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锣鼓教学反思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缺则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地,
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对于数学创新学习。
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
浅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巧扮神思维
不要限定边边框框,不要过多传授画法和配色。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以培养兴趣为主。只要孩子兴趣不灭,待孩子到了初中,就是个很有创新思维的小画家了。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求异、敢于质疑和善于总结。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认识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尽量要求学生能一题多解,或者让学生进行改题、编题、变题等,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里宁指出:“[1]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可见,学生思维水平是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去培养和发展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初中阶段目标中提到:“[2]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美,培养创新的意识。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的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出来的,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本文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 *** 总书记指出:“[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跨世纪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1]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新的课程理念也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中间,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味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创新的教学氛围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创新孝亏和自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人类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一样,一离开水、阳光、和空气,人类的生命就不能延续。学生学习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知识就不能连贯起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提供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思考、讨论等过程来发现新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其二、要多为学生提供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 互相合作学习是当代初中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共同研讨,互相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发生和发展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共同操作、互相探讨、互相交流来促进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合作意识、创造精神,产生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1]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新课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满足“学生渴求知道未知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 兴趣来源于思维,而思维又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提出比较恰当的问题,比如,提出“让学生伸一伸手,就能拿到东西”之类的问题。当然,问题难易要适度,不能太难,也不能过分简单,这样更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信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习,因问题而思考,并提出新疑问,便会自觉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创新的境界。 2、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好胜心理,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屡屡得胜,学生对学习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如果在学生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比如: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开展“对称几何图形设计”比赛活动,在课堂中或课外讲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或数学家的笑话、逻辑推理故事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明白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东澳镇凤华园小学 李娟
*** 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将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其中重要素质。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使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意识地渗透与强化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激发创造潜能呢?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
一、转换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
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我认为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学,要求规划统一,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自己动脑创造实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是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放弃包办代替,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因为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放开丰富的想像能力和出色的表现能力。在想像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打好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学生的兴趣来自于教学的吸引力,投影、电视、电脑以其生动的形象富于变化的特点给课堂带来了活泼的气氛。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我采用了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创设一种欢快的音乐氛围和优美的意境。乐曲和画面将学生带入一个鲜花盛开,彩蝶飞舞,群鸟宣闹,骏马奔驰,辽阔富饶的大草原。教师启发学生发挥自由想象;想象草原上小朋友的生活,想象各种骑马的动作,想象骑着马儿散步时的心境,想象骑着马儿追赶时的 *** 。一时之间,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纷纷上台表演,形象思维的飞跃,使想象力得到升华,也迁移到其它学科。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认识音乐,通过这些综合性、多样性的音乐活动,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同时也为创造打好基础。
三、运用丰富的联想,创造情节,发展思维 。
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只有让学生插上这有力的翅膀,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才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想象力的: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图片、录像、实物的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上《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特别安排了让学生观察一段关于大阅兵的录像,学生们看时个个聚精会神、不由自主的被大阅兵激动人心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住了,同学们看得兴致勃勃,边看边模仿。待看完录像后,再播放《玩具兵进行曲》音乐,让学生们根据音乐情绪和内容自由想象创作,如玩具兵走队、拿枪、扛枪再通过启发、提示、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分段、分组想象创作。学生们积极投入,创作了很多动作,表现了各种情景。由此看来,利用录像既可让学生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在《小蚂蚁》这首歌学完后,我给学生提供了蚂蚁头饰、打击乐器,请学生自己分配。第一部分戴上蚂蚁头饰,扮演小蚂蚁走路;第二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剩下的学生边拍手边歌唱。课堂上学生动手、动脚、动口,歌声、笑声、器乐声融为一体,学生兴趣浓浓,心情愉快。不仅感受着和谐的音乐,而且还通过愉快的表演加深对歌曲审美情趣的理解。
