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3-05-16 06:18:13

①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哲学与人生》ppt [email protected]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
1.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问题:
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陆饥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
〈引思明理〉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板书)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板书)
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容易对实践内涵段液产生疑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图片和生动漫画“白卷”加以讲解。
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
材料2:漫画“白卷”
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漫画“白卷”,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做饭的实践,就写不好做饭的文章。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
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及漫画,深入思考,探究问题。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板书)
教师以电磁理论的发现、发展、完善,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对人类社会和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为例,讲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材料:电磁理论的创立者科学家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的图片。
人们根据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遥感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理论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分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说明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学生阅读材料,交流研讨,领悟哲学原理。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板书)
师生共同阅读药神李时珍的材料早燃返及教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帮助学生体会并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材料1:《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了27年时间才写成的科学巨著。在20多年里,他不但阅读了800多部书籍,积累了上千万字的札记材料,而且历尽千辛万苦,亲自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单方、验方。全书共收集药物1892种,药方11000多个。52卷的煌煌巨著,就是通过他自己的亲自实践和学习,将这一种种药物、一个个药方积累起来的。因此李时珍被后人尊称为“药神”。
问题:“药神”成功的事例,体现了认识的过程是怎样的?
材料2:教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
这个事例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教师从事例出发,通过对这两个材料的分析、讲解,引发推动学生思考、归纳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从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过程,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板书)
通过教材第67页漫画及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材料1:教材第67页漫画
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材料2:《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廉颇为统帅,秦军难以取胜。于是秦王施行了反间计,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却死搬兵书上的条文,结果40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问题:通过赵括熟读兵书却打败仗的事例,说明坚持实践和认识统一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组材料,师生共同讨论设置问题,说明不能割裂实践和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板书)
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以齐白石学画的故事入手,由浅入深,讲明哲学道理。
材料: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27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1889年春节的一天,当地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完成。作完后,附近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十分惊喜,遂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书。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经过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由于齐白石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发展能力,最终使自己从一位普通的雕花木匠转变成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齐白石学画故事的体会。说明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勇于实践,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像齐白石一样取得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功。
学生读故事,谈体会,思考哲学道理。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板书)
材料1:教材第69页“蓝领专家”孔祥瑞事例
问题:说说孔祥瑞是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
材料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个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进行试验,唯独白金丝性能良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的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
问题: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
“蓝领专家”孔祥瑞和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充分表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汇总问题。
3.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板书)
综合上面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孔祥瑞等成功人士的事例,说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了知行统一的。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要注意知与行不能割裂,知而不行,只说不做,知就会丧失意义;行受知的指导,行而不知,就是盲动,效果势必受影响。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板书)
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板书)
教师通过列举一组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材料,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失败是人生道路上的常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失败,要明白失败与成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材料:
蒲松龄—落第—聊斋志异
爱迪生—8000多次的失败—电灯泡
袁隆平—无数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
问题:
1.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经历失败的故事?
2. 说一说你自己失败与成功的经历。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事例引入话题,启发学生学会辩证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再由远到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失败成功的事例,初步尝试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自身现实问题。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板书)
教师先展示一幅漫画,表现人们对待失败的不同态度,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谈自己对失败的态度;再通过一组名人正确面对失败的名言,帮助学生形成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
材料1:漫画——他们这样对待失败
问题:你曾经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
材料2:
为了追求幸福而努力,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即使失败,也不悔今生。因为我毕竟试过了,行动过了。
——贝多芬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爱迪生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佩恩
问题:你将以什么态度对待成功与失败?
通过漫画分析及名言解读,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对待失败与成功的正确态度与做法:失败-正视-承认-分析-排除-成功―分析-努力-失败或新的成功……并以: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材料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板书)
教师选取来自中职学生生活的真实求职案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哲学思考来解决现实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奋斗的精神。
材料:某职业学校两位2006届财会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先后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甲同学多次求职遭到失败,但他并不气馁,他认真查找原因、虚心向人请教求职方法与技巧,终于找到了工作。他对待工作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得到了单位认可。
乙同学经历了几次求职失败后,就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不肯再出来找工作了。他在家终日与电脑为伴,过起了“啃老”的日子。
问题: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怎样对待求职失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这个事例与学生息息相关,可以交给学生充分讨论,畅谈己见,教师应注意点拨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看法,以切实解决中职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应对失败挫折的方法。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板书)
该部分以前面教学为基础,设计问题由学生做专题讨论,顺势以结构图形式归纳出中职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问题:中职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体验导行〉
〈课堂小结〉对照板书总结
利用板书,以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课堂内容归纳总结,统揽全局,抓住教学主线,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
运用教材导入部分小陆的事例设计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哲学理论的认识,理论联系实践,运用哲理分析事例,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问题:
1.从小陆做市场营销工作成功的经历,谈谈你对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把实践和认识统一起来,做到“知行统一”的理解。
2.结合小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在实现成功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和挫折?
课堂练习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从贴近自己的事例中取得经验与教训。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学习小陆的处事态度和品格,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德育渗透。
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组交流讨论、分析贴近自己生活的事例,深入思考,强化认识,渗透德育教育。
〈课后作业〉
1. 有的同学说自己只要考试成绩高,考上好大学,将来就一定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参考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找自身在知行统一方面的不足,制订一份合理可行的学习与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
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分层次巩固知识,提高认识。
〈教学反思〉
因为哲学问题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选取大量有说服力又通俗易懂的材料,从分析材料入手,提升哲学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找出与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掌握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在教法学法上,以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讨论法为主,用丰富的事例贯穿全课,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通过学习事例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与方法。
整体教学思路清晰,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中使用多个事例,需要教师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否则容易使课堂发散,重点难点不突出。
〈板书设计〉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3.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1.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2.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必须把学习书本科学知识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必须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中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关于中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5篇

