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英推行中式教学法

英推行中式教学法

发布时间: 2023-06-14 11:02:50

『壹』 初中英语写作课的讲法

自从接触英语开始,我们的目的就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写作,因此能写一篇好的英语作文事教学大纲对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写作技巧呢。我认为一堂写作课,可以按照以下三个阶段去进行准备:(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分析、掌握材料,形成写作提纲。具体内容包括:阅读、分析有关材料;交流观点;圈定要点;拟出写作提纲。笔者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是采用下列方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首先,教给他们如何扩大词汇量和英语惯用法;其次,教他们掌握英语基本句型,尤其是动词句型;接着,教他们动笔前如何分析材料、审题;再次,教他们利用已知的知识背景,用不同的词和结构表达思想;然后,教他们如何评品一篇作文和教他们阅读时记笔记。上述每一件事都是由学生完成的,能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决定学生该干什么,指导学生如何干,纠正学生的错误。(二)写作阶段写作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文字写作实践。这一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拟草稿;自检错误;推敲文字然后初步定稿。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力戒“速胜论”。在英语教科书中,写作是按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来练习的。因此,教师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的技能,逐级提升英语写作水平。写作阶段的顺序一般是这样设计的。 .控制写作(controlled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活动,自由写作的机会较少。应提倡模仿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所写的东西。例如,可以让学生按不同体裁和主题整理一些范文,看他们如何组织写作,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子,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语句排序、填空练习或解答问题,用适当的词句把这些答案重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引导写作(guided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有一些创作自由,但教师还应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议定若干写作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文。近年来,高考中的“看图作文”类型的“写作”考题实际上即属于引导写作的范畴。 .自由写作(free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写作,他们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主题。最好的法是要求学生每天用英语记日记、写信等,他们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也可每天定一个统一的题目(如myfavorite等),让学生写。需要说明的是,开展这种活动最好要求学生有一个专门的自由写作本子,定期上交教师批改。这样写过后,学生可对照检查自己前边的写作,看自己取得了多大的进步。(三)修改阶段修改阶段是反馈机制下的一个开放性过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信息互动,使学生的作文逐步完善。具体包括:学生自改、互改;教师面批或全批;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编写的《错误集》,然后对文章进行多层面的修改。学生的英语写作应有教师的审阅和评价。看拼写和语法结构;看表达的思想及表达方式;看对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有新意,文章是否切中题目,等等。俗话说:“文章不怕千遍改。”修改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求学生的基本修改有四项:一是检查体裁,看文章的格式布局、开头和结尾用语是否正确;二是检查要点是否齐全,字数是否符合要求;三是检查语法是否有错误,可建议学生写作时参考教科书或一些有关语法资料,或者向他人求教;四是检查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及词形变化是否正确,行文是否流畅,语言是否丰富,对于文章的评判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推荐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当面批改。因为面批更能体现因材施教;面批能培养师生感情,树立学生自信而且面批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上见效特别快。作文经教师审阅后,学生还要继续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练习的机会就多,而且每循环一次就是一次提高,一次升华。这种方法,比不断地让学生写新文章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贰』 中西教育有差异吗

