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葡萄沟教学设计窦桂梅

葡萄沟教学设计窦桂梅

发布时间: 2024-08-04 06:16:08

Ⅰ 浠ユ劅鍝佹枃锛屼互蹇冭偛浜衡撹傜︽傛呫婅憽钀勬矡銆嬭惧爞鏈夋劅

        鏈夊垢鍦ㄨ句綑鏃堕棿瑙傛懇浜嗙︽傛呰佸笀鐨勪竴鑺傝鏂囩ず渚嬭俱婅憽钀勬矡銆嬶紝涓鑺傝句笅鏉ワ紝鎴戞繁娣辨矇娴稿叾涓锛屾帴涓嬫潵鎴戞兂璋堣皥鎴戠殑鎰熸偀鐪嬫硶鍙婃敹鑾凤紝濡傛湁涓嶈冻涔嬪勶紝鏁璇锋寚姝c

        鐜拌岃鏂囪剧▼鏍囨庢彁鍑轰簡璇鏂囪惧爞鐨勫熀鏈鐗圭偣鏄鈥滀汉鏂囨у拰宸ュ叿鎬х粺涓鈥濄傜︽傛呰佸笀鐨勮惧爞涓嶄粎鍏呭垎浣撶幇浜嗘ょ壒鐐癸紝杩樿繘涓姝ユ繁鍖栦簡瀹冿紝濂圭殑璇惧爞鏇村氱殑鏄浜烘枃鎬у甫鍔ㄥ伐鍏锋э紝鍗崇敤鏂囩珷涓鎰熸х殑鎯呮劅锛屾濇兂锛屾柟娉曪紝鎬佸害鏉ュ甫鍔ㄨ炬枃鐨勮瑷鏂囧瓧锛屽厛浠庢劅鎬у叆鎵嬶紝鍐嶈繘鍏ョ悊鎬ц瑷鏂囧瓧鐨勫搧鎮熷拰鎰熷彈銆傝繖鏍峰仛涓嶄粎钀藉疄浜嗏滅煡璇嗕笌鎶鑳姐佽繃绋嬩笌鏂规硶銆佹儏鎰熸佸害涓庝环鍊艰傗濊繖涓夌淮鐩鏍囷紝杩樿拷姹備簡璇鏂囨暀瀛︾殑鏈夋晥鎬с(璇鏂囨暀瀛︾粷涓嶅簲璇ュ仠鐣欏湪璇瑷鏂囧瓧杩欎竴灞傞潰锛屽彧鏄鎶勩佽般佽汇佽儗鏄涓嶅熺殑锛岃鏂囩殑浜烘枃鎬ф槸瓒呰秺鏂囧瓧鏈韬鐨勶紝鏄鏈夋枃瀛︺佹枃鍖栨剰钑寸殑锛岃岀﹁佸笀鐨勮惧爞灏卞厖鍒嗘縺鍙戜簡瀛︾敓鐨勬兂璞″拰鎰熸偀鑳藉姏銆)

        涓涓璇鏂囪惧爞娌℃湁鎯呮劅锛屽氨鍍忔睜濉橀噷娌℃湁姘淬 绐﹁佸笀鑷村姏浜庤惀閫犱竴涓鎰熸偀鐨勮惧爞锛屽湪濂圭溂涓锛屾劅鎮熶笉鏄鍛婅瘔锛屼笉鏄鍒嗘瀽锛屼篃涓嶅厜鏄鐞嗚В锛岃屾槸鍒烘縺锛屾槸鎺㈢┒锛屾洿鏄浣撻獙銆傚悓鏃讹紝鍞ら啋瀛︾敓澶氱淮搴︾殑鎰熺煡瑙変篃鏄瀛︾敓鍙備笌璇鏂囧︿範浣撻獙鐨勯噸瑕佹柟寮忋傛墍浠ュス鐨勬暀瀛︽槸閫氳繃鍒涜炬儏澧冿紝浠ュ兼父鐨勫舰寮忚蛋杩涗簡鏁欐潗锛屽厖鍒嗗埄鐢ㄥ︾敓澶氱淮搴︾殑鎰熺煡瑙夎╁︾敓鐧讳笂灞卞潯瑙傚療钁¤悇锛屾h祻杩欓噷鐨勭編鏅锛屽搧灏濊憽钀勫共锛屽拰鏂扮枂鐨勮佷埂浠涓璧疯烦璧锋潵锛屽敱璧锋潵锛屾劅鍙楄佷埂鐨勭儹鎯呭ソ瀹銆

