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12日晚上七点半,我准时收看了祖庆老师《创新型教师12堂必修课 之二: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听课的过程中,干货是一个接一个砸来,令我兴奋不已。
张老师这讲课分为三部分:经典的重新发现;小说教学设计的四个维度;文本细读的几个窍门及推荐几本参考书。
一、经典的重新发现
当前时代是阅读碎片化时代,经典缺席,教材整体质量的低劣,让我们共同呼唤经典的回归!
因为经典在每个人生命成长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什么是经典?张老师告诉我们:
1.经典是第一次读就像读了好多次的作品
2.经典是我们正在重读而不是我们正要读的作品
3.经典是读了好多次仍然像读第一次的作品
老师还说,意大利作家伊洛塔·卡尔维诺的小说写得极其精彩,值得拿来读一读。
1.经典的重新发现
祖庆老师以《穷人》为例,讲了经典的重新发现。
文本溯源,最早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叙事诗 创作了《可怜的人》,后来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 把它改成了小说《穷人》,著名翻译家草婴翻译,我们就欣赏到了一部经典之作。
2.文本细读
进行诗文特征对比。
诗歌《可怜的人们》情感浓烈,多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的态度与感情。
小说《穷人》情感深沉含蓄,借助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推进故事情节。
不同的写法,具有不同的效果!
3、第一 段 关 注点一:环境对比描写和室内景物描写的高超艺术。
作家笔墨节省,房间里的其他东西都略去了,他紧紧围绕温暖而温暖而舒适仅仅对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关注点二:孩子们安静睡着和桑那心惊肉跳的对比。
安静地睡着与感到心惊肉跳的强烈对比。
第三段:关注 “ 睡觉还早 ” 。这句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人对话明明已经一点多了,明明睡觉不早,桑娜为什么说“睡觉还早”呢?只因为穷得揭不开锅,生活所迫。“ 睡觉还早 ”这四个字会让文本教学亮了起来。
温暖舒适与潮湿阴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都是因为人的生死。
“对着门的一张床”透露出:西蒙家家徒四壁。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睡得正香”是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催人泪下,这是托尔斯泰写作的高明之处。
第七段,关注死去的西蒙
两人不同的沉默的心里内容不同,“沉默”背后的东西更值得回味。
《穷人》一课可以教哪些内容呢?祖庆老师说,先做加法。
1.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和其他课文介绍;
2. 托尔斯泰生平及主要作品、写作风格简介;
3. 认读并解释词语:呼啸、搁板、黧黑、忐忑不安、熬、挠等;
4.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 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环境、心理、对话描写;
6 .用视频展现暴风雨袭击海面的情景;借助插图说明室内温暖与舒适;
7. 品读心理描写中每一处省略了什么?
8. 找出人物对话朗读,并体会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
9. 深度理解:自己原来有五个孩子,再抱来两个孩子,桑娜一家人以后怎么生活?
10. 结尾探究:小说似完未完,戛然而止,为什么这样写?
11. 小说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为什么却以 “ 穷人 ” 为题?
12. 读写结合:西蒙临死前,会想写什么?适当运用省略号,表达内心活动;
13. . 拓展延伸:补充列 夫 · 托 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14. 将雨果的同名诗 《 可怜的人们 》 进行互文阅读。
在有限的2-3节课里,应做减法,做整合。
《穷人》一课必须教哪些内容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课堂容量托尔斯泰生平及主要作品、写作风格简介;(简化处理)
认读并解释词语:呼啸、搁板、黧黑、忐忑不安、熬、挠等;(高年级,不作为单独环节安排)
拓展延伸:补充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完全没有必要)
互文阅读,将雨果的同名诗《可怜的人们》进行互文阅读。(超出理解力,没有必要)
(二)文本写作特色与言语个性(指向于“语用”)
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环境、心理、对话描写;(表现手法,要!)
找出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语句,关注省略号和感叹号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细
细品读,体会桑娜的内心世界;(表现手法,要!)
小说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为什么却以“穷人”为题?(写作特色,非常重要!)
西蒙在临死前,会想些什么?适当运用省略号,表达内心活动。(指向迁移运用,丰满文本内容)好的设计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三)课标对该年段的基本要求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等感受。
——节选自《2011版新课程准》第三学段内容与目标
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
哪些内容可以不教或整合了教?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和其他课文介绍(不教);
用视频展现暴风雨袭击海面的情景;借助插图说明室内温暖与舒适(不教);
结尾探究:小说似完未完,戛然而止,为什么这样写?(整合到课外作业中去)
拓展延伸:补充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不教);
接下来,张老师给我们呈现了《穷人》怎么教。
一、课前谈话(创造话题)
1、出示图片,认识这个人吗?(莫言、张艺谋)他们都有“创造”的特点。
2、出示雨果和托尔斯泰,他们有什么关系?
(维克多·雨果 雨果写了叙事诗 《 可怜的人们 》列夫·托尔斯泰把它改写
了小说 《 穷人 》)
二、探究文本
1、文章有几个穷人?
2、梳理人物情节(教方法)
3、整篇文章没有“ 穷 ”字哪些地方写 “ 穷 ” ?怎么写 “ 穷 ” ?