四、以歌曲为范本,创作歌词,在创造和表演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如教唱歌曲《对鲜花》后,我让学生根据各种花的形状、颜色、生长特点等创编歌词,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涨,想象力丰富,发言踊跃,各抒已见,一个班能编出十多段歌词。因课本上是四段歌词,我们就从五段以后编号创作演唱,例:我说一个五,你说一个五,什么尼开花向太阳?这朵鲜花瞒不了我,呀格儿哟,向日葵开花向太阳,呀格依格哟。还有根据牵牛花开花象喇叭、满天星开花象星星等具有特色的花编的歌词,易学、好记,学生们都很喜欢。在学《小象》这首歌时,我请学生根据曲调及歌词的特点,进行创编歌词,学生积极创作,每个班都编了各具特色的歌词,如:两只小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我们的朋友,真可爱还有老虎、马、羊、狗、猫等特点所编的歌词学生们唱着自己编的歌词,别有一番情趣,小小词作家也由此诞生了。
五、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新课程强 *** 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课后的问题和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答案多样的,不确定的,这样做可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曲《丰收锣鼓》时,本人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万式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热烈欢快、你追我赶劳动场面,有的学生画了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还有的学生走到讲台上用舞蹈动作体现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我们尚且不去分析作品的好坏,单从众多想象画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在思考、在想象。所以说,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用全新的音乐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去讨论、去实践、去创造。那样,音乐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教唱课,而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How shallow talk junior middle school trains student's FOAK a thinking ability in mathematical ecationHu Yansheng【Abstract】The thinking ability fostering a student to be innovative needs to create the harmonious, democratic classroom climate loose and fortable, leads actively to arouse a student learning a mood happily, takes a student seriously gaining knowledge thinking process, encourages a student to discover a problem, brings forward a problem.【Key words】Mathematical ecation; Thought being innovative; The ability cultivates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和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剩余1806字)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能仅仅把教师定位在“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❷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5篇
【 #教案# 导语】《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俗民风画卷。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词素,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退役金自然。作者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写出了北京人过春节的喜庆。以下是 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语言简洁通俗,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上完这篇课文我用了6个课时,教学过程总体上是顺畅的,上课过卖伏程中有两个地方同学们给了我不小的惊喜。
一.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当我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之后,学生对这个问题竟然没有选择沉默,有同学根据自己的读书收获,说出了课文是以时间为顺序来写的……那一瞬间,我的内心如花般灿烂绽放。上xx届的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抛出这个问题,无奈全场是一片寂静,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找到课文的行文线索。时隔三年,重教这森御篇课文,我备课时在问还是不问或者以怎样更好的能让学生理解的方式去问这个问题,是我纠结了许久不能释怀的难题。最后我准备了两套方案,先试着亮出这一问题,看看学生的反应如何?如若这一石块激不起一丝涟漪,那便带着学生逐段逐段读出文中被时间之手串起的一个又一个关于春节的那些不寻常的日子,再将这些日子依次排列下来,学生也就不难回答出文章的记叙线索了。
二.作者课文中记叙的春节的这些日子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关于“详写”和“略写”,从七年级开始便有接触,但是考虑到我们聋生的认知中春携特点是“学得慢,忘得快”,因此在提问时,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抛出这个问题。一开始,同学们也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过了几分钟,吴清任同学自告奋勇说他能告诉同学们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我便顺水推舟让他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补习这方面的知识。吴清任用聋人手语将详写和略写解释了一遍:详写就是写得很具体,写得比较多、比较长的内容就是详写;反之是略写。我又顺势而导,你说的很对,那你能不能以课文中写的关于春节的几个重要的日子来给大家现场举例说说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于是,在吴清任同学的娓娓道来中,之前提出的关于详写和略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两个教学环节给我的启示是: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我们聋生的潜能。在阅读理解上,我们一直认为这是聋生的弱项,稍微有些难度的问题,我们都会在心里掂量半天,总在想这个问题这样问学生能理解吗?我们怎样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问比较合适……我们总是徘徊在问与不问、如何问的边缘,其实只要我们放开手给学生留一片可以自由进出小天地,他们未必回馈我们的都是失望,有时很可能是令我们喜笑颜开的天清地阔。
2.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语言简洁通俗,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的参考,我作如下反思:
1、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深入,针对东部孩子的特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予了充分肯定。
2、教学分析中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
但是,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所教学的这一节课,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把课堂还给他们,同时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学会把握教材,课上适当的放和收。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不到位,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们还没有学会处理资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关系不太紧密的内容,从一大堆资料中提炼一些有用的精华资料。因此,我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