对于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来讲,新学期第一课的地位和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校园用电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上课。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食品安全教育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过保质期、标识不全的食品。

2、不光顾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

3、春夏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故尽量不要进入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禽类。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的空气流通和环境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横过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2、行人靠右走,注意观察来往车辆。

3、学生骑车时不载人载物。

4、12岁以下学生不骑车去学校。

5、恶劣天气下不骑车。

6、学生在上下学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玩耍。

7、乘坐校车要排队,不在等车时追逐打闹,不坐校车或请假时要向跟车老师请假。

五、防溺水安全教育

1、如何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此宏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森旅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中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篇2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2、能懂会用一些基本常用到的校内外的安全知识,达到积极预防危险的发生并提高学生基本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习如何防溺水、防雷电、、防火灾、防中毒、交通安全、等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题;生活中经常发生哪些灾害?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了解和预防?

2、展开讨论:(略)

3、小结;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镇弯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火灾火险、溺水等。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

(二)、活动内容

1、学习用电安全知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5)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3、学习防火知识:

(1)不要在易燃物品(棉织物、柴草堆、木板堆、柴油汽油库等)附近玩火、放鞭炮。注意(液化气)灶的合理使用,用完电熨斗、电炉后应立即拔出插头。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4、学习与人交往安全知识: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随陌生人离家出走,夜晚不独自外出、遇到坏人要记住他的外貌特征、不把贵重、稀有物品暴露外边、平时不带过多的钱

5、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6、学习防雷知识

问:雷雨天易发生雷击的场所是哪里

(1)地势较高处的校舍。

(2)无防雷设施的校舍。

(3)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物体很近的校舍。

(4)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树林的边缘。

(5)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6)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属物体旁边。

(7)孤立的烟囱或大树(山顶孤立的大树下尤其危险)。

(8)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等。

问:雷雨天易引发雷击的行为有哪些?

(1)大开门窗,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2)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

(3)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拨打、接听电话。

(4)用喷头洗澡。

(5)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

(6)进行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问: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1)主动与地质、气象部门沟通,远离风险源选择校址;给校舍安装防雷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测,及时维护;清除或移栽距校舍较近的高大树木。

(2)雷雨多发地区,学校必须成立防雷领导小组,组建应急疏散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综合协调组。

(3)建立本校雷击防灾应急预案,组织演练;一旦发生雷击,全面启动学校雷击应急工作,指挥各专业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雷救灾。

(4)在雷雨季节执行天气预报传达制度,及时向老师传达气象状况,引起师生重视,提前准备。

7、问题;造成溺水的原因主要有几种?学校在安全月开展的活 动教育中要求做到的六不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小结小结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 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游泳要严格遵守“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游泳;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深水的地方不去游泳。

四、小结:

时代召唤跨世纪人才,而跨世纪人才首先要学会生存。同学们,别忘了,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让我们戴上“自护”小奖章,迈出通向21世纪的起跑线;让所有的孩子们天天快乐,日日平安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中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篇3

一、自我介绍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告别了炎夏的不安与躁动,凉爽宜人的秋天向我们展开了笑颜;告别了假期的安静与沉寂,期待的校园又充满了欢声笑语;告别了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活,你们投入了美丽又温馨的伯阳中学的怀抱。今天,对于你,对于我,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我们相逢在伯阳,相聚在7(3)班,登上了“数学号”游轮,即将开始我们神秘的数学探索之旅。我是船长,我叫……掌声欢迎大家!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小学生活,今天你们终于迈进了初中这道门,七年级对很多同学来说充满了诱惑、神秘,同时还充满了恐惧。尤其是对数学这本学科,很多同学都说很难。我听见很多早已经毕业的学生反映:“我上学的时候数学学得最不好了,我非常害怕数学。”数学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难吗?其实只要我们细心体会,我们身边处处都应用了数学知识,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提出的任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满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米粒!”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

