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张东武新架二路教学

张东武新架二路教学

发布时间: 2023-09-22 04:28:41

⑴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教学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流派,文化内涵丰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教学。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教学

1.心静用意身正体松

思想安静集中,始终用意引导动作。保持身躯正直,头顶百会穴至裆中会阴穴上下对拉成一条垂直线。用意引导放松全身内外器官、肌肉、关节。即使负担体重的膝关节也要紧中有舒松的感觉。有人说太极拳是意识体操、放松功,有一定道理。

2.开合虚实呼吸自然

在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炮锤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呼吸,因为不管什么运动,呼吸能与动作结合到一起才能达到最好的健身效果。太极拳中更是重视呼吸与动作自然地结合到一起,使得整体动作的开合虚实也能够相应的保持自然,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轻灵沉着中气贯足

能松则轻,能轻则灵,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摩荡,即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中气亦称元气、内气,中气贯足,方能柔中寓刚,刚中有柔。

4.缠绕运动舒畅经络

经络发源于脏腑,布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产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缠丝劲的练法是畅通经络之最有效方法。

内气随呼气而发自丹田,两腰隙(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转,布于周身,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而达于四梢(手足尖端),内气随吸气而复归于丹田。古典太极拳论早已发其幽微。

5.眼神领先耳听身后

眼睛要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不管是对你动作的控制,还是对于整个场面的控制,都需要眼先到。同时要注意目光还要尽量跟随你的动作走向。另外对于耳部,则应该达到补充眼部不及的作用,以听力来关注眼所不及的位置的状况。

6.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以腰为轴,上部动而下部随之,下部动而上部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步到、身到、手到,是谓“上下相随”。

至于“内外相合”,初练时先注意外形合乎要求,成熟后再以外导内,逐渐转为由内及外,“内动导外形,外形合内动”“内不动,外不发”。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外动,逐渐做到一动内外俱动、“形神合一”。

7.着着贯串势势相承

每一拳势一般都包括有多种着法,造拳者就其中主要着法,像其形,会其意,以定势名。

如“懒扎衣”(明代人长服束腰,当交手时,左手撩衣塞于身后腰带,右拳横举右侧,左足尖向左前成丁字步,眼视左前,艺高胆大,藐视对手,随意撩衣,以便动步出腿,故定势名为“懒扎衣”),“懒扎衣出门架子”,在拳套中作为第一式。

每一式既有多种着法,也各有其技击作用,并又连环套似的编成套路,因此要着与着之间贯串起来,不使有断续、生硬之处。

两人交手,各立一势,俟机而进,如不可诱,或不利于己,即可移步换形,另立一势,但变换动作,仍需按照着法(技击作用)承接,这是古代武术家编拳的原则之一。

练太极拳明白着与势之区别与作用后,其行气运劲便有着落。每一拳势,各有其起、承、转、合。发势为起,接榫为承,变换为转,成势为合。合者,合其全体之神,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后,自然相合。

势与势之间,似停非停之际,内劲渐渐贯足,精神团聚,下势之机势自生。练习日久,逐渐做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一气贯串”“一气呵成”。

8.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虚领顶劲是头顶百会穴(在两头角中间)轻轻向上顶起,似有绳索上悬,提起精神,便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机能的活动,高度发挥人体平衡的控制作用。

气沉丹田是当鼻或鼻、口同时呼气时,聚于胃部之内气下行至片田(脐下小腹);吸气时丹田之内气上行聚于胃部。

也叫做“提顶”“吊裆”,是太极拳锻炼中通任、督,练带、冲(任脉、督脉、带脉、冲脉)的内壮方法,为保健、强身、延年之法,也是提高抗击能力和增强爆发力的基本方法。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对拉,使身体正直,是老年人预防驼背、弓腰的运动方法。

气沉丹田,使重心下降,腿劲稳固,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加大爆发力。

9.含(涵)胸拔背尾闾正中

含胸拔背一直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在练习基础太极拳时应该就有所了解了。含胸拔背指的是你的背部要挺拔,但肌肉要放松,同时自然形成胸部松圆能够让内脏舒适的状态。保持含胸拔背对于太极拳技击很重要,能够使得你的动作更加自然圆活。