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详略得当,而且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老北京在春节有哪些习俗?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利用合作预习表格,引导学生把时间找出来填写在表格左边,右边填写具体习俗。通过填写表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通过表格的填写不难发现作者在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是详写部分。此时出示本课主线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出各时间段特点的?画一画,写写自己的感受,师生再共同学习详写部分。在分析课文时,学生说得比较到位,但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还有所欠缺。还应该提高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最后,通过语言启发学生总结作者写法上的特点,体会详略写的好处,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以优美的工具而愈显出其风采,优美的工具借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而愈突出其魅力。本节课我美把握好“一课一得”、“读写结合”的尺度,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上,缺乏对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方法少,读的形式少,学生感悟理解就很肤浅。本人觉得这节课倾了工具性,轻了人文性。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更上一层楼。
4.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啊,生活是的老师,课堂源自于生活。课堂教学正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在执教《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上课前,我先出示一副对联“锣鼓喧天辞岁旧,爆竹声中迎新春”,请学生回忆寒假里刚过过的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的场面,并让几位学生为大家描述过节的情景。对学生来说,春节刚过去不久,气氛犹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读读北京小孩过春节的童谣,让他们饶有兴致地谈谈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再揭示课题,和他们一起走进作家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我觉得教师必须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语激励、诵读歌谣等形式,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对课文的情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一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也很投入。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我认为一节好课就应该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与感悟,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比如教“除夕”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这段,然后说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因为多数学生都生活在农村,还有一些同学是留守儿童,父母难得回家一趟,只有过年或过节时才会与他们团聚。所以他们对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的印象较为深刻,交流时就不会出现“冷场”了。
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春节的氛围,在说中融入过年的情景,让他们在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中感受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和欢乐。我还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 潮,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老舍那“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
三、详略得当,学习表达方法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十五这四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时段来品读,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那份表格,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而且这一课的板书,我都是让学生说,请学生自己上去写,让他们感受到黑板不再是老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感受到黑板上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地,感受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课文学完后,我还让学生说说“我们农村的春节是怎样的?它与北京城市的春节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尺浪,孩子们畅所欲言:“过年前,我妈妈忙着做豆腐、炸油豆腐、做馒头和米馃。因为上坟时,我们要用这些食物去拜祭祖先的,让他们过年时也能‘吃饱’”;“除夕那天,我会帮爸爸一起贴对联,之后再和他一起上坟去拜祭祖宗,初一那天我们还要上坟挂红纸,保佑全家人的日子红红火火”;“初一一大早,爸爸早早起床开门放烟花,表示开门大吉;大约到八 九点钟,我们起床后早饭要先吃糖水蛋,象征着家人生活的甜蜜,随后再吃妈妈煮的长寿面,它代表着每个人都要健康长寿”……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起来才会滔滔不绝。
5.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本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并按时间顺序列举出这些日子;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并完成表格填写;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将哪几天作为重点来写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们的句段,仔细研读,体会孩子们过春节的感受;最后,再回顾全文,看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文章的主题。
至此,课文的主体部分已经学完了。接下来我先给同学们拓展了一些其他地方人们过春节的不同习俗。然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体味不同的人过春节的不同感受以及在写法上的不同。再就是引导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乡或家里过春节的习俗。最后,让他们动笔依照课文或课后的阅读链接把刚才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从作文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写得是比较成功的:按时间顺序写得详略得当,较好地表现出了春节那种热闹、祥和的气氛;特别是孩子们的那种无虑和快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是以读促悟。每一个学习目标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完成,老师极少去代替。二是充分发挥了阅读链接的作用,并有目的地进行了一些拓展。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三是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
❸ 五音乐教学计划5篇
五音乐教学计划篇1
一、 教学条件分析: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改变了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编写体系,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学习音乐,突出了创造性。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的结合。新教材的设计非常新颖:
①设计了单元式的结构。即每一个单元主题,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强化对主题的认识。如爱心教育(爱妈妈、爱老师、爱家乡、爱大自然)环保意识、中国功夫等等。
②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本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了新、趣、广。
③新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
④必须用独特的评价形式对待新教材。⑤新教材在版面设计上大胆创新。
二、 教学目标的确立:
音乐课程的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3——6年级目标: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音乐表现的能力;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教学进物轿喊度的安排:
新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划分的,以人文主题构成每个单元的框架。3——5年级每册八个单元;六年级仍是老教材,有7课。 各册课时安排如下:三年级:30课时四年级:30课时五年级:28课时六年级: 30课时四、教学措施的制定:
1、认真备课,结合课标精神,做到备学生、备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使学生们爱上音乐课,喜欢音乐,从而为他们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2、遵循学科特点,用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课堂形式做到罩野多样化,充满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利用多媒体、网络、电教手段提高课堂质量。
6、抓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带好新的舞蹈队。