在许多人看来,中西教育之间是有差异的,不但有差异,而且差异很大,不但差异很大,而且西方教育要比中国教育好。这个西方,主要指的是美国和英国。于是,近年来漂洋过海远赴异乡寻求“好的教育”的孩子如过江之鲫。有条件的要出国,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出国。过去家长的问题是,我的孩子要不要出国?现在家长的问题是,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走合适?这些家长唯一没有思考的问题是,到了美国和英国,就能够得到他(她)们所希望的“好的教育”吗?
近年来,一些旅居国外的人士根据体验和经历,对中西教育差异进行了比较。这些比较一方面丰富了我们对于教育的认知和理解,但另一方面,模式化、概念化和抽象化的二元对立也损害了我们对于教育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概括说来,比较常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在教育目标上,西方教育是公民教育,中国教育是应试教育;在教育理念上,西方教育强调自由,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中国教育强调纪律和秩序,泯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在教学方式上,西方教育是温和的启发诱导式教育,中国是严厉的填鸭灌输式教育;以及,西方教育是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国教育是虎妈狼爸式的高压,等等。
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的“脸谱化”比较在去年夏天那部很火很火的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教育》中达到了高潮。在那部纪录片中,中式教育被塑造成一副僵化、刻板、严厉的“狰狞面目”,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最后的考试较量中,它竟然战胜了英国人引以为豪的英式教育,并由此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关于中西教育比较的讨论。令我困惑的是,尽管讨论铺天盖地,但几乎很少有人去质疑这部纪录片的真实性。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纪录片是假的;我的意思是说,纪录片是真的,但纪录片所展现的问题可能是假的。当初,第一次看片子时我就产生了一丝疑惑,中英课堂之间的差异有那么大吗?纪录片里所展示的所谓“中式课堂”,看上去更像是按照一个事先写好的剧本导演出来的。事实证实了我的猜测。五位中国教师中的三位,目前都在英国工作和生活,而那位被认为是最“中国化”的严厉老师,实际上从1997年起就定居英国了。他(她)们真的了解今天中国课堂里所发生的事情吗?另一个被披露出来的事实是,在拍摄过程中,当中国教师试图根据真实情况做出调整时,却被导演组要求必须按照事先确定好的模式去呈现所谓的“中式教育”。也就是说,“面目狰狞”的“中式教育”很可能是BBC纪录片导演组想像出来的产物,未必符合今天的中国教育现实。事实上,它只想实现一个戏剧性的传播效果:一个不被认可的中式教育模式最后战胜了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英式教育模式。这个“不可思议”的结果也许早在开机拍摄之前就被预设好了。那些呈现了“中式课堂”的中国教师,不过是BBC招募的演员罢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真实记录”中英教育差异并引发巨大关注的纪录片甚至招致了英国本土人士的不满。从某种意义上说,BBC纪录片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目标,却并没有同样成功地帮助我们增进对教育的理解。
我的观点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乃至气候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中西教育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现象上的差异,但是从“好的教育”出发,事实上二者之间并无本质差别,至少差别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
在开始下面的讨论之前,我想严肃指出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中式教育,并不只意味着当下中国的教育,而是包含了自孔子以降中国数千年来的教育理想、教育传统和教育精神。我们之所以对当下中国教育产生诸多不满和批评,并不一定说明中式教育本身存在多么严重的问题,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现在背离甚至丢弃了古代中国教育先贤的优良传统。解决当代中国的教育问题,不仅仅需要眼睛向外,学习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更需要的是眼睛向内,从古代中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论语》是人类的教育圣经,那才是中国人取之不竭的思想宝藏。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那些“脸谱化”的中西教育比较所存在的问题。比如,西方强调价值观教育是事实,今天中国缺失价值观教育也是事实,但在我们的老祖宗那里,价值观教育却始终是教育的核心。这个价值观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孔子的最高教育理想是“仁”。“仁”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109次。什么是“仁”?子曰:“爱人”。孟子也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的教育理念,不仅与西方最有影响的柏拉图的“哲学王”教育思想、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不谋而合,而且要远比后者更为丰富和超越。
在古代中国,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道德,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当实践了孝悌信爱仁等一系列道德目标之后,还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去学习文化知识。《大学》则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韩愈的教育世界里,“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授业”则在其次,先后顺序十分清晰。
20世纪以来,痛感于专业化教育所带来的狭隘和封闭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局限性,西方顶尖大学纷纷进行了以通识教育为标志的本科教育改革,中国大学目前也加入了这一行列。通识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克服高等教育中日趋严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倾向,凝聚社会的共识,培养出一个对于自身、对于自身在社会和宇宙中的位置都有着全面理解的完整的人。这样的思想其实早就存在于孔子的教育实践之中,而且境界要更为高远。因为西方教育只意识到了“通识”的价值,而孔子则强调的是更高层次的“通德”,“通识”尚在其次。道义要远重于职业。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分列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其中,德行为最高科,言语次之,政事又次之,文学(即知识)在最末。德行科的代表人物颜渊——也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使学了满身本领,倘若违离于道,则宁可藏而不用。位列文学科的子夏也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技巧虽然重要,但恐怕会妨碍远大事业,所以君子不去从事它。最极端的例子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那简直是怒不可遏,直接咒骂樊迟是小人了。“小人”是孔子最严厉的批评,比起批评大白天睡觉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要严重多了。这种“重道轻术”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古代中国,技巧被称为“奇技淫巧”,那是连青楼女子都不屑为之的末技,为什么今天反而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了呢?
今天,人们在批评中国教育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往往非常推崇西方教育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尊重与培养。殊不知,尊重学生个性恰恰是古代中国教育思想的精华。孔子对中国教育所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因材施教”的伟大思想。子路和冉有问的是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孔子的回答截然相反,完全根据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2000多年前就能实现的教育理想,今天反而做不到了呢?手里捧着老祖宗的金饭碗,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去西方寻求教育的真经呢?
今天,人们在批评中式教育强调统一标准答案的同时,往往非常推崇西方教育的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其实,即使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也从来没有提供统一的答案。这样的例子在《论语》中比比皆是。比如,同样一个“仁”的问题,子张、樊迟、宰我、子贡、颜渊、仲弓和司马牛问过,孔子的答案都不一样。其中,子张问过两遍,樊迟问过三遍。关于问政,子贡、齐景公、子张、季康子、子路、仲弓、叶公和子夏问过,孔子的答案也不相同。类似的例子还有“孝”、“君子”,等等。为什么我们现在反而一定要强调统一标准答案了呢?实际上,强调统一标准答案恰恰是西方“标准化考试”的结果。特别是在推行大规模机考之后,只有采用唯一答案才能被电脑快速识别——这恰恰是人被机器奴役的一个明证。标准化考试在为西方大学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入学依据的同时,也受到西方教育界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并由此导致顶尖大学的招生录取不依赖于标准化考试的分数而代之以对学生的整体性评价。那些在西方教育界也未必形成共识的“标准”,我们为什么反而还要奉为圭臬呢?
今天,人们往往推崇西方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重视,尤其是一些在中国好像什么都不行的熊孩子,一旦到了美国,马上就变成了优秀人才;不像中国的中学,只盯着那几个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尖子生,其他学生全是“陪读”。这的确是事实。然而,古代中国的教育不是这样的。孔子说,“有教无类”;又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主动地给我点见面薄礼,我没有不尽力教的。为什么我们今天反而要把学生按照考试成绩高低分为三六九等了呢?
今天,人们往往十分推崇西方的诱导式教学,批评中国的填鸭式和满堂灌。其实,诱导式教学法虽然源自苏格拉底,但在西方教育界的大规模流行不过是二战之后的事情,而且目前对此仍然存在颇多争议。至少在美国,特别是在殖民地时期建立的以培养牧师为目标的学校里,教学方式是不折不扣的填鸭式。不管理解与否,学生必须死记硬背大段的圣经和拉丁文文献,并以此通过考试。在哈佛建校后的头两个世纪里,学生每天都要背诵规定的学习内容。这甚至引发了1834年持续一周的骚乱,并导致几乎所有的二年级学生被开除。而恰恰在古代中国,教学反而是诱导式的。孔子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用自己的志向、学问、行为举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所以颜渊才会由衷地慨叹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今天,人们在批评中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对学校管得过多过死的同时,往往拿几乎什么都不管的美国教育部做对比。其实,老子早就说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教育之道在无为,“自化”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他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不能翻来覆去,多事琐碎。对于今天我们层出不穷像“翻烙饼”一样的教育改革措施而言,这难道不是当头棒喝吗?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西教育到底有哪些差别,更重要的是要问为什么我们现在丢弃了古代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不在于我们到底要向西方学习哪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在于如何挖掘古代中国的教育智慧并进行创造性转化。西方教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从“他者”的角度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问题,但教育的“真经”其实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教育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也不只是训练技能,甚至不完全是培养能力。归根到底,教育和文化紧密相连,要使学生更加成熟,更富于智慧,帮助他(她)们建立起文化归属和文化认同。教育要让人认识到,你是谁,你身在何处,你的根在哪里。恰恰在这一点上,把孩子早早送出国,他(她)们会迷失自己的文化之根。那些现在一窝蜂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迟早有一天会后悔。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但他(她)已经不再属于你,不再属于中国,甚至也不属于他(她)所在的地方。操着满口流利的英语,拥有超凡出众的能力,也许还能在跨国大公司中获得显赫的地位,但他(她)却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也不知道他(她)是谁。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这样的痛苦和打击是毁灭性的。
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国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使命:如何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承担起教育的本土责任?让我们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每天可以见到爸爸妈妈,遵循自己的天性健康快乐地生长,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一天天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负责任的公民。这是我的梦想。我相信,在每一位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这个梦想一定会早日实现。

