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教育性
【答案】:D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D项正确。
A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性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而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㈡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谁提出来的
赫尔巴特。
根据查询网络教育得知,问题:“教学的教育性”的提出者是教育家( )。A.加德纳;B.赞可夫;C.赫尔巴特;D.维果茨基。答案:C。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强调教学和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㈢ 简述你对“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理解。
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通过启发、激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课堂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㈣ 什么是教学的教育性
教育性教学。
赫尔巴特特别重视智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著名理论。他把实现教育目的与传授文化知识看做同一个过程,认为任何教学都必须有教育性,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所以应该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
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兴趣”是学生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有多方面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追求知识,一心钻研课业,达到教学的目的。他把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根据这些兴趣,赫尔巴特为普通中学拟订了庞杂的课程体系。
(4)教学的教育性扩展阅读
教学具有教育性,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一条重要的规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明确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就是说,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
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怎样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认识最有效地转化到新生一代个体的认识中去,教学过程是人类总体认识和学生个体认识之间重要的联系环节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简约的。
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过程,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环境到认识的活动等都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㈤ 赫尔巴特主要教育思想 主张内容
赫尔巴特主要教育思想、主张内容:
1、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提出“我想不到有版任何不教学的教育权,正如相反,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强调德育和智育相结合。
2、理论基础:主张将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三中心:赫尔巴特特别强调教师的地位,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4、教学过程:提出四阶段论——“清楚(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经过其学生齐勒修改为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四阶段教学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5、教育目的:提出教学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公民”,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5)教学的教育性扩展阅读:
称号
1、科学教育学之父,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使得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
2、传统教育的代表人,与杜威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相比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被称作是旧三中心,所以他又被称作传统教育学代表人。
3、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是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发展的又一个分水岭似的人物,他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