7、课后应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法,虚心向同行学习,借鉴先进理论与经验,探索教法,形成特色。
五音乐教学计划篇2
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教育理念的思考,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工作计划 。
二,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三,钻研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小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帆喊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小学的音乐创造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表现为旋律的编创,以及对音乐的不同演绎。
五音乐教学计划篇3
一 、教学目标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 、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 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 、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而略感乏味,但作为一节音乐鉴赏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此,才能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五音乐教学计划篇4
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音乐教学,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乐理、识谱、视唱等。演唱的技巧和声音都日趋完整。并有一定的竖笛吹奏能力。能够自觉的聆听音乐。整体素质不错,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纠正。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新的人音版教科书,沿袭了以往的以单元为单位的编写风格,严格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的理念。加强了时间与创造,加强了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与始终。教材中所选的歌曲或乐曲都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童趣。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了2首歌曲进行表演,另外2首作为聆听曲。内容围绕主题展开,如第2单元“农家乐”就选择了富有农村气息的歌曲和乐曲。如《苹果丰收》,《赶圩归来啊哩哩》为表演内容,《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为2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家乐”。而教材中的乐理知识,如:6/8拍,装饰音,升降记号等的认识和运用则要求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领会和运用。另外,本册教材加强了合唱的训练,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能渗透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
(一) 表现
①能充满自信的独立背唱2~4首歌曲。
②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合唱曲目。
③能自编动作,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排演歌曲。
(二) 基本乐理知识
①能认识6/8拍并了解强弱规律。
②认识“#”倚音,波音等音乐标记
③了解变拍子的含义
④能视唱所学歌曲的旋律。
(三) 聆听
① 能积极的聆听教材中的乐(歌)曲,并随着音乐的情绪进行情感的表达。
② 能用语言,线条,图片描绘听到的音乐
③ 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如舒曼,格里格。
(四) 器乐
① 能独立吹奏2~4首歌曲或乐曲。
②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奏多声部曲子。
③ 能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四 教学措施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程度纳入考查范围。
2.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4.鼓励学生课外学习音乐。
5.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位感受音乐。
五 教学进度
1 2周 第一课《朝夕》
3 4周 第二课《农家乐》
5 7周 第三课 《足迹》
8 9周 第四课《可爱的家》
10 11周 第五课 《故乡》
12 13周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14 15周 第七课《雨花》
16 17周 《冬雪》
18 周 复习
19 周《音乐宫》
20 21周 考查
五音乐教学计划篇5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三年级有四班,学生的情况基本一样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近两年的磨合,学生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验,虽然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对于学校的 规章制度 ,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上课的时候学生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在歌唱、舞蹈方面,表现非常好。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5、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6、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扩展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演唱
(1)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2)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能够背唱4~~6首歌曲。
2、演奏
(1)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音乐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5、创作实践
(1)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 改进教学的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随笔、反思。
2、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效率。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低要求,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
6、提优补差的途径:a、通过课堂教学。b、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❹ 龙腾虎跃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龙腾虎跃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龙腾虎跃音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龙腾虎跃》,让学生在综合感受中国民族乐器及打击乐器鼓的丰富表现力的同时,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表现的不同作用。
2、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指导学生能够利用打击乐器或手、脚为主旋律伴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乐曲题目中的“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体会更深层面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体会乐曲欢快、热烈的节奏。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模仿鼓乐演奏的节奏,为主题旋律伴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实物(小堂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结构构成。设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它们做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
2、引导学生感受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鼓能带给大家什么感受?什么场合会用到鼓?他有什么作用?并邀请学生学打一个鼓点节奏:
3、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出示图片(在20xx年9月,香港举办了鼓乐节群英会,中外鼓王云集,这是演出时的盛况)。最引人注目的是李民雄创作并亲自演奏的一首民间器乐曲──鼓乐《龙腾虎跃》,这首乐曲荣获二十一世纪最受乐迷欢迎的中国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鼓乐曲《龙腾虎跃》。
李民雄创作并演奏的鼓乐《龙腾虎跃》 非洲鼓乐团、日本太鼓、南美洲鼓。
(二)讲授新课。
1、简介作曲家、作品:
作曲家:李民雄,浙江嵊州人。民族音乐理论家、鼓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等。
作品简介:《龙腾虎跃》是以山西民间器乐曲牌《撩单子》的音调为主要素材进行改编创作的。是一首鼓乐曲,表现的是欢庆节日的场面,分为三大部分。
2、欣赏引子部分、第一部分,小组合作探讨,边聆听边思考问题:
(1)分段欣赏、思考并讲解。
①引子的鼓声速度有什么变化?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情绪如何?