『叁』 急急急!!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

文学最好写的
文学类

文学批评方法之我见

解读布莱克诗篇《老虎》的象征意义

弥尔顿创作目的和结果的矛盾之我见

华滋华斯诗歌的自然观

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

由《云雀颂》看雪莱的诗歌创作观

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狄金森诗歌的现实意义

论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异同

解读《麦克白》的创作意义

由海明威的《杀人者》理解客观叙述法

解读福克纳的《干燥七月》

中外文学作品比较

不同英语文作品比较

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分析

英文作品的社会意义

英文作品的文体风格

语言与语言学类

从历史文化的发展看某个英语词或短语的语义演变

英诗中常用的修辞

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

委婉语种

英语中的缩略语

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英语新词新意探究

美国英语的特色

如何正确把握英语定语从句(或其他各种从句或语法形式)在句子中的确切含义

Fuzzy Words and Their Use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Ambiguity and Puns in English

Some basic consideration of style

English by Newspaper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s: a Preliminary Textual Analysis

Thematic Network and Text Types

An Inquiry into Speech Act Theory

On Lexical Cohesion in Expository Writing

The Inferenc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s

Context and Mea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hesion in Texts

语言教学类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的适应性研究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高中阅读教学

初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初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与高中英语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怎样教授中学英语词汇

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系

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主要障碍

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的关系

通过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如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英文报刊的好处