经络学说的督脉,下起骶骨尾部中央尾骨末端的长强穴,沿督脉上行至颈部背面的大椎穴,而腧穴也都在背部,腧穴是人身气血的总会,脏腑经气都由腧穴而相互贯通。

太极拳重视脊背的锻炼,“牵动往来气贴背”可以起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开通闭塞的作用,对机体消化机能、吸收机能和新陈代谢等都有良好作用。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为上下(百会穴与会阴穴)对拉拔长,含胸拔背与尾闾正中为督脉的大椎穴与长强穴的上下对拉拔长是太极拳“立身须中正安舒”“上下一线,中正不偏”的必要条件。

所谓“尾闾正中”的练法诀窍,就是尾闾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部),脊骨根并且要向前对准脸部中线至脐的一条垂直线,凡动作向何处转动,脊骨根便须直对何处,等于对动向起着舵的作用。

这样,在转动时也就能够处处保持“尾间正中”,身法也就始终能“中正不偏”。“尾闾正中”在推手时能加强合力作用,从而也加强爆发力的作用。

尾闾在生理上自然正中的,故在古拳谱上称作“尾闾正中神贯顶”,有些书上改作“尾间中正”是不符原意的。

10.沉肩垂肘塌腰落胯

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在沉肩下要求坠肘。沉肩坠肘能帮助“含胸拔背”的形成,如果耸肩抬肘,会破坏“含胸拔背”的姿势,也就不利于“气沉丹田”,因为只有“含胸拔背”,肌肉、肋骨的松沉,外向前合,才能做好“气沉丹田”。

沉肩坠肘时,要注意腋下留有余地,可容一个立拳,要“肘不贴肋”,使手臂有回旋余地,又要“肘不离肋”,使肘部勿距肋过远,失去自然保护肋部的作用。

每式定势时,肩与胯要垂直,两肩松沉并微向前合,有“含胸拔背”之意,两肩骨节似有一线贯通,互相呼应。这样,舒展中有团聚之意,加强了身躯和手臂的棚劲(似松非松,刚柔内含的富于弹性和韧性的拥劲)作用。

动作过程中不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肩与胯要上下相随,保持上下对准的垂直线。

腰,始终要松沉直竖,结实而又灵活,胯宜松开灵活,青少年练拳应胯与膝平齐,以加强桩步的稳固性。两胯根松开撑圆似半月形,膝关节始终曲而不直,在圆裆屈膝下,随势旋转起落,虚实互换,松紧交替。

成势时须塌腰落胯,以助内劲贯足于手足尖端。推手时腰裆的变换,为力点、角度、方向的潜移默化,“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关键。

“下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根基在两足之稳固灵活,而蓄发相变,虚实互换之关键在腰裆。古典拳论指出:“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11.源动腰脊劲贯四梢

腰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凡动作变化、重心调整、劲力推动到肢体各部位,腰都起着主要作用。人体206块骨头,都靠关节的连接来负担重量和进行活动,在肌肉、韧带的牵动下,腰脊一动而全身关节随之节节贯串地运动。

古典拳论说:“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指的是两肾,俗称“腰眼”。古人认为肾是体内气体的源头,因此说:“气由肾发。”

肾壮则精足、气充、神清、目明,所以古典拳论强调“刻刻留心在腰间”。腰问又为“丹田”“命门”所在,带脉、冲脉又为“丹田劲”运转时的劲力。在意识引导下,腰脊一转,丹田气缠绕运转而达于手足尖端。

轻轻运动,用意不用力,日久自然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触之则旋转自如,发之如雷震电闪。

任何拳种都很注重腰力的运用,腰力运用得当,可以加强发力的强度和速度,并使全身力量于一刹那间集中于一点。太极拳家曾说:“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摔跤法的诀窍,也强调“拧腰变脸”。

太极拳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源动腰脊,劲贯四梢的练法,对人体的神经、经络、肌肉、骨骼、循环、淋巴、呼吸、泌尿等系统,同时并练,是内外统一性、整体性的体育运动方法。

采用放松、柔缓的训练原则来作为治疗各种慢性病,几十年来的群众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趣味浓厚的运动方法。

12.弧形螺旋身弓劲箭

动作弧形螺旋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陈式太极拳称做缠丝劲。用缠丝劲练法行气运劲,功深者周身处处在弧形螺旋地往复转圈,触之则即化即打,周身如弓之引满,触之则发劲似放箭。