②并变换速度打节奏,感受鼓声变化的气氛。
(2)第一部分分为几段?完整聆听第一部分的旋律,感受情绪怎样?
①每一段的速度、情绪、场面、乐器分别是什么?
②可跟着音乐演唱主题旋律乐谱。
(3)学唱主题旋律:
①通过多媒体展示乐谱、教师范唱。
②让学生自己轻声随琴演唱乐谱主题,让学生找出乐谱中不易演唱的地方,单独挑出演唱。
③再聆听乐曲主题不同速度的演奏,让学生感受其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
(4)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题旋律伴奏:
①展示主题旋律及鼓谱节奏,教师用鼓范奏鼓的节奏。
②师带领学生演奏鼓谱节奏,让学生用手模仿打击乐器演奏。
③感受加快速度演奏的快感。
④加入主题旋律来进行伴奏,还可以分组合作进行练习。
(5)欣赏第二部分:
①结合刚才的鼓点,回顾课前总结的鼓还有其他的演奏方法吗?都如何演奏?请学生谈谈并讲明原因,还可以上台演示给同学们看。
②欣赏第二部分,通过鼓的不同奏法、强弱的不同,感受乐曲中表现的场面、情绪如何?让学生感受鼓的独奏部分表达了怎样情感,进一步体验乐曲带来的更加欢快、热烈的情绪,以及激情洋溢、热血沸腾的热闹场景。
③让学生再做一次小鼓手,学习一个小鼓点节奏:模仿一下作为鼓手演奏的感受,并加强学生的节奏感的训练。
(6)欣赏第三部分:
感受乐曲的情绪,对比这一部分与第一、第二部分有何异同?
尾声部分情绪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乐曲在非常高涨、隆重的气氛下结束。◎乐曲气势澎湃、激情洋溢的旋律充分奏出了神州大地欣欣向荣、龙腾虎跃的一派繁荣景象,描绘出祖国日益强盛壮大的美好前景。
(三)知识拓展。
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乐曲,并结合多媒体各种不同民族的鼓乐、鼓舞,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不同的鼓种的文化,感受中国打击乐器鼓文化
悠久的历史,加深对我国悠久的鼓文化历史的印象,让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一种自豪感。
(四)总结。
1、结合鼓文化以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进行课堂小结,进一步让学生感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最后,音乐带给我们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同时使我们精神抖擞,因为鼓、因为欢腾的节奏、因为热烈的气氛。再次让学生欣赏一首乐曲《丰收锣鼓》,让所有的人在强劲的鼓点中,在欢乐的鼓声中结束这节课。
五、板书:
龙腾虎跃
(鼓乐曲) 李民雄
情绪:热烈、欢腾
乐曲曲式结构: A B A’
A部分曲式结构: a b c
速度 情绪
a 快速 欢腾、热烈
b 中速 喜庆、欢快
c 急促 隆重、热烈
领奏民族打击乐器:鼓
六、教学反思:
我讲的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主体旋律伴奏,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节课,整体来说基本上完成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感觉我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在导入部分,感觉太匆忙,如果能结合鼓的介绍,多介绍一下鼓的演奏方式与方法,包括鼓在很多场合的应用,结合图片展示给学生,加入鼓的分类、来源、有关鼓的音乐等介绍拓宽一下学生的知识面,也许就不会让人感觉匆匆了事了!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如果能引入龙腾虎跃的视频效果,学生更能感受到那种激情洋溢、欢天喜地的庆祝场面,但由于自己对于课件的制作还不是很精通,电脑无法播放我已经找到的视频文件,因此,让学生只是凭空去想象那种欢庆节日的场面,不够形象、生动,创设的情境也由于教师的引导语言不够形象生动,学生并未投入到乐曲中来,因此对乐曲的体会和理解也不够透彻深刻!