        鍚屾椂锛岀︽傛呰佸笀浣滀负鏁欒偛宸ヤ綔鑰呯殑閭d唤鐪熸儏瀹炴劅涔熷緢璁╂垜鍔ㄥ广傛垜涓鐩村緢鍠滄涓鍙ヨ瘽锛屽湪浜哄拰浜虹殑浜ゅ線涓锛岀湡璇氭案杩滄槸蹇呮潃鎶銆傚湪绐︽傛呰佸笀鐨勮惧爞涓锛屾垜鏄鐪熺殑鑳芥劅鍙楀埌绐︽傛呰佸笀鐨勯偅浠界湡蹇冿紝鎴戜篃鏄鐪熺殑鑳芥劅鍙楀埌濂瑰硅惧爞锛屽瑰︾敓锛屽硅鏂囷紝瀵规暀鑲茬殑鐑鐖便傞栧厛鏄濂逛竴鐩寸О鍚屽︿滑涓哄╁瓙浠銆傚叾娆★紝濂硅兘鍏呭垎鍒╃敤閬撳叿锛岃╁╁瓙浠鏇村ソ鐨勮兘鐞嗚В鍚愰瞾鐣鐨勮憽钀勮窡骞冲父鐨勮憽钀勬湁浠涔堜笉鍚岋紝鍙浠ョ湅鍑哄ス涓嶄粎涓撲笟鑳藉姏寮猴紝璇惧墠鍑嗗囧伐浣滀篃鍋氱殑寰堝厖鍒嗭紝鏈夊湪璁ょ湡鐢ㄥ績鐨勫瑰緟姣忎竴娆¤惧爞銆

        鏈鍚庡氨鏄浣撶幇鐨勬渶鍏呭垎鐨勫氨鏄濂圭殑鏁翠釜鏁欏﹁繃绋嬮潪甯告湁鐑鎯咃紝鑳界Н鏋佺殑璋冨姩姣忎釜浜烘儏缁锛岀炴儏鍜岃瑷鍔ㄤ綔涔熻兘璁╀汉娌夋蹈鍏朵腑銆傚悓鏃朵篃闈炲父鍠勪簬鏈夎愬績鐨勫紩瀵煎╁瓙浠瑙e喅闂棰樸傚湪鐪嬪埌绐︽傛呰佸笀鐨勮〃鐜版椂锛屽叾瀹炴垜鍐呭績鏃犳瘮鐨勭緸鎰с傚傛灉鎴戜綔涓鸿佸笀鐨勮瘽锛岀湅鍒板︾敓鐪嬮敊浜嗗湴鏂规垨鑰呮槸璇荤殑涓嶅熷ソ锛屾垜浼氱洿鎺ユ寫鍙︿竴涓鍚屽︽垨鑰呯洿鎺ヨ繘琛岃寖璇伙紝鑰岀︽傛呰佸笀鍗磋愬績鐨勬寚瀵兼瘡涓浣嶅╁瓙涓閬嶅張涓閬嶇殑鏈楄伙紝涓閬嶅張涓閬嶇殑淇姝o紝鏈缁堝︾敓纭瀹炰篃鏄璇荤殑瓒婃潵瓒婂ソ銆傚苟涓旀暣涓杩囩▼涓濂瑰嬬粓寰绗戠潃锛岃繖涔熻╂垜鍧氬畾浜嗗湪浠婂悗鏁欏︿腑涔熻佺敤寰绗戝幓闈㈠规瘡涓浣嶅︾敓锛屽寘瀹规瘡浣嶅︾敓銆