大家动手画一个8×8的表格,然后在每一个格子里写上大米的粒数。(学生动手计算)你想出第64个格子里放多少粒大米了吗?若以100粒/克计算,大约为多少千克或者多少吨?是不是像国王所说的那样就是一点米粒呢?(2的63次方=9223372036854775808

当你们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你也会发现在很多小故事中除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之外,还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古时候,一位大臣得罪了皇帝,皇帝想处死他,却不想落下“暴君”的名声,于是他做了两个签,上面都写了死字。当着众大臣的面,皇帝说:“你的死活由上天决定吧,这有两个签,你抽到生就生,抽到死就死。”然后他让那位大臣抽一个。聪明的大臣抽了一个之后马上放进嘴里,把抽到的签吞进了肚子,然后说:“看一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就知道我抽到的是什么了,我接受上天的安排!”皇帝没办法只好当着众大臣的面打开了剩下的签,剩下的字条上当然写着“死”,也就说明大臣吞下的是“生”了,皇帝只好放了这位大臣。

这个小故事里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呢?等我们学完了九年级的25章概率之后你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了。

走进数学,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她的身影;你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的东西;你会感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本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诚如科学家克莱因所说:"唱歌能使你焕发激情,美术能使你赏心悦目,诗歌能使你拨动心弦,哲学能使你增长智慧,科学能使你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你以上的这一切!"看来这么好的东西我们是必须要学好了。

三、介绍七年级数学体系

四、介绍学习方法

我们学校数学实施的是“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首先,不同的课型,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概念课

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习题课

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

复习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在新学期大家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通过你的努力,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

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应把握几个步骤:

第一步: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及导学案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特别是,要运用数学学习阅读法,即不能像语文阅读一样,从头看到尾。对于有些例题,则是仔细审题,然后合起书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开书对一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指对自己和自己的对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也才可能克敌制胜。预习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就好像赛跑的枪声。虽然赛跑的规则中不允许抢跑,但是在学习中却没有这一规定,不但允许抢跑,而且鼓励抢跑。作好数学预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数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第二步: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

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思考及回答问题,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首先作好课前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始终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学会科学的思考问题,注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师讲解的条理性,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第四,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的记好笔记。第五,数学课堂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练习本要随时准备,并要保存完好,以便复习使用。每节课都要针对所学内容,认真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四点:1、带着问题听课;2、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3、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4、踊跃回答老师提问。这样就基本上掌握了听课的要求。

第三步:课后复习应及时。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

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复习的基本内容;尝试回忆,独立的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另外,针对每天所学内容,多练题,勤巩固。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在复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掌握的如何,由复习效果决定。

第四步:正确对待作业。

独立思考、认真完成、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

首先要做好作业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其次要审好作业题、善于分析和理解题目;第三要理清解题的思路,准确表达,独立完成作业;第四要学会检查,掌握对数学作业进行自我订正的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无论学那一节功课,课堂上老师讲的,笔记本上记的.,课外阅读的……等等,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要把他们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自如的运用,就必须通过作业实践来转化。

在做作业时,审题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审题呢?

1、要看得(理解)准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要善于解刨,深刻领会其中含义;

3、要把握联系,运用相关知识解之。

第五:课外涉猎要广博。

要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包括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搞好课外学习,包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要掌握正确的课外学习方法,如泛读法、精读法、深思法;要掌握读书要求,如博专结合、读思结合、学用结合、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等。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

中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进入七年级以后学习任务、校园环境、自己的心理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2、初步了解中学在学习环境、学习任务、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新特点、新要求。

3。主动与同学沟通,相互帮助,友好相处,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创建良好的班风出谋划策。

2、运用自我调适的方法,制定行动计划,成为“阳光少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学校新生活,自觉融入新的集体,为创建良好班风而努力。

2、为新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不断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优良的班风我们创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说它是重点,因为班风好坏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说它是难点,主要是因为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需要长期的努力。现在的中小学生,往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做个阳光少年要解决的是怎样尽快适应环境的问题,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本课生活主题“我是中学生了”的总结和归宿。“我是中学生了”,那就必须认真思考做一个什么样的中学生,“做个阳光少年”是认识上的升华。说它是难点,是因为环境适应的快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人而异。实践中应如何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是一个难点。

三、知识体系

第一框我们的新集体

1、相识的人怎样才能成为朋友?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好朋友?

(1)相识是容易的,而要成为朋友则需要彼此之间的真诚和心灵的沟通。

(2)认识一个人并成为好朋友,快乐时就会有人与我们共享,痛苦时就会有人与我们分担,迷惘时就会有人给我们指点,我们的身心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什么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有什么作用?

(1)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倾向。

(2)良好的班风能引导全班学生的言行,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3、优良的班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优良的班风主要体现在精神风貌、学习氛围、同学关系等许多方面。

4、优良的班风怎样才能形成?