在乐曲欣赏部分,由于乐曲比较长,有7分多钟的时间,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虽然我也用了一些引导性语言,但我的引导性语言比较单一、缺乏美感,没能够让学生完全引入到乐曲的意境中,课堂气氛没能调动起来,没能让大家深刻的感受到音乐中的那种振奋人心的感觉,体现出我的引导性语言方面还很欠缺。
为了达到为主题音乐伴奏和模仿第二部分鼓的节奏的目标,设计的节奏练习一直贯穿这节课,有点太多,出现了4次节奏练习,在教课过程中,拍打节奏时出现的问题,解决的不够彻底。放在讲台上的鼓,也没能让学生充分的运用起来,如果在学会节奏的情况下,请学生上台和下面的学生互动起来,一起为乐曲主题伴奏或模仿鼓的节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效果会更好。更何况,打好节奏本身就是一种比较难的上课方式,很多老师都尽量避免用节奏来讲公开课,更何况我这次是赛课,因此,这种节奏的教学方式,需要我以后好好的进行研究探讨。
由于自己对本节课的时间把握不够好,节奏练习花费的.时间多,导致最后完整的欣赏乐曲都没有欣赏完,以至于拓展的部分就改成了将图片欣赏和完整的欣赏乐曲放在了一起,这样的效果不是很好,让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聆听音乐还是观看图片。因此只好用两课时来完成它,在下节课时再来把它完成的更加完美。
拓展部分,如果把用“龙”这个字进行成语接龙的方式,感受“龙腾虎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不但能学到音乐的知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整个课堂内容更加完整、完善,效果也许会更好。
整节课下来,可以看出,我的欣赏课的经验还不足,还需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加强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逐步加强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美妙音乐的课堂上活起来,让他们喜欢上欣赏课,爱上欣赏课。
龙腾虎跃音乐教案2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曲鼓乐《龙腾虎跃》。
师: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他作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
生:演示四种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
师:看来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
二、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回答问题。
师:你听到的鼓声是怎样的?
生:有慢速到快速。
三、欣赏第一部分。
师:作品很长,共有三个部分。我们先听第一部分,听听
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音乐。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
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欣赏第二部分。
分组学习鼓声的节奏。
欣赏第三部分。
师:这个部分中,我们又听到熟悉的旋律,你们知道这是前面的第几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
师:音乐的结尾节奏变的更加宽广,仿佛为人们描绘出更加美丽的前景,使人产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4)完整欣赏全曲。
四、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五、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教学随笔: 能用打击乐活拍手拍腿的方式为音乐伴奏。
龙腾虎跃音乐教案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执教的《龙腾虎跃》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教材上册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中的内容。《龙腾虎跃》是一首诠释中国民乐艺术精髓的敲击协奏曲。曾获二十世纪最受乐迷欢迎的中乐作品,被编入“世纪中乐名曲选”中。整首作品基调昂扬,振奋人心,激越的鼓声将人们带入欢天喜地的庆祝场面,鼓舞起人们奋发向上的冲天干劲。作品气势澎湃、激情洋溢,奏出了神州大地欣欣向荣、龙腾虎跃的一派繁荣景象,描绘出祖国日益强盛壮大的美好前景。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龙腾虎跃》,让学生在综合感受中国民族乐器及打击乐器鼓的丰富表现力的同时,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指导学生能够利用打击乐器为主旋律伴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乐曲题目中的“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体会更深层面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象法、情感体验法、音乐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比较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欢庆的氛围。从听音乐→唱(奏)旋律→想情景→抒感情→奏,再现音乐;从感知→深化→升华;脉络清析、条理清楚、环环相扣,还采用创设情境→成语接龙、兴趣导入→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得到结论的教学结构,运用从感性到理性的聆听、感受、分析等方法尽量让学生来体验音乐的意境,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主题伴奏,来感受欢天喜地的欢庆的场面,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冲劲。