        鎬昏岃█涔嬶紝鎴戜负绐︽傛呰佸笀鐨勮惧爞鎵鎶樻湇锛屽悓鏃讹紝鎴戜篃浼氫粯璇镐簬琛屽姩锛屽姫鍔涘︿範锛屼负鑳芥垚涓哄儚绐︽傛呰佸笀涓鏍风殑鏁欒偛宸ヤ綔鑰呰屽嬫枟銆

Ⅱ 窦桂梅的重要实践研究成果

(一)学术专著
1.《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
2.《我的教育视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0
3.《超越·主题·整合--窦桂梅教学思想探索》,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 2013.10
4.《回到教育的原点》,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
5.《跟窦桂梅学朗读》,长春出版社 ,2010.4
6.《窦桂梅的阅读课堂》,长春出版社,2009.4
7.《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漓江出版社,2007.9
8.《优秀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5
9.《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10.《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
11.《玫瑰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12.《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大夏书系, 2006.2
13.《和学生一起成长:一个教师与75个学生的心灵对话》,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1
14.《激情与思想》,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1
15.《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9
16.《教育的对话》,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3.9
17.《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8
(二)学术论文(部分重要)
1.《教育研究》:《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2014年第2期154页
2.《课程·教材·教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2014年第34卷第8期
3.《课程·教材·教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2015年第35卷第1期
4.《课程·教材·教法》:《构建“1+X课程”,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2014年第34卷第1期第6页
5.《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主题教学到课程整合——“1+X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2014年第4期
6.《课程·教材·教法》:《激情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年第24卷第5期
7.《人民日报》:《成志教育:为聪慧高尚的人生奠基》(2015年10月29日)
8.《光明日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2014年9月14日)
9.《中国教育报》:《学生站在课程的正中央》(2015年2月)
10.《中国教育报》:《无法预约的精彩最珍贵》(2015年8月)
11.《人民日报》:《整合课程,再造学科体系》(2014年9月10日)
12.《中国教育报》:《关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基本实施》(2013年10月9日)
13.《中小学管理》:《清华附小:围绕课程变革进行组织整合》、《我当校长这几年》、《我为儿童做的几件事》、(2014年、2015年两篇)
1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主题教学”专题转载《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让儿童在自我发现中获得价值观——以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为例》等3篇文章
15.《人民教育》:《“1+X课程”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2015年13期)
16.《人民教育》:《让儿童在自我发现中获得价值观_以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为例》(2014年19期)
17.《人民教育》:《回到教育本身——整合思维下的<皇帝的新装>》(2014年第2期)
18.《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整合:为学生更好的发展》(2013年)
19.《人民教育》:《朝向伟大的事物—主题教学的再研究》(2010年03期)
20.《中国教师报》:《语文要给孩子一座田园和一座花园》(2009年2月)
21.《人民教育》:《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2002年1期)
……
(三)经典课堂案例
1.《威利的奇遇》 2015
2.《大脚丫跳芭蕾》(一)(二) 2014.11
3.《皇帝的新装》(一)(二) 2014.04
4.《魅力》(一)(二) 2013.04
5.《牛郎织女》(一)(二) 2012.05
6.《我的爸爸叫焦尼》(一)(二) 2011.12
7.《林冲棒打洪教头》(一)(二) 2011.11
8.《回到数字的原点》 2011.05
9.《祖父的园子》 2010.11
10.《我的爸爸叫焦尼》(一)(二) 2010.11
11.《祖父的院子》 2010.05
12.《林冲棒打洪教头》(一)(二) 2010.04
13.《宋定伯卖鬼》 2009.04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2009
15.《村居》(吟诵版) 2009
16.《我爸爸》 2008

17.《丑小鸭》(第二教时) 2008.04
18.《炮手》 2008
19.《牛郎织女》(第二教时) 2007.04
20.《牛郎织女》(第一教时) 2007.04
21.《三打白骨精》 2007
22.《村居》(第三教时) 2006.11
23.《村居》(第二教时) 2006.11
24.《村居》(第一教时) 2006.11
25.《珍珠鸟》 2006
26.《秋天的怀念》(上)(下) 2005.03.05
27.《游园不值》 2005
28.《晏子使楚》 2004
29.《再见了,亲人》 2004.02.29
30.《落叶》(4) 2003.09
31.《黄河象》 2003.04
32.《曼谷小象》 2003.03
33.《葡萄沟》 2003.02
34.《捶捶乐》 2003.02
35.《喜鹊》 2003.01
36.《看图说话》 2002.11
37.《我诚信我美丽》 2001
38.《朋友》 2001.02
39.《草船借箭》 2000
40.《将相和》 2000
41.《最爱是兵》 1999
42.《山居秋暝》 1999
43.《初冬》 1997年
44.《群鸟学艺》 1997年
45.《曼谷的小象》 1996年
46.《飞机遇险的时候》 1996年
47.《可爱的草堂》 1995年
48.《登山》 1995年
49.《要下雨了》 1995年
50.《小蝌蚪找妈妈》 1994年
51.《植物妈妈有办法》 1993年
52.《庄稼的好朋友》 1993年
53.《王二小》 1992年
……
(四)出版应用成果
《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后修订为《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一至六年级6册。多次再版。)

《小学语文乐学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
《清华附小作文教材》(一至六年级,共12册)
《小学语文写字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
《清华附小学生范文》(一至六年级,共12册)
《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一至六年级,共6册)
……

怎么让学生记住词语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词藻,它是我们祖国璀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理解、运用和积累这些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词语是语言的组成单位,也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试想王安石如果不掌握“到”、“过”、“入”、“满”、“绿”等十多个意义相近式相关的词,就难以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定“绿”字。谢榛形象而凤趣地把这种通过比较加以选定的方法称为“戴帽法”。他说:“譬人急买帽子入市,出其若干,一一试之,必有个恰好者。”正因为有了如此内蕴丰富的词语,所以才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宽广的文章。
对儿童来说,词语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言语过渡到书面言语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儿童自主习染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文本世界的开始,对于其语文素养的建构具有奠基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词语教学历来被认为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一项贯穿六年的教学内容。

