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入门教学
Ⅰ 扬琴入门教程
1.起——即指起拍起奏时扬琴演奏者双手拿琴键作中幅度高度举键,向队员暗示准确起奏如同指挥者双手举起,向乐队员暗示“预备一一”(起)那样发出演奏准备的预令动作,然后右手举键,把键头举过头作有节奏感的起拍挥动,然后乐队开始起拍演奏。
2.承——在乐曲正常的演奏中,有关乐曲的强、弱、快、慢,扬琴演奏者在自己击弦幅度的大小、或击弦速度的快慢中,以琴键的动作起着领奏和统一节拍的作用。
3.转——当乐曲在演奏中遇到如渐慢、渐快、特强、特弱、延长、再起等大的乐曲转折起伏处时,扬琴演奏者手的动作要加大手势,动作的节奏感要明显,让全体乐队员能看着其手的动作来统一感情和强弱快慢的变化,以及延长再起等音乐上的转折起伏。
4.收——乐曲在结尾收拍时,如果是强音收拍,扬琴演奏者应以高振幅(即高抬琴键)、大手势来带领全体队员统一以强奏收拍;如果是弱音收拍,则应以低振幅、小手势来带领全体队员作统一的弱奏收拍。
Ⅱ 扬琴入门初学教程内容是什么
1、扬琴的基本竹法是两手轮流交替,传统竹法有“左竹法”和“右竹法”两种。五十年代未王沂甫先生总结出弹、轮、颤、滑、点、拔、揉、勾”扬琴八法。随着扬琴的发展,过去单一竹法已变成充分发挥两手主动性、灵活方便的混合竹法。
2、在继承传统、吸收、借鉴姊妹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技法特长的基础上,我国扬琴已自成一体,具有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七类:单音技术、双音、轮音、弹轮、分解和弦、两声部配置和色彩技巧。
3、其中单音技术和轮音系扬琴的基本核心技巧。单音似珠落玉盘,晶莹剔透,常用于装饰旋律,使之轻快活泼,华丽多彩;双音丰满有力,主要用于曲调需强奏的音上,以增强气势,烘托情绪;
4、琴音犹如涓涓细流,潺潺不止,常用于慢,中板歌唱性旋律,使之更加缠绵婉转;弹轮密集紧凑,多用于时值较短的音符,使之轻巧明快;分解和弦则宛如微波荡漾的湖面上闪烁的粼粼波光,常用于描绘秀丽的山河景色和大自然的迷人风光;两声部配置增强音响的立体感,使音乐形象的塑造更加鲜明丰满。
5、在各种色彩性技巧中,反笕和拔弦使旋律清新悠扬;吟音、勾揉使曲调深沉醇朴,清幽典雅;顿音似马蹄轻踏;泛音使意境深远,韵味无穷;滑拔模仿流水,浪花声,强如瀑布飞溅,波涛汹涌,弱似霏霏细雨中流淌的小溪。
6、鼓音、木音、摘音、才音、击板模拟打击乐音响,强如节日里鸣锣道鼓,弱似深山远寺和钟鼓楼里飘逸出的仙声雅乐;指套滑音既获琴瑟之韵,高雅清音,又可模仿莺啼燕转,瑟瑟风声和惊涛拍岸。惟妙惟肖,如诗如画。在乐曲中准确、洗练、灵活、巧妙运用扬琴的这些技法,能够增强演奏的艺术感染力。
Ⅲ 扬琴如何调音
扬琴如何调音
扬琴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种兼具打击乐器及弦乐器特点的乐器,普遍使用于民乐团。那么扬琴怎样调音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提供的扬琴调音的技巧方法,望大家能够喜欢。
扬琴调音
扬琴调音通过教学演出、艺术实践,笔者总结体会归纳的调音经验。扬琴简易实用调音法”,其分为四种:音位调音法;音区调音法;音位校正法;音位微调法。
1、音位调弦法
2、音区调弦法
3、八度校正法、超八度校正法
4、三音组校正法
5、小二度半音校正法
6、仪器校正法:音叉校正,校音管,电子仪表校正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也是世界性的乐器,它属打击弦鸣乐器类。属中国弹拨乐器类。扬琴是一种琴弦多,需要经常调音的乐器,因调音比较麻烦,并非易事。所以有“奏扬琴容易,调扬琴难”的说法。在发音原理上,扬琴是音板振动发音,这和钢琴一样。但在调音上却不一样,钢琴由钢琴调律师专人调音,而扬琴却和其它民族乐器一样,要凭听觉,演奏者自己调音。所以,有位专家说的好:“一个扬琴演奏家若不会调音,只能算是半个演奏家”。可见,扬琴调音之重要。扬琴如何调音,一直是困扰演奏者,令演奏者比较烦心的事,常常为此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还是调不好,达不到理想的高度和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扬琴调音已成为演奏者必须掌握和解决的头等大事,要把它作为学习扬琴专业的基本功来对待。
