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感恩教育
❶ 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的意义如下: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小学生情感教育的崭新路径和重要组成。
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得到的和被关爱的事物,增强对生活的满足感。感恩教育可以让孩子学会珍惜他人的帮助和付出,培养对他人关爱和感激之情。感恩教育可以传递社会价值观,培养孩子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基本解释:
1、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东西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
2、感恩是对一个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够亲密的人给予帮助所产生的一种亏欠心理。
3、感恩是对亲人朋友的一种回馈心理。是一个人所需要拥有的品质。对他人给予的恩惠表示感谢。
一、必须从小抓起,让感恩教育深入人心
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善良、知恩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目前在享受的幸福生活是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比如,让他们明白:父母在外辛辛苦苦地打工是为了挣钱供他们读书;老师在讲台上挥洒汗水、在灯下批改作业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让他们发现别人给予自己的爱,从而由内心萌发出感激之情。其次,要教育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养育教导之恩。知道,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是不是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呢?其实不然。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学校,发现学生对师长都很有礼貌,懂得尊重老师,见到老师会向老师问好;一些低年级的小朋友虽然个子小,却也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帮老师拿东西;很多学生回家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即使是些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也都是孩子感情的自然流露和抒发,是真实的、可贵的。
二、充分发挥教师形象的榜样作用
教育心理学告诉,学生在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形象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言行一致的道德形象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理解道德观念的实证,使学生可以具体形象地理解道德观念的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模仿的范例,使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学习模仿教师的道德行为,以形成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常以教师的行为、品德作为自己的标准,因此,在平日的学校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首先应该是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懂得感恩、懂得报恩的人。教师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对学生感恩情感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可以说,教师形象的榜样作用,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目前,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英语教材中的人物对话经常会出现“Thank you.” “Thank you for your help.”等感谢语;数学课上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年、月、日”时要求学生写出家长的生日;音乐课程中也有很多音乐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感恩情感,比如《爱家乡,爱祖国》、《大海》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之情;《每当走过老师窗前》则唱出对老师的崇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的感恩教育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感恩教育渗透,让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品德的熏陶。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课文《掌声》中的同学们没有因为英子是残疾人而歧视她,反而鼓励她,给她掌声,英子也非常感动,而且把这种感激转化为生活的信心与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乘机教育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更要珍惜他人的关爱,好好学习也是回报他人的一种方式。
❸ 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一切,更好地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主动感恩,做一个有责任感并且善良的人。
下面是一些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具体建议:
1.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要让学生明白,他们身边的人、事、物都是值得感恩的,不管是家人、老师、同学、还是食物、水源、空气等等,都为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
2.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和脆弱,明白生命的不易,从而懂得生命的珍贵,珍惜自己拥有的每一天,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
3. 强化学生的道德自觉。教育学生用感恩的心去做事情,要让他们学会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感恩,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4. 从学校教育中注重感恩教育。教育体系要从根本上实施感恩教育,把感恩作为一种品质和追求,让它浸透到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5.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感恩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