陈鑫说:“精炼已极,极小亦圈。”“陡然一转人不晓。”实际上都是动作弧形螺旋、“身似弓身劲是箭”的作用。

武禹襄氏得陈氏老架、小架之传,在总结太极拳行气运劲的技法时有句话,“往复须有折迭”,“折迭”就是缠丝劲转圈时“陡然一转”的技法。在摔跤中有“伸手见跤”的高级技术。

13.畅通经络兼练带冲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呼吸行气,通任、督,练带、冲,有助于内壮。但应先从姿势简单的静坐功或站桩功人手,只要顺其自然,容易产生内体感觉,逐渐体会内气的流转贯注、“腹内松静气腾然”的感觉。

拳势动作复杂,结合腹式逆呼吸还比较容易。若过早结合通任、督,练带、冲,特别在没有良师益友的指导下,自行摸索,极易练出偏差,欲益反损。因此,学此拳者,如欲结合通任、督,练带、冲,应先练习静坐功或站桩功。

14.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太极拳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的拳。凡是偏柔、偏刚的,都不能称做太极拳,因为太极的含意就是阴阳互变、刚柔摩荡的。用意指导动作,轻轻运动,使全身该放松处都能放松。

然后由松入柔,以意贯劲,视何手何足为主,内劲即缠绕流转贯注于主动之手足。贯劲仍须用意作想像,不可用力,不可练气使劲,用力和练气使劲,都失之于硬。

成势时微微贯劲于手足尖端,目的在于积累沉着松静的内劲,逐渐达到积柔成刚、刚柔相济阶段。

15.先慢后快快慢相间

太极拳举动轻缓的练法,是疗病保健的有效方法,动作轻缓有利于调整呼吸,使呼吸逐渐做到“悠、长、细、缓、匀”,也有利于自我检查放松程度、动作的正确性和内外的协调情况。

同时也是增强体质、提高武术技巧中快与重的特殊训练方法。轻是保证全身内外充分放松的必要措施,“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

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灵活,不灵活就动作不快,所以轻是求松,松是求快。慢是为了“运劲须无微不到”。

初练拳一开头就用快速用力练法,必然处处滑过,做不到处处都能恰到好处,轻松而又缓慢的练法,能逐步提高耐力,能逐渐产生一种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

等到轻缓有一定基础,再逐渐练快,快后复慢,既能慢到十分,又能快到十分。如此反复锻炼,始能快慢轻重,随心所欲。

陈式太极拳小家的概述

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讲究以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无圈为登峰造极。历史上陈式太极拳并无大、小架型之分,而是在训练方法上,师傅为了使徒弟尽快入门,把架型放大,让徒弟先从大圈、外圈入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徒弟掌握了画圈走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逐步由大圈过渡到小圈、外圈过渡到内圈,形成劲路沿躯干和四肢变化所传递的螺旋缠丝劲,达到外形上不见圈的高级境界。

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后人为了区分陈式太极拳的不同练习方法,拳术上出现了大架、小架(大圈、小圈)之称。大架拳手也要讲求将圈逐渐收小,小架训练也开始讲求将圈放大,两者的训练过程基本相同,因此有“大架不大,小架不小”之说。

陈式太极拳武术拳种今天流传于世的为主的有3个系列。我们叫做系列比较好,因为它们还不像其他种类的太极拳那样成其为分支拳种。大架新架,大架老架,小架3个系列。

拳理拳论都一致,理论上全都是陈家沟从陈王廷,陈长兴,陈有本,陈鑫一脉相承的。拳谱大致相同,差异极小。有书为证的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拳谱。拳谱上列了64个式子,实际的大架小架都是根据这些式子的组合。

⑵ 陈式太极拳的招式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第一式太极起势第三十八式掩手肱拳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十九式小擒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十式抱头推山第四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一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四十二式单鞭第六式金刚捣碓第四十三式前招第七式白鹅亮翅第四十四式后招第八式斜形第四十五式野马分鬃第九式搂膝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第十式拗步第四十七式单鞭第十一式斜形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第十二式搂膝第四十九式懒扎衣第十三式拗步第五十式六封四闭第十四式掩手肱拳第五十一式单鞭第十五式金刚捣碓第五十二式云手第十六式撇身捶第五十三式摆脚跌岔第十七式青龙出水第五十四式金鸡独立第十八式双推手第五十五式倒卷肱第十九式肘底看拳第五十六式白鹅亮翅第二十式倒卷肱第五十七式斜形第二十一式白鹅亮翅第五十八式闪通背第二十二式斜形第五十九式掩手肱拳第二十三式闪通背第六十式六封四闭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第六十一式单鞭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第六十二式云手第二十六式单鞭第六十三式高探马第二十七式云手第六十四式十字脚第二十八式高探马第六十五式指裆捶第二十九式右擦脚第六十六式猿猴探果第三十式左擦脚第六十七式单鞭第三十一式左蹬一跟第六十八式雀地龙第三十二式前趟拗步第六十九式上步七星第三十三式击地捶第七十式下步跨肱第三十四式踢二起第七十一式转身双摆莲第三十五式护心拳第七十二式当头炮第三十六式旋风脚第七十三式金刚捣碓第三十七式右蹬一跟第七十四式收势
陈式老架二路拳谱