扬琴调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首先要弄清楚扬琴调音所使用的律制为“十二平均律”,应以国际音高A(440赫兹HZ)作为标准音,可以使用音叉、校音管扬琴电子调音器或手风琴、电子琴来调音。扬琴调音虽然复杂,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要依靠自己的听觉,经过实践锻炼,摸索体会,找出规律来解决。“扬琴简易实用调音法”,是笔者多年在教学、演奏、艺术实践中,总结体会,归纳的经验。“扬琴简易实用调音法”分为五种:1、音位调音法;2、音区调音法;3、音位校正法;4、音位微调法5、半音调弦。若能将这套调音方法用于调音,对于掌握扬琴听觉调音技术,提高调音方法,提高演奏者敏锐辩别音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很有效果的。(本文以中国扬琴体系401、402变音扬琴,以及笔者发明研制的中国音乐会半音大扬琴为例)
一、音位调音法,概而言之,就是把扬琴上的每个单个音,每个音位的琴弦,调成需要的一样的音高。用俗话说,也就是把音位上的每根琴弦调齐了,调准了。怎样来调音?采取什么方法、步骤?笔者认为,可使用拨、调、听三字调音法,可以用这三个字,来解决调音,用这三个字来说明调音的过程。
(一)、拨、调、听,三字调音法
“拨”就是左手持琴竹,用琴竹竹尾拨琴弦发音。“调”是右手拿调音搬手,套好指定琴弦弦轴,通过转动弦轴,来进行调音。“听”是调音者用耳朵来听,在左手拨动琴弦,右手转动调音搬手同时,调音者要仔细听辩,因紧弦而产生音由低到高的音响过程,并找到琴弦需要的音高。在调音时,调音者要注意左手持琴竹拨弦的角度,右手拿调音搬手的角度。
(二)琴弦顺序
调琴时还需注意琴弦的顺序,一般是顺次调音,由前到后,从第一根调到第二根,再调到第三根和第四根琴弦。调音可使用一个小巧门,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比较省劲。先敲击音叉,找到标准音A(440 赫兹HZ)后,或用嘴吹校音管,听到标准音A(440HZ)后,运用“拨”、“调”、“听”连续动作的调音方法,调好第一根琴弦。然后,用一对一(×,×-)以调好的第一根琴弦,并以此为标准,用琴竹竹尾,顺次拨弦,同时拨响两根琴弦,来调第二根琴弦,一直达到要调的第二琴弦和第一根琴弦音高协和、相同;调好第一、二根琴弦后,再用二对一(××,×-),以调好的第一根、第二根琴弦为标准,用琴竹竹尾拨弦同时拨响三根琴弦,一直达到要调的第三根琴弦和前一二根琴弦音高相同。再用三对一(×××,×-),以调好的第一根、第二根琴弦、第三根琴弦为标准,用琴竹竹尾拨弦,同时拨响四根琴弦,一直达到第四根琴弦和一二三根琴弦音高相同再用四对一(××××,×-)依此类推,完成音位个音的.调音。
二、音区调音法
音区调音法,也就是音程调音法。是在完成音位调音法后,下一个,调音不可缺少的步骤。在完成音位的调音后,虽然每个音位上的琴弦,一个个依次调过,音高达到所要求的标准,但充其量,只能达到一个粗略的音准程度,音位之间的音高关系,还是不太对头,比如,演奏C大调时,音阶关系是对的。但再演奏G大调音阶时,关系就不对,在听觉上,感觉到不是这音高了,就是那音低了,这怎么办?采用音区调音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用的是“五度、四度、八度循环”音区调音法。首先用音叉找到标准音A后,使用 “四度宽、五度窄、八度和”的方法,先调准音区中音组的一组音,然后,再以此作为基准音组,再调有变化音的音区,后用八度扩展的方法,去调高音区和低音区的所有的音。音区调音法使用两种方法,来完成调音,解决音位之间正确的音高关系。
(一)中音区音程调音,用五度、四度、八度音程调音, 常用于中音区,横向,由左至右音程调音,简称:五八、四八、五八四,可完成中音区基本音组的调音。按此序列,以此类推,调出中音区其它音位音。