如何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

如何对付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

如何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

提高阅读能力和提高英语听力的关系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关系

通过英语阅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构成成分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焦虑及解决策略

简笔画-英语教学中简单高效的教学手段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

电子辞典与英语教学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母语迁移在基础教育各阶段中的作用

提高大班课堂教学的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研究

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少儿英语教学

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教学行为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实施成功教育减少两极分化

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研究

中学英语听力训练最佳方案

原版电影与英语学习

中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疯狂英语》(或各种教学方式)的利与弊

张思中教学法实践调查报告

如何杜绝中式英语

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网络时代如何学好英语

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

上下文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家庭教师在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利弊

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中学英语课堂上的Daily Report

中外教师解释课文方法比较

中外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比较

中外教师课堂鼓励性用语比较

中外教师对学生总体要求之比较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中的诸问题

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方式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法原则

The Instructive Meaning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edagogic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uthenticity in Teaching Materials

Micro-teaching and Student Teacher Training

How to Evaluate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 A Case Study

English Test Design

The Interference of Native Language in English Writing or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English Teaching

翻译类

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语习语翻译

翻译与语境

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语篇体裁与翻译策略

汉语四字词语的翻译

数字的翻译

翻译中的语序转换

谈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谈合同(或其他各种类型文本)的翻译

英语否定句的翻译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英译

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Importance of Meaning Group in Translation

『肆』 如何看待 BBC 纪录片「中式学校」 里中国班赢了

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中国的高考(基础教育)是和大学教育脱节的,然而这个问题又是无解的。后来他详细地解释了这个说法,我简述如下:1、高考的实质是套用标准化的答题模型。这位老师本人是高考历史命题人,他说他出过的高考题基本上都遵循一个基本的逻辑模型,从原因推导出结果,语言上很少有晦涩的地方(近年来则向学术语言倾斜),逻辑思考的过程也很清楚。只要学生掌握了题目中包含的大纲知识点就能做对。也就是说,他认为高考不仅是考历史,也要考逻辑,是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的结合体。2、目前的大学教育正在向博雅教育和科研转型,要逐渐的和曾经的工程师教育划清界限。放到实际情况中就是:淡化新生专业区别,加强通识教育,强化高等基础教育等。3、中国的十二年基础教育制本身是固结的,很少有实质性的变动,其实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以前的苏式工程师教育准备的,但由于大学教育的博雅化和大学职能向研究型转变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以至于现在大学的改革进退维谷:你要博雅,但是学生的基础教育跟不上;你要工程师,就不适合向研究型的转变了。所以,要改变的是基础教育。4、他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通识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教师的水平问题。现在普通公立学校教师收入低,导致好老师不愿意去,好学校的同学现在已经大杀全场虐翻四方,如果推行通识教育肯定会加剧不公平。目前的中国还没有发展到容许阶级固化的程度(即穷人还太穷)。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教师收入低→好学校虐翻→阶级固化加剧→贫富差距更大(好学校更好差学校更差)。所以基础教育又不能变。5、所以基础教育不能变,高等教育也不能变,只能保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脱节的现状。6、他只好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来改变现实:在高考题中强调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剩下的都是些政治不正确的话,就不转述了,以免为他带来麻烦。

『伍』 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区别有哪些

首先,中英两国国情不一样,导致中英教育存在很多差异:
1、学制差异
英国满3个月的孩子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小学5年,中学3年,高中4年,大学三年,研究生1-2年,博士3-5年。
2、教育目标不一样
英国坚持的是精英教育,教育会分层;而中国坚持的是大众教育,并没有光明正大的将教育分层。
3、教育的方法
英国人坚持快乐教育和精英教育;而中国推行的是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的教育方式。
其实,无论是中国教育还是英国教育,都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不足,相对于中国教育,英国教育的优势体现在:
1、职业导向性更强,学生不会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有老师(也有专门的机构)会根据学生的目标,给他们合理的职业规划建议;
2、在教学内容上,更加重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考试内容上,更加重视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大学升学体系中,不再把成绩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会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热点内容
服装表演教师招聘 发布:2025-01-09 22:36:12 浏览:152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发布:2025-01-09 21:46:26 浏览:607
蝶泳视频教学欣赏 发布:2025-01-09 21:45:21 浏览:344
教学课件网 发布:2025-01-09 20:56:13 浏览:583
双十家访 发布:2025-01-09 19:49:51 浏览:681
月子中心要多少钱 发布:2025-01-09 19:32:50 浏览:842
天体演化学 发布:2025-01-09 18:53:36 浏览:140
教师包臀裙系列 发布:2025-01-09 15:33:32 浏览:220
浮躁的近义词是什么 发布:2025-01-09 15:18:56 浏览:274
方法英语单词 发布:2025-01-09 14:57:32 浏览: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