第一式 预备式 第二式 金刚捣碓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护心拳第七式 斜行 第八式 回头金刚捣碓第九式 撇身拳 第十式 指裆第十一式 斩手 第十二式 翻花舞袖第十三式 掩手肱拳 第十四式 腰拦肘第十五式 大肱拳小肱拳 第十六式 玉女穿梭第十七式 倒骑龙 第十八式 掩手肱拳第十九式 裹鞭炮 第二十式 兽头式
第二十一式 披架子 第二十二式 翻花舞袖
第二十三式 掩手肱拳 第二十四式 伏虎第二十五式 抹眉肱 第二十六式 黄龙三搅水第二十七式 左冲 第二十八式 右冲第二十九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式 扫堂腿第三十一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二式 全炮捶第三十三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四式 捣叉捣叉第三十五式 左二肱右二肱 第三十六式 回头当门炮第三十七式 窝底大捉炮 第三十八式 腰拦肘第三十九式 顺拦肘 第四十式 窝底炮第四十一式 回头井栏直入 第四十二式 金刚捣碓第四十三式 收式

新架一路83式
第一式 预备式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第二金刚捣碓
第七式 白鹤亮翅 第八式 斜行拗步
第九式 初收 第十式 前蹚拗步
第十一式 第二斜行拗步 第十二式 再收
第十三式 前蹚拗步 第十四式 掩手肱捶
第十五式 第三金刚捣碓 第十六式 披身捶
第十七式 背折靠 第十八式 青龙出水
第十九式 双推手 第二十式 三换掌
第二十一式 肘底捶 第二十二式 倒卷肱第二十三式 退步压肘 第二十四式 中盘
第二十五式 白鹤亮翅 第二十六式 斜行拗步
第二十七式 闪通背 第二十八式 掩手肱捶
第二十九式 六封四闭 第三十式 单鞭
第三十一式 运手 第三十二式 高探马
第三十三式 右擦脚 第三十四式 左擦脚
第三十五式 蹬一根 第三十六式 前蹚拗步
第三十七式 击地捶 第三十八式 翻身二起脚
第三十九式 兽头势 第四十式 旋风脚
第四十一式 蹬一根 第四十二式 掩手肱捶
第四十三式 小擒打 第四十四式 抱头推山
第四十五式 三换掌 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闭
第四十七式 单鞭 第四十八式 前招
第四十九式 后招 第五十式 野马分鬃
第五十一式 六封四闭 第五十二式 单鞭第五十三式 双震脚 第五十四式 玉女穿梭
第五十五式 懒扎衣 第五十六式 六封四闭
第五十七式 单鞭 第五十八式 运手
第五十九式 摆脚跌叉 第六十式 左右金鸡独立
第六十一式 倒拳肱 第六十二式 退步夺肘
第六十三式 中盘 第六十四式 白鹤亮翅
第六十五式 斜行拗步 第六十六式 闪通背
第六十七式 掩手肱捶 第六十八式 六封四闭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七十式 运手
第七十一式 高探马 第七十二式 十字摆莲
第七十三式 指裆捶 第七十四式 白猿献果
第七十五式 六封四闭 第七十六式 单鞭
第七十七式 雀地龙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 转身双摆莲
第八十一式 当头炮 第八十二式 金刚捣碓
第八十三式 收势
新架二路71式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搬拦肘