优良班风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用行动去创造,去维护。

爱心是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把爱心献给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与帮助。整个集体充满了爱心,便会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个人的归属感就会得到满足,集体也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框架及学习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激发和培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教法和学法

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

1、编写思想品德课堂学习及纪律要求;

2、搜集各地高考及中考状元以及我校优秀毕业生学习的经验、事迹。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包括:姓名、教龄、联系方式等。

二、讲“两点希望、三点要求”

1、“两点希望”:

(1)希望珍惜来之不易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原因:

①相聚相识是一种缘分。正如电视剧《新白蛇娘子传奇》的主题曲所唱: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

②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2)希望共同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原因:课堂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而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我们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2、“三点要求”(课堂学习及纪律要求)

(1)课前认真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并准备好学习用品;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红色标记问题,蓝色标记答案。);课后要及时复习、整理所学内容,并完成相关作业。

(2)课堂发言要先举手,经允许再发言。发言时态度要端正,声音要响亮。

(3)课堂上不得随便说话、无故迟到、换位、接水、听mp3、做其他作业等。

三、介绍本书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1、基本内容: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2、意义:有利于我们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有利于我们了解祖国,爱我中华;有利于我们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有利于我们满怀希望,拥抱未来;有利于我们升入理想的高中,迈出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近期:“敲门砖”、“7-1=0”远期:考研、律师)

四、讨论并总结学好初三政治课的方法

1、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议。

建议:

(1)认真落实学习常规。

(2)经常收听、收看新闻。

(3)熟读熟记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并做适当的练习。

(4)养成四种习惯。

①读书的习惯。“依据课标,注重双基”,是开卷考试命题的要求之一。另外,“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也是开卷考试的一个特点。因此,我们应通过多读书,夯实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教材上的主干知识。这是开卷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基础。

②开放性思维习惯。试卷设置以及答案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必须在日常学习中养成开放性思维的习惯,遇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一想。最简单的就是多想一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三个问题。

③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的习惯。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在历年的中招考试中都占有相当大的的比重,所以,我们应养成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的习惯,要多听、多看时事政治,多关注社会焦点,以及时政热点、社会焦点与教材的结合点。

④归纳整理的习惯。开放性试题总有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这些题的答案,有的牵涉几个章节,有的甚至牵扯几个年级的内容。如果平时不注意归纳整理,考场上临时抱佛脚,往往手忙脚乱,不能从容应对。所以,学习中我们还要不断梳理所学知识,使其条理化,力争形成知识的网络。并且,对同一内容要归纳整理,把分散零碎的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的线条。

③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 散文 ,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 语文教材 选用。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一

岁运或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 方法 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而与之相对的,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作者简介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集《老舍文集》,代表作品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播放朗读视频(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勾画。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问题设计如下

1.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明确答案: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作者围绕济南的悄闹冬天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山、水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温晴

小组讨论

1、作者是怎样突出“温晴”的?

引导 总结 :对比,突出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对比---无风

(伦敦---向晴 宝地

(热带---温晴

(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再读第一段(感受对比,感受温晴特点)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讨论。

本文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

明确:

总--分--总

(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济乎伍南冬天的山

(济南冬天的水

四、课堂小结

文章 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作业布置及板书设计

预习2-5自然段

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一、1 温晴

二、2-4 山

三、5 水

第二课时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二

《济南的冬天》是 七年级语文 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老舍先生用优美、亲切的语言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品位文章生动形象语言。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一、导入

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的济南,真可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漫步垂柳掩映的小径,柳丝拂面,空气清新,近看湖水碧波荡漾、荷叶田田,远眺青山起伏,连绵不断,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老舍先生对济南更是情有独钟,他把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其中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一篇写景 抒情散文 。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

提问:谁能介绍老舍的有关知识?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剧本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年)、《茶馆》(1957年),另外还有《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拳》等都曾轰动一时。这中间,《龙须沟》影响最大,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四、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听读过程中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的冬天天气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突出天气的这一特点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考察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附:重点字词

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 国画 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明确:1.(1)济南的冬天主要特点是“温晴”。

(2)作者以自己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冬天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赞扬了济南独具一格的风貌。

2.在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后,作者又从济南的山和水两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

五、分析与探究

1.分析第1自然段:

作者用了什么写法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对比写法:北平(多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多雾) 济南(无重雾)

热带(日光毒、“响亮”) 济南(无毒日)

特点:“温晴”——推论:“宝地”

2.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明确: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3.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明确: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三

【教材分析】

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脑海中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景。由此看出,老舍也是一位丹青高手。而浸透在这般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更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设计思想】

阅读如此的美文,对语言的细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体入细微,由语感入体验。可分三步:

1、悟到全文塑造的整体景象。

2、悟到构筑这种景象的基础──优美的语言。

3、悟到作者在这种景象中所浸透的深情。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

2、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冬日济南的深厚感情。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各类资料了解老舍,了解冬天的济南,了解老舍与冬天的济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北中国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也可以引诗为证)

——奇寒、 大雪 、万物萧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同在北中国,济南的冬天却有着不同的景致。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老舍这位文学大家写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它温文尔雅的特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写于1931年他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他在山东呆了7年之久,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2、扫除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济南 伦敦 暖和 着落 着急 髻 看护妇 镶 薄雪 水藻 贮蓄 澄清

(2)响晴 温晴 安适 慈善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3、范读,要求:

(1)在文中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联系全文内容思考哪一个最能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为什么?