(归纳: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渔夫家的穷。
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
忐忑 小屋 临死
省略号都省略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写省略号后面的东西?(神来之笔)
对比词语,理解作者写作的高超艺术。
西蒙曾经想抓住什么?(心理描写)
海明威说:“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总结:用心创造经典 创造经典……(推荐阅读)
接下来,祖庆老师用几张可爱猪的轻松图片:渴望爱情的猪终于走进了结婚礼堂,但最终逃脱不掉被宰的命运,最后变成了猪脚耳朵、大肠、尾巴、猪心......完整的一篇文章就是一头猪,朱老师应该是杀猪人,看小朋友适合吃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不适合吃,可以吃的做成美味食品老师应该学会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干什么?一直以来,许多语文教师一直做着非本体教学内容,一直围绕内容做文章,其实我们应该带着孩子去认知遣词造句规律,发现表达方法,创设语用情境实践,最后迁移,情感、审美、价值观则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我们应该做有关语文本体性的内容,关注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要带着孩子们踏踏实实地学语文的东西,学习语文。
二、经典小说教学的主要维度
1.人物形象。
以《猴王出世》为例:
第一板块:默读,梳理故事情节(15分钟)(内容)
①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②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属猴子,有多少?
第二板块:批注,探究领袖气质(发散思维)
师:“这么多猴子中,为何单单石猴成为了王?”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石猴的领导能力,表现在哪些地方?划出相应句子,在旁边批注关键词。阅读,就是发现。(学生浏览课文,找句子,写感受, 约 5 分钟。)
不需思考10秒就举手,让老师和优秀生回答,其他同学长期坐在陪读席上无所事事。所以要让每个孩子与文本对话,课堂要松弛有度,不要太满,不要太喧闹,要给合适的思维支架,要以少胜多,要此时无声胜有声。5分钟思考后要先小组分享:思维导图上在圆圈里写上关键词。
生 :我从 “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 读出他活动能力强。
师:你发现了什么?(动+名、节奏美、朗朗上口)
生 :我从 “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读出 了他的 人际关系好。师:有节奏感。
生 :他 “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 ,可以看出他 适应能力强。
(对仗)从内容到为什么这么写?才能触动语文活动的内核。
......
用自己的方式读出石猴,可用评书
第三板块:统整,提炼石猴品质(统整思维)
师:如果让你在黑板上只选三点,你认为石猴之所以为王的最关键的品质是什么?小组讨论,按重要性,依次标出1、2、3,并想一想这样标序的理由。(人物品质抓大放小,抓突出的品质)
如教《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没必要将每一个词语逐一解释,应该深究她说的话,做的事。
初读: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王熙凤?(漂亮 泼辣 放诞无理 热情关心人 豪爽 能说会道……)
再读 再读 再读
热情? 爱炫耀? 讨好贾母?关心人?
细读后:虚伪 会拍马屁 表里不一 阿谀奉承 爱慕虚荣有野心……
不同的人对王熙凤的评价是不一样的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
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兴儿眼中的王熙凤
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长大了以后再细读,发现一个立体的王熙凤。
小说教学的主要维度
1. 人物形象《猴王出世》《王熙凤初见林黛玉》
2. 故事情节 《桥》(一段话一句话,为什么这样写?)《一件运动衫》(结尾)《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什么第四次才猜着了?
3. 环境描写 《祖父的园子》(花园样样都有,园子里很自由,用意何在呢?)(下节课重点讲)老板说的话语无伦次、喋喋不休,为什么这样写?)
4. 言语风格《金钱的魔力》((下节课重点讲)
三、文本细读的几个窍门
(1)抓矛盾处 (睡觉还早、对着门的一张床)
(2)抓反复处(文眼) (忐忑不安、喋喋不休、“我进去,我进去” )
(3)抓细微处 (温暖而舒适、武松的哨棒)
教学设计六字诀
1.多——少——无。年轻教师教案应该写详细些;有了几年经验的老师可以写简案,不要太长,不超过500字进行粗放式经营;有了十几年经验的老师可以只做PPT上课,不牵着学生走,这样很有可能上出非常灵动的课。
2.学——仿——创。每个教师成长之路总要经历学习、模仿和创新的过程。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
目中有文(与众不同之处?)
心中有课(反复琢磨)
手中有法(多预设几套方案)
推荐几本和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相关的书
1. 《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 上 下)闫学
2. 《 如是我读 》( 陈日亮)
3. 《 叶嘉莹讲诗词 》 系列
4. 《 诗词例话 》《 古代诗词三十讲 》《 小说例话 》( 周振甫)
5. 《 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 》 詹丹
6. 《 名作重读 》《 名作细读 》《 解读语文 》( 孙绍振、钱理群 、王富仁)
7. 《 文学的祖国 》( 薛忆沩)
8. 《写满字的房间》(毕飞宇)
9. 支玉恒 、于永正、薛法根等人的教学实录
10.《名作欣赏》(杂志)
这一讲留给我最深刻的就是:文本解读的功夫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能力。我们要教给学生本体性的内容,要让学生多与文本对话。一节课不要安排得太满、太喧闹。老师能教给学生的是自己,所以要经常地阅读、学习、实践和反思,让自己不断迈上新台阶,练就火眼金睛,练得真功夫,才能透过开满鲜花的文字,去触摸文字后面的作者的文心,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
2. 五年级语文
前言
第一单元
1.《草原》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7.《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8.《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10.《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3.《打电话》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
《习作·发言稿》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6.《桥》教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20.《景阳岗》教学设计
2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23.《刷子李》教学设计
24.《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27.《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28.《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
附:好课实录与片断赏析
笑谈《草船借箭》的智慧
3. 请问谁能给我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目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下册(适用于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名师同步教学设计 目录
前言
第一单元
1.《草原》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7.《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8.《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10.《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3.《打电话》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
《习作·发言稿》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6.《桥》教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20.《景阳岗》教学设计
2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23.《刷子李》教学设计
24.《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27.《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28.《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
附:好课实录与片断赏析
笑谈《草船借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