第七式护心捶
第八式拗步斜行
第九式煞腰压肘拳
第十式井揽直入
第十一式风扫梅花
第十二式金刚捣碓
第十三式庇身捶
第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五式斩手
第十六式翻花舞袖
第十七式掩手肱拳
第十八式飞步拗鸾肘
第十九式运手
第二十式高探马
第二十一式运手
第二十二式高探马
第二十三式连珠炮(一)
第二十四式连珠炮(二)
第二十五式连珠炮(三)
第二十六式倒骑麟
第二十七式白蛇吐信(一)
第二十八式白蛇吐信(二)
第二十九式白蛇吐信(三)
第三十式 海底翻花
第三十一式掩手肱捶
第三十二式转身六合
第三十三式左裹鞭炮(一)
第三十四式左裹鞭炮(二)
第三十五式右裹鞭炮(一)
第三十六式右裹鞭炮(二)
第三十七式兽头式
第三十八式批架子
第三十九式翻花舞袖
第四十式掩手肱捶
第四十一式伏虎
第四十二式抹眉红
第四十三式右黄龙三搅水
第四十四式左黄龙三搅水
第四十五式左蹬一根
第四十六式右蹬一根
第四十七式海底翻花
第四十八式掩手肱捶
第四十九式扫蹚退(转胫)
第五十式 掩手肱捶
第五十一式左冲
第五十二式右冲
第五十三式倒插
第五十四式海底翻花
第五十五式掩手肱捶
第五十六式夺二肱(一)
第五十七式夺二肱(二)
第五十八式连环炮
第五十九式玉女穿梭
第六十式 四头当门炮
第六十一式玉女穿梭
第六十二式四头当门炮
第六十三式撇身锤
第六十四式拗鸾肘
第六十五式顺鸾肘
第六十六式穿心肘
第六十七式窝里炮
第六十八式井揽直入
第六十九式风扫梅花
第七十式 金刚捣碓
第七十一式收势
陈式太极剑49式动作名称
1、太极剑初势
2、朝阳剑
3、仙人指路
4、青龙出水
陈氏太极单剑
5、护膝剑
6、闭门势
7、青龙出水
8、翻身下劈剑
9、青龙转身
10、斜飞势
11、展翅点头
12、拨草寻蛇
13、金鸡独立
14、仙人指路
15、盖拦势
16、古树盘根
17、饿虎扑食
18、青龙摆尾
19、倒卷肱
20、野马跳涧
21、白蛇吐信
22、乌龙摆尾
23、钟馗仗剑
24、罗汉降龙
25、黑熊翻背
26、燕子啄泥
27、白蛇吐信
28、斜飞势
29、鹰熊斗智
30、燕子啄泥
31、摘星换斗
33、仙人指路
34、凤凰点头
35、燕子啄泥
36、白蛇吐信
37、斜飞势
38、左托千斤
39、右托千斤
40、燕子啄泥
41、白猿献果
42、落花势
43、上下斜刺
44、斜飞势
45、哪吒探海
46、怪莽翻身
47、韦陀献杵
48、磨盘剑
49、太极剑还原

⑶ 求陈氏新架一路、二路拳谱。。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又称炮捶,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精炼归纳编定而成。以采、肘、靠等手法为主,以朋、捋、挤、按为辅,具有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闭四封
5.单鞭
6.护心拳
7.斜形
8.回头金刚捣碓
9.撇身捶
10.指挡捶
11.斩手
12.翻花午袖
13.掩手肱拳
14.腰拦肘
15.大肱拳小肱拳
16.玉女穿梭
17.倒骑龙
18.掩手肱拳
19.里变里变
20.兽头式
21.披架子
22.翻花午袖
23.掩手肱拳
24.伏虎
25.抹眉肱
26.黄龙三搅水
27.左冲
28.右冲
29.掩手肱拳
30.扫堂腿
31.掩手肱拳
32.全炮捶
33.掩手肱拳
34.捣叉捣叉
35.左二肱右二肱
36.回头当门炮
37.窝底大捉炮
38.腰拦肘
39.顺拦肘
40.窝底炮
41.回头井拦直入
42.金刚捣碓
收式

