原理、制备方法及凝乳酶代用品的种类特性;天然干酪的工艺操作要求;干酪成熟过程的实质和变化过程。熟悉酸乳的形成机理、天然干酪的生产原理。了解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及沉淀的控制方法。
第九章 乳品冷饮及乳蛋白制品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见的乳品冷饮的类别、定义、种类及相应的质量标准;理解各种原料成分对乳品冷饮产品品质的影响,把握各种原料的使用量、添加方法;掌握冰淇淋、雪糕、雪泥的制作工艺流程、配方及操作技术要点;能对冰淇淋、雪糕、雪泥生产中出现的一般质量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决。了解初乳的加工利用,乳蛋白制品的用途、简单的制取工艺及其功能特性。
二、课程内容
1.常见乳品冷饮的类别、种类
2.乳品冷饮原料及添加剂
3.冰淇淋的定义、种类、工艺流程、配方及操作要点
4.雪糕的定义、种类、工艺流程、生产配方及操作要点
5.雪泥的定义、种类、工艺流程、生产配方及操作要点
6.乳蛋白制品的用途、简单的制取工艺及其功能特性。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冰淇淋、雪糕、雪泥的制作工艺流程、配方及操作技术要点;掌握能对冰淇淋、雪糕、雪泥生产中出现的一般质量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决。熟悉各种原料成分对乳品冷饮产品品质的影响,各种原料的使用量、添加方法;了解常见的乳品冷饮的类别、定义、种类及相应的质量标准;了解初乳的加工利用,乳蛋白制品的用途、简单的制取工艺及其功能特性。
第三篇 蛋与蛋制品
第一章 蛋的构造与化学组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禽蛋的构成,并重点掌握禽蛋各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特性,为学习禽蛋的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1.蛋的构造
2.蛋的化学组成与特性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禽蛋各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特性,了解禽蛋的构成。
第二章 蛋的贮藏保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禽蛋的质量标准、品质鉴别和禽蛋的贮藏保鲜方法,重点掌握禽蛋的冷藏和涂膜保鲜方法及操作要求。
二、课程内容
1.鲜蛋的质量标准
2.蛋的品质鉴别方法
3.蛋的贮藏保鲜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禽蛋的质量标准、品质鉴别和禽蛋的贮藏保鲜方法,重点掌握禽蛋的冷藏和涂膜保鲜方法及操作要求。
第三章 蛋制品加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蛋制品加工中各种原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蛋制品的加工原理和加工工艺;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二、课程内容
1.腌制蛋的种类,各类腌制蛋的加工原理、原料蛋和辅料的选择、加工方法
2.湿蛋制品的概念、种类及加工
3.干燥蛋制品的概念种类和加工
4.发酵蛋制品与蛋品饮料
5.其他蛋制品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常见蛋制品的加工原理和加工工艺;了解蛋制品加工中各种原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第四篇 畜禽副产品综合利用
第一章 皮革及羽绒加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畜皮的特点、畜皮加工的主要方法、成革的质量鉴定以及填充羽绒的加工方法。
二、课程内容
1.皮的概念及化学组成
2.生成的保藏
3.皮革的加工
4.羽毛(绒)的加工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了解畜皮的特点、畜皮加工的主要方法、成革的质量鉴定以及填充羽绒的加工方法。
第二章 血液、骨骼及油脂的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血液、骨骼及油脂的理化特性,掌握相关制品的加工方法。
二、课程内容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血液制品的加工
3.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4.骨的加工利用
5.动物油脂的炼制与贮藏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血液、骨骼及油脂相关制品的加工方法。了解血液、骨骼及油脂的理化特性。
第三章 脏器及生化制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肠衣的加工工艺,了解生化制药的概念、种类、生化药物的资源和主要生化药品的制备工艺。
二、课程内容
1.肠衣的概念、种类、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2.生化制药的概念、种类、资源和主要生化药品的制备工艺。
三、考核知识点和层次
掌握肠衣的加工工艺,了解生化制药的概念、种类、生化药物的资源和主要生化药品的制备工艺。
实验部分
实验部分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畜产品加工学的基本理论,并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产品加工的基本方法和加工设备的使用,学会畜产品原料特征的测定方法,掌握肉、乳和蛋的主要制品的加工方法和制品的特点。
实验分为三部分: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蛋制品加工,共23个实验,各教学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做,其中必做实验为9个,实验学时为40学时。
具体实验项目如下:
第一部分:肉制品加工
实验一:肉的感官评定和新鲜度测定
实验二:肉质评定
实验三:腌腊制品的加工
实验四:香肠类制品加工
实验五:肉干制品的加工
实验六:酱卤制品加工
实验七:烧烤制品加工
实验八:西式火腿加工
第二部分 乳制品加工
实验一:采样和样品的预处理
实验二:乳与乳制品的感官评定
实验三:乳与乳制品的理化鉴定
实验四:美蓝实验和抗生素残留检验
实验五:酸奶的加工
实验六:冰激凌的加工
实验七:奶油的生产
实验八:干酪的生产
实验九:乳饮料的生产
第三部分 蛋制品加工
实验一:禽蛋的构造和物理性状测定
实验二:蛋的新鲜度和品质检验
实验三:皮蛋的加工
实验四:咸蛋的加工
实验五:熟制蛋的加工
实验六:蛋黄酱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