如:按序号顺序,从a1音位开始,(1-14)
1、标准音a1 2、五度:⑴ a1 - ⑵ e2
3、八度:⑶ e2 - ⑷ e1 4、四度:⑸ e1 - ⑹ a1
5、八度:⑺ a1 – ⑻ a 6、五度:⑼ a - ⑽ e1
7、八度:⑾ e1 - ⑿ e 8、四度:⒀ e - ⒁ a
(二)变化音区音程调音,也可使用横向音程调音,由左至右调音,但比常用中音区调音,要省略、减少了一个五度,简称:八四、八五、八四
(三)纵向八度音程调音,用八度可完成高音区和低音区的调音。调八度音,因为八度是同度的转位,八度协和,调音困难不大,调到协和,音就调准了。按序号顺序从a1音位开始,用八度可完成高音区的调音,并以此类推。
如:⑴ a1 - ⑵ a2 ⑶ b1- ⑷ b2 ⑸ c2 - ⑹ c3
⑺ d2 - ⑻ d3 ⑼ e2- ⑽ e3 ⑾ f2 - ⑿ f3
⒀ g2 - ⒁ g3
按序号顺序,从a1音位开始,也可用低八度完成低音区的调音。并以此类推
如:⑴ a1 - ⑵ a ⑶ b1- ⑷ b ⑸ g1- ⑹ g
⑺ f1 - ⑻ f ⑼ e1- ⑽ e ⑾ d1- ⑿ d
⑴ c1 - ⑵ c ⑶ b- ⑷ B ⑸ a - ⑷ A
⑹ g - ⑺ G ⑻ f- ⑼ F
(四)纵向三音组调音
纵向三音组调音,也就是大三度级进调音,是运用各种调的1 2 3三个音,进行级进调音。它的优点,调音者容易掌握音程的关系,方便易学,调音迅速、准确。
如:调401或402扬琴第一排码中音区,双行音右边的f1、 g1、 a1音,可用F大调1、 2 、3(固定调C大调4、 5、 6)三个音来调;调g1、a1、b1音,可用G大调1 、2、 3(固定调C大调5、 6 、7)三个音来调;调a1、b1、c2音,可用A大调1、 2、 3(固定调C大调6 、7、 1#)来调;调b1、#c2、#d2音,可用B大调1 、2、 3(固定调C大调7、#1、#2)来调,以此类推,也可调401扬琴第一排码,双行音左边的各音,如c2、d2、 e2音,可用C大调1、 2、 3来调;d2、 e2、 f2音,可用D大调1、 2、 3(固定调C大调2 、3、 #4)来调。纵向大三度(三音组)级进
调音,也可运用于扬琴的高音区、低音区各音位音的调试。
如:
三、音位校正法
音位校正法下分为:八度(超八度)校正法,三音组八度校正法。
(一)八度(超八度)校正法
运用八度和超八度,来校正所调音位音高及音阶组织各音关系是否准确。
如;a1 — a2 — a3 — a — A
g1 — g2 — g3 — g — G f1 — f2 — f3 — f — F
c1 — c2 — c3 — c — C d1 — d2 — d3 — d — D
(二)三音组八度校正法(大三度校正)
运用各调的三音组八度,来校正、查验所调音位、音高,及音阶组织各音高关系是否准确。
如:
四、音位微调法
音位微调法下分为:滚轴移动法、琴弦提按法
(一)滚轴移动法,用来解决在同一个音位上的几根琴弦音高一致,但从音阶组织角度来说,各音的关系还是略为差一点,需用移动滚轴的方法来进行微调。
(二)琴弦提按法,用来解决在同一个音位上的几根琴弦,有个别琴弦音不准,或高或低,俗话说“音花”了,可用提按法来解决。音偏高,可用琴竹按其弦,使其降低;音偏低,音位右边琴弦音低,可用手指提其音码隔开的左边琴弦,使其升高;音位左边琴弦音高,用手指提其音码隔开的右弦,使其升高。
;
Ⅳ 扬琴百科知识
一、扬琴的制作方法
扬琴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富有表现力。扬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者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扬琴在构造、形制、音色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先后制造出各种类型的改良扬琴,目前常用的扬琴是北京402扬琴。
扬琴木质体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扬琴的共呜箱是由外框、前后复板、弦轴板、弦钉板、面板、底板、音梁组成的。音是通过琴竹击打琴弦产生振动,并通过琴码、音梁将其振动传送到琴身上,使面板和琴身的内腔空气随之振动而产生共呜,共呜箱的作用就是扩大音量,丰富音色(见图一)。
