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拔剑教学

拔剑教学

发布时间: 2024-09-30 21:51:00

A. 剑网3长歌怎么输出 长歌输出技能初级教学

长歌有两种输出手法,一个是徽流,一个是宫流

徵流:
【号钟】【长清/飞帆】【洞天】【殊曲】【豪情】【师襄】【广雅】【刻梦】【沁心】【参连】【妙意】【无尽藏】

宫流:
【号钟】【飞帆】【唳风】【凌冬】【豪情】【师襄】【广雅】【刻梦】【沁心】【参连】【妙意】【无尽藏】

【徵流】
/cast 疏影横斜
/fcast 阳春白雪
/cast [tnobuff:商] 商
/cast [tnobuff:角] 角
/cast [tbufftime:角lt;7|tbufftime:商lt;7] 宫
/cast 徵
/cast 羽

【宫流】(徵超长读条):
/cast 疏影横斜
/fcast 阳春白雪
/cast [tnobuff:商] 商
/cast [tnobuff:角] 角
/cast 羽
/cast [buff:凌冬tbufftime:角gt;=10|tbufftime:商gt;=10] 徵
/cast 宫

可选项:【清绝影歌】----拔剑,4尺近战技能。
/cast [buff:师襄gt;2bufftime:师襄gt;10nobuff:清绝影歌] 清绝影歌
/cast 剑·角
/cast 剑·徵
/cast 剑·商
/cast [distancegt;4] 剑·羽

可选项:【孤影化双】----孤影化双可以达到双清绝影歌的效果。本宏创作者为【易默之】先生。
(本宏实测可行,【需手动使用孤影化双】,按键精灵同时按着输出宏,不断的读条和GCD有可能会导致此宏卡住。)
/cast [bufftime:孤影化双gt;12nobuff:清绝影歌] 清绝影歌
/cast [bufftime:孤影化双lt;3] 清绝影歌
/cast [buff:孤影化双nobuff:清绝影歌] 孤影化双

更新日志

B. 李白 行路难(1) 教案

第一篇

◎ 总体构思

这篇课文集录的五首古代诗词,作者涉及唐宋明三代,风格各不相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悠远。从不同角度表述了作者的心志,抒发了人生情怀。课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引用的典故较多,音韵铿锵有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宜立足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进而培养学生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同时,指导学生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计划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古代诗词节奏明快,音韵优美,很适合朗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宜以学生的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点批注,思考、联想,讨论交流,进而深层次挖掘古代诗词丰富的内涵。教师可用录音或课件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对疑难处加以点拨。由于课文容量较大,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二、 检查预习:

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箸 爝火 彝 虞 煜 砌 麾 炙 (答案略)

三、 导读〈行路难〉:

1. 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

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 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4. 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5. 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要点如下:

(1)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6.师生共同深入探究:

教师再提出问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

要点如下:

(1)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

(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7.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感情朗读。

学生先自由朗读一边,然后各小组推举代表朗读,师生评议,引导学生回到开始关于这首诗的读法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体会。

四、导读《凉州词》

1.学生个人自主朗读课文,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朗读情况。

2.学生参考注释,疏通诗意。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解决。

3.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

(1) 题目中的“词”应该如何理解?

(2) 从首句中提到的“酒”“杯”你能够想象到一个怎样的场面?前两句描绘的是军中的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 说说你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3) 在朗读时,如何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予以归纳。

要点如下:

(1)这里的“词”不是文学体裁的“词”,指的是有组织的语言、文字,因此本诗还属于诗的范围。

(2)一“酒”一“杯”,使读者仿佛看到军人们聚饮的热闹场面。而第二句又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寥寥几笔,写出了边关既热烈而又紧张、悲壮的氛围。

(3)这两句诗意思是:我若喝醉了躺卧在战场上,你可不要笑我贪杯,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有几个人能够返回?今朝有酒且让自己痛饮沉醉,即使醉卧沙场也毫不在意。这是及时行乐的洒脱,是对生命的达观,更有厌恶战争的悲愤。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为国战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该诗描写边塞生活,既暗示古代战争生活的热烈紧张,更凸显诗人慷慨豪迈的悲壮意味。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情调。阅读时注意,后两句尤其要读得音韵悠长,感情激昂。

4.学生齐读全诗。

五、导读《咏煤炭》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2.学生自主阅读全诗。

对照注解疏通诗意,不懂的地方同桌、小组讨论交流,疑而未决的由老师汇总,全班讨论。

3.教师汇总学生集中反映出的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归纳。要点如下:

(1)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4.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六、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三首诗,了解了三位诗人的不同心志,和人生情怀,领略了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学会了阅读把握诗词的一般方法,体会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七、布置作业:

1. 课下查找资料,比较阅读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凉州词》,于谦的《咏石灰》,并将名句抄录在读书卡片上。

2. 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预习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检测上节课古诗词学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1)玉盘珍馐值万钱(2)直挂云帆济沧海(3)鼎彝元赖生成力

2.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 。

(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 。

教师采用指名或抽签的方法,让学生到讲台上板演或起来回答。(答案略)

转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词。

二、导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 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李煜的资料。(指名学生读或大家齐读)

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他25岁继承王位。15年后,宋师南下,他国破家亡,肉袒出降,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赵匡胤因他曾拒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三年的囚徒生活,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占他一生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等几首词最为人传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

李煜入宋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义无穷,被称为是“神秀”之作。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全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学生依托课文注解,扫除字词障碍。

(3)教师投影显示以下内容,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注音:虞( ) 砌( )

B.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2)问君能有几多愁 ( )3)只是朱颜改( )

学生以3同桌为单位相互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参考要点如下:A 虞(yu)砌(qi)

B 1)忍心 2)作者自己 多少3)红颜,指旧时宫殿的颜色

(4)听录音或教师师范朗读,学生再次感悟课文。

3.师生共同研讨,理解全词。

(1)学生提出个人不理解的问题,同桌或小组内交流解决。

(2)教师将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集中展示如下

A.词的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以问天起句,有何作用?

B.如何理解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含义?

C.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对比,请具体指出一例说明。

D.这首词是李煜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词,可以称之为“绝命词”,具体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要点如下:

A.词人借对春花秋月的诘问,道出自己悲苦之情,转而向人们发问,回到现实,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B.这两句词的意思是:悲苦感慨之情如滔滔江水冲出峡谷奔向大海,愁思如春水一样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江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两句词把词人感情升腾流动的深度和力度充分表现了出来,可谓是以春水喻愁的名句。

C.“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与人间“往事”的短暂无常作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幻想与“朱颜改”的现实对比,折射出词人面临国破家亡情景时的痛苦、无奈。

D.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以及痛悔亡国、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

4.课外延伸拓展:

阅读《浪淘沙•怀旧》一词,与课文作比较,自主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浪淘沙•怀旧(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问题:

(1)词的上片主要写 ,下片主要写 。

(2)“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寒”指的是五更时分寒气的侵袭,文中有 和 两层含义。

(3)末句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和课文中“ ”一句意境相似,比喻 ,全句意思是说 。

(4)“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和课文比,这种心境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小组或同桌讨论,教师点拨。

要点如下:

(1)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身寒和心寒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南唐灭亡之速;全句意思是说,过去那种荣华富贵的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4)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课文里全词充满的是对家破国亡的无限痛悔之情。本词则是徘徊在生与死的矛盾选择中,还有一丝希望。

三、导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再次感知课文。

3.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解,理解分析课文,疑难问题同桌交流或小组讨论。

4.学生将疑难问题提交老师。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后交由全班讨论

问题如下:

1)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中的?描绘了怎样的战斗场面?

2)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4)题目中的“壮词”如何理解?在文中怎样体现?

5)如何把握全诗的朗读基调?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教师加以点拨,然后指名由学生总结。

要点如下:

1)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

2)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3)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4)“壮词”意即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次中描绘的军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而末尾两句更为突出,它把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把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与个人杀敌立功的心愿统一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5)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5.学生齐读全词,感受全词基调。

6.学生自主赏析: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点拨。

要点如下:

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学生赏析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着眼于内容、感情、语言、结构等方面均可。

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 , 。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 。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的千古名句是: , 。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 !