四、学法指导。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乐曲、分析乐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对学习的内容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通过为主题旋律伴奏这个音乐实践活动,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进来,学生即动手又动脑,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能充分开发和
利用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来感受中国打击乐器中鼓的音乐特点,并感受鼓乐带来的激情洋溢的热闹场面。通过直观图象来了各种不同鼓的种类及民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的思考的:
(一)导入:
首先,以中国的“鼓”作为切入点,出示实物——堂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结构的构成等,让学生上来演示一下,并学习一个节奏,了解鼓的使用方法,以及鼓的用途、场合、作用,让学生了解鼓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为后面的节奏练习做好铺垫;结合图片简介李民雄在20xx年鼓乐节上的表现,他演奏的乐曲《龙腾虎跃》曾获二十世纪最受乐迷欢迎的中国音乐作品,被编入“世纪中乐名曲选”,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李民雄,并直接引出课题《龙腾虎跃》。
(二)讲授新课:
1、简介作曲家、作品。
先让学生对作曲家李民雄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对他的音乐有个简单的认识,知道乐曲是以山西民间器乐曲牌《撩单子》的音调为主要素材进行改编创作的一首鼓乐曲,曾获二十世纪最受乐迷欢迎的中国音乐作品,被编入“世纪中乐名曲选”,是表现欢庆场面的乐曲,分为三部分。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简单了解乐曲的背景,能够让学生再进一步去感受乐曲。
2、分段欣赏、感受(由于乐曲7分多钟,比较长):
(1)欣赏引子、第一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聆听,比如:引子中,鼓声的速度有什么变化?你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学打鼓点节奏,变换速度打节奏,为后面解决为主题旋律伴奏的难点做铺垫。第一部分分为几段?每一段的速度、情绪、场面、乐器分别是什么?先分段聆听引子和第一部分3段旋律,再分段回答问题。让学生重点感受第一部分的乐曲情绪。
(2)学唱主题旋律。通过多媒体展示乐谱、教师范唱,让学生自己轻声随琴演唱乐谱主题,让学生找出乐谱中不易演唱的地方,单独挑出演唱。再通过聆听乐曲主题不同速度的演奏,让学生感受其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为进一步聆听、感受乐曲气氛做好铺垫。可跟着音乐演唱主题旋律。
(3)音乐实践活动。再次展示主题旋律,让学生为主题用人体乐器伴奏。由于学校乐器有限,采用学生用手来为主题旋律伴奏的方式来感受。首先教师用鼓带领学生演奏鼓谱节奏,让学生感受鼓是用节奏来表现音乐的;在训练成熟后,加快速度演奏,最后加入主题旋律来进行伴奏,引导学生找节奏与乐谱的结合点,巧妙的将主题与伴奏结合起来。让学生进步一感受鼓的作用。
(4)欣赏第二部分。通过用鼓为主题旋律伴奏从而引出鼓的其他演奏方法?请学生谈谈并讲明原因后,欣赏第二部分,通过鼓的不同奏法、强弱的不同感受乐曲中表现的场面、情绪如何?让学生感受鼓的独奏部分表达了怎样情感,并再次模仿鼓手的演奏,学打鼓点节奏,当一当小鼓手,进一步体验乐曲带来的激情洋溢、热血沸腾的热闹场景。
(5)欣赏第三部分。再次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对比这一部分与第一、第二部分有何异同?尾声部分情绪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乐曲在非常高涨、隆重的气氛下结束。乐曲气势澎湃、激情洋溢的旋律充分奏出了神州大地欣欣向荣、龙腾虎跃的一派繁荣景象,描绘出祖国日益强盛壮大的美好前景。
(6)初步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图片观赏拓展。
结合多媒体图片,请学生仔细聆听乐曲,感受整个乐曲表现了怎样的场面、情绪?乐曲中三部分的旋律、节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三部分用的乐器有何异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氛围,了解乐曲中音乐要素的构成。
3、知识拓展。
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乐曲,并结合多媒体各种不同民族的鼓乐、鼓舞,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感受不同民族不同的鼓种的构成及文化,感受中国打击乐器鼓文化悠久的历史。让学生加深对我国悠久的鼓文化历史的印象,让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一种自豪感。
4、总结:
结合鼓文化以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进行课堂小结,进一步让学生感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结合鼓乐,再次让学生欣赏一首有关鼓的乐曲《丰收锣鼓》,在强劲的鼓乐中,在欢乐的鼓声中结束这节课。
我想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以及鼓文化与龙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体会音乐是来自生活的,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音乐,把美妙的音乐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初步的设想,肯定还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