一、词语教学现状反思:
在浙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高段的词语表中的词语量就达1500个左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一篇课文前基本要做这样一件事:把课文中的学生陌生的或重要的词语列出来,进行认读、书写、解释,主要目的为扫清阅读障碍。解释的内容一般都从音、形、义三方面人手,有时也说说词语结构,如ABB、AABB等,或将一些与词语有关的历史故事等。课后抄写词语、组词和积累词语,重要词语还要解释或造句等。总之,在词语教学和巩固中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和很大的精力,让学生去掌握新接触的词语。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现状如何,小学生词语掌握情况又如何呢?
1、语文教学中对于词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中既没有规定的量,更谈不上合理的序。
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三者在教学中的地位,词汇最重要。日本语文教育界许多年前就编制了22500个词语表,“作为国语教育的基本词语”,让大家遵循。而我国直到目前只有一套常用字表,至于常用词量却盲然无知,教学质量怎能保证?
2、小学生学过大量的词语,可真正掌握的并不多。
说到“掌握”,有必要先说开去。就词语教学而言,大多教师可能会认为,记住了词语的音、形、义便算掌握了,能读、能写、能解释,词语教学复又何求?如果再教些与词语相关的东西,可说是丰富、深刻了,其实,这离掌握还很远。《现代汉语词典》对“掌握”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了解事物,因而能充分支配或运用。小学生词语掌握的实际是,认识了许多词语的音、形、义,可就不知道支配运用它们,小学毕业词汇依然贫乏。在这一点上,如果作一个调查会很有意义的,小学六年,我们究竟给学生增添了多少新词,而又有多少新词学生是在支配运用的,之间的比率是多少。如果作了这样的调查,我们讨论词语教学,论据会更充分些,但有经验的教师凭观察就可以发现,我们教给学生的新词,学生的支配、运用率是极低的。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委理论研究室高万同老师曾做过一项调查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从第一册到十二册共有三十六种“绿”,有桂林山水一碧到底的“绿”,有小兴安岭郁郁葱葱的“绿”,有茫茫戈壁中充满生机的“绿”……可学生的作文本上却只有一种“绿”——啊!真绿啊!这种结果难道说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吗?这不能怪学生,要怪只能怪老师。你说学生对词语还不理解呢,叫他怎么运用?到了高段,少数学生词汇不断丰富,文笔老练,问之,则曰:得益于课外。得益于课外,这不是明摆着课堂上语文教师没做好么?如此说来,我们平常的词语教学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掌握了词语。说来也难怪,语言学习有这样的规律,低段儿童学习语言进步很快,学到新词,急于用出来,因为新词跟低段儿童融入这个世界的欲望紧密相连。语言学到一定的程度,已有的词汇使主体跟外界的交流基本上不成问题,要写一篇文章,用已有的词汇组合组合大致也能凑合,这个时候,新词容易徘徊在主体心灵之外,知道了,但并没有依附于主体的心理结构,非主体所有,这只能说没有掌握。

二、词语教学,要确立两个基本理念

(一),词语是灿烂的祖国文化,词语中包含着丰厚的内蕴,包蕴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褒义、贬义的区分便将人们的好恶标准尽在词语中表现。国人的审美标准也在词语中尽情体现。
1、汉语言中的词语具有色彩美:如:姹紫嫣红、桃红柳绿、银装素裹、一碧千里等等词语所表现的色彩美,每一个词都是一幅画,同样表现颜色的词中,更把色彩的广、亮、浓、淡、暗、艳、雅的不同也在词汇中尽现。如描写绿之广袤的“一碧千里”、描写绿之亮绿之生命力的“苍翠欲滴”、绿之绵延的“翠色欲流”等等。尽情表现所描述对象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2、汉语言中的词语具有形象美,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如 “婀娜多姿”一词将线条美、姿态美、柔美尽情描绘。
3、许多词语具有音韵、节奏美,绿油油、热腾腾、鸟鸣声声、泉水清清等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春》描写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里,一个“钻”字配上“偷偷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小草那生之力,且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4、汉语言中的词语具有人文美,那么多的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都浓缩在一个词语中,有时一个词语就是一段历史,有时一个词语就是一个典故,有时一个词语就是一个哲理,多少丰厚的内蕴隐藏在词汇中呀。这些词语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连用时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5、很多词语具有结构和意义上的对称美,如: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等。
6、模糊之美,许多词语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美,“诗无达诂”,词亦无达诂。
有的词语其字形便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这是汉文字的特点和魅力之所在。如:炊烟袅袅一词中的“袅袅”两字那弯弯绕绕、曲曲折折的字形,不正如那股轻烟袅袅上升之意吗?
(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
(三)、词语教学中要让孩子触摸、感受词语
词语教学的关键便是掌握词语,这里的掌握更侧重于让词语依附于学生的心理结构,“言为心声”,在文中,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心灵的演绎。言语的学习与心灵的丰富是同步的,如果词语教学能做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语本身的存在,那么词语教学同时也成了人文教育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词语本身的存在,除了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之外,在阅读教学中去充分掂量词语的味道、色彩、质地、芳香是基础,说到底我们在词语教学中要进行语感教学,而不是纯粹的词语知识的教学。只有让学生“感”到了,运用才能水到渠成。

