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0-11-18 14:54:25

1.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有哪些

第一单元
1.《草原》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7.《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8.《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10.《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3.《打电话》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
《习作·发言稿》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6.《桥》教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20.《景阳岗》教学设计
2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23.《刷子李》教学设计
24.《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27.《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28.《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

2. 哪里能买到《草船借箭》优质课教案课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③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交流要点:①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③各自熟悉“台词”。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⑤注意:一可以演具体片断: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作业超市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福建省厦门市金尚小学蒋丽萍)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1~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重点: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要立军令状?在军队下的状书,不能做到就要受到军法处置。一是诸葛亮是为了顾全大局,二是诸葛知天天文、懂地理,已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可利用这一机会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周瑜为什么高兴?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暗藏杀机,下了军令状完不成那就要受到军法制裁。)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急用,急用!!

一、教学内容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我们十一册学习过《赤壁之战》,对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哪些?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味如鸡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老马识途 木牛流马
2、 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查字典。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 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阴险狡猾; 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
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知己知彼,善于运筹帷幄。是历史山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6、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4. 请问谁能给我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目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下册(适用于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名师同步教学设计 目录

前言
第一单元
1.《草原》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7.《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8.《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10.《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3.《打电话》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
《习作·发言稿》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6.《桥》教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20.《景阳岗》教学设计
2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23.《刷子李》教学设计
24.《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27.《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28.《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
附:好课实录与片断赏析
笑谈《草船借箭》的智慧

5. 草船借箭教案是什么

《草船借箭》(教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671 更新时间:2007-1-17

草船借箭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二能力训练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二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这是装的。(读)
生: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词用得好。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请再读读,改一改,把句子读好。
生: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说这是“狡黠”。(笑)
师:刚才,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用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了解,真棒极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认真读读,仔细想想,从中挑选出你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由。
(生稍作准备,继续讨论)
生: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兴”。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非常高兴。
生:周瑜虽然高兴,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师:好啊,从语言交流中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了。
生:诸葛亮愿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
师: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师: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我们一起读。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草船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听明白了吗?
二、学习课文。
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6、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7、“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8、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二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题目“草船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草船借箭”合适吗?
课题《草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四、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交流。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6. 人教版的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有哪些

第一单元
1.《草原》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7.《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8.《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10.《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3.《打电话》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
《习作·发言稿》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6.《桥》教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20.《景阳岗》教学设计
2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23.《刷子李》教学设计
24.《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27.《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28.《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

7.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二能力训练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二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这是装的。(读)
生: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词用得好。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请再读读,改一改,把句子读好。
生: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说这是“狡黠”。(笑)
师:刚才,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用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了解,真棒极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认真读读,仔细想想,从中挑选出你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由。
(生稍作准备,继续讨论)
生: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兴”。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非常高兴。
生:周瑜虽然高兴,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师:好啊,从语言交流中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了。
生:诸葛亮愿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
师: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师: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我们一起读。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草船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听明白了吗?
二、学习课文。
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6、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7、“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8、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二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题目“草船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草船借箭”合适吗?
课题《草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8. 要小学人教版《赤壁之战》优秀教案,明天要,急!!!!!!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三国故事,人人皆知.如"单刀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板书课题)
2,你对"赤壁之战"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你还有哪些疑问?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学习:
(1) 自学生字新词.
(2) 围绕课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3) 对课文进行二次质疑,并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全班交流:
(1) 学习生字新词,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2) 分小组指读课文.
(3) 交流已经读懂的问题.
(4) 各小组交流提出的新问题.
三, 了解梗概,分清条理.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 解题.
(1) 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 "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3) 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2, 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 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2)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
(3) 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 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
(5) 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 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 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1、 用下面的字组词。

遣( ) 度( )驻( )瑜( )

遗( ) 渡( )注( )愉( )

策( ) ( ) ( ) ( )

窜( ) ( ) ( ) ( )

降( ) ( ) ( ) ( )

shuāi( ) jiàng( ) xiáng( )

率 将 降

lǜ ( ) jiāng( ) jiàng( )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非、、、、、、、、、、不可、、、、、、、、、、

(2)、不是、、、、、、、、、、也不是、、、、、、、、而是、、、、、、、、

3、写出各段的段落大意。

4、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板书设计

北岸 曹操 80万(多) 过于自信、轻敌

长江 火 借

攻 东

风 知已知彼,扬长避短南岸 东吴3万(少)准备充分,有智有谋

《赤壁之战》优秀教案

一、 课文特点介绍: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历史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功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这是我国历史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看图详细复述课文。

2、 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地利扬长避短。

三 、 教学重点:

1 、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图详细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教学难点:学生缺少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及古代战争的知识。有关知识,老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做些简单介绍。

四、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 、故事里主要写了战役双方的哪几代人?