1.外框的制作
外框是共呜箱的一个主要结构部,它直接关系到扬琴的寿命和音色。它不但要受到一千公斤以上的拉力,而且还要受到一百多公斤的压力。因此在制作中,不但需要适当的木材,而且必须要有科学的制作方法。它的工艺大致经过材料选择、木材干燥、备料、绘制样板、开榫头,以及制作音梁和音孔等过程(见图二)。
以上两道工序完工后,先检验前后复板的弧度是否正确,水平弧度是否一样,前后复板是否在一条水平线上。如果弧度过平、过大,会直接影响音色,或给演奏带耒困难。两面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琴身会出现不平正,四只角的角度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水平斜度不一样,开榫头时会增加麻烦,甚至全部报废。在制作榫头时,规格尺寸误差为正、负0.5mm,需要非常精确、细致(见图三)。外框合拢时更要细心,榫头过大,琴框不牢固;榫头过小容易折断,甚至前后复板迸裂,前功尽弃。
2.音梁和面板
音梁是振动的传导体,并支撑面板,它直接影响音色的好坏,一般用白松或红木松制成。安装时,音粱与面板结合要紧密,位置和音孔的大小也要适当(见图十三)。较多应用的是孔音式音梁,它是在一根木料中开若干个园孔制成。为了使琴身承受一定压力,制作中每一根音梁应有3—5mm弧度,孔与孔之间均等(见图四)。
面板是扬琴最主要的发音体,对音色的好坏和音量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木料用干燥的泡桐、白松均可,但以泡桐为佳。为了使各音区和润及音色完美,面板要刨得有厚有薄,基本成扇面状(见图五)。拼合时,板与板之问胶水要涂得均匀适中,并且与音梁结含紧密。
3.山口、琴码与滑音板
山口必须坚固耐压,上面最好嵌入一根细金属,也可完全用金属棍嵌入滑音板上(滑音板边上开槽)。
琴码。木质要求和型制有各种各样。由于琴身二边有弧度,因此决定了每一条码条的高度不一致(见图六)。制作时,先划线、刨光、画圆弧,用钢丝踞把它一个一个拉出来,再用木锉、木沙皮作细加工。码条完成后,上面嵌上牛角或者牛骨,顶端最好嵌上一条细金属棍,使发音更为明亮(见图七)。
滑音板。可选用干燥的悒木、枫木、柞木等制作,要求成品型制美观,表面光泽,及安装时有一定的斜度(见图八)。
4.弦轴和弦钉板
制作弦钉板和弦轴板可用杷木、枫木、柞木为料,它们的钉子排位比较复杂,乐器厂一股用样板来划线开孔。业余制作中,可用直角尺和斜角尺的推理方法来划出标准尺寸和钉子的位置(见图九),排位时应合理匀称。为了避免钉子松动,增加它的拉力,我们在开孔时,应该有一定的斜度,琴弦与钉子夹角为锐角,并且孔应小于钉子,余量要适当,过大容易跑音,过小不易把音调正。
二、扬琴各部件说明
1.滚轴。可用手推着在滚轴板上前后滚动,向前侧音高,向后侧音低,形状、尺寸(见图十)。
2.变音槽。安装在滑音板上,在转调时用来快速改变音所在位置。它是由铜片折成u形的槽道,滚轴在槽内可来回移动,槽底嵌有一条轨道。但是现在演奏扬琴基本上已不动滚轴,与钢琴一样全部升、降音都固定。
3.弦钉。在扬琴的左边,是套弦用的(见图十一)。
4.弦轴。是在扬琴的右边(见图十二)。
5.校手。是用来调节音的高低。
6.琴架。以折叠式比较普遍,其优点是便于携带,使用稳固。
7.琴竹。演奏时用以击弦拨弦,通常用质地厚实、弹性较好、中间无节、纹理顺直的竹子制成。
制作扬琴是复杂、细致的工作,但是只要按照正确的制作方法,选材优良,制作精细,各部位配合适当,业余爱好者完全可以制成一架好扬琴。刚制成的新扬琴有时音色上会不太完美,但经过不断的演奏和修正,使琴的各部位配合协调,日久音质会逐渐改善和完美。
扬琴演奏的弹轮技法
扬琴演奏技巧之中的弹轮,是以用竹制、富有弹性的击弦工具——琴竹,而成为中国扬琴具有的特色技巧之一。它的运用,给扬琴的演奏增加了很重要的我国民族、民间特色。也是以木制击弦工具演奏扬琴的东欧或其它国家扬琴演奏技术所没有的。在中国扬琴演奏方法中,弹轮,几乎成为各流派风格的主要技巧,在其基础上,又发展、派生出上、下滑弹等新技巧。弹轮(又名“滚竹”、“颤竹”)的动作过程及形成原理:
当琴竹在做下击动作,琴竹头即将触到琴弦的一刹那时,用手牢牢的控制住琴竹柄,使之很牢固的控制在手中,琴竹杆由于下击动作的.突然停止,但琴竹头带着惯性仍然做着下击运动,这时,也就使琴竹杆产生了弹性,使琴竹头在琴弦上反复弹动击弦,发出一串很密的音来,由于效果很象轮音,又是靠琴竹的弹性来完成这一技巧的动作过程,所以称之为“弹轮”。
演奏好这个技巧,需要有一付软硬适度的琴竹。竹杆太软,失去弹性,会使琴竹头的往复频率太慢,所奏弹轮密度差,而且,弹不起来。竹杆太硬,会因其频率太快(很费力)而不能保持较长时值的弹动。
什么样的琴竹弹性为最好呢?实践证明,在琴竹杆全长的3/4处,使之颤动,其弹性最好。颤动部位太靠琴竹头,其颤动时间太短,上下摆动幅度也小;颤动部位太靠后(靠近琴竹柄),会因其摆动幅度过大而影响其上下的击弦频率。另外,还可用两手顶住琴竹的两端,向里用力,使琴竹弯曲,观察其弯度所在位置,也可以判断琴竹的弹性好坏。
练习弹轮时,可以用如下几种方法:
1、用两指持竹固定
当手腕向下作击弦动作时,用大指、食指死死地捏紧琴竹柄,也可以奏出弹轮。因其是在一个点上(大指与食指相捏处),所以称为一点固定法。其特点是较轻,时值持续较短。
2、用三指持琴竹固定
在作下击动作时,大指、食指为一固定点,中指紧紧贴住琴竹柄成为第二固定点,通过手腕或下臂的向下运动固定琴竹柄,所以,称之为“两点固定法”。其优点比“一点固定法”好些,其缺点是由于三指用力较大,比较费力,长时间练习容易疲劳。
3、三点固定法
持竹姿势和两点固定法一样,只是运动时,在两点固定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固定点。其动作过程是:当手腕做下击动作时,中指向上托琴竹柄,让琴竹尾部抵住指后根肌,使之成为一个后阻抗点,这样,把琴竹柄很牢固的控制在手中,如此形成的三个固定点。即:大指、食指为一点,中指为一点,琴竹尾与大指根部肌肉为一点。
在手腕不动的情况下,以食指为轴,用中指向上托的动作,使琴竹尾向上一磕,也能使琴竹杆产生弹性。用三点法演奏弹轮比较省力,能延长琴竹杆的弹性。
用另一种方法,也能奏出时值较长的弹轮来。其方法与三点固定法不同。它的动作过程是:下击时,以大指、食指为一点,中指为一点,无名指为一点,小指则紧紧勾住键尾,即以五个手指固定住琴竹柄。由于手的各部位与琴竹柄接触的面积大,所以才能使琴竹杆的弹性更有效的延长。
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实验,来证实这一点:
1、用大指、食指用力捏住琴竹柄,然后用另一只手把琴竹头向上拨,然后放开,使琴竹头向下反弹,由此可以看到,琴竹头仅仅弹动了几下。
2、用食指、大食,中指固定竹柄,以上述同样办法使琴竹头反弹,其效果比前一种方法好些。
3、用大指、食指、中指及琴竹柄尾部等部位即三点固定部位,其弹动效果比前两种更好些。
4、用五个指固定琴竹柄——四点固定法,其方法也非常好。
5、把琴竹柄用手紧紧的压在桌子边,用手拨动琴竹头,使之反弹,做上下颤动,可以看到,这时,琴竹杆的弹性保持的最长。
由此可见,弹轮时值的长短,与固定琴竹柄的面积的大小、固定的松紧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固定面积大、固定又紧,其弹性时值就保持的长,反之就短。
在做弹轮时,固定琴竹柄的大指,由于要用力下压,则会呈弯状,使指肚与琴竹柄的接触面积加大。
扬琴的持竹要领
应是大指、食指、中指三指持竹法,大指压着中指第二关节。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之处,很多有名望的演奏家都捏着食指第二关节。但从科学上讲,人体弟一关节最有感觉;从理论上讲,不管你怎么拿,只要持竹美观,演奏动听即可。
竹笕有长短、软硬之分,很多扬琴权位人士一定要把长短定在三十二公分。其实,不管长短、软硬,只要演奏得体、动听即可。
扬琴的演奏姿势
1.身体坐于琴中偏左位置。
2.指、手、腕、肘、臂、肩放松。
3.手腕、肘在初学演奏时要尽量左、右、前、后平行运动。
4.双手演奏时的角度与琴码基本平行,左、右手腕不要向外屈。
5.左手的灵活性和力度应与右手的灵活性和力度适应、对等。
6.双脚叉开适度。
扬琴的练习心得