三、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词语内涵

1、感受词语的形象之美。
有些词语经过解释,意义不成问题了,但词语本身所包孕的形象也丧失了,这些词语不能解释了事,要引导学生去通过联想、想象去体味词语的形象性。那么如何引导呢?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1:二年级〈〈葡萄沟〉〉
“五光十色”一词的教学
师:在这茂密的枝叶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五光十色的葡萄。
师:你从哪里读出这五光十色的葡萄的?
生: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
师:到底你看到葡萄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这么多葡萄的颜色,可以说是——
生:五光十色
师:再说一遍。
生:五光十色
师:怎么这么有概括能力呢?你们说葡萄五光十色,那么你们理解的这个“五光十色”就是说葡萄——
生:颜色很多
师:好,既然这样,葡萄有这么多的颜色,我们也可以用这个词形容叫什么?(出示:“五颜六色”卡片)
生:五颜六色
师:它怎么不说“五颜六色”,干嘛要说“五光十色”呢?(两张卡片互相比较)这个,我可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去比较,自己去感受。
生:它们意思不一样。“五颜六色”是说颜色有五、六样,而五光十色是说颜色有十多种!(众生笑)
五光十色是说颜色比“五颜六色”多。
师:(教师手指着“光”)
生:这是葡萄发光,是色彩很鲜艳。
师:那就是说葡萄不但颜色多,而且长得怎么样?
生:很亮、带光的。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葡萄里的水儿多,我要淌口水了。
师;像你这样,水灵灵的。(众笑)葡萄发着光,阳光一照呀,我们真想吃呀。是说葡萄不但颜色多,而且质量好,长得一个一个颗粒,阳光一照,像珍珠、玛瑙那样。你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用了一个“五光十色”,这回有感受了吧!来,带着你的感受把这个词读一读。生:五光十色。(美美的,眼神里透着赞美,有几个还咂吧咂吧嘴)
师:来,一起再把整句话读一读。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时的一个片段。笔者不说是词语教学的一个片段,是因为窦特把词语教学化整为零,将词语教学与理解课文结合在一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这种“不知不觉”往往孕育着快乐。
(1)、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五光十色”之形。
师:“你从哪里读出这五光十色的葡萄的。”教师的这一问,将孩子们引到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学生读句子后,老师没有解释词义,而是出示课件。通过画面建立学生对“五光十色”这一词的视觉感受。这时,在文本和画面中,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哦,这就是“五光十色”!这时,已初步感受到了学生 “五光十色”之“形”。
(2)、比较中立起“五光十色”之“像”。
师:怎么不说它是“五颜六色”,干嘛要说“五光十色”呢?
这一比较,这一问,只是简单的词语辨析吗?不是,我认为,这一问是建立在教师对孩子特点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是呀,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这两词只是两个表示颜色多的词语而已,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事实正如教师所预设的一样,面对着孩子的误解,教师手指“光”,这时,孩子恍然大悟,才将词语的意思与刚才课件中的画面联系起来,通过比较,感受到“光”之“艳”,“光”之“亮”,“光”之“水灵灵”,“光”之味道美,诱出了孩子的口水。在比较中在孩子的脑海中建立“五光十色”之像!
(3)、在教师生动的描述中悟出“五光十色”之“神”。
建立“五光十色”之像后,教师趁热打铁,用一段生动的描述,整体再现那“五光十色的葡萄”之景。听,“葡萄发着光,阳光一照呀,我们真想吃呀,那葡萄呀,不但颜色多,而且质量好,一个一个颗粒,阳光一照,像珍珠、玛瑙那样。现在你们明白了吗?这回有感受了吧!来,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这个词读一读。”试想,孩子们边听边想象这一画面,想象那如珍珠、玛瑙般的“五光十色”的葡萄的画面。感受到的是怎样的美的感受呀!正是这一整体的描述,让孩子悟出了 “五光十色”这一词的之“神”。

同样,再看她在《葡萄沟》中“茂密”、“凉棚”两词的教学实录。

师:快快登上山坡看看葡萄沟的葡萄长的怎么样?
生:茂密的枝叶想四面展开,就像搭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师:同学们往这看。(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葡萄架、葡萄蔓)
师:刚才同学说是‘茂密的枝叶 ’,怎么才是茂密的枝叶?(师画一片叶子)一片叶子是茂密吗?
生:不是。
师:(继续画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这是茂密的枝叶吗?
生:不是。
师:怎么才是茂密呢?(学生争相发言)
师:你理解就行,不用说,我们一起来动作表现,谁想到前面来画一画?(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画叶子)一边画一边问:停不停?
生:不停!
师:可不可以啦?
生:不可以!
师:(又画了许多叶子)可不可以?
生:还是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指着一小处稀疏处,教师继续绘出叶子,直到学生完全赞成为止)
师;现在看叶子,给我们感觉叶子怎么样?指着黑板上的图片)
生:茂密。
师:这就是茂密的枝叶,同学们,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像什么?
生:凉棚。
师:在这小山坡上的梯田上有好多好多个这样的凉棚,现在你想钻到哪个凉棚下就去吧,想进哪个就哪个吧,你有什么感觉?
生:凉快。
生:很舒服。
生:凉爽又舒服。