⑷ 陈氏太极拳 24式各式名称

第一段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提膝推按
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劈架子
十八、翻花舞袖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第二段
二十二、云手(向右)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
第三段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 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
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 2、转身捋按 3、收脚摆掌 4、独立摆脚 5、震脚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独立 1、提膝穿掌 2、落脚踏按 3、擦脚摆掌 4、收脚收掌 5、提膝穿掌
第四段
三十八、倒卷肱 1、马步展臂 2、退步推掌 3、退步推掌
三十九、退步压肘 1、转身旋掌 2、转体摆掌 3、退步横击
四十、 擦脚 1、转身右捋 2、歇步叠臂 3、分脚拍掌
四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 2、撩拳揣脚
四十二、海底翻花 1、屈膝旋臂 2、提膝翻臂
四十三、击地捶 1、落脚落拳 2、提脚举拳 3、弓步举拳
四十四、翻身二起 1、翻转举拳 2、腾起拍脚
四十五、双震脚 1、落脚分展 2、屈蹲按掌 3、落踏按掌
四十六、蹬脚
四十七、玉女穿梭 1、落脚穿掌 2、腾插架推
四十八、顺鸾肘 1、擦脚合臂 2、马步顶肘
四十九、裹鞭炮 1、跳转绕臂 2、马步分击
五十、 雀地龙
五十一、上步七星 1、弓步穿拳 2、虚步架拳 3、旋腕外撑 4、变拳翻转
五十二、退步跨虎 1、撤步分掌 2、丁步举掌
五十三、转身摆莲 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掌 3、落脚摆掌 4、独立拍脚
五十四、当头炮 1、落脚推掌 2、转身收拳 3、转体棚击
五十五、左金刚捣碓 1、变掌平捋 2、虚步撩掌 3、震脚砸拳
五十六、收式

.预备式 23.扇通臂 45.如封似闭 67.上步搬揽捶
2.起势 24.撇身捶 46.十字手 68.上步揽雀尾
3.揽雀尾 25.进步搬揽捶 47.抱虎归山 69.单鞭
4.单鞭 26.揽雀尾 48.斜单鞭 70.云手
5.提手上势 27.单鞭 49.野马分鬃 71.单鞭
6.白鹤亮翅 28.云手 50.揽雀尾 72.高探马带穿掌
7.左搂膝拗步 29.单鞭 51.单鞭 73.十字腿
8.手挥琵琶 30.高探马 52.左右玉女穿梭 74.进步指裆捶
9.左右搂膝拗步 31.左右分脚 53.上步揽雀尾 75.上步揽雀尾
10.手挥琵琶 32.转身蹬脚 54.单鞭 76.单鞭
11.左搂膝拗步 33.左右搂膝拗步 55.云手 77.下势
12.进步搬拦捶 34.进步栽捶 56.单鞭 78.上步七星
13.如封似闭 35.翻身撇身捶 57.下势 79.退步跨虎
14.十字手 36.进步搬拦捶 58.金鸡独立 80.转身摆莲
15.抱虎归山 37.右蹬脚 59.左右倒辇猴 81.弯弓射虎
16.肘底看捶 38.左打虎式 60.斜飞式 82.上步搬揽捶
17.左右倒辇猴 39.右打虎式 61.提手上势 83.如封似闭
18.斜飞式 40.回身右蹬脚 62.白鹤亮翅 84.十字手
19.提手上势 41.双峰贯耳 63.左搂膝拗步 85.收势
20.白鹤亮翅 42.左蹬脚 64.海底针
21.左搂膝拗步 43.转身右蹬脚 65.扇通臂
22.海底针 44.上步搬揽捶 66.转身白蛇吐信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来源:陈正雷太极网
第一式 太极起势 第三十八式 掩手肱拳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十九式 小擒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十式 抱头推山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四十一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四十二式 单鞭
第六式 金刚捣碓 第四十三式 前招
第七式 白鹅亮翅 第四十四式 后招
第八式 斜行 第四十五式 野马分鬃
第九式 搂膝 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闭
第十式 拗步 第四十七式 单鞭
第十一式 斜形 第四十八式 玉女穿梭
第十二式 搂膝 第四十九式 懒扎衣
第十三式 拗步 第五十式 六封四闭
第十四式 掩手肱拳 第五十一式 单鞭
第十五式 金刚捣碓 第五十二式 云手
第十六式 撇身捶 第五十三式 摆脚跌岔
第十七式 青龙出水 第五十四式 金鸡独立
第十八式 双推手 第五十五式 倒卷肱
第十九式 肘底看拳 第五十六式 白鹅亮翅
第二十式 倒卷肱 第五十七式 斜形第
第二十一式 白鹅亮翅 五十八式 闪通背
第二十二式 斜形 第五十九式 掩手肱拳
第二十三式 闪通背 第六十式 六封四闭
第二十四式 掩手肱拳 第六十一式 单鞭
第二十五式 六封四闭 第六十二式 云手
第二十六式 单鞭 第六十三式 高探马
第二十七式 云手 第六十四式 十字脚
第二十八式 高探马 第六十五式 指裆捶
第二十九式 右擦脚 第六十六式 猿猴献果
第三十式 左擦脚 第六十七式 单鞭
第三十一式 左蹬一跟 第六十八式 雀地龙
第三十二式 前趟拗步 第六十九式 上步七星
第三十三式 击地捶 第七十一式 转身双摆莲
第三十四式 踢二起 第七十式 下步跨肱
第三十五式 护心拳 第七十二式 当头炮
第三十六式 旋风脚 第七十三式 金刚捣碓
第三十七式 右蹬一跟 第七十四式 收势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