2、 这次战役结果怎样?周瑜用什么方法取胜了曹操。

(二)、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给课文分段。读书、讨论、归纳、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

第二段:(3—4)、第三段:(5---10)故事的经过。

第四段:(11):故事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曹操攻打东吴,做了那些准备,当时参战双方的局势怎样?

板书: 北岸 曹军80万

~~~~~~~~~~~~~~~~~~~~~~~~~~~~~~~~~~~~~~

~~~~~~~~长~~~~~~~~~江~~~~~~~~~~~~~~~~~

~~~~~~~~~~~~~~~~~~~~~~~~~~~~~~~~~~~~~~

南岸 东吴3万

概括段意:曹军南下攻打东吴,因兵士坐不惯船,就用铁索把船连起来,准备渡江。

2.学习第二段,指名读课文。

思考:着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概括段意:黄盖向周瑜提出火攻曹军的主意,并且献出了一个如何打的计策。

3.学习第三段,读课文

思考:东吴采用了正确的进攻策略,采取了几个步骤?

[1]、黄盖诈降

[2]、准备20条船,都用幔子遮着,里面装着芦苇,上面扑上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说明东吴准备得十分充分)

[3]、火攻曹营

概括段意:黄盖写信给曹操,加意投降,趁东南风,让装满了引火材料的船向曹操的船冲去,使曹操的船和军营全烧了起来。

4.学习第4段

概括段意:周瑜乘胜追击,曹操大败而逃。

(四)、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读一读所写的各段段意,(纵观全文,得到整体印象)

2、把各段段意串连起来,删去重复,对全文来说是次要的内容。

3、为了把句子连贯起来,句与句之间可少许加一些必要的词语,有些词句可调换位置,使之成为完整通顺明白的一段话。

主要内容: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因兵干坐不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纲了

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营,曹操大败而逃。

(五)、看图详细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六)、课后练习:

1、 用下面的字组词。

遣( ) 度( )驻( )瑜( )

遗( ) 渡( )注( )愉( )

策( ) ( ) ( ) ( )

窜( ) ( ) ( ) ( )

降( ) ( ) ( ) ( )

shuāi( ) jiàng( ) xiáng( )

率 将 降

lǜ ( ) jiāng( ) jiàng( )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非、、、、、、、、、、不可、、、、、、、、、、

(2)、不是、、、、、、、、、、也不是、、、、、、、、而是、、、、、、、、

3、写出各段的段落大意。

4、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板书设计

北岸 曹操 80万(多) 过于自信、轻敌

长江 火 借

攻 东

风 知已知彼,扬长避短南岸 东吴3万(少)准备充分,有智有谋。

9.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出示课后题1/(2))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句。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
(2)讨论、交流。
6. 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体进入学习二—四段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板:神机妙算
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3.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

1.默读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1)指名读第三节。
(2)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
板:知周瑜心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1)比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
(2)齐读此句。
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
齐读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这句句子。
(1)“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科的相符。)
(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相符吗?(相符)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3)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师:(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诸葛亮曾担保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不见动静,直到(引读)——
2.指名读6-7节,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
板:四更时候(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1)板:大雾弥漫
(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引)——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
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
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板:识天象
(3)齐读小黑板上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1)看示意图1。(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2)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
六、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虚实”是指什么?
“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
用“~~~”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节)
3.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4.现在你们看事实与诸葛亮的预料又一一相符,这就可用上刚才我们学的一个词?(果然)请根据这一内容用“果然”造句。
5.诸葛亮能预料得如此之准,就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6.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7.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
这不禁使我们想到诸葛亮向鲁肃借草船时说:“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排在两边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让敌人看不清虚实……
六、学习“晓地利”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板:顺风顺水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1)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
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晓地利
4.齐读第9节。
八、学习第四段
1.学习了借箭经过,我们看到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弥漫,应称是识天象;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应赞为晓地利,从这三方面看,诸葛亮其无傀为“神机妙算”,难怪周瑜最后也自叹不如。
2.齐读第四段。
九、复习复述
你能不能以“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为中心句把二—四段进行简要复述?四人一组讨论准备。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知人心、识天象、晓地利,按事物的规律办事,他的神机妙算也就表现于此。

第三课时
一、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3天内造好0万枝箭的命令,企图暗算诸葛亮。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鲁肃了解诸葛亮造箭的情况,还给诸葛亮设置造箭的障碍;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暗暗作好借箭的准备。
3、(6-9)诸葛亮善于识别天象,正确估计曹操的行动,利用大雾的掩护,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万枝箭。