(2)结合2、3、4、5段,在每一段用“冬天的济南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

4、解决思考题(1)(2)。


④ 人教版高中政治说课稿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说课活动,不仅能推动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改革,活跃教学气氛,而且对提高教学业务素质,推动新的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具有积极意义。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中政治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中政治说课稿: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框题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本节课是本书的开头,对全书有一个导入和引领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哲学产生兴趣和认识到学习哲学是有用的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也是我在处理教材时的一个重要思想,要紧紧围绕学习哲学是有用的来展开,并且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哲学的作用,进而让学生用学习和学好哲学的欲望。因此就需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处理,避免教条而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标要求:

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

2.感悟哲学能开启人的智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2.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例子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能够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哲学并不遥远,哲学就在身边,并且我们的生活需要智慧,使学生认识到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四)教学重点:

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五)教学难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功能或作用】。

二、说学情

在上课之前,我对国兴中学高二(10)学生的了解仅仅是知道这是一个文科班,同时知道了国兴中学时海南省的一所重点中学,其余的的确了解不多。

三、具体的教法

教学设计都按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进行设计和处理的,那么在教法上也是采用了回味生活进行引导式教学。

主要是通过唤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很小的时候所提的问题等就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哲学道理,进而让学生知道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同事通过一些具体的做事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哲学作用的认识进而增强学习哲学的欲望。

四、教学活动预设

首先是通过本次三地四校联盟活动作为引子,一是简单告知我们已经是联盟学校,这将为学生的发展添加了助推剂,二是要告知学生这里边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旨在说明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合作将迎来共赢和发展,这是哲学对生活工作的巨大指导作用的体现。

其次是通过《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告知学生哲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虽然孟母不懂得更多的哲学,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就已经得以充分体现。在由此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而更多地体现生活在我们身边,并且是从小就已经接触到了,只是我们当时还不知道哲理的存在,这既告诉了我们哲学不是不可攀的,同时还会对我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这是隐性)。

通过实例将人的活动概括为两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一步说明无论是哪一项活动,都是哲学智慧的来源。

通过设问,又让学生认识到不是有了实践就有了哲学,孟母之所以没有形成哲学,就是还没有从实践中提升一个高度,就是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得出又一个来源。(这里根据学生反映情况处理学生对这里二者关系的处理)

此后通过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和对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对哲学定义进行理解,明确哲学就是智慧之学,强调哲学是一门学问。

教学活动进入落脚点环节。先通过这几天天气的变化,来说明我们可以学习哲学并用科学的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自然是可以认识的,认识自然后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判断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再通过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比如战争、病毒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该怎么做,这都需要哲学智慧的指引。

最后通过人生的发展历程,主要想通过学生对自己学习经历的一个回忆,发现自己的学习生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以此来预计自己的人生道路也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曲折,为什么一些人在困难面前倒下,为什么一些人能够更加勇敢并走向了更大的成功,这同样是需要有正确的哲学智慧进行指导的。

三点说明了哲学功能和作用,师生共同进行总结。并得出正真哲学的任务。同时要告知学生学习哲学是有益而无害的事,我们高中生应该认真学好哲学,这并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是为了指导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人教版高中政治说课稿: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框,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让学生对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主要任务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分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这为学生日后学习哲学诸问题作好了铺垫。弄清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对厘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帮助甚大,有助于学生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解释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懂得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社会生活现象。

(2)能力目标

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觉悟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2)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二、说教法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应秉着教学直观性原则,始终掌握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体现象着手,慢慢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如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答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第一课中,学生学习了哲学的起源、功能,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思维的特点等内容,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生身心特点:经过一年半政治课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很强,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问题。但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利用团队合作和多种信息资源整合解决问题。同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将课本与案例相整合,举一反三。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上节课知识点回顾: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思维的特点。

导入新课:

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那么,大家知道哲学分为哪些派别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要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介绍一下思维和存在,或以物质与意识作为代替,同时告诉学生,两个关系词——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可以互换的。

(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表达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看法)