第一式 太极起势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跃步护心拳
第七式 进步斜行 第八式 回头金刚捣碓
第九式 撇身拳 第十式 指裆
第十一式 斩手 第十二式 翻花舞袖
第十三式 掩手肱拳 第十四式 转身腰拦肘
第十五式 大肱拳小肱拳 第十六式 玉女穿梭
第十七式 倒骑龙 第十八式 掩手肱拳
第十九式 裹鞭裹鞭 第二十式 兽头势
第二十一式 披架子 第二十二式 掩手肱拳
第二十三式 伏虎 第二十四式 抹眉肱
第二十五式 黄龙三搅水 第二十六式 左冲右冲
第二十七式 掩手肱拳 第二十八式 扫堂腿
第二十九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式 全炮捶
第三十一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二式 捣叉捣叉
第三十三式 左二肱右二肱 第三十四式 回头当门炮
第三十五式 变势大捉炮 第三十六式 腰拦肘
第三十七式 顺拦肘 第三十八式 窝底炮
第三十九式 回头井栏直入 第四十式 金刚捣碓
第四十一式 收势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
第一式 预备势 第四十三式 抱头推山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四十四式 三换掌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十五式 六封四闭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四十六式 单鞭
第五式 单鞭 第四十七式 前招
第六式 第二金刚捣碓 第四十八式 后招
第七式 白鹤亮翅 第四十九式 野马分鬃
第八式 斜行拗步 第五十式 大六封四闭
第九式 初收 第五十一式 单鞭
第十式 前蹚拗步 第五十二式 双震脚
第十一式 第二斜行拗步 第五十三式 玉女穿梭
第十二式 再收 第五十四式 懒扎衣
第十三式 前蹚拗步 第五十五式 六封四闭
第十四式 掩手肱捶 第五十六式 单鞭
第十五式 第三金刚捣碓 第五十七式 云手
第十六式 撇身捶 第五十八式 双摆脚
第十七式 青龙出水 第五十九式 跌岔
第十八式 双推手 第六十式 金鸡独立
第十九式 三换掌 第六十一式 倒卷肱
第二十式 肘底看捶 第六十二式 退步压肘
第二十一式 倒卷肱 第六十三式 中盘
第二十二式 退步压肘 第六十四式 白鹤亮翅
第二十三式 中盘 第六十五式 斜行拗步
第二十四式 白鹤亮翅 第六十六式 闪通背
第二十五式 斜行拗步 第六十七式 掩手肱捶
第二十六式 闪通背 第六十八式 大六封四闭
第二十七式 掩手肱捶 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二十八式 大六封四闭 第七十式 云手
第二十九式 单鞭 第七十一式 高探马
第三十式 云手 第七十二式 十字单摆脚
第三十一式 高探马 第七十三式 指裆捶
第三十二式 右擦脚 第七十四式 白猿探果
第三十三式 左擦脚 第七十五式 小六封四闭
第三十四式 转身左蹬一跟 第七十六式 单鞭
第三十五式 前蹚拗步 第七十七式 铺地锦
第三十六式 击地捶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第三十七式 二起脚(踢二起)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第三十八式 护心拳(兽头势) 第八十式 转身双摆莲
第三十九式 旋风脚 第八十一式 当头炮
第四十式 右蹬一跟 第八十二式 金刚捣碓
第四十一式 掩手肱捶 第八十三式 收势
第四十二式 小擒打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亦称炮捶。 新架二路拳动作比较复杂。套路中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主, "掤履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辅,刚中寓柔,力求坚刚,震脚发力,闪战 腾挪,窜蹦跳跃,松活弹抖,着重于弹性劲的练习。外形上显示疾刚跳 跃为主,缓柔沉稳为辅的特点。运劲方法要求以手邻身,配合灵活的步 法,以刚为主,刚柔相济,以内劲为统驭,内不动,外不发,一动全动 ,节节贯穿,完整一气。 学习新架二路拳,应在练好新架一路拳的基础上进行。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动作名称
第一式 预备势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搬拦肘
第七式 护心捶 第八式 拗步斜行
第九式 煞腰压肘拳 第十式 井拦直入
第十一式 风扫梅花 第十二式 金刚捣碓
第十三式 撇身捶 第十四式 斩手
第十五式 翻花舞袖 第十六式 掩手肱捶