“你理解就行,不用说!”教师的这句话正是她词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汉语言“模糊性”强的特点,“诗无达诂”,词亦无达诂,要允许学生“意会”,不可强迫学生“言传”。试想,如果教师这时请孩子们说“茂密”的意思是什么?孩子会怎样表达呢?也许会说,“茂密的意思就是很多很多叶子”等。而这样的表达能让孩子感受到“茂密”带给人们的凉快、舒服吗?能让孩子感受到叶子之“茂”,叶子之“密”吗?词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就是在黑板上画,在画的过程中,在逐渐“密”起来前后比较过程中带给孩子多大的感触呀,仿佛看到那葡萄架上叶子正在蓬勃的生长,最后连一丝阳光也透不过来,仿佛自己亲历了叶子“茂密”的过程一样,是那样自豪,那样满足!我想,这时,那“茂密的枝叶”也已长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3、感受词语的简洁与词语的表现力。有的词语似也可以同义代替,但意义是意义,意义代替不了词语本身,代替了语句就显得弯弯绕绕。有的词语可以用同义去代替,也可以使意思完整,前后畅贯,但表现力也会因之而大大削弱。

笔者在教学浙教版十二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饱经风霜” 一词时,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这一词语的“经典之作”挪为己用,用联系生活再现法让孩子们想象“车夫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孩子们动情的描述后,我来了“画蛇添足”的一笔,道:“描述的多具体,多动情呀!这就是车夫那‘饱经风霜’的脸,如果将你们那动情的描述加到文中代替‘饱经风霜’一词,课文一定会更感人。来,试着代进去读一读,比较一下!”学生兴趣盎然的开始读起来。两分钟后,有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还是用‘饱经风霜’一词更好些,因为我把我写的代进去读后觉得不是很味道。为什么我也说不清。”其他同学也点头表示有同感。“是呀,‘饱经风霜’一词带给我们多少联想呀!这也许只是三十几岁的车夫却已饱经了多少风与霜呀,能用一两句话描写出来吗?能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吗?”生:“不能。”“所以,虽然只是一个词,却留给读者更大的空间,用一个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却使文章更丰富,更有表现力。你们说是吗?”学生纷纷点头表示有同感。

就这样在语言情境中教学词语充分感受词语的音韵美,语体色彩等等。在词语教学中教师之功在于要让学生动用自己的感受、视像、联想、情感等去感受、触摸、掂量、体味词语的味道、色彩、质地、芳香。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词语而不是简单的认知,实际上是词语教学为学生“所知”到为学生“所有”的转变,是通过词语教学把握作者的心灵,进而去同化之。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词语呢?在观念上,教师应当实现从知识教学到感受体悟的转变。词语的音、形、义,以及有关词语的历史掌故,都是知识性的东西,这些虽然十分必要,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词语进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一部分,并藉此来提高学生的言语品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阅读文章时,不以先于学生掌握词语的音、形、义为满足,而要沉入言语作品,先于学生感受言语的质地与芳香,通过语汇触摸作者的心灵。至于方法,比较法是最为切实有效的一种。可以把词语的意义替换进去,与原词语比较表达效果,看看在词语解释的过程中会丧失了什么,也可以原文一句,意义替换后一句,让学生朗读比较,在朗读中体味。有的词语单靠分析不一定能解释得十分清楚,一经比较朗读,效果便了然。