意识——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

物质——比如我们身上穿的、脖子上带的、手腕上带的、书桌上摆的,都是物质,只不过它们是具体的一个个事物而已。总而言之,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物质。比如说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流水、房子汽车、书桌黑板、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在大致明白了什么是物质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考察下这两个词语的关系,大家想想,你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

(学生七嘴八舌地答开了,这时候无需告诉它们正确的答案)

这个问题在哲学上我们表述为:意识(思维)和物质(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凡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说它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这样哲学就分成了两大阵营。

(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进行分析,看哪种主义是科学的)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到手机、MP3、MD、电脑等东西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是不是就会浮现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说MP3,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就是,要么长长的要么扁扁的要么圆圆的,可以听歌做U盘的小玩意儿。这个就是我们哲学上的说的意识。

不过,如果老师现在和一个远古人或者说我家乡里的那个村子里乡亲们说MP3、MD,他们的脑里会出现这样的反映吗?我想,他们的回答是——这能吃的吗?

总结——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是科学的

②关于哲学的第二个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解释同一性——就是说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

总结得出三种看法——认为意识(思维)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意识(思维)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存在),属于不可知论者。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两者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举例说明问题,吃饭的时候吃什么菜,学习计划与学习的实际等等)

结合教材P10探究进行讲解

举例:11月31日请全班同学吃雪糕,吃完后再去肯德基大吃一顿,之后再到卡拉OK唱通宵——不切实际,因为11月并没有31日。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不同的回答,直接决定着哲学的不同发展方向。)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⑤ 如何实现高中政治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现状,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更重要的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从名称上: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特别是在必修四中,一开篇就提到了生活处处有哲学。那么怎样真正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这是摆在我们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一、对教材生活化的处理1.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向多维目标闭晌枝的转变。新课程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仅仅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虽然也在教学目标上注重能力的培养,但注重的也只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应轿敏试的能力。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只是机械式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与学生生活脱谨厅离,死教书,死读书。高中新课程贯彻了学生生活的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维转向多维,不再仅仅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还要求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培养......(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⑥ 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