第十七式 飞步腰拦肘 第十八式 云手(前三)
第十九式 云手(后三) 第二十式 高探马
第二十一式 连珠炮 第二十二式 倒骑麟
第二十三式 白蛇吐信 第二十四式 海底翻花
第二十五式 掩手肱捶 第二十六式 左裹鞭炮
第二十七式 右裹鞭炮 第二十八式 兽头势
第二十九式 劈架子 第三十式 翻花舞袖
第三十一式 掩手肱捶 第三十二式 伏虎
第三十三式 抹眉红 第三十四式 右黄龙三搅水
第三十五式 左黄龙三搅水 第三十六式 左蹬一跟
第三十七式 右蹬一跟 第三十八式 海底翻花
第三十九式 掩手肱捶 第四十式 扫膛腿
第四十一式 掩手肱捶 第四十二式 左冲
第四十三式 右冲 第四十四式 倒插
第四十五式 海底翻花 第四十六式 掩手肱捶
第四十七式 夺二肱 第四十八式 连环炮
第四十九式 玉女穿梭 第五十式 回头当门炮
第五十一式 玉女穿梭 第五十二式 回头当门炮
第五十三式 腰栏肘 第五十四式 顺拦肘
第五十五式 穿心肘 第五十六式 窝里炮
第五十七式 井拦直入 第五十八式 风扫梅花
第五十九式 金刚捣碓 第六十式 收势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第一段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提膝推按
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劈架子
十八、翻花舞袖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第二段
二十二、云手(向右)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
第三段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 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
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 2、转身捋按 3、收脚摆掌 4、独立摆脚 5、震脚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独立 1、提膝穿掌 2、落脚踏按 3、擦脚摆掌 4、收脚收掌 5、提膝穿掌
第四段
三十八、倒卷肱 1、马步展臂 2、退步推掌 3、退步推掌
三十九、退步压肘 1、转身旋掌 2、转体摆掌 3、退步横击
四十、 擦脚 1、转身右捋 2、歇步叠臂 3、分脚拍掌
四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 2、撩拳揣脚
四十二、海底翻花 1、屈膝旋臂 2、提膝翻臂
四十三、击地捶 1、落脚落拳 2、提脚举拳 3、弓步举拳
四十四、翻身二起 1、翻转举拳 2、腾起拍脚
四十五、双震脚 1、落脚分展 2、屈蹲按掌 3、落踏按掌
四十六、蹬脚
四十七、玉女穿梭 1、落脚穿掌 2、腾插架推
四十八、顺鸾肘 1、擦脚合臂 2、马步顶肘
四十九、裹鞭炮 1、跳转绕臂 2、马步分击
五十、 雀地龙
五十一、上步七星 1、弓步穿拳 2、虚步架拳 3、旋腕外撑 4、变拳翻转
五十二、退步跨虎 1、撤步分掌 2、丁步举掌
五十三、转身摆莲 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掌 3、落脚摆掌 4、独立拍脚
五十四、当头炮 1、落脚推掌 2、转身收拳 3、转体棚击
五十五、左金刚捣碓 1、变掌平捋 2、虚步撩掌 3、震脚砸拳
五十六、收式

视频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CC%AB%BC%AB%C8%AD&lm=1

热点内容
做最好的教师 发布:2025-01-08 18:13:28 浏览:457
南京教育装备 发布:2025-01-08 18:05:25 浏览:13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 发布:2025-01-08 17:55:59 浏览:346
完美的教学读后感 发布:2025-01-08 16:39:20 浏览:678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发布:2025-01-08 15:05:02 浏览:436
碰撞英语 发布:2025-01-08 14:50:03 浏览:627
化学与调味品 发布:2025-01-08 13:47:51 浏览:510
剑网3五毒怎么样 发布:2025-01-08 13:16:55 浏览:765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 发布:2025-01-08 13:09:02 浏览:921
创通教育 发布:2025-01-08 13:05:18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