学生以笔答的形式直接写在练习本上,写完后同桌互评。

答案如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五、归纳总结: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五首古代诗词,从诗人的作品中我们了解了他们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与心志.体会到他们抒情言志的表达技巧,进一步把握了他们诗歌风格,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其他作品.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理解这些诗篇,而且在课外有意识地运用有关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五首诗词。

(2)自选其中一首诗词,把你读完该诗(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行路难》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大山——照应题目“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豪迈乐观)

《凉州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迈悲壮情怀

《咏煤炭》(咏物诗)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托物言志)

第二课时

《虞美人》(李煜)

抒国破家亡感受,发怨愤哀愁之音

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象事物形象化)

比喻、象征、对比、设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

第二篇
《行路难(其一)》魔鬼教案
教师:安徽省无为县爱国初中 李壮志 又名: 耍酷大师
教学目的要求:
1、 把握诗意,体会意境,感受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 通过改写练习,提高习作能力;
3、 激发艺术想象,增强学生对诗歌本身的艺术美的感悟。
重点:感受意境,改写练习。
难点:诗意理解。
教学设想:营造轻松优美音乐艺术氛围,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练笔兴趣;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布置:将此诗改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此环节过程播放音乐萨克斯《回家》等、放图片《太白醉酒》等)诗歌初析、背景介绍。
1、 在音乐中朗读全诗;
2、 放人物简介,并用我那魔鬼般的语调读:
李白,唐大诗人,少年时代便显露才华,有很多的号,非常出名,就好比如说,现在的那些歌星影星天王级别的,到处都有fans。
他有着远大的抱负,老想在政治上发展,到底,混了个公务员,供奉翰林院,但不被重视,又遭人嫉妒,呆了一年,就被说“你明天不用上班啦”,离开长安,那就好比被逐出娱乐圈,挺大的打击,好在他在江湖中名声太响,fans太多,到哪里都受欢迎要求签名的,他也正好趁此游历天下,写了好多名篇。
李天王51岁死于当涂,诗传九百多首。
3、 放后世对李白的评价材料,一边让学生看,一边继续用魔鬼的语调讲析:
文字显示,李白是继屈原后的又一伟伟大诗人,No one式的人物,最响的称呼是“诗仙”是位浪漫主义诗人,创作很多经典,那诗歌,从来都“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气势恢弘的;他的诗,夸张,比喻,幻想很多,“抽刀断水水更流”“白发三千丈”“我要带你飞到天上去”“老鼠爱大米”什么的,很新,很酷。
李天王诗歌的意境是神奇异采,瑰丽动人,韵致豪迈奔放,飘逸若仙,(唱)“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呀嘿呀咳呀咳”“那就是青藏高呵,高呵,高高高……”(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资料显示,后世很多诗人受他影响,都这样“那就是青藏高呵,高呵,高高高……”
二、读诗,理解诗歌。
(一)在音乐中读诗,理解字词。(此环节过程播放音乐《荒》、《男儿当自强》,一定要出现“你懂不懂得一种感觉叫做荒凉,你记不记得那年的冬天,那一年的雨季特别的冷,特别的长……”字幕。)
1、学生讲出以下字词含义:金樽 珍馐 直 箸 歧路 会 云帆 济 沧海
2、学生讲出伊尹、吕尚的典故。
3、学生讲“欲上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句。教师肯定后指出:
一个伟大抱负的豪杰却被弃而不用,真是冰塞黄河、雪阻太行啊!
既实写进退失据、彷徨无措,又比喻人生不顺、理想受挫。
(二)在音乐中再读诗,(此环节过程播放音乐《从头再来》)
请学生讲诗,教师肯定后明确:
1、好朋友设宴款待,那都海鲜鲍鱼来个满汉全席,多热情。朋友们都说,“李白兄,我们永远支持你。”“李白,你是最棒的”。
2、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他离开座位,拔出长剑,愤愤难平。举目四顾,一股苍凉的感觉涌上心头。大家都说:李天王,你不会有事吧,你眼睛里往下滴的是什么!
四个动作,把苦闷心情充分表达出了;就像那三好生、排行榜落选一样的那种鼻子发酸的感觉。
3、写“行路难”,想渡河,河冻冻,要登山,雪飘飘。一个人要实现理想有多困难。阳光不再温暖,天空不再蔚蓝。
4、但想到这两个超级男生,心里有了信心、希望。我,不,消沉。
5、信心虽有,但仍感迷惘。
此句很不安的内心独白,逼真写出复杂内心世界。(以下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
6、 展望前途,崎岖坎坷,但,倔强、自信的李白告诉我们:他仍没有灰心气馁,悲观失望;尽管障碍重重,长路漫漫,但总有一天,会破万里浪,高挂云帆,实现理想抱负。(音乐大)
(三)小结:
本诗激荡起伏,表达执着追求,百折不回的主题。
三|、改写练习。
1、请朗读你们改写的大作。(放钢琴曲)
2、优秀改写习作示例:
(1)走在雨中(放音乐孟庭苇版《走在雨中》)
当我走在凄清的路上
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
雨丝淋湿我的长发
街灯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此刻,我想逃离这纷杂的人群
在安静的角落不被注目的
舔我的伤口放下我的心情