Ⅳ 李青松的人物经历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997年,恰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内地引进人才,李青松怀着满腔热血“到边疆去”,迈出大学的校门,带着天真的梦想,离开可爱的湖北,踏上开往新疆的列车,来到天山脚下的哈管局(现更名为农十三师),走进了红星二场学校三连小学——一所只有8位老师的小学。做了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挣着每月198元的工资,吃着自已在露天灶台上做的饭,住着一间仅容得一张床的水房。原以为能成为中学老师的他,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简陋的生活条件,才知道美丽的幻想和憧憬与现实间原来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面对这样的境遇,他孜孜不倦地劳作着,安安静静地思考着,天天真真地梦想着。两年半的“苦行僧”生活给予他飞翔的理由。
第一年,他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他把自己定位在既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可亲的大哥哥。他教学生识数算数,总是通过小比喻、小故事、小笑话,深入浅出而又形象生动地说明数理。学生们或凝神静思、或拍手叫绝、或各抒己见、或反复运算,课堂十分活跃。李青松说,这叫“善待童心,引雀鸣叫”。很快,孩子们都把他看成好朋友、好老师。一年耕耘,他教的两个班数学,获得了地区期末统考农垦局第一名。
第二年,由于工作需要,他被分去教学前班。有人调侃:“大学生教学前班,我们的水平都赶上小日本了。”当时的李青松似乎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尴尬。他的忘年之交王范理老师对他说:“教学前班也是教书,你应当识时而愤,在实际工作中证明自己是一颗放在什么地方都一样闪光的宝石。”李青松下决心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他说,人应当是一颗恒星,而不是流星。但对他来说的确是个难题,他不知对学前班的孩子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带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他虚心向同事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平时,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自学画画、剪纸、练毛笔字、练习普通话。由于认真而用心的努力,带来了意外的收获——1998年5月初,场部中心学校决定请李青松老师上一堂观摩课。观摩课上,李老师讲的是拼音“un”。他先把“un”的发音与晕车联系起来,学龄儿童非常乐意接受。教“un”的整体认读音节时,他当堂剪了一件红衣服,衣服背面贴了一朵白云,这样,衣服和白云构成了一个整体,“衣”加“云”就拼成了“yun”,学生非常轻松地学会了“yun”的整体音节读法。这个班50多个学生,一堂课45分钟,有教有练,有张有弛,有说有笑,知识的传授尽在寓教于乐之中,李青松再一次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有人问他:“平时你少言寡语,性格内向,为什么在课堂上这样生动活泼、妙语连珠呢?”他默然笑笑说:“我刚工作,总发愁怕教不好,想的事很多,满脑子里装着的全是学生,没有时间与同事们闲谈。”是的,李青松老师是“清波湖畔一团火,一方乾坤别样红”啊!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间悄悄地流逝着,李老师默默地耕耘着。他一直深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此,李老师用大量的教育原理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努力向教育家魏书生学习,向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老师学习,向优秀班主任郑立平学习,向于永正、窦桂梅、吉春亚和余映潮等名师学习。白天忙着上课,忙着解读学生。晚上忙着学习,忙着反思。休息日,忙着系统地读书学习。有时,他都怀疑自己工作效率太低,悟性太差。即使是工作倦怠时,他也会从“书”中,从“名师”身上一一汲取前行的力量。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不断创新。一有时间,他勤奋钻研教材,激情模拟讲课,孜孜不倦地做读书笔记,认认真真地写所思所想。
由于自己的默默努力,在一次学校听评课活动中,初出茅庐的他,却取得了一个唯一的“A”级。这一切似乎给他的生活增添了几缕阳光,激起他教学的热情——更加用心备课,用情上课。
由于自己的静静劳作,他得到学校的信任——1997年至2007年任教小学教学工作,2008年至今在初中任教。他得到师教委的关注——2002年、2005年两次参加师教委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2005年至2008年参加“农十三师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成为主讲教师之一,并上观摩课。他得到各种精神的鼓励——论文和教学随笔发表于《兵团教育》《陕西教育》,1999年12月代表学校参加哈管局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荣获第二名。2000年在红星二场举行的“争创‘十个百’先进”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被评为“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04年9月在兵团小学语文教师优质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07年9月撰写的案例《放飞友谊》,在兵团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案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05年12月辅导学生参加“我爱兵团”读书征文,获“优秀教师”指导奖。2007年5月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六年实验工作总结评比活动中,荣获优秀教研员称号。2008年5月在第九界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指导教师二等奖。2008年12月在兵团“天山杯”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指导教师二等奖。2009年3月指导的军垦童谣《军垦精神代代传》在兵团文明办和生活晚报社联合举办的兵团中小学生军垦童谣创编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10年6月在第四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2010年10月荣获兵团优秀教师的称号。与此同时,他多次荣获学校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尽管如此,李老师一如既往地处在思索的状态中,思索自己的教学风格,思索自己的教学理念。他只管埋进书堆里,用心聆听书香,用情品尝书味,用生命解读“学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从与孩子相识的那天起,李老师就悄悄地告诉自己:守护学生的精神生命,珍视他们的成长渴求,成为一个精神导航员。他常常静静地询问自己:我爱我的学生吗?我会爱我的学生吗?我的学生能感受到我的爱吗?
