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教育
❶ 艾斯纳教育方法
一.我国当前的设计教育形势
我国的设计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了,但目前我国有许多院校还是停留在表面的口号式工作上,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的教育方向不明确,教学大纲没有清晰的界定,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相互模仿,互相抄袭,同时还导致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所学知识难以在其就业的工作中运用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面对信息化带来的多元文化视野,全球信息一体化的激烈竞争,我国的设计艺术作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在其教育方面,势必要和当前市场、全球先进教育思潮的相适应,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纳(E·W·Eisner)的本质论思想,主要强调科目中心,主张制定有序、严谨的美术课程,实现美术教育的自身价值。该理论对我国当前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 艾斯纳的课程论思想
1.艾斯纳的美术教育观
艾斯纳认为过去的美术教育的各种侧重可以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三个顶点分别代表以儿童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的科目教育计划内容是激发儿童的潜力,教育内容强调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师的责任主要是了解学生并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以社会为中心是反映社会需求的尺度。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计划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科的完整性,对人类的经验和知识的运用,及其内在价值”。[1]他提出美术课程应体现艺术的内在价值在与艺术的本质特征。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选取美术教育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概念—知觉的教学环境。科目中心的老师的任务是负责执行即定的美术课程计划,整个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理论重视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法的研究。设计在线.中国
2. 艾斯纳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中艾斯纳特别强调课程目标的重要性,他认为课程目标是“通过教育的过程学生所能达到教育结果”,它也称为预期结果。[2]他创造性的在指导性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而2002年在原来两种目标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有提出“问题式美术课程目标”,使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联系更加紧密。指导性目标旨在发展表达所必需的某些技能。一旦有了这些技能便可以用于表现性、问题式活动中,表现性目标是帮助学生用获得系统的技能的基础上,从而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能够自由的探究观点、意象和感情。问题式美术课程目标则是一种针对具体美术教育实践的细节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的目标。这种问题式目标是以前两种目标的一种特殊化形式,没有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在线.中国
3. 艾斯纳课程论的课程内容
在DBAE理论中艾斯纳将课程划分为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学四个领域的知识。DBAE是一种全面综合的美术教学和学习方法,融入了人类学、考古学,传播学、文化学、教育评估学、语言学、哲学以及社会学的内容。他将艺术课程的类型分为三种:着重课程的创作领域的“以工作室为取向的课程”、着重视觉艺术的形体与设计方面的“创造性设计的课程类型”和“着重于与人性或与之相关的艺术方法”。
4. 艾斯纳课程论的课程结构
艾斯纳在课程的设计上重视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同时还强调课程结构的设计必须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联系性。联系性指的是课程活动的选择与组织,他使得学生在每个活动中都能运用前面所学到的技能。这也就是说,连续性是锻炼改进的机会。同样意味着:课程安排者应考虑当学生被要求或鼓励使用一种特殊材料时,那么应当对学生的要求有清晰的了解。课程要求独特性的程度和课程间连续性的缺乏程度成正比。[3]顺序性指的是课程的设计安排上要考虑到学生前面所学的课程,以及他们已经学会到的技能能够用于下次课程中。同时艾斯纳认为要是缺乏连续性则会阻碍运用材料做为必要的表现媒介的技能的发展,在课程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第一,不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看作简单的独立事件的集合,艺术课程需要足够的连续性以使技能得以发展、精练、内化以成为需要足够的持续性来促进技能的提高和发展。第二,美术活动间的间隔应短到不能让学生兴趣消退。
5. 艾斯纳关于学习的活动设计
艾斯纳认为学习活动是课程的中心。他提出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五点:(1).教学活动的设置必需有教育意义,设计时既要考虑目前活动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也要与后来课程相联系。(2).活动设置的复杂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水平相关。(3).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选择课程。(4).设计活动课程必须考虑本课程外的社会意义。(5).为学生提供亲自实践创作的机会。
三.艾斯纳课程论思想给设计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中国设计教育中课程改革改什么?我们现阶段的问题出在那里?设计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从那几方面去改革,应该重点注意那几方面呢?笔者在探研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纳课程论的基础上,借鉴当前多尔(W.E.Doll)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切瑞霍尔姆斯(C.H.Cherryholmes的解构性后现代课程论、奥利弗(D.W.Oliver)的批判性后现代课程论思想,结合我国社会环境与不同的国情,归纳了艾斯纳课程论带给我们设计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