思绪发芽 品饮孤独
这是一个注定失眠的夜晚
满大街都飘着我的叹息
我突然忆起姜太公与伊尹
一缕阳光将我的心房照亮

人生起伏 前路漫漫
但我一定会不屈的努力
想唱就唱 定要唱得响亮
我不会老是自我欣赏
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挥舞的荧光棒
教师简要评析:我欣赏这很浓的抒情气息,结尾还时尚地幽默一把。
(2)天宝三年的第一场雪(放音乐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
天宝三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搭上了去城外的二路汽车,心情象那窗外面飘零的黄叶。
天宝三年的第一场雪,是留在长安城的难舍的情结。
理想如那飞来飞去的蝴蝶,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

欲渡黄河冰塞川的那种感觉,
想上太行雪满山的那份失落,
吕尚与伊尹的身影在我脑里不断重叠,
是你们的成功唤起了我的一切,
是你们的好运让我再次热烈,
人生浮沉天威莫测更能融化冰雪,
是你们的执着追求改变季节。

天宝三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搭上了去城外的二路汽车,心情象那窗外面飘零的黄叶。
天宝三年的第一场雪,是留在长安城的难舍的情结。
我要象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努力的拼搏。
教师简要评析:哈,心理把握到位的了,太幽默了吧,你们也别唱了,好,看我的——
(3)教师下水作文(放音乐超级女生版《希望》)
希望
金杯玉盏亮如雪,好酒好菜一大桌。
多谢主人太殷勤,为我办patty花费年终奖金。
若在平时最对光,海吞胡喝心不慌。
但是今天吃不下,假冒烟酒口感差。
咸盐太多是借口,心头郁闷真理由。
手捏长剑问苍天,似我般英俊潇洒风华绝伦的高智商千百年何曾有?
长安虽有景万千,失意之地岂久留!
干脆渡河去塞上,离开这个鬼地方。
但是寒冰路途阻,况且没买皮大衣。
想上太行当道士,进修回来开道观。
但是雪大路难走,那里又缺二锅头。
唉,看天空飞的雪还有梦,看生命回家路路途漫漫,
昨天的曾经的我的微笑,不过,——
姜尚七十心不死,碧溪垂钓运气好。
开四不相,坐中军帐,指挥三军,搞定乾坤。
伊尹那菜鸟亦如此,“是金子,就会发光”说的就是这个理。
也不过头天做梦趁个“神舟六号”,你说这人生起伏谁能料!
李白正青春四十三,不是太阳才出山?
这点挫折算个啥,我是好汉我不怕!
大话虽是这么说,心里多少还是有困惑。
漫漫长路难行走,不如意者十常八九。
李白古今奇男子,这事怎会想不开!
总有一天开大船,风风火火闯九州,
该出手时就出手,雨里雪里不低头!
四、放音乐《摘下满天星》,在快结束时小结说。
有我美梦作伴不怕伶仃,万水千山独行,愿同学们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五、作业。
1、背诵、默写;
2、写读了本诗后的感受。

第三篇

一、预习《行路难》

二、正课

1.朗读《行路难》。

2.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

C. 击剑运动的历史知多少

中世纪

击剑运动真正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随着火药的发明和枪炮的出现,击剑在战场上逐渐失去原有的威力,尽管击剑术的军事价值日渐减少,但是其在娱乐、格斗和竞赛中的作用就愈加显得重要和流行起来,并逐渐成为一门专有的渐渐运动。14世纪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一个令人炫目的骑士阶层,他们以精湛的剑术纵横天下,博得了广泛的美誉。此后各国贵族纷纷效仿,一时间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以致于发展到贵族之间解决纠纷,动辄拔剑相向,一剑定生死。
当时在欧洲,击剑与骑马、游泳、打猎、下棋、吟诗、投枪一起被列为骑士的七种高尚运动。骑士们平时凭剑起誓忠诚,死后的墓碑上一必须雕刻着剑。社会上的闲适阶层、骑士、贵族更是习惯随身佩戴一把剑,把掌握一定的击剑技术作为一种高尚的技能。为了研究和推动击剑技术的发展,欧洲各国纷纷成立击剑行会(击剑协会和学校)。其中最早和最富盛名的就是马克斯布律和洛温欠格的斯特?马库斯协会,其总会设在法兰克福,分会遍及各地,并与1480年的纽伦堡得到了罗马皇帝特许权。这些协会都有力地促进的击剑运动的蓬勃发展。
西班牙被认为是现代击剑运动的摇篮,第一本击剑书籍就由两位西班牙教练编著,并且西班牙人多莱德改进制造了一种轻巧细长、高质量、类似于现代重剑的三菱形剑,取代了原来那种笨重长大的传统剑。