一心想做学生“精神领袖”的李老师,面对“中考需要分数,高考(微博)需要分数,考量老师需要分数”的现实,李老师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教育。他常常告诉自己:当分数与快乐发生冲突时,我主张快乐第一,分数让路。当分数与健康发生矛盾时,我主张健康第一,分数让路。当分数与兴趣发生摩擦时,我主张兴趣第一,分数让路。
每学期伊始,李老师总会与学生们共同设想班级的奋斗目标——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班级真美好,共同规划班级的惩罚措施——如果在教室里大声喧哗者,唱一首流行歌曲;如果与人发生矛盾,但没有及时解决者,分别读哲理散文一篇;如果作业不及时完成者,请在小黑板上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科有关)画一幅漫画。他的学生总会主动承担不同的责任——人人是班委。每当特殊的节日里,李老师总会用简单而有心的方式去感染学生——学生的生日,他会给学生拨打一个电话,赠送一颗糖,写一句激励的话语。同时,还建议学生过生日时,应该去感谢母亲。六一儿童节时,尽管所教的学生是初中,但他总会用简单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庆祝。
学生情绪不好时,他总会第一时间走进学生心灵。记得一次月考,当他回到教室时,发现少了一名叫田洋的学生。李老师向班长询问该生去哪里了。班长只是说田洋嫌教室不够安静回家了。此时此刻,一向特别了解学生的李老师并不这么认为,他心想:这个学生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李老师思索着怎样才好。在去市场的路上,李老师碰巧遇上了田洋。于是,一向直爽的李老师问道:你提前回家,也不请假,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呀?起初,田洋说没什么。李老师继续询问着,田洋终于敞开了心扉:化学英语考得特别不好,心情很不悦,再加上家长要求他必须考上一所重点高中。为此,他的压力特别大,总觉得自己很对不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说着说着,田洋泪流满面。看着学生的泪花,李老师也流泪了,他深情地对田洋说:“假如你真的考得不好,别人一定能考好吗?不要总认为别人比你强。再说,考试结果还没出来呀!父母对你提出了要求,至少说明了父母认为你是有能力的呀!更说明父母相信自己的儿子一定‘行’呀!”经过耐心地开导,田洋露出了微笑。李老师笑着说“结果,你我都左右不了,但我们能控制过程——快乐而有效地努力学习。”听后,田洋同学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由于李老师的潜移默化,他的学生也总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身边的人——看到捡拾矿泉水瓶的老人时,他们会主动帮助拾捡。遇到任何事情,他们总会向李老师倾诉。为此,李老师习惯了每天都要与学生聊天。由于要解决学生心里的不悦,李老师常常忘记了吃饭时间。善解人意的学生,有时会偷偷买饭给李老师。他所教的学生,常常说道:“李老师,你如果教《心理健康》,一定很出色。”家长遇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总会第一时间请教李老师,李老师定会“有求必应”。
当李老师用真诚去赢得学生的信任时,学生都会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关心李老师——教师节,孩子们用自己朴实的方式表达了对李老师们的祝福。孙士成、马静阳和谷雨等3人中午骑车回家拿红枣和葡萄。简单的庆祝活动后,学生们又为李老师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每人亲手摘的“小星星”祝福李老师。远在哈密上高中的学生,他们都会通过打电话对李老师进行祝福。更让李老师感到意外的是——许乐,一个只教过一年的女生,由于父母皆在哈密生活,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李老师而去哈密上学,也特地回来送给李老师一本《快乐有方法》的书籍作为送给李老师的教师节礼物。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李老师心安理得地呆在农场任教,他总是过着简单而朴实的生活,总是用自己的方式丈量着生命的价值。由于远离父母,无法尽孝,他只好每周给父母打电话,了解父母的生活,诉说自己的近况;他只好用每年的一半工资寄给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他总是习惯了在那属于自己的宁静小屋里调节心情——有时,他聆听空中电播,与素昧平生者进行无声的交流;有时,他顺手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小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语文报》、《教育探索》、《北京教育》、《班主任》之类的报刊杂志,细细地品、静静地思,享受着孤独。李老师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静能生慧”。
十四年的教学生涯,无论是教小学,还是教中学。他格外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引领学生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人人做到“晨诵、午读、暮省”。营造“书香班级”,让阅读润泽生命。让阅读净化心灵。与学生进行“心灵之约”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总能做到“桌面洁净,地面干净,室内安静,心灵平静”。全校大会上,他的学生总能做到“坐得直,行得正,听得专”。全校劳动中,他的学生总能做到“你干,我干,大家干,这个班级真能干”。
李老师习惯沉醉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世界里。“听你的课朴实、自然,令人心潮澎湃。语文课以情点燃情,以精神立人,在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中得到体现。从你身上传授的是你对孩子博大的爱,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自我的挑战,对人生苦苦地思索……”这是学校老师听完李老师的课后感受。师教育局的教研室主任王艳新老师说:“我无需评说,只想学习。你成长的道路艰辛,但成功地体验快乐,希望你天天快乐。”
2010年,李老师被评为“兵团优秀教师”,2011年被评为“师德师风标兵”。李老师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者,为此他总是能冷静地做到:面对尘世浮华,坚守信念,以不变的执著,超越堆积如山的作业、永无休止的备课、不知疲倦地家访,平凡却精彩着,平淡却自豪着,平静却幸福着!
回望走过的路,李老师之所以能做到“默默无语,静静流淌”,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梦想在飞翔”的信念!

热点内容
师生伦理韩国电影 发布:2024-11-23 14:50:01 浏览:63
复数的教学设计 发布:2024-11-23 13:34:15 浏览:539
天山的地理位置 发布:2024-11-23 12:31:21 浏览:612
幼儿教师怎样 发布:2024-11-23 12:13:40 浏览:170
靖江地理位置 发布:2024-11-23 11:58:24 浏览:51
教师网络兼职 发布:2024-11-23 11:32:08 浏览:29
烟火舞蹈教学 发布:2024-11-23 10:52:19 浏览:588
北极光英语 发布:2024-11-23 09:23:48 浏览:128
校园书吧创业计划书 发布:2024-11-23 07:44:49 浏览:183
教师资格认证申请表 发布:2024-11-23 05:31:33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