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古筝教学
A. 为什么说学古筝的孩子学不坏
儿童学习古筝的几点建议:
儿童学古筝能启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内心的思想感情,使他们从心灵深处对音乐产生共鸣,从而通过音乐与人进行心灵的交融。如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学习音乐,从而打好基础呢?如果您是家有琴童的家长,不妨看看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在古筝教学中看,兴趣的作用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儿童对学习古筝都是有一定兴趣的。由于兴趣像“催化剂”,使他们产生学筝的内在动力,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学筝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完成老师交给的每―项任务。所以,兴趣在少儿古筝教学中的作用确实不容低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兴趣教学,以培养学筝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刚开始学筝的时候,首先让孩子直面音乐,身处一定的音乐氛围之中。把歌唱作为儿童学习古筝的第一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演奏一到两首他们熟悉的儿歌,孩子听到熟悉的曲调后,会和着拍子轻声哼唱,消除第一次上课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同时可以很快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掌握音高的正确概念,感受音程之间连接的过程,培养他们对曲调旋律的感受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歌唱、欣赏中体验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感,享受审美的愉悦。总之,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既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又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筝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选择。
二、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
我们都知道弹奏古筝是一种包含着视、听、运动等多种感官与大脑思维中枢协同作用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需要把技能操作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弹奏古筝需要经过大脑的智力加工,才能由手指弹出。所以,如果孩子不通过思考和领会,是不可能学到东西和弹好古筝的。因为儿童的年龄尚小,理解能力也差,这就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有时就要充当“二传手”的角色,把老师课上的要求慢慢地传输给自己的孩子。
三、家长可以适当陪练
学琴一开始是要家长陪的,年龄小专注不了几分钟的,没有自觉性,也不知道怎么学怎么练习,刚学的阶段是很枯燥的,没有家长监督是不行的,而且大人的理解力比孩子要强,如果你只是每天把他送去接回,孩子大还没关系,有自觉性,孩子小是肯定学不好的,老师只管上课时间,不会管你家里的情况。也不能天天简单的催促练啊练啊你怎么不练的,简单的练三十分钟,念一个小时,关键你也要懂,上课要听课,知道他哪里不好,给他把把关,成为他的欣赏者和提醒者,以后就不用你操心了,学深了,你不弹也没他懂了,那时候真该让他自己来了。
B. 少儿古筝初学秘籍,这五点须记牢!
古筝音色优美、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深受儿童及家长的青睐。对少儿来说,初学古筝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5-6岁开始学习
学习弹古筝的儿童年龄,以5~6岁为好,这个年龄的幼儿一般自制力、注意力、记忆力、模仿力和求知欲望有明显的发展,特别是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从这个年龄段着手对孩子进行古筝启蒙,好处在于早选苗,早育苗,如果错过这个年龄,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困难就大一些。
二、养成正确手型
幼儿弹古筝最大的困难是手型不易固定,用简单的语言要求孩子做到正确的手型是很难的,最好老师边示范边启发。“假如你的左手被蚊子叮了,你的右手指头怎样抓痒呢”学生会马上用指关节带动指头做出了抓痒的动作,用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启发,孩子会很快地理解正确的手型。
三、产生持久兴趣
兴趣是儿童学筝的根本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也不能持久。老师和家长就需要时刻注意让孩子感兴趣,从他们自身的特点出发,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筝兴趣。比如运用形象的比喻,运用故事的形式介绍内容,引起孩子的兴趣,这样下去,孩子弹奏起来才会绘声绘色。
四、尊重孩子个性
每个少儿都有其先天禀赋,有些孩子理解力强,反应敏锐;有些孩子反应敏锐;有些孩子接受力差,表现迟钝。在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筝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五、家长密切配合
少儿学筝,一定要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尤其在初学阶段,家长陪伴幼儿上课,可以帮助老师管好孩子,尽快使孩子适应学习环境,而家长听课后回家也能辅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