16世纪到17世纪初

最先是剑术得以规范的还是意大利“击剑之父”马罗佐,以及后来的阿格里巴和吉冈蒂。1536年马罗佐在西班牙人论述击剑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的撰写了《击剑原理》。阿格里巴在1553年、吉冈蒂在1606年分别写《击剑论》。在这些学术著作中,主要论述了击剑运动的四个基本姿势,但就是这四个基本姿势的论述和应用使得意大利人在击剑技术教学方面一度处于欧洲的领先水平,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力。从此击剑正式作为一种格斗性质的艺术被确认并流传下来。
击剑运动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还是在法国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时期。而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盛行的欧洲决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击剑的爱好和需要,又不至于伤害生命,一种剑身较短并呈四棱形,剑尖用皮条包扎的新型剑被设计出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广泛开展,这便是现在花剑的雏形。从此,在欧洲的习武厅、击剑厅及专业学校里,花剑的击剑方式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1588年到1601年法国决斗成灾,20年里巴黎就有8000名贵族、绅士在决斗中毙命。一言不和,便以决斗决胜负。“我们去郊外吧”,成为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挑战语言。上流社会巨大的人员伤亡,导致了王室及贵族阶层的警觉与恐惧,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为此发出禁令不许决斗,然而直至1627年甚至将一位公爵处决也仍然未能平息决斗热。为了满足人们的决斗热而又不至于伤人,于是人们设计出一种轻巧、剑身呈四棱状的剑。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法庭上正式规定击剑者的服装:男士要穿浮花织锦的外衣和斗篷,下身穿着马裤和长筒袜;贵妇也要身穿丝绸和缎子制作的马甲或坎肩式上衣,同时配合讲究的发型。1643年前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当时法国的击剑服装和器具做了统一的规定,并将巴黎资格最老的6名剑术师封为世袭贵族,由此开法国剑术流派之先河,击剑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初具雏形。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1776年,法国著名击剑大师拉?布瓦西埃发明了面罩,这一发明使击剑运动进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它不但使得击剑从粗暴、流血、生死相斗中解放出来,也为击剑攻防技术的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条件和保障。人们戴上面罩、手套,穿上击剑服,就可以安全地进行一连串的攻防交锋,面罩的问世是击剑运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法国随之成为当时欧洲击剑运动的发展的中心
18世纪末,匈牙利人对东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及土耳其人早期骑兵用的弯型短刀,进行了改革,于剑柄上装配了一个象弯月形的护手盘,在击剑时可以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后来,意大利击剑大师朱赛普?拉达叶利将它进一步改进,使它能在击剑运动和决斗中使用,克服了象弯月形的护手盘笨重的缺点,并根据骑兵作战的特点,规定有效部位为腰带以上,这便成为现代佩剑的前身。从此,人们在从事击剑时就可以自由地选择花剑、重剑和佩剑。
19世纪初,在法国击剑权威拉夫热耳的倡议下,将花、重、佩这三种不同式样的剑的重量再加以减轻,同时对一些技术原理及战术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一些欧洲国家经常开展竞赛活动。击剑运动由此逐渐成为国际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并最早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员。