应该制定适当的练习计划,每次练习内容不要太多,讲究实效。注意不断的总结,练练想想,想想练练,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奏方法,避免养成坏习惯。演奏方法有问题时,不要气缓、急噪,应静下心来,有针对性地选练有关的基础练习,不宜过早练习难度较大的乐曲,更应避免练习那些超越自己实际能力的乐曲。
在扬琴演奏中,往往不同程度上感到左手不灵,使技术发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理现象而造成的。唯一的改进方法是加强对左手的训练,将右手用力动作的体会用到左手上耒,使左手和右手一样,运转自如。
在实际演奏中,那些杂技似的演奏工具既不好听又破坏琴弦,杂音多多。通过练习,在乐曲处理上应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多看谱读谱,了解乐曲的内容和技术要求,重点加工乐曲的主要部分和主要技术。开始可慢速度练习,熟练以后再按要求练习,不断参加各种场合的演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独奏、伴奏能力。日久,一定能成为正正的扬琴演奏家。
扬琴训练的基本要素
扬琴于明代后期传入我国,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经过历代制作家和演奏家的努力,在乐器制作和演奏技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和提高,在世界上已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扬琴体系。建国以来扬琴迅速发展,从事扬琴教学、演奏和研究的队伍也日益壮大,中国扬琴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喜欢的民族乐器之一,通过学习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据初步统计现在全国业余学扬琴的将近几十万人,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扬琴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虽然今天扬琴事业有着可喜的大好形势,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扬琴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少,技术训练不够科学,片面追求学习进度,笔者结合多年的演奏实践和教学研究,就如何科学的练琴问题,提高练琴效率,快速掌握演奏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问题,谈一些练琴的科学方法,并希望和同仁们一起来探讨。
乐器演奏是实践性和技艺性的艺术,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在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的前提下,做到持之以恒,逐步建立正确的演奏习惯,不断提高演奏技艺,去表现作品的意境。扬琴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四个基本要素,即:慢弹与快弹的基本要素;单手与双手的基本要素;视谱与背谱的基本要素;局部与整体的基本要素。
慢弹与快弹的基本训练
慢弹就是放慢速度练习,快弹就是按规定速度或接近规定速度练习。练习新的曲目,若一开始就匆忙地快弹,势必造成读谱方面的不细心,技术方法的不讲究。当然有快速的弹奏能力应是一个优点,但是快要得当,即:做到快而不乱,击弦准确,手腕灵活,富有弹性,旋律流畅,节奏准确。谱面上所有的要求都要做好,音乐表现准确、深刻。要达到这些要求在练习中就必须掌握好慢、快的基本训练方法。
慢弹是快弹的基础。练习一首乐曲慢练便于认真、仔细地读谱,在练习新的乐曲时,开始应力求把谱面上的要求弹对,不得有任何错误,只有慢练才能更好地顾及演奏方法,而且慢练能有充分的时间去仔细听辩,练得愈慢,思考的问题就愈多愈细。