受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政治教学在中国存在着诸多弊端.从名称上来探讨,国外把这门学科称为社会科学,而国内则称为思想政治.实则高中政治涵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以及系列选修课.“思想政治”作为带有浓重历史遗留色彩的名称,如何旧瓶装新酒,是政治教师面对的尴尬,也是教学的瓶颈.新课程的实施恰好给予了政治教师一个新的契机去改变这一切,应对这一切.
一、政治教学的瓶颈
1、误解政治的瓶颈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的不和谐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对政治这门课程的误解.高中生把高中政治误以为是初中政治一般只要划划背背,开卷考试,误以为政治都是离自己很遥远的没有原则的对党和政府的宣传,进而轻视这门课程,轻视它的价值,甚至部分政治教师也抱有这样的想法.政治教师既无心又无力狠下工夫,陷入教与学不和谐的怪圈,导致政治教学水平与质量难以大幅度提高.要冲出这个困境,政治教师自己首先就必须具备高度的学科认同感及归属感,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喜欢政治,乐意探索政治的奥秘.
2、政治理论太过抽象的瓶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部分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除了经济生活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外,其余内容离学生都较远.这就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感性经验来理解理论,绝不能把理论当作死板的教条,只能使理论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但是让学生用少得可怜的政治参与来体验政治生活、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义文化、学习哲学中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确实是有难度的.虽然这些在教师看来是科学的精髓,博大精深,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背景.因此,事实上来讲,理论教学虚高的问题总是难以从根本上来解决.
3、教材内容滞后的瓶颈
政治和新闻一样具有时效性,虽然好多规律、原则、远景规划等短期内并无变化,但是和政治相关的材料层出不穷.教材理论难以反映理论发展前沿与创新的成果,不能体现社会新发展.于是今天的政治就成了明天的历史,教材的滞后性不言而喻.虽然在新课程体系下,从教材结构、课文内容已体现出了“新”字,但是对同一个问题的分析也具有时效性.去年人民币币值稳定,今年人民币不断升值;去年人们忙于抑制物价上涨,今年又要应对金融风暴保增长;去年学习十七大,今年热议土地流转.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不断关心时事政治,密切关注社会变化与发展,恰到好处地运用身边的材料弥补教材中的不足.这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挑战.
二、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三个瓶颈呢?
1、情景教学,创建“生活化课堂”
教与学的矛盾由来已久,学生对“政治”的误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现状,教师应该接受新课程理论,在课堂中设置情景,并且一以贯之.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生活情景,因为“生活化课堂”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比如在《多变的价格》一课,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学生上农贸市场买菜的情景来帮助学生设疑导学.抛出问题:菜农在菜场开市前并未开会讨论,如何得知蔬菜该卖多少钱一斤?一下子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灶.这个情景与课文的探究题相互呼应,并且一以贯之,整节课学生都在不断地从生活经验中寻找价格变动的原因.
其次,教学设计要灵活,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如在学习《公司的经营》一课时,虽然学生从未见过公司的运作,只是偶尔从电视、电影中了解.但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提供了条件.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人的生活,它是基于历史和现实而指向个体未来可能生存与发展的生活.课堂教学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比如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公司的经营》这两框,我们可以采用延续情景的教学法,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假设自己从设摊经营、到雇佣工人帮忙开小店,再到吸引外资办公司,让学生来判别个体、私营、外资、混合所有制经济.《公司的经营》我们还可以顺延这个情景,请学生帮“我们老师”考虑公司要如何设立,有哪些要求,开什么公司,如何经营等等.与此同时,学生就自然而然成了我这个“老板”的下属,职能部门仿效班干部团队设置一目了然,各学生分别成了总经理、董事会成员、股东等.在这个情境中寓教于乐,效果很不错.
再次,教师要放低姿态、发扬教学民主,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
2、引入探究性课堂教学,减少理论深度、抽象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从课堂的一个个探究中去总结归纳,然后自己推理、演绎.比如在讲金钱观、消费观时,首先,请学生归纳身边看到的一些不好的消费行为,然后根据这些行为让学生去猜测人们的消费心理.虽然学生归纳地不够专业,但是呼之欲出的答案让学生们满怀期待,当老师讲出答案时,正中学生下怀,印象深刻.根据这个逻辑,对比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学生还可以自己去判断是非,归纳正确的消费观.书中每个单元探究并无规定答案,而更重视学生的头脑风暴法思考出的开放性答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于教师创设的新颖而有意义的探究,比单纯的“一对一”的问答兴趣更加浓厚,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次,进入实践探究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并且亲自调查,以期找出答案.这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团体)主动探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知识新技能的过程.比如,学生外出调查收入与幸福指数的关系问题,而后自己得出并不是钱越多幸福感就越强的观点,从而结合书本主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些“点拨”是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贴合实际、生活,又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成就感油然而生,慢慢便会爱上这样的学习方法.
再次,作为老师对于高深的理论,自己不应该一知半解,我们的体会是,看教参还不够,应该拿本科阶段的书,有条件更翻阅研究生课程书本,搞清来龙去脉,厘清理论产生的背景、形成原因以及最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智慧和力量.
3、联系热点,丰富教材,与时俱进
“教材唯上”的观点已经过时,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过时的观点,教师要敢于纠正.用前沿理论来替代滞后的理论.针对政治教学“时效性”的特点,教师首先要学会自己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的积累,筛选与教学相配合的材料.视频、图片、文字等.只要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即可.在讲《生活处处有哲学》时,我们运用一些当红情景剧如《武林外传》的片段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影片中的人是如何在生活中利用哲学的,马上替代老旧的讲法——书本上“杞人忧天”的例子.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更是可以利用国际政治(比如总统选举)、经济风云(比如股市变幻)等来分析书本上的内容,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学生最愿意听的内容.其次,教师还应发动学生共同搜索与学过的内容有关的材料,通过政治小报、辩论赛、课前新闻播报等方式来共同翻新书本.
总之,政治教师应该正视这些瓶颈和尴尬,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改变学生,改变自己,使思想政治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用学科!

⑦ 人教版高二政治教案《生活处处有哲学》

【 #高二# 导语】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人教版高二政治教案《生活处处有哲学》》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提到哲学,人们往往都会立刻浮现出一个想法:这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玄学”。那究竟哲学是不是那么深奥、那么玄妙的呢?大家拿出课本来看看,我们发现原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与哲学》,为什么要在哲学前面加上“生活”两个字呢?我们的生活和哲学究竟有没有关系?

哲学大家还没有学习,不大了解,那什么是生活同学们清楚吗?(教师提问若干学生随意谈谈“什么是生活”)翻开课本的“致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概念,原来生活就是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那我们现在坐在课室里学习算什么生活呢?(文化生活)对,我们的学习其实也是属于生活的。远的不说,我们就以学习生活来看看,它和哲学有没有关系。(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两列,一列是“脊高生活”,一列是“哲学”)

我们班是政治班(历史班、地理班……),下面我们请若干同学来谈谈,当时高一为什么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作为自己的专业科呢?(若干学生回答,答案无非就是“兴趣”、“基础较好”、“家里原因”、“其它科目都不好”……)从以上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依据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都是根据樱毕尺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这就恰恰符合哲学里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另外,虽然很多同学都说,是因为兴趣所以才选择这个专业,不过在高一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问我:老师,报政治(历史、地理……)的人多吗?学政治(历史、地理……)有什么前途呀?找工作好找吗?高考的时候有什么专业的报呢?大家会发现,其实你选择政治(历史、地理……)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的,大家并不是片面的、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这恰恰就是我们哲学的观点,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生活哲学