现代击剑

自从1896年雅典现代奥运会开始以来,击剑是少数几个每届奥运会都列为比赛项目的运动之一,国际击剑协会于1913年成立,在1924年,女子击剑项目开始引入奥运会,并于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上成为亚运的正式比赛项目。
到19世纪后期,击剑成为一项竞技性体育运动,1882年法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击剑协会,1893年美国业余击剑协会成立。1896年首届奥运会就有击剑项目,并且是惟一允许职业选手参赛的项目。比赛在一个约2米宽、14米长,两端各有2米延伸带的击剑垫上进行,垫上画有中线、开始线、警戒线和端线,剑手只能前进或后退,不能向左右移动。剑手须穿戴覆盖有效部位的金属背心和面罩,当有效部位被刺中时,电动裁判器会自动显示红灯或绿灯,刺中无效部位则亮白灯。
击剑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穿戴击剑服装和护具,在击剑场上以一手持剑互相刺击,被先击中身体有效部位的一方,为被击中一剑。有多种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并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运用各种战术取胜。
比赛项目男子有花剑、重剑、佩剑;女子花剑、重剑、佩剑。均有个人赛和团体赛。团体赛为每队3人的队际相遇赛。个人赛先采用分组循环赛,然后根据组内成绩指数排位,进行单败淘汰赛。循环组赛为4分钟内先击中5剑者为胜。单败淘汰赛为每局3分钟,击中剑数累计,先击中15剑者获胜,最多打3局,每局之间休息1分钟。团体赛则根据个人赛成绩,直接进行单败淘汰赛。

D.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②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体味浪漫主义风格。

③背诵诗歌。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诵读讨论与教师讲解相配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理解作者感情的复杂性。

②树立积极进取勇于面对挫折困难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领悟诗人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点:

1.激情导入,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3.诗意解读,分析诗歌。

4.课堂小结,领悟思想。

5.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2、《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3、“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时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请进酒”的意思。

4、另一种导入方案:

A: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

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

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

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

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

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二、诵读指导

1、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2、学生朗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

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

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

⑤练习背诵。

三、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

(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

(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 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四、名句赏析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

《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4、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第二课时

一、特色之处

1、感情大起大落。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二、延伸拓展

1、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2、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崇尚坦荡的性格。

② 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

3、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

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的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

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三、名作欣赏

1、欣赏歌曲《爱江山更爱美人》

道不尽红尘舍恋,诉不完人间恩怨。世世代代都是缘,流着相同的血。喝着相同的水,这条路漫漫又长远。红花当然配绿叶,这一辈子谁来陪。渺渺茫茫来又回,往日情景再浮现。藕虽断了丝还连,轻叹世间事多变迁。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好儿郎浑身是胆,壮志豪情四海远名扬。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哪,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

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欣赏朗诵李白《将进酒》

四、比较阅读

下面让我们看一首唐代另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将进酒》。比较一下两首《将进酒》,看看在创作上有何不同。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tuó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这首诗的诗眼你这为应该是哪一句,为什么?相比之下,你认为两首《将进酒》哪一首写得更好,为什么?

参考:应当是“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这句说何况正值暮春时节,娇艳鲜红的桃花零落如雨,令人感触到时光奔逝,生命短促,所以才有“劝君终日酩酊醉”这样劝人及时行乐的句子。

李白说“行乐须及春”,如果说前面写的是行乐,那么这两句意味“须及春”。这与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但相比之下,那种理想与现实碰撞而产生的痛苦情绪似乎更为沉重,而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气和自信则在这里是几乎看不到了。这与李贺本人的遭遇和思想有关系,他是一位二十七岁便夭折的天才,自幼体弱,相貌近乎丑怪,却有一颗非常早慧而敏感的心。他算是有贵族的血统,但家道早已衰微。他因遭受打击,连进士考试都未能参加,后来只得到一个从九品的小小官职。羸弱多病的体质和不幸的遭遇使他的思想十分伤感。他虽也有远大的抱负,更怀着对于生命的深深眷恋,却常常感觉到前途迷茫和年华流逝的恐惧。这首诗正是此种眷恋和恐惧的产物,从中我们可看到一个封建社会青年诗人才华横溢而带有病态的内心世界。

两首诗歌的高下,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若论诗歌的境界,李白诗的高度是极少有人能企及的,包括李贺。

五、布置作业

1、欣赏朗诵余光中《寻李白》

2、背诵全诗。

热点内容
女友被班主任夺去第一次第3部 发布:2024-09-30 22:00:05 浏览:36
拔剑教学 发布:2024-09-30 21:51:00 浏览:61
西平教师招聘 发布:2024-09-30 18:43:29 浏览:736
智康教师系统登录 发布:2024-09-30 18:31:41 浏览:912
教育云官网 发布:2024-09-30 17:52:16 浏览:854
我的美女班主任南斗之主 发布:2024-09-30 17:27:26 浏览:634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发布:2024-09-30 16:24:33 浏览:698
一年级上学期家长会班主任ppt 发布:2024-09-30 10:14:29 浏览:789
阿里师生注册 发布:2024-09-30 09:48:14 浏览:762
郑小彬教学 发布:2024-09-30 09:38:04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