4、(10)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自叹不如诸葛亮。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三、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周瑜心
知人心 鲁肃人
神机妙算 曹操性
识天象 四更时候大雾弥漫
晓地利 顺风顺水

10. 草船借箭教案答辩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词语“妒忌、军令状、自有妙用、呐喊、果然、神机妙算”在文中的意思。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等人物的特点,通过研读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的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长文短教法”与“重难点突破法”相结合)

运用“研究性阅读”学习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并用“长文短教法”与“重难点突破法”相结合,“长文短教法”:先快速弄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结果,再由结果切入重点——诸葛亮神机妙算,重点剖析“借”箭成功的原因,从中认识人物特点。“重难点突破法”:由课题直接进入课文内容——“草船借箭”的原因与结果,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结果?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切入全文的教学重点——感知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感受借箭的经过,感悟课文人物形象。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感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感悟诸葛亮顾大局、识大体的宽广胸怀。

2、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假期已经布置学生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让学生大致了解小说中的经典故事,感受书中典型人物形象;课前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

2、课前预习要求:自学生字、理解词语;初步了解“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与结果,初步认识人物特点,画出文中重点句子,圈出难句。

3、制作《草船借箭》的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草船借箭》影片的短片。

教学过程:

一、导新,理解课题(创设情境,感悟精彩)

老师在课前五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从画面感受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

老师导入【课件展示《三国演义》图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写了发生在什么时期的故事?书中哪个故事、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学生: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空城计》、《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诸葛亮、曹操、关羽、周瑜等。

【老师展示课件:三国鼎立的示意图片】

2、导题:书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赤壁之战中,周瑜的3万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

→板书课题:19 草船 借 箭

3、释题:

【课件展示:文中图片,并出示课题19草船借箭 】

  1. 师问:草船是什么样的船?谁向谁“借箭”?“借”到了多少

→学生:指装满草靶子的船。诸葛亮向曹操“借”到了十万多支箭。

→老师引导:这就是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课件出示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2)师问:诸葛亮“借”箭还给曹操了吗?→学生:没有!

→老师引导:这真是“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课件出示歇后语: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二、授新,感知内容(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一)弄清“借箭”的原因(学习1—2段)

1、导入课文: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具体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2)有一天,周瑜借商议军事的机会,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陷害他。

→师问:诸葛亮是推脱?还是爽快答应?

→学生:从容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师问:诸葛亮明知道周瑜是故意为难他,陷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答应他三天内完成任务?联系时代背景来答。

【→老师展示课件:背景介绍: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周瑜)各据一方,互相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他们联合抗曹时发生的。】(并用课件展示“三国形势图”)

→学生(老师点拨):当时处在刘备和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时期,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联合抗曹,并不点破周瑜的诡计,还答应他三天完成任务。

→师问:周瑜听了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后,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课件展示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

“用弓箭最好。”(脱口而出)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心中暗喜)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从容一笑)

“十天造得好吗?”(迫不及待)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将计就计)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试探)

“只要三天。”(胸有成竹)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威胁)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态度坚决)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学生交流:(1)周瑜高兴极了,赶紧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2)如果诸葛亮完不成任务,可以处罚诸葛亮。

→老师解释“推却”:推辞,推脱。“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3、老师:师导:同学们从以上的精彩对话中,认识了周瑜、诸葛亮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周瑜妒忌心强,为了陷害诸葛亮,假公济私,是个心胸狭小、心狠手辣的人;诸葛亮顾大局,识大体,为了联吴抗曹,不计个人得失,是个胸怀宽广的人。

→老师展示课件: 诸葛亮 胸怀宽广 顾全大局

周瑜 心胸狭小 心狠手辣

→老师小结(同时课件展示):这就是 【“草船借箭”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并陷害他,诸葛亮从容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了军令状。】

(二)揭晓“借箭”的结果(学习第10段)

1、老师导入: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能否完成任务?文中哪段点明了结果?

→学生交流:文中第10段点明了结果:诸葛亮第三天如期交箭。

2、老师:这时周瑜什么反应?请全班同学齐读周瑜的话(读出他叹息与佩服的心情)。

→学生齐读句子【课件展示此句】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热点内容
爱无赦舞蹈教学 发布:2025-01-04 00:11:15 浏览:105
杭州房价历史 发布:2025-01-03 23:48:00 浏览:57
高二上学期物理 发布:2025-01-03 23:29:19 浏览:937
英语词汇联想 发布:2025-01-03 23:01:59 浏览:564
新师德心得 发布:2025-01-03 22:29:47 浏览:145
亿通生物 发布:2025-01-03 22:06:02 浏览:184
仁怀教师招考 发布:2025-01-03 21:02:14 浏览:154
赞扬教师的诗 发布:2025-01-03 17:27:02 浏览:989
序号英语 发布:2025-01-03 16:51:59 浏览:178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小学 发布:2025-01-03 16:17:12 浏览:752