1. 从社会的发展需求设计课程,跨学科为启发点,宏观上把握、设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微观上设计制定符合学生要求具体的课程计划,并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资源提倡特色办学。
课程的设计,要注意课程本身有冲突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体现艺术的内在价值在与艺术的本质特征,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概念—知觉的教学环境。承认课程是计划与评价的指引,包括预期的学习的结果。
另外,以学科为中心,也要打破学科界限,形成学科间知识的纵横知识网络,建构学科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微观上去设计制定符合学生要求具体的课程计划,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注意联系社会需要,了解后现代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但却是有界限的特点(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学习的能动性、延伸性、持续性。采用开发式、项目式教学。
而不同类型的大学要借助自身大学和区域的特点,大力办出有自己的特色的大学,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以陶瓷为特色侧重陶瓷艺术设计方向等学院。
2. 形成多元化的设计艺术教育课程目标
艾斯纳提出的三种课程目标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改革同样要启迪作用,特别是问题式美术课程目标,它是一种针对具体美术教育实践的细节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的目标,强调不确定性。多尔也在他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中认为后现代主义的课程假设是转型的,而非累积的。在后现代课程规划中,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目标只是课程实施的指引,师生经验范围的一种信号。[4]同样,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要求创造探索的氛围,课程要具有足够的丰富性、开放性以便接纳多元化的观点和思想。课程目标变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目标总是变化的,现实的挑战、干扰和对话在这里成为必要的条件,课程目标和学生、教师、课程 材料一样都要经历转型。
当前的设计教育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运用现代电脑等信息技术学习,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当然这种教育目标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3. 重视显性课程发展,建设学校隐性课程,改革更新课程内容
艾斯纳的课程内容观点,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改革有三点重要启示是,第一,要模糊界限,加强学生人文意识培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第二,要加强学校的显性课程发展,既要拓宽专业口径,又要扩大交叉学科建设,例如艺术学院可以和新闻传播学院合办广告学专业,和城市建设学院开办建筑学专业,实行师资相互调用,学院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共同培养学生。第三,设计教育要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内容可以有学校的学术人文环境、良好的氛围、优美的艺术、深邃的文化,艺术学院创立独立的设计教学空间,开设专门的画廊,桌椅的陈设等等,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品位。
4. 设计教育应遵循设计本身是交叉学科的提点来改革课程结构
艾斯纳强调课程结构的设计必须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联系性,和美国教育学者小威廉姆(威廉姆.E.多尔)提出的以对话性的会话为核心的后现代课程的四R基本原理有相似之处。它给我国设计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的启示是:第一,课程的设置必须注意课程丰富性(来自课程的开放性和假设性,它为合作性对话探索提供了多重领域)的特点;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不分专业方向在大一、大二阶段建立统一的必修课程,同时融合交叉的课程体系。
第二,课程结构的设计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它是循环的、回归性的。在课程结构中还可以打破年级、专业界限开设选修课程,如江南大学为学生设立综合课程,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进行课题开发和综合设计。第三,整合课程结构中的观念、文本、教师、学生、媒体等诸多因素互动形成庞大的网络,课程外形成文化上的各种连接。最后,在本院和不同学院间有目的的寻求不同的课程结构变通方案、关系和连接。设计在线.中国
5. 学习的活动设计
艾斯纳认为学习活动是课程的中心。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启示有两点:奥利弗(D.W.Oliver)批判性后现代课程论认为,基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课程与教学,老师、学生、课程和教材,全都面向新事物而动,教师和学生不断存在于事件的流程中,教师计划的主要推动力是想象在任何环境之中实现某种事件的可能性。[5]也就说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实践为主体,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加以引导、评价、激励,形成学生认识—体验—创作,教师参与—引导的教学新模式。第二,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如台湾岭东技术学院和中华形象研究发展协会、台湾形象策略联盟建立教育伙伴关系,系以聘请该会专业人士担任教职或合作教学,引进企业个案进行实务教学,提供毕业学生就业机会、专业辅导学生成立设计工作室或公司等项目为主要产学合作的内容,以期达到提升设计教育质量的目标。[6]
❷ 浣撹偛鏁欒偛闇瑕佷簺浠涔堜功
銆銆浣撹偛鏁欒偛闇瑕佺殑涔︾睄鏈夛細銆婁綋鑲蹭汉鏂囩ぞ浼氬﹁繍鍔ㄣ嬨婁汉浣撶戝︺嬨婂︽牎浣撹偛涓庡仴搴锋暀鑲层嬨婄敯寰勪笌鎴峰栬繍鍔ㄣ嬨婄悆绫讳笌娓告垙銆嬨婁綋鎿嶄笌鍋ョ編杩愬姩銆嬨婃皯鏃忎紶缁熶綋鑲层嬨婁綋鑲茬戠爺鐞嗚轰笌鏂规硶瀵艰恒嬨婁綋鑲茬粺璁″︺嬨婁綋鑲茬戝﹀艰洪《鐐硅剧▼銆嬨婄悆绫昏壓鏈浣撴搷銆嬨婂湴鍩熸ц繍鍔ㄩ」鐩銆嬬瓑銆
銆銆浣撹偛鏁欒偛锛屾槸瀛︽牎璇剧▼浣撶郴鐨勯噸瑕佺粍缁囬儴鍒嗭紝鍧氭寔鍩虹浣撹偛鏁欒偛浼樺厛鍙戝睍锛屽规彁楂樹腑鍗庢皯鏃忕礌璐ㄣ佷績杩涚ぞ浼氫富涔夌幇浠e寲寤鸿惧叿鏈夊叏灞鎬с佸熀纭鎬у拰鍏堝兼х殑閲嶈佷綔鐢ㄣ
❸ 绂忔竻椤剁偣鏁欒偛鎬庝箞鏍
濂姐傛牴鎹鏌ヨ㈢埍浼佹煡寰楃煡銆
1銆侀《鐐规暀鑲叉槸涓瀹跺勾杞绘椿鍔涘苟瀵屾湁娣卞帤鏁欏︾粡楠岀殑鍟嗙戞暀鑲叉満鏋勶紝娣卞彈瀹堕暱鍜屽︾敓浠鐨勪俊璧栥
2銆佸皬鐝鎺堣撅紝绠$悊瑙勮寖锛屼笓鑱屾暀甯堝洟闃熺粡楠屼赴瀵岃ょ湡璐熻矗锛屾暀鑲茶川閲忕ǔ瀹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