一首新乐曲开始若能用准确、科学的方法演奏,这样等到乐曲练熟时,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会相应地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并且能得心应手地弹好这首乐曲所要表达的效果。当乐曲中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难点,一定要放慢速度做到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够攻克难关,技术方面才会得到提高。在慢练过程中,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读谱并有意识地进行记忆,当慢练将基础打好之后,谱子也就背得很熟了,这时逐步进入快弹就具备了良好的条件。所谓的慢弹仅仅是弹奏速度放慢,在思想上绝不能漫不经心,击弦也不能慢慢吞吞、懒懒散散。要知道,慢练是为快弹作准备,所以思想上应是积极、认真的;琴键头触弦方面,慢弹应与快弹一样的要求,发音上具有颗粒感和穿透力,这样的慢练才能把基础打好,快弹的目标才能达到。慢练只是将所弹的一个音与弹下一个音之间的间隔加大了。而每一次手腕击弦动作的本身则仍然是敏捷、有力,并与快弹的动作相同。通过多年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慢弹是提高练琴效率的基础和核心。
在练习中快弹是对慢弹的检验。在慢练已经为快弹打好一定基础之后,可以逐渐向规定的速度去演奏。也就是一点一点地逐步加快,每次加快程度的多少,应掌握在慢练的效果能在逐渐加快的过程中仍能得到保持和体现为准。而快弹又是对慢练的检验,快速演奏不能奏好,说明慢练的基本功不过关,那就还要将速度再放慢一点练。
快、慢结合练习效果好。练琴虽然要先慢、后快,但在每天的整个练习的过程中,慢练与快练要交替安排练习。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快练时常会发现一些在慢练中没有碰到的难点,这就需要拿出来单独慢练、精心加工,然后再又逐渐加快。快练里也常常不能完全顾及谱面的要求和弹奏的技术方法,在快练一阶段之后,谱面会淡漠。所以,在快练一段之后,不论有多大的把握,都一定要有意识地再细心看谱精心慢练。此时发现疏漏可以及时补救和改进,即使没有发现什么疏漏,那对乐曲的记忆和理解,演奏技术方面的规范和熟练,定能起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的作用。这种再次慢练是自己在已经熟练的基础之上,是在新的高度之上的精心慢练,这时的头脑更加清楚,目的性更明确,技术方法更考究,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定将进入到更新的境界,如此循环反复,弹奏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
单手与双手的基本训练
单手是指分声部单手练习,双手是指双声部合起来双手演奏,它的训练过程是:单手过关后双手合成。练习新乐曲时,如双声部较难,首先必须分声部单手练习,这样两只手先分开单独练习,便于将精力集中在一只手上,这样能练得更精细、效率更高,脑神经更容易形成条件反射,谱面的形象和音乐形象更鲜明。扬琴曲中左、右手声部不同,有相对的独立性。左、右手分开单练,便于更清楚地了解高、低声部的音乐形象,有利于对作品的分析。而且到了双手合成时,由于脑子里对左、右手的音乐形象鲜明、具体,能更好地安排各声部之间的配合呼应,对于乐曲的处理有很大的好处。
在训练中应注意重视左手训练。扬琴弹奏,要求左、右手应具有同等的功能。扬琴主旋律声部一般在左手,而左手通常较弱,所以要多练左手,后练从属声部,这样能较好的培养分手独立活动能力及加深声部的层次概念,以达到左、右手能同样熟练,配合协调。双手合练的基本要求是:配合得天衣无缝;左右仍声部清晰鲜明。在双手合成时,应注意左右手不能各自为互相干扰和抵消。双手应配合得很默契,让听众得到浑然一体的、统一完美的音乐感受。在浑然一体的配合中,左、右手又不得有任何的含混不清,既要突出旋律,其它部分要轻一些,但仍应非常清晰鲜明,富有层次感,双手的配合力求做到默契、完美。