高二选科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我们已经发现,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哲学,不过在我们解决“选科”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有意无意(无形)中用到了哲学的观点、方法,体现了哲学的智慧。人们的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是与智慧息息相关的,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己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惊讶和困惑被先哲们看成是哲学的开端。

2、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同学们都十六七岁了,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可能大家都忘却了,不过我们观察那些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可惜他们还不能说话;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口问一些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

P3探究——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人们在童年数樱时代大多曾痴迷过“是鸡生蛋,还是蛋孵鸡”这种让人永远也不可能找到答案的“无聊”问题,为什么太阳会从山那边落下去呢?为什么会天黑呢?为什么人会死亡啊?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不过这些问题却触及了哲学方面的东西。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我们的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总之,哲学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一句话,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P4探究——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一位学生是一种常规、形象思维,另一位学生是一种创新、抽象思维。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哲学对于人们思维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哲学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提高人的思维层次,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在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又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巨风将小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

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在水中挣扎地回答道:“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听了上面的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哲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虚荣心,或束之高阁、夸夸其谈,而是照亮我们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明灯,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而这位哲学家不善于用哲学的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实践,再好的哲学也会失去意义。)

P4探究——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意味着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不正确,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近40年来世界上烈的地震,遇难者超过23万人,还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近几年来,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砍倒了海边的红树林以换取外汇,并建起大量观景房,发展旅游业。这导致了海啸直接扑向陆地。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发生的地震、海啸只是天灾吗?(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砍伐红树林,建观景房,违背了客观规律,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

哲学的智慧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看待我们的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换言之,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可见,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世界的思考。3.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4.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哲学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一谈到哲学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神秘,非常的深奥。真是这样的么?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个小故事。(播放视频:司马光砸缸)

【教师】好,故事看完了,大家思考一下为何面对困难有的人能想出巧妙办法,有的人则无计可施?

【学生】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教师】对。在我们生活中如果学会了用哲学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我们就可以做到就可以站得高、看得远,就可以游刃有余、举一反三。所以是一门让人变智慧的学科。下面就让我们开启这段智慧之旅吧。

【幻灯片】标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探究一:

【教师】看教材第4页内容,思考孔子为何不愿意与*交换?他的智慧是如何获得的?我说一下要求:首先自己仔细阅读这个小故事,并试着回答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形成书面材料,到讲台展示。

【板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点拨】刚才这两个小组的结论都非常好,都指出了孔子的智慧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学习,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的提炼形成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出哲学的产生。(随之板书)

【板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教师】这个结论在我们学过的知识中也可以找出理论依据。哲学作为思想属于文化的范畴,在必修三中我们学过文化实践中产生。

【教师】为什么在实践活动中会产生出哲学的智慧?大家看课本第五页内容,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人在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会进行思考。

【教师】对。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对整个世界抱有很大好奇心,进而有了追问和思考,这样才有了哲学的产生。所以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幻灯片】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教师】由此可见好奇心是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幻灯片5】可是同学们你有多长时间没对周围的世界产生过惊讶了

探究二:

【教师】课前让大家都搜集了一些哲学小故事,现在大家就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学生分享故事

【教师】这些故事都很精彩,为何里面的主人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很高明?

【学生】都得益于他们的思维方式。

【教师】哲学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真正哲学作为我们生活的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举一反三、游刃有余。因为哲学的本意就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他就是一门给人智慧的学科。

【教师】好。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出哲学的本意。

【教师】但是如果我们在错误的哲学指导下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就会事与愿违、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作为哲学的入门课。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哲学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对我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要求大家树立正确的哲学思想。

【幻灯片】一、哲学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对我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要求大家树立正确的哲学思想。

【教师】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哲理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我们一起读一下。

【幻灯片】插秧歌。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原来退步是向前。

课后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借指天空、宇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B.聪明的人

C.真理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在抵御金融危机,战胜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要坚持用哲学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是因为()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是说()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关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6.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提出劳动量分配的方案。一个男生说:“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一个*反驳说:“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为此,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可见()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生活处处有哲学③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语言的含糊性④研究哲学问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实践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7.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内容,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热点内容
笙视频教学 发布:2025-01-10 09:02:09 浏览:765
负责英语 发布:2025-01-10 08:32:28 浏览:302
学校师德师风检查总结 发布:2025-01-10 08:09:29 浏览:291
顺产多少钱 发布:2025-01-10 07:56:11 浏览:303
重庆小学老师工资 发布:2025-01-10 06:33:24 浏览:228
聚焦中考数学 发布:2025-01-10 06:24:46 浏览:312
班主任工作分享ppt 发布:2025-01-10 06:24:43 浏览:716
书法基础教学视频 发布:2025-01-10 05:46:19 浏览:875
骑马舞舞蹈教学视频 发布:2025-01-10 05:16:38 浏览:635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整改方案 发布:2025-01-10 04:46:50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