一般左手能力较弱些,当双手配合快速弹奏时,定能发现左手练习中的不足和弱点,这就要重新进行左手训练。待弱点和不足克服之后,再双手配合。单手与双手要经常进行交替练习,每一次的交替练习就是技术上一次新的飞跃。
视谱与背谱的基本要求
视谱和背谱,一般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正因为如此常常影响学习进度。降低了练习的效率。练习新的东西,自然要先看谱。其基本要求是:读谱要精确,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有的学生就是看谱不细心,错误一大堆。并由于错误的印象在脑海里已先入为“主”,以后很难彻底改正,所以要求从一开始就保证准确地视谱。
视谱做到看清还要看精。看清是着重于每个音、每个记号及各个段落部分,看精则是从纵观谱面的所有要求进行分析思考,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然后综合研究整体安排。看精的前提是看清,若不看清就不可能看精。看精不是一次能达到的,它需要反复多看几次。看精不是只靠眼睛,而主要是靠头脑思考、分析研究作品内在精神。看精将随着年龄的增长,修养的提高,特别是扬琴弹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可以说,看精是一种无止境的要求。
背谱弹奏是熟练程度的标志之一,是上台演奏的需要,背谱之后可以全神贯注投入演奏,从而大大提高演奏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对节奏、音色、力度、句段、旋律及声部进行仔细处理,呼吸和语气感等问题进行全盘考虑,这样才能真正演奏好一首乐曲。背谱应是有意识地、积极地、从一开始看谱就为背谱做准备,边看谱、边记忆。将谱面上的一切有如复印在脑海里一样。背谱是理解乐曲、分析乐曲的过程。头脑里应非常理智、清楚的反映音乐形象。背谱应该做到从理性到感性。当谱子背下来后,要充分地理解分析乐曲的结构及音乐形象。当你在演奏时,不只是单纯地背奏乐谱,而是应该把作者的情感完全融化在自己的情感里,演奏出来的音乐应是内心的表达,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看谱和背谱不是绝对的,背谱弹奏时仍然要随时重新看谱,以便加深记忆和理解,使自己融化到音乐里。
局部与整体的基本训练
所谓的局部是指乐曲的分句式、片断;所谓的整体是指乐曲的全部。也就是分段练习与全曲练习的训练关系。一般开始拿到一首新曲时,总要先粗略地弹一遍,以便对这一首乐曲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便于安排练习的计划。当一首较长的乐曲若总是从头到尾的一遍又一遍地练,必然印象不深、弹奏不精。因此对新乐曲一定要分段进行认真、仔细地练习,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乐曲中遇到困难片断,应该单独多练。不管有多么难的片断,必须从慢练入手,一点一点地加快,直到最后,在单独弹这一难点片断时能够弹得比规定速度还快一些,这样,到了按规定速度进行正式弹奏时,难点就变得容易了。分段练仅着眼于一个段落内,没有完整的音乐形象。完整练则着眼于整首乐曲,有完整的乐思。完整练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各段落都融合、连结在一起,相互配合、前后呼应,成为不可分割的,有完美音乐形象的完整乐曲。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表现力和综合的演奏能力。
扬琴练习中,获得良好而理想的效果,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结合科学的练琴方法,以上所述是多年教学演奏的探索和总结。希望能够对扬琴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扬琴这一世界性民族乐器之花,在世界的音乐百花园中,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